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谈老年养生
23884700000023

第23章 行为习惯篇--见微知着,让细节决定健康(1)

饭后半小时后再活动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散步是老人最佳的健身方式,许多老年人,坚持放下饭碗就出去散步。不过,这里要提醒老年人,饭后不宜立即散步。

饭后立即散步影响消化功能。因为饭后消化道需要大量血液帮助消化,如饭后立即散步,则血液分布在肢体活动部位,致使消化道供血量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可引发慢性胃肠病,或者加重消化道溃疡。此外,饭后胃部处于充盈状态,即使是很轻微的运动也会使胃受到震动,增加胃肠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胃下垂。还有,对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人来说,饭后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大脑供血相对减少,易出现轻微的缺血,可导致头昏、乏力、眩晕、肢体麻木,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此时散步易出意外。

此外,冬季气温低,室内外温差较大,在冷风里行走,汗腺及皮下组织中的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加大了心脏的供血负担,容易引起风寒头痛。

因此,饭后适当静坐,闭目养神30分钟后再活动比较合适。需要提醒的是,饭后的散步不宜安排在午饭后,因为中午日光强烈,温度高,最好是晚饭后散步。

杨力谈养生:

注意饭后保健

注意饭后保健能有效地增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少或者避免消化不良及慢性胃炎等疾病的产生,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饭后漱口。饭后漱口可及时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有助于防治口臭和龋齿等疾病。

饭后摩腹。摩腹的方法很简单,先两手掌对搓,待手掌温热后,掌心着腹,以脐为中心,从小到大,按顺时针方向和缓地摩动20~30圈。食后摩腹,能促进腹腔内血液循环和胃肠的蠕动,增强胃肠功能,对老年人健康长寿大有裨益。

饭后慢步走。有助于胃内食物的排空,防治胃脘部饱胀和消化不良,但不可急步快走或登高跳跃。

饭后忌立即吃水果。食后立即吃水果,易引起腹胀。水果最好在饭后2小时或饭前1小时吃。

饭后忌立刻喝茶。茶叶中含有鞣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容易消化的凝固物质,从而引起腹痛、腹胀等不适。

饭后忌急于吸烟。饭后1支烟的中毒量大于平时吸10支烟的总和。

饭后忌马上洗澡。饭后洗澡可使体表的血流量增加,而胃肠道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并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甚至造成猝死。

饭后忌马上入睡。食后立刻睡卧,会造成进食的饭菜留在胃中,不能很好地消化,久而久之会诱发胃病、肠炎等。

饭吃七分饱

民谚有“饭吃七分饱,延年又防老”之说。“药王”孙思邈也曾说“食不可饱”。

食不过饱可以减缓胃肠道负担,让消化道系统得到适当休息,充分发挥胃肠潜在的功能,更完全地从食物中汲取营养成分和能量供应。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数量,使机体处于“低消耗、高功效、毒害少”的最佳状态,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通过限食达到延寿,这一效应实质上就是使机体发生了可能完全不同于“正常”机体生命反应模式的综合结果。研究发现,限食显着降低了体内血浆胰岛素、降钙素、生长激素、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孕激素以及催乳激素的水平,但防止了睾酮水平的下降。

限食除了对上述正常生理过程发生影响外,还通过抑制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来达到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效果。例如,通过限食改变了垂体-卵巢轴的激素变化,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减少乳腺肿瘤病毒在乳腺和子宫的mRNA水平,从而降低了乳腺肿瘤的发生率。

虽然限食可使机体发生如此广泛范围的变化,但其延寿的根本作用,还是由于限制膳食能量的摄入水平所致。笔者研究结果表明,限制膳食能量水平,将减少非酶糖化终产物AGE在体内的累积,而AGE被认为是衰老的真正罪魁祸首。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常膳食的含能物质主要是糖类和脂类,因此,跟食主要是限制主食的摄入。我国俗语所说的“饭吃七分饱”,正与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认为的限食适宜比例,是相一致的。但是在日常的膳食当中,对于果蔬类则应多吃,以保证人体所需的充分的水分及营养。

因此,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活动量的大小,热能消耗的多少等具体情况,实行少而精,少吃多餐的原则。一般说来,老年人饮食要量少,质好,不暴饮,不多食过饱,热量分配一般以早餐占总热量的30%,午餐占40%,晚餐30%的比例较为适宜。

杨力谈养生:

老年人不宜空腹食用的食品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因此,有些食品要慎重食用,尤其是空腹状态下。

大蒜。大蒜中含有大蒜素,有强烈的辣味,空腹吃大蒜对胃壁与肠壁有刺激性,可引起胃肠痉挛,发生胃绞痛。

红薯。红薯内含单宁酸与胶质较多,空腹吃后会刺激胃壁,使胃分泌更多的胃酸,引起烧心等不适的感觉,久之可引起胃病。

香蕉。香蕉除含钾较多外,还含较多的镁元素,空腹吃香蕉可使体内镁离子骤然增加,破坏了人体内镁与钾的平衡,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糖。食糖属酸性食物,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若空腹进食大量食糖,可使血糖骤然升高,机体在短时间内不能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正常,可导致眼病;而且糖属酸性食物,空腹吃后,破坏了体内酸碱平衡和各种微生物平衡。

茶水。空腹饮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引起茶醉,使人出现心慌、头晕、乏力甚至站立不稳等症状。

西红柿。西红柿含有大量有机酸、果酸、山楂酸、枸橼酸等,空腹大量吃,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胀、嗳气、吐酸水等症状,久之可引起胃炎。

细嚼慢咽有益机体功能

老年人进食时应细嚼慢咽,这种习惯对老年人的健康大有裨益。

细嚼慢咽可以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里的蛋白质进到胃里以后,可以在胃里反应,生成一种蛋白膜,对胃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吃饭时细嚼慢咽的人,一般不易得消化道溃疡病。

细嚼慢咽本身也是一种运动,促进了面部的肌肉活动,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提高了肌肤代谢活动,从而使面部皱纹减少,面色红润。

细嚼慢咽,不仅可充分磨碎食物,而且可刺激涎腺分泌唾液,并促使睡液和食物的充分接触,有助于食物的初步消化。这样,既减轻胃的消化负担,又能使肠的吸收更为顺利;食糜又可充分黏附在胃壁,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摄食量,防止肥胖。

细嚼慢咽有助于解毒,预防癌症。医学家们发现,唾液中的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能消除某些致癌物质的毒性,当某些含有致癌物质的食物进入人体时,唾液就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一些医学家认为,中老年人之所以癌症发病率较高,与他们咀嚼能力差有一定的关系,并且认为,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每口饭咀嚼30次(约30秒钟),有助于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

细嚼慢咽能增加大脑的血流量,有助于增强大脑皮质的活力,防止大脑老化。据测定,人在咀嚼硬物时大脑血流量会增加20.7%,咀嚼软物时增加16.5%;牙齿缺损的老年人如装上义齿进行咀嚼,大脑血流量可增加25.5%。

食物进口以后,牙齿对其进行咬、切、撕、碾、磨,然后在舌头的搅拌下与唾液充分混合,成为食糜,在胃中初步消化后,进入肠道进一步被吸收。

唾液中有一种溶菌酶,通过细嚼慢咽的运动,能进入消化系统,起到杀菌作用。细嚼慢咽还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对口腔软组织和牙床也具有良好的按摩作用;同时咀嚼会对牙齿产生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传递给颌骨,牵动面部肌肉,不仅有美容作用,还能延缓面部皮肤老化。

细嚼慢咽还有助于长寿。研究证实,人体的唾液腺在分泌唾液的同时,还分泌一种腮腺激素,这种腮腺激素可被机体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它具有抵抗机体组织老化的作用。而细嚼慢咽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在唾液分泌量增加的同时,腮腺激素的分泌与吸收也增加,从而起到延缓身体衰老的作用。

杨力谈养生:

掌握饮食方法,排除身体毒素

大气、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人体本身新陈代谢不畅所累积的毒素,时刻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故老年人要重视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下面几种食疗方法可帮助您排除体内有害物质。

经常饮用绿豆汤。传统医学认为,绿豆是最理想的解毒食物。绿豆能排除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铝中毒、酒精中毒、烟中毒、煤气中毒等。使用时,宜连皮生研,水煮服,亦可磨成豆浆服用。若经常接触农药、化肥、铅、砷者,更应常饮绿豆汤,甚至当成饮料喝。

猪血汤常喝。因猪血经人体消化分解后,可产生一些有解毒、润肠作用的物质,有助于排出侵入人体的粉尘和有害金属微粒。

常食菌类植物。尤其是黑木耳,有明显的清洁血液和解毒的功能。

加速体内放射性物质排泄的食品。茶叶、海带、豆浆等食物均有抗辐射作用。茶叶能有效吸收放射性元素锶,被誉为“原子时代饮料”。在臭氧层日益稀薄,太阳紫外线辐射量大大增加的今天,常食上述食品无疑是必要的。

祛除金属毒物的食品。豆类、豆制品和花生可降低血中的铅含量;生大蒜和鸡蛋有祛铅解毒作用;牛奶能阻止铅的吸收;胡萝卜有祛汞作用,原因是其果胶成分可与汞结合,加速汞离子的排除。

口腔健康要重视

随着生活和医疗技术的逐渐提高,老年人的牙齿“下岗”(脱落)的越来越少了。这虽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但对老年人牙齿的保健也不可忽视。老年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为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维持最基本的口腔功能状态或者通过最低限度的修复,尽可能康复口腔功能,保持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对于老年人来说,普遍存在口腔卫生问题和不讲究口腔卫生的旧传统观念与习惯,因此,首要问题是提高老年人自身的口腔保健能力。

在牙刷的选择上,老年人要选择合乎口腔卫生要求的老人用或成人用保健牙刷。其特点是刷头较小,刷毛软而有弹性,刷柄较宽而扁,容易握住,不易滑脱,最好运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根面龋,除每天早晚刷牙外,每餐后刷牙,对中老年人都有好处,值得提倡。

而且,由于老年人牙缝较宽、牙齿稀松。光靠刷牙,还不足以保持牙齿清洁。在有条件时,推荐使用间隙刷,或使用牙线洁牙,有利于去除邻面与根面的牙菌斑。

老年人剔牙时,应选用扁平而楔状牙签,顺着每个牙缝的两个牙面缓慢滑动,不要用力过猛过快,可帮助清洗牙邻面的软垢和牙菌斑。

在每餐之后,用清水漱口是一种好习惯,但漱口不能代替刷牙,因为其达不到去除牙菌斑的作用。老年人应纠正不良卫生习惯与生活方式,如戒酒、不用牙齿开瓶盖、咬硬物等。老年人常常会因为戴义齿引起基牙的龋坏,应及时清洗,有病要及时治疗。

老年人的自我口腔保健活动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保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基础。

杨力谈养生:

不宜常用药物牙膏

很多人和家庭都认为使用药物牙膏不但卫生,还可以预防牙病。其实,如果口腔、牙龈没有病或病变不严重,就可选用普通牙膏,而不必使用药物牙膏。普通牙膏中大都含有冰片、丁香油、薄荷油、薄荷脑、留兰香、百里香酚等防治口腔疾病的保健成分,且香味浓郁,清凉爽口,无不良反应。

而药物牙膏不同,大都含有较多的药物成分,对人的口腔黏膜还有一定的损害,甚至会造成牙龈炎、口腔炎、舌炎等口腔疾病,影响身体健康。有些药物牙膏中还含有较强的染色素,使用时会有刺激味,让人产生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在牙齿或口腔有某种疾病需使用药物牙膏时,也要对症选用,不可盲从。

此外,对含氟牙膏(也是药物牙膏)的使用有必要正确认识。含氟牙膏的防龋作用已经得到世界公认,国际牙科联盟和国际牙科协会一直都在向人们推荐使用含氟牙膏,国内市场含氟牙膏销量也在不断上升。含氟牙膏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氟又是一把双刃剑,低剂量时对人体无生理作用,剂量太高又会产生毒性作用和骨质疏松,也会影响神经系统。若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化物,轻者会引起氟牙症,俗称黄斑牙,重者会引起氟骨症和特种关节炎,严重时还会导致关节强直。

老年人饮茶要谨慎

虽然营养学家承认,而且科学也证实,饮茶有益健康,能够增强抵抗力,治疗骨质疏松,特别是喝绿茶还有降血脂和抗癌的特殊作用。但是医学专家提醒老人们,要慎喝茶,特别是慎喝浓茶。

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成分有刺激机体兴奋的作用,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脏功能逐渐减退,老人的心脏承受能力不比当年,长期喝浓茶会使心脏增加额外负担,导致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和加重多种心脏疾患。

而且,茶叶的兴奋作用发送到人体各组织器官后,会带动肌肉和血管相应地紧张和收缩,从而导致血压迅速升高。老年人本身就容易患血管硬化和血压高等疾病,因此喝茶不适当有可能导致中风等危急症候。

饮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俗话说,前30年睡不醒,后30年睡不着。进入老年期以后,人的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不高,茶的兴奋作用也会维持得更长久。老年人哪怕是午后喝茶,也可能引起夜晚失眠,使原本难以获得的足够休息时间变得更短,第二天必定精神萎靡。如果此时再通过喝茶提神,就将陷入恶性循环。

对于胃的功能而言,人到老年,胃的消化能力本身已经降低,而喝茶时所摄入的大量鞣酸会使食物蛋白形成不能消化的沉淀,并影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还会加重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症状。

因此,老人喝茶应该以早、少、淡为原则,那种每日与浓茶相伴的习惯不利健康。

杨力谈养生:

老年人应正确选择饮茶

老年人宜饮哪类茶?这应看情况而定。从饮茶获得的营养成分来说,绿茶所含的维生素C比红茶多,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也高于红茶。因此,绿茶在抑菌、防衰老、抗血管硬化、抑制细胞突变、防辐射、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方面,要优于红茶;而红茶是经过发酵的茶类,在提神利尿上又优于绿茶,且红茶含茶多酚较少,对于脾胃虚弱、有胃病的人来说,茶性较平缓温利,适宜于老年朋友。尤其是有习惯性便秘的老年人,饮用红茶更为适宜,若饮绿茶则往往加重便秘。

一般情况下,胃寒的人不宜喝浓茶。患神经衰弱症与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最好不要饮浓茶,因为喝茶后,茶叶所含的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症状加重。患冠心病及高血压的人,适量饮一些绿茶对身体有积极的保健作用。但是,茶中的咖啡因、可可碱,具有较强的兴奋作用,能加快心率,使心脏血管收缩。所以说,此类患者宜品茶而不宜喝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