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下)
23879800000007

第7章 旗开得胜(7)

丘吉尔语气坚决的电报对美国总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美国总统逐渐倾向支持英美军队在西北非海岸登陆的主张。美国国内的政治情况也是罗斯福态度转变的重要因素。1942年11月,美国国会将要进行选举,如果在此之前美国军队还没有对德国采取积极的军事行动,罗斯福的共和党在国内的地位将会严重动摇。考虑到这些因素,罗斯福决定紧急向伦敦派出自己的特使霍普金斯、马歇尔和金海军上将,与丘吉尔和英国军事领导人会谈,以便达成今后如何进行战争的协议。

7月18日,美国谈判代表在英国的普雷斯特韦奇上岸,然后乘火车到伦敦。7月20日,美英代表在英国内阁办公室举行第一次会议,丘吉尔在发言中谈了英国政府的观点。他并不直接反对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而以英国未能“拟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计划”来进攻大陆加以推诿,并要求在讨论这一问题时要考虑到气象条件以及目前可以利用的资源。谈到“体育家”计划,丘吉尔强调:“我们肯定应该对这个计划的种种形式,从各个角度加以审查。”

7月20至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后,会谈在英美双方参谋长级进行。马歇尔首先发言,向英国同行解释了经过修改的“痛击”战役计划,其中认为“围歼”计划是“痛击”计划的最初阶段,执行这一计划不仅是为了在欧洲大陆设防固守,而且是为了在已占领的登陆场增加盟军兵力并进一步扩大登陆场,并强调科汤坦半岛的瑟堡是最适合的登陆地点。马歇尔申明:实施“痛击”计划,第一,能够鼓舞苏联政府,因为它将具体体现盟国从东线引开德军的意图,第二,将为盟国在1943年实施战役提供进攻基地。可是,英国三军参谋长们对这些论据十分怀疑。会谈陷入僵局。

会谈陷入僵局后,马歇尔致电罗斯福总统报告情况。罗斯福电告霍普金斯、马歇尔和金海军上将,说他对伦敦会谈的令人失望的结局并不感到特别惊奇,并指示制订能使美国陆军在1942年参加对德国法西斯作战的其它战役计划。罗斯福提出了5个战役方案,并优先考虑在北非登陆。接着罗斯福又向在伦敦的美国代表发了一份电报,重复说他现在赞同1942年在北非实施进攻作战。

接到罗斯福总统的新的指示后,英美伦敦会谈重新开始,7月24日双方就1942-1943年实施战役的问题迅速达成协议并通过了备忘录。备忘录写道:

假如在9月15日以前出现了俄国人在东线的抵抗停止或急剧削弱的征兆而使顺利实施‘围歼’战役的希望变得渺茫,那么,就应当定下在1942年12月以前的短期内实施在西北非沿岸登陆的共同战役的决心。因此,必须立即制订这种非洲共同战役计划并确定集中交通工具、海军力量和部队的最后期限,以便在1942年12月1日以前实施登陆后第一梯队的登陆行动。……

不言而喻,实施非洲战役,实际上排除了在1943年7顺利实施‘围歼’战役的可能性……”

虽然一致通过的这份备忘录具有折衷性,但丘吉尔明白,在法国登陆的“痛击”计划已被搁置起来。他高兴地写道:“‘痛击’计划就这样束之高阁,‘体育家’计划得到了应有的重视。马歇尔和金虽然不免有些失望,但也服从了他们总司令的决定。”

丘吉尔高兴地为他一致宠爱的“体育家”计划起了个新名字,叫做“火炬”。7月25日,罗斯福总统电达霍普金斯“不迟于10月30日”实行在北非登陆的计划,应即着手进行准备工作。当日,美国会谈代表离开多雾的伦敦城,启程返回华盛顿。

这样,1942年7月丘吉尔成功地使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的访问成果毁于一旦,天平向推迟开辟第二战场方向倾斜。

中国西汉时期着名史学家司马迁有一句名言,叫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利益升格到国家关系中,即是以国家利益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英、美之间的联合与分歧说到底也是国家利益之争。为了打败威胁全人类命运的德意日法西斯这个共同目标,英美与苏联这三个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大国走到一起来了,结成了同盟。但是所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又使三大国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苏联抗击着法西斯德国的陆空主力,承受着比英美更大的军事压力。苏联要求英美在西欧迅速开辟第二战场,置法西斯德国于两线作战的困境并加速其败亡的进程,是完全正当的。

英国在开辟第二战场中负有主要责任,因为英美两国的陆海空军要以英伦三岛为基地,没有英国的积极合作开辟第二战场是不可能的。但是英国曾经是世界头号霸主,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大西洋和地中海是其两条主要的海上补给线;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不允许任何一个大国独霸欧洲,所以英国在反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侵略的同时,又千方百计防止苏联过份强大,宁愿看到德国和苏联两败俱伤。丘吉尔为了英国的国家利益,奉行一种边缘战略,即首先控制北非地中海和东南欧,这样既可确保英国的地中海航线,又可确立未来遏止苏联的基地。为此,丘吉尔不遗余力。艾森豪威尔回忆丘吉尔时写道:“他是一位很有威望的领袖。他具有英国人在困难时所表现的勇敢坚定、在顺利时所表现的因循守旧的典型性格。他有非常强烈的信念,善于争论和答辩。他全力以赴争取战争的胜利,履行自己作为英国首相的职责,如果有一种信念和他的观点发生抵触,这时要想争辩过他确实是困难的。……他甚至在和一个人讨论问题时也要进行激烈的辩论,而且他的强烈的决心使他的陈述听起来似乎是通情达理的。”正是凭着这股子倔强劲,丘吉尔终于迫使美国人放弃在欧洲大陆登陆的“痛击”计划,而追随英国人执行“火炬”计划。

美国一开始就奉行“先欧后亚”的战略,甚至当英美会谈陷入僵局、国内要求先集中兵力于太平洋时,罗斯福总统仍扭住“先欧后亚”战略不放。“先欧后亚”战略本身就是对着主要敌人法西斯德国来的,可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首先对准了最弱小的意大利。美国没有英国的积极合作当然难以在西欧登陆,英国没有美国的合作也难以在西欧登陆,而且英国没有美国的合作也难以遂行“火炬”计划。这一点丘吉尔是明白的。美国人最终是让英国人牵着鼻子走,从而使本可加速的战争进程延缓了。看来美国对苏联亦存有戒心。

英美两国1942年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当然存在相当多的困难,但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的。那样就会加速法西斯德国的败亡,从而加速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遂行“火炬”战役计划客观上也沉重打击了德意法西斯,却毕竟不是打在了其最要害处。苏英美三国之间的利益之争使反法西斯同盟的战略打击沿着多个方向展开,而不是径情直遂的向心运动。所幸的是,三大国之间的分歧并没有使同盟破裂,从而奠定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火炬”启动了

英美两国的军政要人在磋商“火炬”战役之时,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选贤任能的工作。罗斯福和丘吉尔都盯上了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丘吉尔多少是出于无奈。对历史甚为精通的他自然明白:联盟战争多半是谁的兵多枪多实力强就由谁出任盟军统帅。

马歇尔文雅沉着、足智多谋,亲自领导了美军的现代化运动,又富有远见和利他主义精神,自然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可是,罗斯福离不开马歇尔,马歇尔则有意推荐陆军参谋部作战部部长艾森豪威尔出任盟军统帅这一耀眼的职务。1942年5月中旬起,艾森豪威尔就被马歇尔派往伦敦考察,以便就把英伦三岛作为美军最大的作战基地和美军驻欧部队的编制和发展问题提出意见。当6月8日艾森豪威尔将一份《给欧洲战区指挥将领的指令》草案提交马歇尔并提醒他详加审阅时,马歇尔回答:“我当然要阅读的,你也许是执行这个文件的人。如果真是这样,你何时能离开这里?”三天后,马歇尔明确指示,艾森豪威尔将指挥欧洲战区。7月底,艾森豪威尔正式受命指挥“火炬”战役。

艾森豪威尔191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时,成绩是班上164名学员中的第61位。这是个“将星云集”之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58人获得一颗星或更多的星,获得最高头衔的是艾森豪威尔。1939年他还是中校,1943年就升任为四星上将,1944年成为新设立的五星上将之一。艾森豪威尔为何能平步青云,升迁如此之快,这得益于他的军事才能、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和手腕,而命运的关键是1941年12月任命他为陆军参谋部作战部部长。

1941年12月间的一天晚上,马歇尔对克拉克将军(艾森豪威尔的密友)说,他准备对陆军参谋部作一些变动。“我希望你给我一份列有你了解的十位军官的名单表,你可以从中推荐一名来担任陆军参谋部的作战部部长。”克拉克回答说:“我很乐意做这件事,可是名单上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如果你非要十个名字不可,我只在此人的名字下面写上九个‘同上’。”

“你如此看重的这位军官是谁?”马歇尔问道。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我从未见过他。”马歇尔说。但他很快补充说,他了解艾克的卓越功绩。克拉克写道:“那以后不久,艾森豪威尔奉命调往华盛顿。”

作战部长一职迫使他把美国的军事战略和全球军事战略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大大拓展了视野。把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情风俗联系起来又使他迅速增长了领导才能。

北非登陆是一个完全新型的战役。这个由英美部队联合实施的两栖登陆要求将两国的陆海空军铸成一块钢板和运转自如的战争机器,这不是一件轻松自如的差事。首先必须有一个新型的最高司令部。艾森豪威尔说:“我的第一件工作是物色和组织一个工作班子。马歇尔将军批准了我要求沃尔特·史密斯准将当我的参谋长的申请。他真是一个得心应手的人;他善于处理日常事务,也长于清醒地理解重要问题。由于他认真、勤奋和忠诚,他既能处理麻烦的协商,又能从事专业工作。他性格坚强、举止果断,对人既不迁就,又能融洽相处。”

艾森豪威尔又把克拉克将军带到伦敦,让他指挥美国第2军,该军驻扎在索耳滋伯里平原。克拉克在西点军校时比艾森豪威尔低两届,后曾在同一个连队任职。克拉克是位能干谦虚的军人。

约翰·李将做了艾森豪威尔的“粮草官”。李到职后就马上开始进行一系列繁重的工作,如准备港口和建仓库、盖营房、建停机坪和修理设备。艾森豪威尔称赞说:“在他的领导下,供应工作取得的成就是如此重要,其规模是如此宏伟,以致需要一本专着才能详细叙述。”

驻欧美国海军司令部是由原海上作战参谋长斯塔克海军上将指挥的。他的司令部不属艾森豪威尔管辖。但他对艾森豪威尔说:“我在这里设立办公处的真正原因是协助美国在欧洲的作战部队。很快为“火炬”战役拨归艾森豪威尔统率的美国海军少将安德鲁·贝内特便向他报到。空军司令是斯巴兹将军,他于7月来到伦敦,指挥美第8航空队。

艾森豪威尔又盯上了小乔治·巴顿。小乔治·巴顿长艾森豪威尔8岁,是美军中的坦克战专家。巴顿曾追随美国特级上将潘兴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功绩卓着,服务优异”获得了优异服务十字勋章和上校军衔。此时正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因迪奥沙漠训练中心训练第2装甲师。

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点名要巴顿参加“火炬”战役。这实际上是他对巴顿的第二次召唤。1942年春季的早些时候,巴顿抵达因迪奥沙漠训练中心不久,美国拟派一个装甲师去增援在埃及陷入困境的英第8集团军(后因缺少运输舰只未能实现),当时身为作战部长的艾森豪威尔就极力推荐他的好朋友巴顿。艾森豪威尔清楚的记得当时他们谈话的情景:“乔治,你是否愿意放弃训练部队的指挥权,来率领一个师参战实际的战斗?”

巴顿早就渴望着上战场。当美国尚未正式参战前,他就模仿意大利统一时期的加尔波蒂将军,悄悄给加拿大的一位将军写信,要求以加拿大军官的身份参加对法西斯的战争。听了艾森豪威尔的话,他先是一楞,接着大声说:“艾克,假如我能参加战斗,我他妈的甘愿当一名少尉。”这次艾森豪威尔再次想到了“没人要的狗东西”——乔治·巴顿。

1942年8月9日晚上,艾森豪威尔喝完一碗鸡汤,没有任何其他安排,正打算要就寝时,忽然电话铃响了。“艾克”,他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该死的,我刚刚抵达这个倒霉的城市。我呆在克拉里奇旅馆里,不知道该怎么办。”

“乔治!”艾森豪威尔大声说,自然他听出打电话的人是巴顿。“唉呀,老兄,听到你的声音我多高兴!马上到我这儿来,跟我一起喝点难吃的脱水鸡汤吧。”

过一会儿巴顿就来了,喝了点酒,用过晚餐便投入“火炬”作战计划的讨论。巴顿是奉马歇尔之命到伦敦来考察现场情况的,他一直等到8月21日。后来他奉命率美国西线特遣部队,直接从美国乘军舰赶赴西北非海岸参加登陆作战。

英国部队司令官们的任命却一波三折。原定要在“火炬”战役中指挥英国部队的哈罗·亚历山大将军调往开罗,由蒙哥马利将军接替。接着,蒙哥马利也被调往埃及,去指挥处于危境中的英第8集团军。他的职位由“一位叫安德森的苏格兰人”接替,此人即是肯尼恩·安德森中将。英国指挥系统中连珠炮式的更换使艾森豪威尔感到不安。当英国战时内阁成员伊斯梅将军奉命把连续变动的情况通报他时,他忍不住问道:“坦率地告诉我,英国人对‘火炬’战役的态度究竟是否认真?”不过,艾森豪威尔后来对安德森的合作基本上还是满意的。

在初秋,英方又解除了拉姆齐海军上将的远征军海军司令之职,而任命安德鲁·坎宁安海军上将接替他的职务。坎宁安是个纳尔逊式的海军将领,在此之前曾率英地中海舰队在地中海上多次大败意大利人。他精力充沛,不畏艰险,富有才智,直率而又执拗。艾森豪威尔称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老水手”,“英国海军上下,甚至包括英美两国的其他军种在内,对他的拥戴程度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