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23867200000008

第8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1)

做时间的主人: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

东东上小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令爸爸妈妈头疼的是,这孩子一点儿都没有时间观念:早上起床磨磨蹭蹭;写作业的时候,边玩边学;边吃饭边看电视,一顿饭常常要吃一两个小时……

对东东而言,时间根本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真正“认识”时间呢?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呢?这是摆在东东父母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天晚饭后,爸爸把东东叫到身边,然后指着手表问他:“我们是6点半开始吃饭的,现在已经是7点50分,你才刚刚把晚饭吃完,这其中你花去了多少时间呢?”

东东伸出胖嘟嘟的小手,比划了半天,终于得出了结论:“我花去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

“嗯,计算得非常准确。那我再问你,你们现在一节课要上多少分钟?”爸爸再问。

“四十分钟。”东东回答。

“也就是说你一顿饭花去了三节课的时间。这是一段多么长的时间呀,在这段时间里你也许能干更多的事情。可你却只用来吃晚饭了。”爸爸用很惋惜的口吻说。

爸爸的话显然触动了东东,他低下头,小声地说:“那……那我以后吃饭要快点,不能花这么长的时间。”

“这就对了,不光是吃饭,你平时在起床呀,看电视呀等等方面都要掌握好时间,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如果不学会合理地规划、管理,时间就会偷偷地溜走哟。”爸爸微笑着启发孩子。

“嗯,我们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东东说。

“那么,从现在起,我们一起来制定每日的时间安排表吧。以后你干什么事情都会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样,时间就不会白白浪费掉啦。”爸爸提议。

“好,就这么办!”东东兴奋地举双手赞成。

时间就是生命。能够管理自己的时间,就是掌握自己的生命。所以,对于孩子的未来,家长必须时时记住一句话:“你可以把财富留给孩子,但是你没法给他们留下一秒钟。”因此,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不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时间是一个摸不着、看不见的抽象概念,要教会他们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只有持续不断地透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让他们反复练习,才能把对时间的意识转化为有规划,并能按照规划去应用。简单地说:

能按照既定的规划去应用时间,把要做的事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就是“时间管理”。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这种时间管理的能力?让他们学做时间的主人呢?

第一,让孩子参与活动时间规则的制定,增强遵守时间的自觉性

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和规则强加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看做独立的个体,和他一起商量制定适合的计划表,是父母需要努力尝试的。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下有一种参与感,体验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且,这样的时间计划表是真正意义上孩子自己制定的时间规则,孩子比较乐意接受。

如何和孩子一起制作活动时间表?首先和孩子共同商量活动的内容。等内容商定好后,请孩子自己评判自己在执行中掌握时间的情况。对于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可鼓励他用笑脸或哭脸的贴纸来表示执行的情况。也可由他自己记录时间,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评判能力。

第二,教会孩子认识及运用“时间概念”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使用基本的时间单位来描述事情,对一秒钟、一分钟可能还不会“计较”,但对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的时间量已有初步的概念,他知道一小时有六十分钟,也开始对月、日、星期有了基本的概念或感觉。

在“顺序”的概念上,一年级的孩子也已经懂得“以前”、“以后”、“现在”、“刚才”的概念,也都能够掌握。上了小学,他们就应该学会用“几点钟的时候”

该做什么事的顺序概念。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很难建立时间“连续性”的概念,所以家长不必过于苛求。此外,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看时钟,让他们了解时间是不会因为睡觉或其他事情而停止的,帮助孩子建立一天24小时的规划利用。

第三,借助计时器帮孩子改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常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不按大人的意思去做。

这时,不要训斥孩子,更不要帮孩子做,否则会剥夺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不妨保持一种豁达、宽容的心境,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商店挑选一个喜欢的计时器,然后,在每次做事前,让孩子自己选定合理的时间去完成。这样会大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在不知不觉中改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可能一开始孩子对时间的长短没有概念,父母不妨先帮他设定时间。第一次设定时,要给孩子留出较多的空余时间,让他能提前完成,以获得成功感;然后,让孩子自由支配完成后留出的空余时间,这样他就能体会到抓紧时间的好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不会浪费时间。当然,最好是让孩子自己选定计时器的时间来完成任务,这样孩子做事的时间计划感就会越来越强了。

至少在孩子进入小学的前一个星期,父母就必须和孩子开一个民主的“家庭会议”,以孩子为主,详细讨论,共同规划一个“每日作息时间表”。这个时间表必须让孩子“画出来”,张贴在最显着的位置,然后天天可以查看,检查是否能够做到。如果孩子接连几天都无法按照作息表处理好生活,那一定是规划得不合理,可以再开个“检讨与修订”的会议,降低标准,重新规划。以后可以每个月检讨一次,逐渐提高要求,这样的训练,因为以孩子为本位,没有“强求”的压力,只要坚持半年,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就会提高到一定的水平。

此外,还可以教会孩子利用空隙时间。比如,在孩子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让他发呆,不妨找一本书来和他一起阅读;外出游玩的时候,让孩子学会认真观察景物,为写作文、日记收集素材。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惜时意识,只要有了这种意识,孩子自己都会想一些办法把空闲的时间利用起来。

学会独立思考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晚饭时间到了,可晓宁还呆坐在书桌前啃笔头,原来他遇到了一道特别难的数学题,任凭他想破脑袋也答不出来。

“吃饭啦,你还在磨蹭什么?”妈妈大声地冲晓宁叫道。

“我还没有做完作业呢,没心情吃饭!”晓宁不耐烦地应道。

“什么作业呀?你都做了两个小时啦。”妈妈走到晓宁的书桌前,拿起作业本问道。

晓宁皱着眉,抱怨说:“还有一道数学题啦,我想了大半天都没想到解答的方法,哎……”

看见孩子唉声叹气的模样,妈妈自然很心疼了。于是,她随即提起铅笔在草稿纸上“刷刷刷”作答起来,不一会儿,妈妈指着草稿纸对晓宁说:“我已经帮你答出来啦,你就按照这里写的步骤抄在作业本上吧。”

“万岁!你早就应该过来帮忙嘛!”晓宁兴奋地叫道。

打那以后,晓宁只要遇到难题就再也不会浪费时间思考了,他知道,反正最后妈妈也会过来帮他答题。这孩子在妈妈的“帮助”下,已经完全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现在很多父母,习惯于给孩子指路,事事替孩子包办,孩子学习上有什么问题,也是像故事中晓宁的妈妈那样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样大人就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权利。

孩子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后,就不知道什么是思考,也不会去想如何解决问题,一切只等待父母给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没有创新精神,只会人云亦云,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独立思考的品质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善于发现问题,能够通过思考、分析找到答案,才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孩子长大后,因为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品质,他的视角会比别人宽广,思维也会更加缜密。因此,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将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遇,更容易拥有成功的生活和事业。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将失去生活的最大乐趣。”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展示并表达独具特色的思想,成功者大多数有极具个性的思想,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独立思考意味着在思考某一问题时要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积极主动性。

在成年人中,独立思考是科技发明、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能为他们今后的成才打好基础,也有利于他们当前的学习。

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第一,使孩子在生活上不依赖父母

美国的儿童,在1岁以后便自己独睡。孩子学会走路以后,父母便很少再抱孩子了。相比之下,中国的孩子要“宝贝”得多了,很多一年级的孩子仍要父母牵着过马路,在生活上也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试想,这样捧在掌心里养大的孩子,一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没有,更何谈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明智的家长,应该刻意训练孩子料理自己的生活琐事。因为,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

第二,给孩子营造一个思考的氛围

在家庭中,营造思考的氛围,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和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非常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小或认为孩子不懂事、需要大人照顾等而把他们看成是大人的附属品。要知道,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

第三,让孩子学会思考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与交谈过程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吻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要给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可根据交谈内容经常发问,如:“他(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些?”

“你的想法有根据吗?”等等问题,用以引发孩子的思考。

第四,倾听孩子叙述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想法常常是天真、幼稚甚至可笑的。尽管如此,父母仍要抓住他们谈话中有趣的、有道理的论点,鼓励他们深入地“阐述”,使他们尝到思考的乐趣,以增强自我探索的信心。

第五,培养孩子创造性思考的方法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凡事常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同时,父母应不厌其烦地给予正确的回答,并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兴趣,与孩子一起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这样,孩子思考、提问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把孩子的一切事务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不让孩子自己去考虑,相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思考的空间,放开手,让孩子大胆地去想,并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即使有时需要父母代替孩子思想时,也应与孩子一同把两种思想作一比较,让孩子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指导一年级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1让孩子对各种题型整理归纳

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做了一定量题目的基础上,对题型分类整理,概括出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这种独立思考,可以使孩子再见到类似题目时,能够按部就班得出正确答案。

2陪孩子解析难题,按思考的点打分

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解析难题,孩子只要想出了一个角度或者一个步骤,都给加分。这样可以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题目,明白只要多思考一点,就离成功近一步。

3让孩子编题目考家长

家长可以让孩子根据所学知识编题目来考家长。编题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深入思考的过程。当孩子能在题目中设置各种“圈套”时,家长就有理由相信,这些“圈套”在考试中再也难不倒自己的孩子了。

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能力

在我国,几乎人人都知道丰田汽车,但知道丰田英二的人并不多。丰田英二就是丰田汽车的开发者之一,他曾任丰田财团的首脑,被称为“汽车巨子”、“改造日本的大企业家”。

英二小时候对周围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十分善于观察。英二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利用放假的机会随伯父到中国上海玩了一趟。当时的上海市场上充满着各国的洋货。大街上跑的是中国的人力车和外国的各种汽车。

有一天,英二跟随伯父上街,被来来往往横冲直撞的汽车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认真地观察着过往的每一辆车,心里想:这些像甲壳虫一样的东西,下面装上4只轮子,就能到处乱跑。他们是怎么跑起来的呢?于是,从那天开始,他对这种4个轮子的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每天都会到街上,仔细观察那些来来往往的各种各样的汽车,直到深夜。他对汽车的观察很仔细,他注意到了一般的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差别,还能够分清汽车和电车的挡位,但却没有动手去开过汽车。看来英二对汽车的兴趣不在于占有和驾驶,而在于了解和研究。

一天,英二的父亲看到他又在研究汽车,便引导他说:“孩子,你知道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吗?”

“是由汽车厂的工人造出来的。”英二答道。

他的父亲笑着继续问他:“那么,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造成的呢?又是如何造成的?”这一下问得英二哑口无言。

父亲解释说:“这首先得由地质学家发现矿石,然后再由冶炼学家将矿石冶炼成钢铁,接着再有汽车设计学家发现设计出模型,最后才有工人按照模型将钢铁制造成各种各样的汽车。在这当中经历了许多程序,需要各种知识,因此,要研究汽车,现在就必须学好各种知识,为将来打好基础。”

“啊,原来这么复杂!”英二对汽车的兴趣不由得使他下定决心,为了将来能研究汽车,现在要好好学习。父亲的这番话对后来英二投身于汽车制造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因为在观察中思考、思考与观察相结合,英二才真正抓住了那些别人眼中“稍纵即逝的事物”,作出重大发现。

观察力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

达尔文曾自我评价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及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同样要学会观察。孩子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提高整个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一年级学生观察力的强弱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影响。如在语文拼音的学习过程中,有些拼音、生字的字形和写法只有细微差别,观察力较强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而观察力较差的孩子就常会把它们认错或写错。

着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过:“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的步骤。”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据统计,一个人知识的90%是通过观察得来的。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实验室建筑物上刻着:“观察、观察、再观察。”因此,对于父母而言,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