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23867200000003

第3章 让孩子了解小学(2)

其次,引导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激发孩子热爱学校、班级的感情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歌唱比赛、周末大扫除等等,还要教育孩子努力遵守纪律。平时接送孩子时,可当着孩子的面说:“你们的学校真漂亮。有宽敞的大礼堂、有漂亮的花坛、还有这么大的操场。”从而激发孩子热爱学校的情感。教育孩子与同学友好相处。平时与同学交往,要教会孩子谦让互助;发生纠纷时,要启发孩子分清是非,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对孩子的助人为乐行为要及时表扬,真诚地赞扬孩子关心集体的人和事。对于个别存在骂人、打人、爱哭、任性等缺点的孩子,要经常与老师联系,如实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意志品质教育。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管理和教育,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从而损害老师的威信。要让孩子在集体中受教育,在集体中学会与教师、同学交往,这样有助于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次,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父母应该给孩子立点规矩,在家里生活比较自由、随便,这在集体生活中是无益的,家长应该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就立一些规矩,要求孩子遵守家庭生活的秩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待人接物方面也要懂规矩,尊敬师长,讲礼貌,关心帮助他人,同小朋友友好相处。爱护玩具,学会收拾自己的东西。尤其是对那些外向、好动的孩子,更要训练他们遵守纪律,能安静坐下来。对那些胆小、害羞的孩子,则应采取多鼓励的方法,家长应有意识地带孩子出去和伙伴们交往,克服孩子的胆怯心理。帮助孩子做好过集体生活的心理准备。

最后,加强对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孩子进入小学后,与人交往的机会和范围比以前更大了,因此,在入学前应巩固和加强对孩子进行文明和行为礼貌习惯的培养,教育他们有礼貌、守纪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集体、讲道理、明是非等。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集体生活。

家长要帮助孩子融入新的集体生活。现在,不少孩子个体意识特别强,在家里“拔尖儿”得厉害,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这对孩子的发展十分有害。

而集体生活正是克服自我为中心毛病的熔炉。让孩子明白,在集体中必须遵从集体的规则,每个人的权利是均等的。如果只顾自己“拔尖儿”,会受到排斥,同学们会看不起他,不跟他玩。

帮助孩子和新同学、新伙伴一起玩。一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水平还比较低、自制力差,在与新同学一起玩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矛盾。对此,家长要担负起指导孩子与伙伴和睦相处的任务,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德。

“为什么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不一样呢?”

刚开学没几天,晓梦就向妈妈抱怨:“新老师为什么都不喜欢笑?新老师为什么对我这么严格?哎,我真想念幼儿园的老师们,她们对我可好、可好了。”

看到女儿这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母亲赶忙安慰她:“过去你是幼儿园的学生,现在你可是小学生了。所以呀,小学里的老师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自然有所区别啦。在幼儿园,你们玩的时间比较多,而在小学里,学习却是第一位的。新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就会更高,也更严格。老师会更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哦。

你明白吗?”

晓梦点了点头,又接着摇了摇头说:“我好像懂了,又好像没全懂。上幼儿园那会儿,老师每天都会给我们讲故事,陪我们一块儿玩;可在小学里,老师只会站在黑板前讲课,很少和我们一起玩耍。为什么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不一样呢?他们都是老师呀。”

“呃……”晓梦的问题显然把妈妈给问住了,“这个嘛……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因为他们要给你们传授的知识也不一样呀。”

“哦,另外,新老师好像不太喜欢我,每次上课我都积极举手发言,可新老师却都很少点我起来发言。幼儿园的老师就不会这样。”晓梦继续数落着新老师的不是。

“是吗?或许老师没注意到你吧,我这两天抽空到学校和你们老师好好聊聊。”母亲皱着眉说道。

“嗯,那只好这样了。哎……”晓梦像小大人似的叹气说。

或许很多家长都有和晓梦妈妈一样的体会:孩子往往刚升入小学一年级时很兴奋,回家就讲新班的同学、说新班的老师。可没过几天,他们就闹着找原来的幼儿园老师,会投诉新老师严厉,会一直询问为什么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不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分析起来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家长给孩子带来的压力

一种情况是孩子升入小学前,家长比孩子还要紧张,常会嘱咐孩子到新班级以后要如何如何做,否则老师就不喜欢他了,等等。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压力,使他产生了对新班老师的畏惧心理;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常给孩子灌输这样的错误观念:“上小学后,学习是最重要的,你如果不努力学习的话,老师就不会喜欢你。老师会认为你是坏孩子……”等等。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误以为小学老师只会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会另眼相待。自然而然,孩子会对老师产生距离感。

其次,新的学习任务带来的压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老师会从细致周到地照顾他们的生活过渡到更加侧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学习上的许多挑战。孩子因为要接受有一定难度的挑战而产生心理压力。

再次,家长对新老师的偏见

有些家长不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新班级老师的脾气秉性和教学风格,常会拿新老师的做法跟幼儿园的老师比较,这样,一旦自己习惯了的做法发生改变时,就不能接受,甚至会产生偏见,这也会影响到孩子。

最后,新老师不了解孩子的特殊需要

由于刚刚开学,和家长缺少必要的沟通,老师不了解孩子某些特殊需要,如有的孩子身体不好,不能参加剧烈的课外活动;有的孩子听力稍微有点问题等,对孩子照顾不周,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由此可见,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老师,让其明白小学老师与幼儿园老师的主要区别:

第一,家长应当成为老师与孩子沟通的积极中介,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告诉孩子老师的期望,引导孩子理解老师的辛劳,鼓励、指导孩子主动与老师打交道,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愿望。孩子入学后,家长要与老师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小学中的表现及老师的要求,可以尽早发现孩子的适应困难,并在与老师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恰当地帮助孩子。忽视与老师经常地积极沟通,可能导致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困难,甚至引起老师对家长不尽责的批评。

第二,家长要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要坦诚地告诉老师自己孩子的各种具体情况

父母要把孩子的脾气秉性、各种爱好以及某些特殊需要如实地反映给老师,不必担心老师会歧视孩子。对于孩子的异常情况,父母一定要尽量仔细地说明,是身体原因还是心理问题,都要让老师了解,老师会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在商谈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看待孩子的角度不同,这时最好能够认真分析一下彼此什么地方存在差异、为什么会出现差异。

如果家长盲目地认为“我的孩子我最了解”,那样,商谈的结果是不会令人满意的。家长还可通过询问、请教老师等各种途径,提前了解学校对孩子、家长的要求,并对孩子进行相应的行为习惯训练,以帮助孩子从小学生活中尽早、尽快地获得成功。

第三,家长要给予老师足够的信任

家长得知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也不要过于惊讶。老师批评孩子一定有原因。孩子有时会违反学校的纪律,例如没有完成作业、欺负周围的同学、上课时东张西望或是吵闹。家长如果因为孩子被批评而感到不平,最好能先冷静下来听听孩子被批评的原因。孩子一般都会为自己找借口,所以请不要误会老师,认为老师是因为讨厌自己的孩子或是没搞清事实就批评孩子。如果觉得心里不舒服,可以直接去问老师,当然也要向孩子说明老师批评他是有原因的。

此外,要经常问孩子:“老师今天表扬你了吗?”“老师对你微笑了吗?”告诉孩子:“有时候,老师鼓励的方式会有所不同。”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老师特别喜欢自己。还要在孩子面前帮助老师树立良好的形象,引导孩子尊重老师,让孩子知道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都是一样的和蔼可亲,一样的希望自己的学生变得更优秀。

如果说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那么老师就是孩子的第二家长。所以,父母们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老师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要与老师做好家校联系。父母在找老师商谈孩子的教育问题之前,最好先打个电话与老师确认一下,一些有疑问的事情通过电话就可以解决。另外,打电话最好避开上课时间或者节假日。否则,由于时间不合适或者老师有其他事情不方便长时间接电话,家长的想法可能就无法充分表达出来。如果实在不得已要打电话,那就一定要很有礼貌地请老师谅解。

家长有些话却一定要和老师当面沟通交流。例如,对学校或老师存在疑虑,需要彼此坦诚地对话;孩子和同学打架,需要详细地了解情况;家里出了事情,孩子感到很难过,需要拜托老师照顾,等等。但是,不管是什么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老师打个电话,郑重地提出谈话请求。到了学校则要暂时收起怀疑或担心,坦率地和老师交谈,充分相信、理解老师给予的回答和解释。

家长与老师合力帮助孩子融入小学课堂教学

幼儿园大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有一个逐步适应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因为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从教师到同学都有陌生之感,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和正规学校教育的组织纪律约束等等,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老师和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融入小学课堂教学,做好幼小教育接力,真正做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呢?

第一,老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让孩子能够快乐地学习

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学生休息。例如:课上到中间,师生同做休息操。这一段时间的小休息,既减轻了学生的疲劳,又调整了学生的注意力。

适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投影的使用、电视机等引进课堂、多媒体课件的启动,都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的形式要多样化。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使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教师要针对这一现象,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多样化。比如,课堂上的小表演、小游戏、小讨论、讲个小故事等等,都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适时恰当地表扬。课堂上教师的表扬有着极大的导向性。如果教师夸奖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那么,立刻就会有许多孩子马上举手争着回答问题;如果教师表扬一位小朋友坐得好,很注意听讲,并且奖给一颗小星之类的奖品,那么全班的学生很快就会都坐好、注意听讲了。

第二,家长要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课堂纪律指导,培养其课堂自律性

刚上小学的孩子蕴藏着巨大的潜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但由于受其身心各方面品质发展水平的局限,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还缺乏约束自己的能力,其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也较低。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在课堂自律性的养成上都主要是在教师、家长的影响下实现的,他们的行为也往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约束和指导。

很多初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往往表露出让老师为难的状况,比如:课堂难以组织;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不住;搞小动作、悄悄话;学习习惯不好;不知道怎样和老师一起学习;甚至个别学生上课时和老师捣乱,严重影响课堂秩序。

针对以上情况,家长要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课堂纪律指导,让孩子明白小学课堂教学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差别。每当孩子放学回家,只要父母有空,就要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玩玩,了解孩子一整天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果孩子反应不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不能静下心来听课等等情况的话,家长就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必要的解答,从平时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培养其意志,要有意识地使孩子在困难的环境中得到锻炼。

第三,在课余时间,家长要逐渐把学习溶入孩子的生活,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培养孩子课堂自律性这一问题的同时,让孩子有规律地生活,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例如,放学回家和晚饭后这段时间由孩子自己支配。他可以做运动玩耍、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但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父母必须要求孩子坐下来学习。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玩,什么时候应该学习。

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边玩边学习的情况,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纠正,明确告诉孩子,学习的时候必须专心,决不能三心二意。

第四,家长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一般开始学拼音汉字后,自己多半能读懂一些初级读物,但学习经常草率了事,自以为是,写字贪快,字迹潦草。这样的习惯对孩子的发展不利,家长必须严格要求。在孩子写完作业后,要检查其写字的质量,不够工整的一律重写,读书要做到老师要求的“点字读”,不能让他读错。除此之外,对于学习以外的事情,如下棋、打球等,都要求他认真专心,对洗碗收桌子之类的事也同样要求认真仔细,把要做的事情都做好。

老师在处理课堂违纪行为要及时、妥善、合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应该迅速判断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地破坏课堂纪律,并作出反应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消极、散漫,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眼神提醒等方法。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就应该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比如接话、出怪声等,教师可以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方法,课下再给予处理。

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但在运用惩罚时,老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