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战略论
2384600000038

第38章 间接路线(38)

所谓“最聪明的方法是选择和结合使用各种最有效的手段,以求达到最适合、最深入和最经济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要使获胜的国家能以最小的军事消耗和最低限度的损失,来使敌人屈服,并争取在战后获得好的前途。”在这里,利德?哈特又一次前后冲突了,既然他承认“最聪明的方法是选择和结合使用各种最有效的手段”,那么这其中的手段就必然要没有偏见地同时包含着流血牺牲和损失最小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手段,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利德?哈特却固执地将之解释为“能以最小的军事消耗和最低限度的损失,来使敌人屈服”。

“最理想而且最有利的办法,就是要设法解除敌人的武装,并尽量避免用硬拼战去消灭敌军。硬拼硬打去消灭敌军的方法,不仅包含着自己的兵力也消耗殆尽的危险,而且有可能招致相反的后果,使自己遭到失败。所以,一个战略家的思想,应该着眼于‘瘫痪’敌人,而不是如何从肉体上去消灭他们。就战争的较低阶段来说,在战斗中杀死一个人,只不过是使这支军队损失一个士兵而已,但是一个神经受到震撼的活人,就可以成为恐怖病菌的传染媒介,足以造就一种恐怖的现象。在战争的较高阶段中,如果使对方的指挥官在心理上受到震撼,则可以使其所带领的整个部队丧失作战力量。而在战争的更高阶段上,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在心理上受到压迫,那么这个政府所拥有的一切作战力量也有可能被抵消。这正如下述一种情况:两只手都麻木或瘫痪了,刀剑必然会从手掌中掉落下来。”这段话听起来颇能触动人心,因为谁也不愿意在做事情时使自己遭遇更多的损失。但是,节省兵力绝不等同于避免流血牺牲,勤俭持家的作风与守财奴的做法是有着根本差异的。每当读到此类极力推崇间接路线的论调时,我都禁不住想要当面质问利德?哈特:你前面所说的平等地将直接性军事行动与非直接性军事行动列为大战略手段,其中的平等性究竟体现在哪里?之前你又说不能过分夸大某一种手段的作用,因为环境的变化会使某一种手段丧失效力,可是每当你极力推崇间接路线时,环境变化对于某一种手段之效力的影响就会被抛到九宵去外去了。

一部分人指谪说是在钻牛角尖,另一部分人争辩说不能以现在的视角去苛求前人,还有一部分人干脆辩解说利德?哈特所说的间接路线最优越是符合绝大多数情形的。对此此三种论调,都不能苛同。首先并没有钻牛角尖,而只是将自相矛盾的说法揭露了出来,其次并没有苛求前人什么,而只是力求使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战略及其内涵,最后,说间接路线最优越是符合绝大多数情形的论调只不过是在断章取义和以偏概全,因为我可以列举出数量与之相当的间接路线失效和依靠正面打击而致胜的战例。

不能排除有这种可能性,某一个推崇正面进攻的人专门收集军事战争史中那些实行正面进攻路线而致胜的战例,然后宣称说他是在研究了人类历史上数目大得惊人的战例之后、得出了正面进攻最优越的结论。如此,这样的论著或许更应该叫做《战略论:正面进攻》以叫板利德?哈特的《战略论:间接路线》。不过,倘使真有人这么做,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思维模式不可避免地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因为过分夸大间接路线的做法是极端的,而强力推崇正面进攻的做法也难免走向极端。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早已经对间接路线与正面进攻这种二分式的缠斗模式厌恶不已,他们力求在思维上摆脱此种二元对立模式从而能够寻求到一个崭新的视角。那么是否战略的实施路线只能划分为间接路线和正面进攻这两种?究竟还有没有第三种或者更多种根本区别于此两种路线的战法?又或者是否需要根本抛弃间接路线与正面进攻这两个对立概念、另辟蹊径创造出更多、更全面的战略路线呢?这些都还需要研究战略的人进一步去关注、探索、思考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