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煜与《花间词》
23844300000005

第5章 亡国之痛日日悲,铁窗噙泪夜夜垂

李煜降宋后,被带到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赵匡胤赐他为“违命侯”,小周后则被封为郑国夫人。明为封侯,实则软禁,李煜的帝王生涯彻底结束了,从此他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囚徒生涯。

降宋之后,李煜终日以泪洗面,过着屈辱而又悲惨的生活。赵匡胤为他建造了府邸,名义上他是“违命侯”,实际上他成了一只被囚禁在金丝笼中的鸟儿,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他终日蜗居小楼,不问世事。他所居住的府第墙高院深,插翅难飞。这对习惯了发号施令的李煜来说,无疑是从天堂跌入了地狱,他怎能承受如此巨大的落差?生活的孤寂、黯淡、恐惧、失望,令他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他唯一可以宣泄的方式就是饮酒填词,此时此地的李煜对填词以外的一切都失去了希望,他创作词的主题也由先前的宫廷艳词转为亡国之歌。李煜用血泪写出了国破家亡的不幸。只可惜亡国后的他不能冷静地面对现实、及时自省,而是将自己的痛苦归结为人生无常。他泛化了自己所经历的惨痛遭遇,从而获得了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给予宇宙和人生悲剧性的思考和审视,因此他的词往往充溢着消极的哀婉之气,但这并没有使他的作品内容空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正是以其纯真、感性、真我的和思想性格,体会到了“人生长恨”“往事成空”那种深刻而又广泛的人世之悲,所以其言情的深广才得以超越其他南唐词人。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此时的李煜已无心观赏这春日的美景。和煦的春风可以一夜之间将神州大地遍染,却无法复苏李煜枯萎的心灵。相反,春天赐予大自然的一切希望和美丽,更勾起了他的伤感,使他再度想起当年在金陵时的美好生活。每当春天到来时,宫内外一片和谐,万人簇拥,红颜知己相伴左右,那真是热情如火的春夜!而如今的春日却是萧索凄凉,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煜独自一人在这春意盎然的开封城闭目遥想、回首往事,痛感江山易主,唯有那山中的青竹在春风的抚慰下发出与昨日一样的清脆声响。

入夜,虽然他可以像从前一样传唤宫娥演奏舞乐,但笙歌美酒和明烛暗香怎能排遣他的痛苦?他也只能“垂泪对宫娥”。年届四十岁的他已是两鬓微霜,只能用词句来排遣自己心中的愁苦和忧郁,比如这首《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这是李煜在归降后的春日写的一首好词,另有一首《乌夜啼》也是其伤春之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从林花凋谢、春去匆匆想到自己的身世沉浮、命运多舛。感伤年华骤逝,人生短促。满腔的悲愤和怨恨如长江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这首《乌夜啼》喷薄而出,气势如虹,和之后的《虞美人》一样,都可称得上中国词学史上的力作。后世著名词作家辛弃疾有词云: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是令李煜伤心的季节,但秋天的残败更让李煜悲天悯人。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突然离世,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史称宋太宗。相传宋太宗赵光义觊觎小周后的美貌,多次招她入宫侍寝。秋风乍起,凉意袭人,心爱的妻子受尽屈辱,自己却无力拯救,李煜心如刀割,难以入睡,只能挑灯夜读。读着读着,悲从中来,于是又吟出了一首好词: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在那万籁俱寂的秋夜里,心烦意乱的李煜常常是通宵不眠。夜深人静之时,他常常走出卧室,在庭院中赏月。当他看见一轮残月高挂星空,那冰冷的余晖洒向光秃的梧桐树,在水面投下稀疏的倒影时,李煜的心情愈加阴冷、昏暗。此情此景,又让他联想到了往日繁华的宫廷生活,一丝愁绪又萦绕在他的心间,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只好听任这般愁情在胸中奔涌。寄人篱下,国亡身虏的李煜终日除了吟诗,便是饮酒。此时的李煜为了忘却尘世间的烦恼,终日狂饮,杯不离手,他幻想能借酒消愁,但现实是残酷的,饮酒只能求得一时的快慰与忘却,最终却只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