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伟人毛泽东
23842500000137

第137章 埋葬蒋家王朝(1)

一、指挥三大战役

1惜别陕北和到西柏坡

1948年3月,各个解放区战场的形势已经起了根本变化,陕北、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华东各地已陆续转入战略进攻。中央机关已胜利完成了留守陕北的任务,决定东渡黄河,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同刘少奇、朱德的中央工委会合。

党中央就要离开陕北了!毛泽东感慨万千,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转战陕北这一年多来,毛泽东坚持留在陕北,继续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大家时常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都希望他能早些转移到黄河以东的安全地方去,可毛泽东总是毅然地表示:决不过黄河。这极大地鼓舞了陕北军民的斗志。

现在,是真的要过黄河了。毛泽东怎能不思绪翻滚,百感交集呢?

3月10日下午,周恩来受毛泽东委托,向中央机关和警卫团的全体干部战士,作转移东渡的动员报告。

当周恩来兴奋地宣布完中央的决定后,操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有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竟抽泣起来。是啊,想到一年多来党中央在敌人数十万大军进攻面前历处险境,指挥若定;在陕北小小窑洞中运筹帷幄,指挥震惊世界的解放战争;想到在这一年中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辗转跋涉,与普通战士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再想想毛泽东一再坚持“陕北问题不解决我决不过黄河”的话,……而今日终于要渡过黄河到华北去,大家个个都激动得难以自持。

警卫班根据领导指示,就谁愿去华北与谁愿留在陕北展开讨论。有些家在陕北的,有点不愿意去华北,而有些外地同志却不愿留在陕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想法,就是都不愿意离开毛主席。

正在讨论中,毛泽东推门进来了。大家忙起身让座,毛泽东摆摆手,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便问道:“讨论得怎么样?谁想去,谁想留呀?”

警卫员马汉荣第一个站出来,说:“我想跟主席到华北见见大世面哩!”

小马是陕北人,毛泽东很喜欢他。他天真活泼,爱说爱唱,有一次别人问他火车是个啥样,他想了想说:“火车,火车,一定有火。”把大伙逗乐了。毛泽东听小马说要去华北,笑着说:“好!我一定让你坐火车!”小马顿时喜得嘴都合不拢。

毛泽东瞅了瞅张瑞岐,问:“你这个老陕北,准备怎么办?”

张瑞岐参军多年没回过家,30多岁了,家里也给他定了亲,他总说:“打败胡宗南再说吧!”现在毛泽东问他,他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了。停了一会儿,他说,“我要把毛主席送到河北再回去。”

毛泽东说:“那就这样吧!先到华北去看看,开开眼界,再回陕北来。那时也可以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给老乡们说说了。”

3月21日上午,毛泽东率领着中央机关从米脂县的杨家沟向黄河渡口出发了,“毛泽东就要离开杨家沟、离开陕北了!”消息传出,人们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行。许多群众从这个村送到那个村,互相跟着走了好几里,眼眶含着热泪,依依不舍。

毛泽东在黄河东岸——山西临县碛口附近下船的情形。毛泽东扬起手臂,不断地向大家挥手。他无限深情地说:“陕北的小米,我吃了十三年,实在不愿离开这个地方,但是,为了全国的解放,我们又不得不离开。”

几个农会干部,用袄袖擦擦眼睛,对毛泽东说:“主席呀,你在陕北是为了全国人民。你离开这里,也是为了全国解放事业,你放心走吧,我们能理解!”

23日这天,风和日丽,碧空如洗。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准备从吴堡县川口村南的渡口东渡黄河。

马上就要过黄河了。毛泽东表情凝重,眺望着陕北的群山。十三年的风风雨雨,仿佛历历在目:中央红军从1935年10月来到陕北,经历了西安事变、整风和大生产运动、八年抗日战争,接着就是打败蒋介石的进攻……陕北这块黄土地,凝聚了毛泽东太多太多的情感。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这里纯朴而勤劳的人民,实在令人难以割舍。

木船起锚了,人们纷纷向黄河岸边涌来。毛泽东站立船尾,频频向送行的父老乡亲挥手。

船至河心,毛泽东忽然对叶子龙说:“怎么样,以陕北为背景,给我照张相吧!”

“好,照一张。”叶子龙拿出相机,按动快门,留下了这富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好啊”,毛泽东笑道,“把陕北的山水,陕北的人民照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纪念。”

船工们在“嗨唷,嗨唷”的号子声中,精心而老练地划着桨,撑着篙,平平稳稳地把毛泽东送上了东岸。

毛泽东下了船,向船工们道谢,又面对河而立,望着河西,望着他生活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的陕北高原,久久凝神遥望。直到周恩来、任弼时来到他的身边时,他才收回目光,深情地对他们说:“陕北是个好地方啊!陕北人民对革命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是忘不了的。”离开陕北后,毛泽东一行又一路跋涉,来到了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是滹沱河北岸一个仅有七八十户人家的偏僻山村。它西靠连绵逶迤的太行山,东与华北大平原相衔接。这个普通平凡的小村庄,却在解放战争时期享誉中外,曾被称为“中国黎明前的红色首都”。

1947年6月,朱德和刘少奇就率领中央工委来到了西柏坡。1948年4月,周恩来和任弼时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先期抵达西柏坡。5月26日,毛泽东一行到达西柏坡。至此,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5位中央书记处书记终于会面了。

毛泽东四处眺望。这里环境幽静,背后柏坡岭上长满了古松翠柏,不时传来燕子、黄莺的鸣叫声;前方是一片稻田,远处是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流向华北大平原……毛泽东十分满意,他后来曾对刘少奇说:“你们选择的这个西柏坡是个理想的总指挥部。”

毛泽东的住处在西柏坡村的一个大院里。院里有两间北房,一间大约16平方米,是卧室,里面放着一张双人木板床、一套木制沙发、一张小桌、一把藤椅,另一间稍大些,约20平方米,是毛泽东的办公室。里面放着两套沙发,还有圆桌和茶几,墙上挂满了地图。另外,院里还有两间西屋和两间南屋。

在屋里坐下以后,叶子龙对毛泽东说:“后沟里有几个延安式的砖窑洞,在那里办公和住宿都很方便,离这里不远,只隔着一座小山,主席愿到那里去住也可以。”

“恩来,少奇同志都住在哪里呢?”

“他们都住在这里。主席住房的北面,是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住的地方、南面是少奇和朱总司令住的地方,离这里都很近。”

毛泽东听罢,直接回答他说:“我就住在这里吧。我如果到后沟去住,整天开会,是我一个人往这里跑呢,还是让他们4个人往后沟跑呢?那就不方便了,还是住在这里吧。这里确实没有延安的窑洞好,院子也没有杨家沟的大,但这里是平地,这一点比延安和杨家沟好。”

叶子龙把这一带的环境向毛泽东作了简要介绍,接着他说:“这一带有好几个村子,每个村子里都住着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这里的老百姓非常好,为了解决中央机关的住房问题,老百姓克服困难,宁肯自己挤着住,也要把房腾出来。这一带老百姓的觉悟很高,如果有什么事情,只要政府一提出来,他们就坚决去办。他们知道,现在离全国解放的日子不远了,个个都非常高兴,都愿意为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多贡献力量。”

听完介绍,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在陕北的时候,陕北的老百姓非常好。我们到了河北,河北的老百姓也非常好。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努力工作,争取解放战争早日胜利,等革命成功了,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正说着,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进来了。不久刘少奇也来了。他们一见面就热情握手,亲切问候交谈,真是高兴极了。是啊,毛泽东转战陕北,历经艰辛,刘少奇等人无不为之担忧;城南庄险遭轰炸,更让大家提心吊胆,寝食不安;一路风尘仆仆,颠簸劳累,大家也担心毛泽东的身体能否吃得消……

毛泽东倒是爽快地说:“我没有事。你们在这里工作可辛苦了。”

毛泽东接着向他们讲了一路上的见闻。大家担心他疲劳,提议他休息休息,明天再开会。毛泽东说:“我是不累,我想听听你们谈谈情况,在外边想听也听不到。现在到一起了,晚上就谈怎么样?”

晚饭以后,5位书记聚集在毛泽东的办公室开会,研究各个战场上的形势。当时,全国各个战场上的形势十分喜人。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已经获得了重大的胜利,收复了延安,攻克了宝鸡,打乱了国民党增兵中原的部署。华北第一兵团,在徐向前司令员的指挥下,横扫晋南,攻克临汾,解放晋南,强攻晋中,完全孤立和包围了太原城,中原刘邓大军进到大别山地区以后,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站住了脚,在去冬今春,又解放了大片土地。现在,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协同作战,先后攻克敌人坚固设防的战略要地洛阳、开封等城市,打破了敌人在中原的防御体系,发展和巩固了中原解放区。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连续出击胶济线和津浦线,使山东的敌人只能固守济南、青岛、临沂等少数据点。东北野战军的形势也很好,发展很快,已经开始了全面大反攻,经过冬季和春季的攻势,消灭了15万敌人,解放了四平、营口、吉林等城市,使沈阳、长春、锦州等城市陷于孤立。

会议开到深夜才散,毛泽东并没有休息,又按照自己的习惯,开始了夜间办公。

也许是初到西柏坡的新鲜感,也许是为了松弛一下紧张劳累的大脑,毛泽东刚安顿下来就到村外散步。他看到这里的庄稼长势很好,异常兴奋,侧身对警卫员说:“这里的庄稼比阜平城南庄的庄稼长势更好,看起来这一带可能富裕些。”

在滹沱河边,毛泽东看到河床很宽,流水很浅,河滩里到处是石头和沙土,便关心地问一个正在浇地的中年农民说:“河里的水这么少。浇地够不够用?”

农民说:“够浇地用的。别看现在水少,到了雨季一发大水,河里的水就多了。鱼也多了。”

毛泽东说:“这么说,你们这一带不错嘛,有大米吃,有鱼吃,再多种些青菜,就和我们南方差不多了。”

毛泽东还问了稻子的收成、种植等情况。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无论走到哪里,都惦记着农村,记挂着农民。

毛泽东来到西柏坡没几天,大家提议组织一个舞会,欢迎毛泽东的到来。警卫排长阎长林特地向毛泽东报告说:“我们来到了西柏坡,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已经会合了。为了对首长们表示欢迎。庆祝这个大团圆,今天晚上要组织一场舞会,大家都希望主席也参加。”

毛泽东正忙着看文件,头也没抬地说:“好嘛,我也想看看机关的同志们。”

夜幕降临了,舞会在露天操场上举行。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相继来到舞场,叶子龙让李讷等几个孩子去请毛泽东出来,他自己随后也迎上去说:“主席,休息一下吧,机关的同志们都想看看您。”

毛泽东反问道:“我有什么好看的呀?”

叶子龙说:“撤离延安以后,到河东来的同志们说,有一年多没见过您了,都想见见您。今天来的人特别多,一些不会跳舞的人也都来了。”

毛泽东说:“那好吧,今天要听你们的指挥了。走吧,咱们走吧。”

大家见毛泽东来了,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都抢上前去跟他握手并致问候。毛泽东坐下后,一大群人又把他围了起来,问这问那。

说了一阵话后,周恩来对大家说:“今天晚上是舞会,不要把这个舞会变成分片座谈会,你们快请主席跳舞吧。”

经周恩来这一提醒,大家马上行动起来,一些大胆的女青年,纷纷邀请首长们跳舞。

毛泽东迈着舞步,熟练地跳了起来。

阵阵夜风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向远处飘散,人们都陶醉了,也更兴奋了。毛泽东更是难得这么轻松。

全国革命的胜利已是指日可待。

周恩来说:“我们这场战争,正像爬山运动,经过曲折艰险,从山下已经爬到山顶了,然后要居高临下,变成排山倒海之势。”

毛泽东说:“是啊,从下到上是一个转折,前边的路并不平坦,还要有一番大的拼搏!”

2指挥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到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已由120万人增加到280万人,其中正规军149万人。在两年多的内外线作战中,提高了战斗力,部队的技术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善,加强了炮兵与工兵建设,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攻坚作战经验,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同时人民解放军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士气高涨,军心振奋,战斗力和纪律性大为增强。解放区面积已扩大到23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4,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

战略决战期间,毛泽东与周恩来在西柏坡。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人民解放军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支援,获得了日益巩固的后方。华北解放区已连成一片,东北解放区已有98%以上的地区获得了解放,西北和华东解放区基本上收复了失地,中原解放区日渐巩固,这些解放区可以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在全国范围内,人民革命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人民革命力量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而国民党却愈战愈弱,到1948年秋,国民党军队由1946年的430万人减少到365万人,其中能用于第一线作战的兵力只有170万人,而且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士气低落,军心不稳,战斗力每况愈下。国民党为了垂死挣扎,从1948年8月起采取“重点防御”的方针,固定战略重要点线,兵力靠拢,猥集一团,企图使人民解放军“吞不下,啃不动”。可是人民解放军却越战越勇,迅速把敌人的5个战略集团牵制在5个战场上。

东北战场上为卫立煌集团,共48万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依靠北宁的锦(州)榆(山海关)段作为和关内联系的通道。华北战场上为傅作义集团,共60余万人,分布于平绥线上的张家口、归绥及北宁线上的北平、天津、唐山等要点,依靠塘沽港作为海上补给的通道。华东战场上为刘峙集团,共60余万人,集中在以徐州为中心,西起商丘,东至连云港,南至蚌埠的地区。中原战场上为白崇禧集团,约75万人,分布于平汉南段及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西北战场上为胡宗南集团,约30万人,盘踞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隅。这5大战略集团彼此孤立,难于机动,战略机动兵力根本无法使用,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国民党军后方的兵力约23万人,36个旅,很难机动作战。至此,国民党军已没有完整的战线。

与此同时,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民心丧尽,人民革命运动日益高涨。经济上财政危机益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行将崩溃。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呈摇摇欲坠之势。当时全国的基本形势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敢不敢歼灭敌人的强大兵团,敢不敢夺取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争取更大的胜利,成为当时人民解放军战略决策上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