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后,即8月9日,七届一中全会举行第二次会议,除通过前述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外,主要讨论了时局问题。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8日,苏联政府根据雅尔塔协议,宣布对日作战。这次会议就是讨论苏联参战后的形势和党的方针、任务。朱德、彭德怀、陈毅、彭真、聂荣臻、叶剑英等15位同志作了发言。毛泽东作了两次讲话。他说:苏联参战,使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我们准备发表一个声明(这就是收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引者注)。目前我们的任务有四项:配合作战;制止内战;集中统一;国共谈判。关于配合作战,毛泽东说:现在同苏联红军配合作战,是痛快的。具体如何配合,还要等战争的展开。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配备干部,发展攻势,准备几十个旅打仗,考虑一个计划。防御的问题在解放区一般是不存在了,只有局部还有敌人的“扫荡”,因此我们应广泛发展进攻,这与制止内战有关。我们要对日本军队放手进攻,学习较大规模的作战,这不会犯冒险主义。如果在战略上今天还不放手就会犯错误,当然战役上要谨慎。关于制止内战,毛泽东说:日本交防给蒋介石,这种接防一般地是难于阻止的,中间大块是蒋的,我们的文章就在左右两翼做。我们在第一个时期的主要方针是取之于日伪,扩大地方,扩大力量,然后才有可能在第二个时期回过头来对付内战的威胁。关于集中统一,毛泽东说:在干部分配、财政、城市工作、装备分配等方面,都要考虑集中统一问题。比如中等城市的问题归各解放区管,大城市问题则归中央管。关于国共谈判,毛泽东说:在苏、美、中协定的基础上准备继续国共谈判,国共谈判要在国际的基础上(不是一切)来解决。苏联参战后,美国的政策可能有某些改变,但依靠蒋介石是一定的,故我党与美蒋是一个长期的麻烦。内战危险随日本垮台而增加。
抗战形势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七大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许多干部纷纷要求到前方去,各根据地干部一批一批地离去。许多在党中央机关工作的同志,当时也动了心。但毛泽东指出,后方总是要留人的,不能都到前方去,要提倡不动心。大家听从组织安排。随着日本军队的投降和抗日战争的迅速胜利,中国革命的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毛泽东和党中央又开始为新的任务运筹。
三、指挥对日寇最后一战
1部署抗日军民展开局部反攻
1943年至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德、意、日军节节败退,盟军开始全面反攻。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毛泽东领导敌后抗日军民战胜了严重的困难。1943年,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军民连续作战,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大量消灭了敌人,扭转了不利局势,华北八路军还制止了日军的疯狂进攻。解放区得到恢复和扩大,人民抗日力量发展了,根据地人口上升到8000余万,军队又有了47万,民兵发展到227万,共产党员发展到了90多万,建立了16块抗日根据地,处于有利的战略态势。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和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各根据地人民的抗日积极性,艰苦的斗争锻炼了人民抗日武装。敌后军民广泛而形式多样的对敌斗争,迫使日军不得不分兵去防守它所占领的广大地区,敌人兵力进一步分散。为了增援南洋战场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豫湘桂战役,日军又从华北抽走一部分兵力(1943年从华北抽走3个师团,1944年抽走更多师团),敌后日军更是捉襟见肘,机动兵力减少,处于守备状态,已无力发动进攻了。
根据敌后形势的变化,毛泽东适时地部署抗日军民展开局部反攻。194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向敌后军民的致贺电中,号召敌后一切共产党员和全体军民,“更好地把一切力量组织起来,巩固根据地,取得对敌斗争的重大胜利”。早在1943年,毛泽东就预见到抗战结束还需两年时间。在临近胜利的时期,毛泽东要求各抗日根据地积极准备,大力作战,迎接反攻阶段的到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确定1944年的斗争方针是: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4年4月12日,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指出:“现在的任务是要准备担负比较过去更为重大的责任。我们要准备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把日寇打出中国去。”继而,他郑重地向全党发出“要以我为主准备反攻”的伟大号召,指示八路军前方指挥员,准备坚持今后更艰苦的斗争。据此,八路军部命令各解放区:在适当之时出击日伪据点,消灭其有生力量。之后敌后军民普遍开始了局部反攻。
行进中的部队。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军民围攻涞源,袭击灵丘、定襄等县城和忻口车站,捣毁敌人据点、碉堡400多个,解放村镇1600多个、人口80余万。北岳区部队还深入雁北、察南和平绥路两侧等地区。冀中区军民攻克怀德、官厅、旧城等地,解放肃宁县,袭击天津市,拔除敌人据点、碉堡800多个,解放村镇3800多个、人口120余万。冀东区军民攻克敌人21个据点,收复蓟县、平谷、三河之间大片地区,开辟了通县公路以南地区,直逼北平、天津近郊。这一年,晋察冀军区作战4469次,毙伤日伪军229万余人,俘虏日伪军及争取伪军反正、投诚22273万人,攻克敌人据点1600多个,解放人口758万,扩大了北岳区,巩固了平西、平北区,坚持了冀东,恢复了冀中区。战斗中晋察冀部队分别组成冀晋军区、冀中军区、冀察军区和冀热辽军区。
晋冀鲁豫军民相继发动了春季攻势、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太行区收复蟠龙镇、水冶镇和榆社、林县两座县城,并出击邢台、沙河、新乡、辉县地区和临(城)内(丘)线,摧毁敌人三道封锁线,开辟了新乡、辉县地区。太岳区出击济源、垣曲地区,控制了部分黄河渡口,收复国土2600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1万。冀鲁豫、冀南军区恢复了昆张区,打开了东平、汶上局面,随即进攻清风城和湖西地区,收复鱼台、单县、丰县、沛县间地区,恢复微山湖西中心区,并向郓城、菏泽、考城、东明、曹县进攻,使鲁西各小块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这一年,晋冀鲁豫军民共毙伤日伪军38万余人,俘虏日伪军349万余人,收复县城11座、土地6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500余万,改变了根据地被分割的局面,扩大了解放区。
山东根据地军民讨伐伪军吴化文、荣子恒、李永平、赵保平、励文礼、张步云、张景月,相继进行了胶东战役、渤海战役、莒县战役、蒙阴战役等,打通了沂山、鲁山、泰山、蒙山各山区间的联系,控制了诸(城)日(照)公路大部分和海(州)青(岛)公路、诸(城)胶(县)公路各一段,巩固和发展了胶东区与滨海区的联系,使滨海与鲁中连成一片,解放了利津、沂水、乐陵、临邑、南皮、宫县、沾化、青城、文登、荣成等县城,歼灭日伪军近6万人,争取伪军反正11万人,解放人口930余万,形成渤海、胶东、鲁中、鲁南、滨海5个巩固的根据地。
华中新四军主动地、有计划地对日伪发动攻势作战。1月至2月,苏中军民以高邮、兴化、宝应、泰州、泰兰、如皋为重要目标,连续发动攻势,攻克敌人17个据点,粉碎了日伪“扩展清乡”和“屯垦”的计划。3月初,粟裕指挥发起了着名的黄桥战役,攻克敌人重兵据守和贮存物资的重镇黄桥,并歼灭日伪援军一部,乘势解放淮安、宝应以东地区,将苏中与苏北、淮北、淮南各根据地联系起来。苏北军区发动了高沟、杨口战役和沿海攻势作战,攻克钱集、杨口等敌人据点40余处,使淮海、盐阜连成一片。淮北区解放了泗洪、灵璧、睢宁三县广大地区。淮南军民曾攻入长兴、溧阳等县城,淮南军民攻入盱眙、定远县城。皖中区也捣毁敌人10余个据点。日军为防守交通干线和战略支点,曾以攻为守,对新四军“扫荡”达67次之多,均被粉碎。全年新四军作战6500多次,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解放土地7400多平方公里、人口160余万。
反攻中的华南游击队。华南东江纵队由数千人发展成为万人以上的游击兵团,威逼广州市郊,出没九龙附近,曾炸毁九龙铁桥,在广九路以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广九路以东亦大部被东江纵队控制。同时,琼崖纵队也主动出击,在琼山、文昌、澄迈等县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
1944年5月至12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以打通平汉、湘桂铁路和连接通向东南亚大陆交通线为目的的豫湘桂战役,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军队,丧师失地,仅8个月时间,就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损失兵力五六十万。战役爆发之初,毛泽东就发出指示:我军应乘敌人南犯后方空虚时,开辟豫北工作,以便将来可能时,开展豫西工作基地。5月至7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连续电示华中局、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和鄂豫皖边区党委,指出河南地处中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河南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即可使华中、华北和陕北连成一片,使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立于不败之地。根据毛泽东开辟河南、控制中原的战略部署。7月,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派兵南下,恢复了新黄河以东的水东根据地,开辟了水西根据地,在14个县建立了抗日政权,扩大了豫东根据地。新四军第五师自7月起先后派出5批部队开辟豫南,挺进豫中,在汝南、竹沟、信阳、舞间等地建立了东西长达70多公里、南北近百公里的根据地。9月,新四军第四师进入肖县、永城、宿县地区,恢复了豫皖苏根据地。9月起,中共中央从太行、太岳、晋绥和陕甘宁边区抽调部队由皮定均、徐子荣和王树声率领进入豫西,建立了以嵩山为中心的豫西根据地。
1944年7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又制定了向南和向东南发展的战略方针,提出在新的沦陷区建立人民抗日武装,扩大对日战略反攻的前进阵地。中央军委在关于华中根据地的指示中指出,抗战进入了第8年头,国际环境对于我国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空前有利的。不论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及中国敌后战场都是胜利的。只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则处处失败,中原沦陷,长沙、耒阳相继弃守,现粤汉之敌,南北对进,已快会合,并有打通湘桂之企图;出此,大块华南将沦为敌手,拯救华南人民的责任,不能希望国民党而是要依靠共产党及华南广大人民。9月27日,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发展东南敌后,控制苏浙皖边区,以便尔后“破敌、收京(指南京)、入沪”时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1945年1月,成立苏浙军区,建立了以天目山为中心的苏浙抗日根据地。11月14日,中共中央指示东江纵队,要特别注意西江,迅速向桂林、柳州发展,以便能与南进部队取得联系,琼崖纵队要派得力干部向南路发展和东江纵队取得联系,并占领整个琼崖。遵照毛泽东和中央的部署,1944年11月,王震和王首道率三五九旅主力4000余人,配备党政军民干部900余人,组成南下支队,由延安出发,两次渡过黄河,穿越同蒲路、陇海路,转战鄂南、湘北、湘南,在通城、崇阳、彬县、宜章地区,开辟了南北130多公里、东西180余公里的湘鄂赣根据地。2月,粟裕率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南渡长江,挺进苏浙边,创建了以天目山为中心的苏浙抗日根据地。同时,东江抗日纵队派部队北上,开辟了粤中和粤北抗日根据地。
敌后抗日军民在1944年的局部反攻中,共作战11万余次,消灭日伪军近20万人,攻克县城20多座,摧毁和逼退敌人据点2500多个,解放人口1700多万,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为下一步的反攻作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