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23842200000029

第29章 财富教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要让孩子有赚钱的意识,必须首先让孩子分清楚消费和投资的区别,让孩子懂得财富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父母给的,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财富是创造出来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有创造财富的观念,长大以后才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从小就觉得钱来得很容易,长大以后还是只知花钱而不会赚钱。

劳动是最好的赚钱方式

一次,老师发现班上一个7岁的小女孩每天都坚持写日记,但让人弄不明白的是,小女孩在每篇日记的后边,都清晰地标着1.5元、2元等金额。小女孩解释说,妈妈鼓励她写日记,并答应每写150字以上给1.5元,200字以上给2元。因此,女孩每天写完一篇日记后,都要数一数自己总共写了多少字,再换算成钱。如今她已有一笔小小的个人积蓄了。

一个日本的小男孩家境很好,可是父母给他的零用钱却很少,因为父母总是告诉他,赚钱要靠自己付出劳动,因为他现在不能干什么活,所以零花钱自然就少。有一天,妈妈对他说:“儿子,你不是想有更多的零用钱嘛?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什么办法?”小男孩急切地问。

“我们这里的垃圾箱里有很多的饮料瓶,你可以捡来卖啊。”

“嗯,妈妈,这个主意不错。”

从此以后,小男孩就趁着空闲的时间去捡饮料瓶,有时还到邻居家上门收购。

后来,邻居干脆把用完的饮料瓶直接送到他家。

靠着卖饮料瓶子,小男孩儿已经挣了一小笔钱。

中国有一句话叫“再苦不能苦孩子”。在国内,大多数的父母从来都不愿意让孩子做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更别提让他出去给人打短工了--万一有个闪失,摔着了、碰着了或磕着了,那怎么了得!

另外,国内的一些家长有这样的一种思维定势。第一,他们认为孩子不用干活,劳动赚钱是大人们的事情。孩子能帮家里涮个碗、扫个地什么的,就算是最好的孩子了。第二,孩子真的在外干活,那父母的形象就完了。旁人肯定会指着脊梁骨说这孩子的家长心狠。

而在美国就不同了,劳动是谋生的唯一手段,每一个孩子都必须从小学会劳动攒钱。母亲的责任当然也不是让孩子完全依附于她,而是让孩子独立。这是因为孩子一旦满了18岁,都要离开家庭出去打工挣钱,独立生活。

一般情况下,美国的父母常常都会教育几岁的孩子学着通过正当手段来获得收入。有的小孩子帮忙送报可以得到一些报酬,还有洗碗、吸尘、擦玻璃、倒垃圾、割草、洗车、清理车库、油漆墙壁、修剪花园等。即便家庭经济比较好,美国人也会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赚钱,让孩子自己去支付保险费用或部分学习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所以,大多数美国人从小就树立了经济独立、打工挣钱的意识。美国的孩子把找不到打工机会和同父母要钱看成是莫大的耻辱。有些孩子甚至托自己的父母给自己找一些工作,另外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以后更有自信心,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创造受雇机会。

勤劳是幸福的种子,闲散是堕落的祸根,安逸是成长的最大敌人。

对于一般的人而言,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才是他的分内事,所以不应该让孩子劳动。但是,如果所有的父母都像那个小女孩的妈妈那样做,只能是促成孩子拿自己的分内事来挣钱的财富观,这是一种被扭曲的财富观。而那个小男孩,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挣钱,这才是应该教给孩子的正确的财富观,这样的财富观,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零钱也要捡起来

一位父亲和7岁的儿子走在路上。突然,儿子看到地上有一枚一角的硬币,于是弯下腰就去捡。可是,由于这枚硬币陷在了泥土里,而且上面又脏乎乎的,看来是被很多人踩过了,这个小男孩不能一下子捡起来。这位父亲看到儿子的举动后,不耐烦地对儿子说:“走吧,不要捡了,就一角钱,能做什么。”

听了父亲的话,儿子只得拍了拍手上的土,去追父亲,可临走,还不忘朝那枚硬币看了一眼。

在这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走过之后,又有很多的父母带着孩子从这里经过,有的孩子看到了要捡却被父母拉走了,有的孩子看到了却根本就没有捡的打算,有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看到。

一个英国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在街头散步。眼尖的儿子看到地上有一个1便士的硬币。于是便对父亲说爸爸:“那儿有个1便士的硬币。”

“在哪儿?”

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父亲看到了这枚硬币。

“儿子,来,我们把它捡起来。”

这枚硬币可能很久没有被人注意到了,嵌在泥土里不好拿,父亲就让儿子找了个小石头,让他自己把这枚硬币弄了出来。然后,这位父亲又和儿子一起走到一个水龙头旁边,看着儿子将这枚硬币洗干净。

“儿子,那里有一个乞丐,把这枚硬币送给他吧,因为这不是你的劳动所得。”

“好的,爸爸。”

“老爷爷,这1便士给你。”小男孩高兴地把这1便士轻轻地放在了老乞丐的碗里。

父亲在一旁微笑地看着儿子做完这一切,然后拍拍儿子的头说:“孩子,你做得真棒!”

然后,父子二人又有说有笑地向前走去,一切发生得自自然然。

对于很多父母而言,一角两角钱根本就不值得捡,看到孩子捡起来,不但不表扬,有的父母甚至让孩子将捡到的钱再扔掉。有时候,孩子捡到了几块或者几十块钱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不是要求孩子将捡来的钱交给老师,而是让孩子据为己有,甚至还夸孩子运气真好,希望孩子下次拣到更多的钱,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不劳而获的观念。

而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许多孩子在路上看到别人丢的钱,不管数目多少,父母都会耐心地让孩子捡起来,一般情况下会送给乞丐或者捐赠出去。孩子捡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时,父母会和孩子一块将钱交给老师。并且当孩子捡到钱后,父母会对他们说:“这些钱是你捡到的,不是你靠自己的力气挣的,所以要把它还给失主或者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节约意识,是父母生活习惯的一种反应。提倡孩子的勤俭节约意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

从小培养孩子的节约观念,让孩子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古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节约从孩子抓起,同样是节约观念的有备无患。

从小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一次,一个朋友和一位6岁的小男孩及他的父母一块去逛商店。在玩具柜台前,小男孩一眼就看中了一款很高档的玩具,但价钱出奇的贵,居然要六百多元。可是没想到,妈妈看到儿子喜欢,想都不想就给儿子拿了起来。这个朋友有点惊讶地说:“这么贵的玩具你们也舍得给他买,这可抵得上我半个月的工资了。”万万没想到的是,小男孩的妈妈说:“只要儿子喜欢,想要什么就给他买,反正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花点钱不算什么。”

在父母的影响下,这个小男孩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节俭,也不知道钱来得不易,反正想要什么就让父母买给他,稍有不从,就哭个不停。之后,这个朋友就故意试着问他:“告诉叔叔,你买的这个玩具的钱是从哪儿来的?”没想到,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从银行的提款机上来的。”小男孩的回答令这位朋友感到愕然。

在美国,一对非常年轻的父母经常带着自己刚上学的女儿去逛街。一天,在一个繁华的街市交叉口,一位老爷爷正在卖报纸。这时,小女孩的父亲从口袋里掏出5美元交给女儿,让她去买10份报纸。女儿买回报纸,父母跟她商量,按原价把报纸再卖出去,看看是否可以很快卖完。女儿在父母的支持与帮助下,费了不少时间才把10份报纸卖出去。然后,父母让小女儿去问卖报的老爷爷,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孩子从老爷爷哪里知道,卖一份报纸只赚几美分。她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能挣几十美分,而且费了很多口舌。“爸爸妈妈,我以后可不能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父母为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高兴。后来,这个女孩变成了一个懂得节俭的孩子。

在国内,大部分的父母常常只懂得给孩子零花钱,却不大注意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最终出现了一大批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这些孩子根本就体会不到父母挣钱的不易,自然也就不会懂得节约,只知道自己什么时间没钱花了就伸手向父母要,好像父母就是摇钱树。

而美国的一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让孩子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他们会让孩子自己去打工赚钱,让孩子自己体会到赚钱是多么难,从而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和理财观念,让他们懂得钱应该花在那些该花的地方,不能随便乱花。

所以,对于父母而言,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钱是什么,钱是怎么来的,应如何正确地对待钱财,不义之财绝不可取。对于一些年龄很小的孩子,父母应联系实际生活给孩子讲解,多引用一些事例;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跟他们专门讨论钱方面的问题。

2.教育孩子怎样去花钱。其实,孩子的消费行为是由被动慢慢升为主动的,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教孩子买东西,如何用钱,如何找钱,如何选择物有所值的物品。教孩子把钱保管好,防止丢失、被窃。随着年级升高,要让孩子学会先认真思考再花钱,而且逐渐养成习惯,避免盲目消费。让孩子当一日家、当一周家、记收支账,显然,这是培养孩子学会理财和培养节俭品质的好方法。

3.教育孩子懂得量入为出。必须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是不一样的,花钱也要看支付能力。不要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考虑自己家庭的收支情况。

4.教育孩子珍惜物品,不浪费。让孩子懂得现有生活来之不易,它们都是人们用汗水和心血收获的,随意浪费是不珍惜劳动果实、不尊重劳动的表现。让孩子经常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如果有条件,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观一些工厂、农村的生产劳动过程,参观图书、报刊的印制过程。

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让孩子懂得父母赚钱的不易,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

买彩票的10岁孩子

王女士的儿子李明正在读初中。最近王女士发现,一向只看动画片的儿子,好几次在偷偷地看电视台的彩票开奖转播。留了个心眼儿的她,一天下午竟在学校不远处的一个彩票投注站发现了儿子和他的一个同学拿着本子划来划去,最后还买了5注,这让下岗在家又望子成龙的王女士感到非常痛心。

就在当天晚上,王女士把李明叫到面前严肃地对他说:“你要停止买彩票,这种玩意儿容易养成投机心理,对小孩子的身心是不利的。”

杨女士和王女士有相同的情况。杨女士的儿子张洋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最近,张洋向她要零花钱的次数多了起来,平均每周比以前多了10元钱。一天,杨女士给张洋整理书包,从书包夹层里居然摸出了许多花花绿绿的彩票。一问自己的儿子,才恍然大悟,这些都是杨女士平时给他的零花钱买的。张洋得意地说:“读书根本没什么用,还不如买些彩票,一下中个500万多人!”

第二天,杨女士去学校找张洋的班主任了解了一些情况。班主任告诉杨女士:“洋洋和班里的几个男生不仅买彩票,而且上课还谈论关于彩经的问题,真不知道小小孩子在哪儿学的?”

杨女士忧虑地向班主任说:“孩子这么小就喜欢买彩票,真的不知是该为他有经济头脑高兴,还是为他的所作所为担忧?”

美国有一个小男孩名叫约翰。有一天,他到街上经过卖彩票的摊位,小约翰上前向卖彩票的人问了几个细节,就选了几个号码,拿出钱来买了一张。

第二天开奖,小约翰一个号码也没对上,但他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沮丧,照买不误。

一位中国母亲是这家人的朋友,她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出于一种责任心,对小约翰说,这样买彩票是不好的。可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听到她的一番话后,小约翰睁着迷惘的眼睛望着她,一连问了好几个“Why”.接下来,他告诉这位中国母亲,早在3岁时,大人就教会了他辨认硬币和纸币,8岁时他就知道怎样把钱存进银行,他爸爸还给他开了个账户,每周把零花钱自动存进去,月息1%.10岁时他就学会了买股票,每天吃早餐时都要看报纸上的证券版。

小约翰的话让这位中国母亲无言以对。

金钱并不等于财富,一些中大奖的人也会破产,这完全是由于他们不会很好地支配、投资,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对金钱和财富没有深刻的理解。

据了解,在国外,理财知识课程是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必修课程。国外的一些成功教育经验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消费、金融投资方面的理财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专家建议,财富不是洪水猛兽,家长在和孩子交流财富问题的时候,大可不必讳莫如深,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可以预防一部分孩子在家里私下拿钱,在外随意借钱、欠钱的习惯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理财技巧的教育程度可以再提高一些,从而让他们接触一些保险、债券、股票等知识,使其对投资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产生感性认识。

让孩子学会理财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一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他们懂得合理、合法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