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1989年,执法检查集中在水利设施和劳动安全法规、交通法规、消防条例、安全用电规程,烟花爆竹生产方面。查62个企业,38个符合安全生产条件,24个不合格,要求按整改意见限期整改。执法检查水陆交通、车站码头、锅炉压力容器、建筑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物品、物资仓库,查出隐患79起,整改64起。1990—1992年,对商业、文化、邮电、广电、电力、交通、港监、工业等部门开展检查179次,查出隐患1750起,现场督促改进376处,清除障碍1000多处,整改1210起,限期整改34起。2000年,全县抽调84人,组成21个检查小组,开展拉网式大检查。排查10个工委、58个乡镇、72个企业、152艘船、13个渡口、49处水利工程、61个加油站、7个液化气站、4个天然气站、35个歌舞厅(影戏院)、38个建筑工地、25条县乡道路、3250辆机动车、91处鞭炮生产厂,查出隐患324处,及时采取了整改措施。2003年,重点检查学校危房、饮食卫生、水路交通、建安企业、工矿企业、烟花爆竹、民用爆破物品、消防安全等,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326份,令其及时整改。财政注人资金3010万元消除学校危房、病害水库、地质灾害、交通道路安全隐患。
(第三节)安全事故
1986—2005年,全县共发生事故3474件,死亡463人,伤残2757人,经济损失781.87万元。2004年,发生事故755件,经济损失174.9万元。2001年,安全事故死亡50人。2005年,伤残608,为历年之最。
20年间,全县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两起。1990年8月30日上午11时30分,潼南县光辉乡载重8吨的机动客船“光辉1号”,装载1.98万斤稻谷和70人,由徐学润、徐攀登父子驾驶。船过潼南县崇龛水库,在离岸1000米,离水坝2.5公里处沉没,公粮和搭船人员全部落水,18人死亡。这次特大沉船事故,使安岳云丰乡运送公粮的10多户农民人亡家破。1998年3月16日上午10时5分,白水乡金马村五社村民沈绍珍全家和雇请的10位亲朋好友在家生产鞭炮,发生爆炸事故。9人当场炸死,2人送医院途中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炸毁3间房屋及部分家具农具。
(第九章)档案工作
(第一节)机构
1965年9月,安岳县档案资料馆,更名为安岳县档案馆。1980年3月,成立安岳县档案局,局、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1984年,内设办公室、业务股、馆务股。1997年增设编研股,1998年撤销业务股,新设业务一股、业务二股,1999年成立档案执法大队。2002年撤销业务一股、业务二股、编研股、档案执法大队,设业务股,政策法规股。
1985年档案局(馆)编制12名,2005年实有干部职工12名。匡宗华、滕昭斌、周应桥、王淙永、李绍成先后任局(馆)长。
(第二节)档案局(馆)建设
1980年,县档案局(馆)建档案库房一幢,建筑面积1112平方米。1998年,建办公、库房综合楼一幢,增加建筑面积574平方米。2005年,档案库房使用面积为1069平方米。1985—2005年,档案局(馆)有档案柜架548个,档案柜98个,金属档案组合柜70.2立方米,能存放档案资料12万卷(册)。购置了去湿机、排风扇、吸尘器、档案推车、灭火器、消防枪、报警器、复印机、微机、空调机。
1985年前,档案局(馆)有馆藏档案5.19万卷(册)。1986—2004年,接收了全县机关、事业、企业单位需要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6.08万卷,其中,结婚证存根1723卷、宅基地存根2594卷、林权证存根2309卷、财会档案944卷、撤销与破产单位档案2.58万卷(册)。向机关单位收集各种志书164册,征集民间编写的家谱、族谱24册。至2005年底,共有馆藏档案277个全宗11.64万卷,案卷排列长度2009米,其中明清档案22卷,民国档案1.74万卷,录音、录像影片档案3盒,照片档案714张,馆藏资料8854册。
(第三节)机关单位档案室
1980年,安岳有机关档案室204个,2005年发展到430个,有专兼职档案人员450名。1988—2005年,全县有259个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管理。达省一级标准的单位16个、二级35个、三级205个,档案管理达省级先进的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3个。机关档案室硬件设施改善,档案库房设施完备,容量充足,保管条件好。
2000年后,档案工作重点由原来的县直单位转向乡、镇、农村,由机关单位转向企业、事业和民营企业,由原来重点抓经济条件较好的单位转向抓经济条件较差的单位。到2005年,全县档案室工作发展趋于平衡。
(第四节)档案利用
1988年,县档案馆完成档案全宗排列定位,清理鉴定1980年前接收人馆的2.32万卷档案,1.5万卷质量较差的档案调卷、补写目录、拟写标题,更换卷皮,重新装订。将平放档案改为立放。检查、抢救明清和民国档案及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政府的重点档案2.8万卷。1989年,裱糊馆藏破损历史档案3500卷,8.69万页。复制重点档案中字迹褪变的文字材料4700卷,17.56万页,1000万余字。
截至2005年底,编制案卷目录1007册,资料目录9册,揭示和介绍馆藏历史档案中,旧政权人物简况的人物卡片45.5万张,揭示馆藏历史档案中,反映旧政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业、农业、交通、政法、军事、宗教等方面内容的著录档案条目1.74万条。编写了《安岳石刻》、《安岳柠檬》、《安岳海椒》、《珍珠养殖》、《安岳县痢疾疾病防治资料》、《安岳县改灶节柴试点验收测试汇总资料》、《安岳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安岳县劳动致富150例》等资料。汇编20年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及县委办、县组织部、县政府办、县人事局等单位主要文件1500本(册)。收集全县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的专题资料6800册,各种报纸杂志6281册。
1987年,县档案馆按照《档案法》规定,制定开放档案的办法和措施。向社会开放使用1928—1949年民国档案中的15个全宗,1.74万卷档案,1950—1956年党群系统、县政府部门中的77个全宗,
1946卷档案。
1985—2005年,档案利用共接待7.55万人(次),查阅档案14.1万卷(次),复制档案6.14万件10.88万页。利用档案解决问题:落实政策4802件,编史修志5.89万件,科研生产5329件,经济建设2.9万件,房地产3.07万件,其他1.23万件。
(第五节)档案行政执法
1987年《档案法》公布,县政府批转县档案局、县司法局《关于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的通知》。1988年《档案法》实施,县政府批转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切实搞好1988年档案工作的报告》。
依据《档案法》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立档单位和印刷品市场的档案装具,处理使用和出售不合格、不规范档案装具的单位和经营者。对管委、乡(镇)和县直单位着重检查教育和计生等单位的档案材料收集、立卷归档、保管保护。责令档案工作差,工作制度不落实,档案材料收集不全的单位,限期整改。查处违反档案法的行为。依法监督检查改制、破产企业档案的处置工作,截至2005年,档案馆接收管理棉纺织厂、植物油厂、食品公司、金属结构厂,安岳宾馆等40个破产改制企业的档案。
(第十章)地方志工作
(第一节)机构
1982年5月,成立安岳县志编纂委员会(简称县志编委会)。县志编委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和县直各部门领导组成。1985年11月,成立县志编辑部,配备总编、副总编各1名。1993年12月新编首轮《安岳县志》编修出版工作结束,机构自动解散。2005年1月,启动第二轮《安岳县志》(1986—2005)编纂工作,新成立县志编委、县志总编室。县政府聘用总编1名、副总编4名。责任编辑9名。
1982年5月,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县志办)成立。1984年1月,县志办定为县政府正局级直属事业单位,编制6名,1986年增力卩2名,1996年减编2名。1992年,县志办更名为安岳县地方志办公室。田荣贵、陈智勇、蒋维贤、黄六林先后任(兼)主任。
1993—2005年县志办3次被省政府和省人事厅、省地方志编委评为先进集体。
(第二节)县志编修
1982年5月,新编首轮《安岳县志》分28篇、104章、352节、110万字,记述了上至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下至1985年安岳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演变。县委、县政府制发5个修志工作文件,县领导和县志编委成员组成的审查组全面审查志书的指导思想、编纂原则、观点、史实、体例、文风、保密等。报送内江市政府和省志编委审查验收合格后,交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内江新华印刷厂印刷3000册,国内外公开发行。截至1999年,销售发行(含赠送)2511册,志书被全国部分省志编委、图书馆和大专院校收藏。并获全省首届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