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安岳县志(1986——2005)
2380700000087

第87章 县政府(3)

1988年,农业部批准安岳为“国家级瘦肉型猪基地县”,总投资60万元,建设时间3年。先在龙台等12个乡镇试点示范。1990年全县出栏生猪113.24万头、比1988年增长35.2%、出栏率107.1%。猪肉产量7.92万吨、增长35.18%。瘦肉率50%以上的杂交猪91.16万头,较1987年增长一倍。能繁母猪杂交配种12.29万窝,杂交配种面达80.5%。农业部专家组验收安岳瘦肉型基地县,认定合格,并评定安岳为“优秀基地县”。

八、“千万工程”建设

2002年,资阳市委、市政府发出全市年出栏肥猪600万头、山羊400万只的“千万工程”动员令。县委、县政府决定各乡镇和村社实行规模养猪和重点饲养大户相结合,扩大饲养规模,并集中在乾隆、横庙、林凤等乡镇饲养波尔山羊。2005年全县共有养猪家园17个(每个家园农户20户以上),户养猪20头。饲养120头DLY母猪场13个,饲养DLY能繁母猪场485个。出栏生猪10头以上养猪重点户1.36万户,出栏50头以上专业户4714户。养猪和养“波尔山羊”大户、专业户,顺利通过资阳市“千万工程”验收。

九、粉条生产基地建设

1987年,县委、县政府引导周礼镇创办安岳县红薯银丝粉条厂。1990年,省政府决定在周礼建西南地区最大的粉条生产基地。1996年,县政府在周礼工委辖区内,安排推广南薯“88”红苕优良品种6666.67公顷。1997年,周礼镇组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瑞发食品有限公司。周礼场建成占地0.67公顷,建筑面积3780平方米的“西南粉条专业市场”。2005年红薯淀粉、粉条加工总产值达1.25亿元。产品畅销省内外。安岳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红薯淀粉、粉条生产基地。

十、工业园区建设

2001年9月,县政府决定在石桥铺镇桅坝村和长安村新建四川省资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岳工业园。园区建设分三期进行。县政府出台政策,对人住企业在土地、税收、规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工业园区建设规模逐渐增大,多次获省、市表彰。

十—、通讯建设

1990年安岳邮电引进日本设备,开通自动电话。1993年购进美国朗讯公司的数字程控交换机3000门,开启程控电话时代。1999年,四川移动通信公司安岳县分公司成立,开展了移动电话服务业务。之后,中国联通、铁通、网通先后进人安岳,电信市场形成多头竞争格局。

十二、民营经济示范

2003年,县委、县政府制发《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制订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政策。放宽准人条件,放开经营范围和主体资格,全县民营经济迅速发展。2003年县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定点联系36户民营企业。2004年市、县确定岳阳、龙台、林凤、石羊4个镇为民营经济发展重点镇。至2005年底,全县有民营企业2.49万户,实现增加值28.64亿元,利税4.95亿元,形成固定资产18.06亿元。1000万元销售大户10个,规模企业52个,外资企业4个,招商引资企业129个,引资金额2.56亿元,从业人员10.07万人。

十三、人口普查

1990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通知》。安岳县组织开展普查工作。经普查,安岳总人口有1491629人,比1985年增加129352人。

1999年5月至2000年6月,安岳与全国同步开展第五次人口普查。截至2000年6月30日,全县总人口为154.14万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增长2798万人。

十四、第三产业普查

1993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采取条条为主,条块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三产业普查。查清了1992年全县第三产业行政、事业单位及个体户的人员、财务收支、实物资产、经营、增加值及构成等情况。全县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有3818个,从业人员4.2万人,产值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20.6%。

十五、第三次工业普查

199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行全国工业普查的通知》,普查辖区内国有、集体、联营、私营、股份制、三资、个体工业企业。普查内容涉及企业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劳动情况、主要工业产品产销情况、能源、原材料消费与库存、科技活动情况、技术经济指标、产品生产能力、主要工业生产设备拥有量、新旧程度、技术状况、主要工业产品质量和销售收支等16个方面的基本数据。经资阳市普查质量抽查,数据录人、处理,资料应用、编印、撰写普查报告书等,均符合要求。

十六、农业普查

1996年,安岳根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的要求,对全县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单位、农户、乡镇、村委会、社区、土地,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农民的生活质量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查清全县农村住户(符合普查标准,以下同)36.27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118个,非农乡镇企业621个,在非农乡镇企业中,从事工业的528个,建筑业25个,第三产业68个。农村住户从业人员91.92万人,占家庭人口总数的67.7%;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10.7万人、小学文化程度49.37万人、初中文化程度29.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2.26万人、中专文化程度4000人、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900人。经培训获得农林牧渔业科技人员结业证书的农民科技人员1.24万人。普查还统计了涉及电、邮、路、生活饮用水、燃料、文卫、体育、集贸市场等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数据。

十七、经济普查

2004年,县政府按照国务院要求,在全县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将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增加建筑业普查。查明安岳全部法人单位有2501个,从业人员5.45万人,资产总计60.96亿元。其中企业法人单位604个,从业人员3.01万人;事业法人单位639个,从业人员16076人;机关法人单位143个,从业人员3688人;社团法人单位59个,从业人员423人;其他法人单位1056个,从业人员4248人。

(第三节)教育文卫

一、“普六”、“普九”义务教育

1992年5月,县政府作出决定,在全县实施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简称“普六”)。1993年4月,县政府公布“安岳县普及义务教育基本要求”。1995年12月,经内江市人民政府验收,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确认安岳县基本完成普及初等六年制义务教育。

1995年,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简称“普九”)。全县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普九”义务教育的实施。1999年5月,省、市教育部门督导评估安岳“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并报教育部审查。2000年3月,批准安岳为全国第六批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安岳被评为省“两基”工作先进县。

二、创国家级、省级示范中学

1993年,县政府成立安岳中学创省重点中学领导小组,开始创建工作。1999年11月,顺利通过省重点中学检查验收。2000年4月,省教委正式批准安岳中学为四川省重点中学。

2000年,县政府成立安岳中学创国家级重点中学领导小组,开始创建工作。2003年7月,省教厅报请教育部批准,安岳中学成为国家级示范高中。

2000年12月,实验中学开始创建省重点中学。2005年12月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省教委正式批准安岳实验中学为省重点中学。

三、申报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1999年5月,县政府成立安岳石刻申报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刻艺术)领导小组,将推荐申报材料递送文化部。经文化部领导和专家评审认定合格,9月正式公布安岳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刻艺术)。文化部委托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梁旭来安岳正式授牌。

四、安岳石刻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2年6月,启动安岳石刻申报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简称“申遗”)的申报工作。2003年5月,资阳市和安岳县分别成立安岳石刻申遗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申报工作。12月,省文物管理局召开《四川省安岳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评审会,文本顺利通过专家、学者评审。2004年3月,正式文本和光碟按程序上报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

五、创建文化先进县

1995年,开始创建文化先进乡镇。2005年,启动创建四川省文化先进县工作。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创建四川省文化先进县的实施意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文化先进县建设要求,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强化县级文化机构和设施建设及乡镇、村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化创作活动,规范、繁荣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六、中医先进县建设

1998年,县政府启动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建立领导小组,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工作的通知》,部署创建工作。2001年6月,经省、市检查验收认定达到先进县标准。2003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来县评审验收,认定合格,批准安岳县为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七、儿童计划免疫达标

安岳县坚持长期抓儿童预防接种工作。1987年,全县完成4种疫苗(卡介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麻瘆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38.33万人(份)。1995年起,开展AFP病便常规报告,1999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01/10万至2.16/10万,5年间共报告AFP病例26例,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质量标准。2001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计免医学官员DR.PAOLOFORESC(美国)考察安岳消灭脊灰质炎(俗称儿童麻痹症)工作,对安岳连续9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2005年,儿童计划免疫各类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质量标准。

八、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

初级卫生保健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一项全球性战略目标。县政府成立安岳县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制定初级卫生保健规划指标,将全部乡镇纳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规划。县政府制定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工作“八五”计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办公室,落实专项经费,印发《达标工作手册》,明确部门责任,动员全民参与,每年检查评比。1995年4月,省卫生厅专家组随机抽样验收认定:安岳县初级卫生保健终期评审达到合格标准。1998年2月,受卫生部表彰并授予安岳“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普及阶段先进县”称号。

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

2005年11月,省委、省政府,将安岳列为第三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县政府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和管理中心。各乡镇、医疗单位、行政村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经办机构。县政府出台《安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2006年1月1日起,全县正式实施参合农民患者门诊和住院治疗医药费用报销。

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1998年,县政府决定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简称村通)工程。经过8年努力,截至2005年底,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19.2万户,村通率98.7%,社通率90%。

(第四节)环保与城乡建设

一、岳阳河治理

2001年,成立岳阳河治理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专门协调解决岳阳河治理的重大问题和资金筹集等。11月,省、市专家组,评审通过岳阳河治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岳阳河治理项目总投资4976.48万元,2002年1月,一期工程开工,2006年1月竣工,整个工期为49个月。河道两岸预留滨河路和绿化带,宽度8~12米。

二、污水垃圾处理

2002年,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县城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的老大难问题。2003年,经专家论证,决定采用不同断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和高分子复合材料,将县城生活污水排放到大坟坝五里堤下游污水处理厂,经生化处理后再排人岳阳河。省发改委批准了这一项目。2004年12月,资阳市发改委批准安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项目。

三、紫竹广场建设

2002年,县政府决定修建紫竹广场。紫竹广场由映月广场、中心广场和胡晖广场三大部分组成。由党政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捐资481万元修建。2002年10月破土,2003年5月竣工。

四、普州大道建设

2003年,县政府决定建设普州大道。按照“一城三区”(即抽松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开发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安岳县城的构想启动普州大道建设。大道全线长2937米,宽50米,分北段和南段两大片区。2005年12月,普州大道北段道路1178米绿化、亮化、管线建设、安装完毕,24米宽干道道路工程完成140米,跨河桥主体工程竣工。南段片区一期开发工程完成3.8万平方米,二期工程3.6万平方米启动。

五、重点小城镇建设

1986—2005年,县政府两次修编县域总体规划,分别对城镇规模、结构、职能、机构,进行规划分区。1998年,县域总体规划成四级结构模式,县城为一级中心城镇;龙台、通贤、周礼、石羊、李家5镇二级片区中心城镇;15个三级建制镇城镇;38个四级一般乡集镇。根据工业经济基础,产业选择及侧重点,将城镇职能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农贸型、服务型、旅游型五大类。2005年,县政府再次修编,将城镇职能划分为中心城市,特色专业城镇,区域服务型城镇,工贸型城镇和农贸型城镇五大类。截至2005年底,全县完成乡镇、村测绘面积146.2万平方米,乡镇、村小区规划及详细规划366.7万平方米。

六、中等城市建设

1986—2005年,县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筹集建设资金,改造旧城,开发新区,力争县城达到中等城市建设规模。县城城区面积由1985年1.2平方公里扩大到2005年的5.3平方公里。1998年,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按中等城市规模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将岳阳镇所辖8个居委会和红双村、离山村等21个村,以及石桥镇铺全境,划为安岳县城市规划区的范围,规划区总面积105.381平方公里。中等城市发展,划分为2005年、2010年、2020年和2050年4个时段。

七、天然气供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