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安岳县志(1986——2005)
2380700000173

第173章 附录

县委、县政府重要文件一览表(略)

流水前波让后波

——学习书法的回顾与展望(摘要)

李树荣

(本文刊载于《中国共产党人理论研究选萃》(中共党史文献出版社)。获得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颁发的《著作证书》。)

书法创作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创造性劳动。书法作品有无鲜明的个人风格,是衡量一位书法家能否算得上一“家”的砝码。

我国自有甲骨文以来,历经千朝百代的演化而成今天的文字,是经过不少书法家的努力的。

新的书法流派的形成,必须继承前辈的优秀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会贯通,发扬光大。

书法创作者是通过手中的笔直接将自己的人格修养、生平阅历、书法等各方学识水平和精神气质表露给社会,像诗人写诗一样带有更多的主观色彩。

书法爱好者,必须从社会实践中,从古今中外的书籍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修养。

凡是有作为、有成就的书法家,几乎用尽毕生精力,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劳形费神,呕心沥血,哪里是侥幸的发现和偶然的机遇所致?

从现代的审美需求来看,书法欣赏者和收藏者的审美水平,正向高层次拓展,已出现在书写内容上崇尚高雅隽永、富于时代精神的特点。书法家要在内容方面有新的开拓、新的奉献。这样书写创作的反映时代精神风貌和抒发书法家的诗文足以避免因抄写古人,死人的名句而带来的年代隔膜感,以及创作情绪的波动性,现在已有为数不少的书法家认识到书写时代精神风貌和抒发自己心声,是强化书法作品的时代感和个性色彩的重要途径。

我生于1930年,父亲是儒医,我七八岁时,父亲即要我读书练字,以后又送我从前辈乡贤,已故著名文人谢无量、胡通权等大师学书法,几十年来,我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即使十年“文化大革命”那样空前的大动乱中,都从未放下手中的笔,一直在勤奋地甚至是痛苦的磨炼着笔墨。

退休之后,我从长期工作地安岳来到成都,为在书坛赢得一席之地,吃尽难以言喻的苦头。苦心人,天不负。我的书法终于得到了世人认可。

要作为一位有奉献的书法爱好者,要做到三点:

首先是坦诚做人。书法也是书法家的内心表露。只有情操高尚,爱国爱民的光明磊落之人,才能写出利国利民、流光溢彩的书法作品。

其次是要提高书法作者的素质。活到老学到老,扩大视野,开放胸襟,更新知识,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第三是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自古诗书画一家,且同源,书法家应有诗人气质。

总而言之,我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传世精品。有志于书法创作者,不继承前辈的遗产,岂非数典忘祖的败家子?然而死抱着前人的框框不放,不敢越雷池半步,又会成为鲁迅讽刺过的没有出息的孱头;继承、发展、创新才是一切先进文化走向繁荣的正确方针。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展望未来,书苑必然会呈现新花馥郁,新星灿烂的阳春烟景。

风俗形胜

(节选自南宋王象之著《舆地纪胜·普州卷》转录自刘联群著《普州人文胜览》)

普为左蜀上州,前资、后潼、左昌元、右荣德。其民朴厚而俗美,士雅素而笃学,排村偏井,弦诵相闻。故其俗尚礼义、尊爱贤者。(宣和元年〔1119〕,郡守王平彭《公堂记》)。普地最瘠,其人服田;士最贫而向学者众。(大观〔1107—1111〕间,跨鳌李新《三瑞堂记》)。普慈之人,有无相通、忧患相恤,最为近古。少而群,萃而逊,弟而听从,退而里居者,无倦于教育,又为近古。(绍圣三年〔1096〕,黎持文《宣王庙记》)。郡土硗瘠,无珍异之物,惟铁山枣、崇龛梨、天池藕(三物皆陈希夷所种)。论学徒之盛,以西眉、东普为称首。(政和〔1111—1118〕中,安岳主簿刘渭《普应庙记》)。普为东蜀下州,土瘠而民贫,惟士常比旁郡为多。(冯山《州学记》)。普蕞尔,郡地僻而俗固然。自昔缙绅之选,实冠东蜀(唐文若《学记》)。剑南之东,有州名普,冠带之盛,与西眉并称(《四贤堂记》)。安居,普下邑,地狭而赋寡,占籍为士者多于民(唐文若《安居县学记》)。蜀东、西州路,论所出,必曰眉、曰普。普居山谷间,不能当眉之属县,而人物表表,殆相颉颃。(何耆仲《进士题名记》)。介万山间,无土地肥饶之产,无舟车货利之聚,民生之艰,视中州不及远甚,独惟人物之富甲于蜀东(《普慈寺序》)。眉之秀以水,阆之秀以山,普之秀以石,故俗称石秀。

陈抟故里在安岳

(节选自刘联群编著《普州人文胜览》)

今四川安岳龙台镇龙西观音寺东侧有个坝子,明清时当地人都叫它“陈抟坝”,是因明初在此坝上“掘得宋碑一通,载地名陈抟坝,坝有希夷祠,祠废而碑与诗尚在,诗有‘一睡三十年’之句。”(道光《安岳县志》)这即是“希夷故里”的真实地点。

清朝廷官员邹楠之子邹长灿,字静夫,号明轩,乾隆四年(1739)即出生于陈抟坝,成年后曾任过南充县训导等职,晚年回家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巳酉桂月十五日九十岁生日,著《戏作移柩人墓歌》中有一段说:“莫谓我,无新旧,雅契甚孤单。邻左有高贤,一睡屡月人称羡。若从太华归故里,妙手棋,且莫谈;仙翁琴,亦莫弹,请来与我把床连!”(见《邹氏家谱》)明确称陈抟老祖是他的邻居。

古代诗歌选录

(选自刘联群编著《普州人文胜览》一书)

工都褛

明·康绍祖(邑人)

当年匹马去长安,岂为风尘早挂冠。

日月浮云遭障翳,江河宏抱受摧残。

无端踪迹随蓬转,不朽文章作斗看。

百尺危楼神自护,故将遗韵馥南关。

注:工部楼,在今岳阳镇外南街

葛仙井明·陶允(邑人)

藤萝交映莫知年,仙侣遗踪尚宛然。蝉脱旧衣留石室,瀑飞灵水涌金泉。碑书故事生苔藓,池浴真圭锁翠烟。薄暮松岭听鹤唳,犹疑仿佛是神仙。

注:葛仙井,在圆觉洞东山上。

云蟀山明·杨名

雨余风日正清清,山外程途也自平。树影不疏禽语乱,苔痕如洗马蹄轻。忽闻钟鼓相酬和,却引袈裟远送行。圣主恩深春未暮,五湖烟雨有新盟。

注:云峰山,在今云峰乡。

孔雀山刘天民(三元人)

晚下万云堆,灵山一径开。参差慈竹树,隐见法莲台。禅许天人问,经从白马回。满前皆素业,何用叩如来。

注:孔雀山,在今双龙街乡。

访鉴原师侄唐·贾岛

维摩青石讲初休,缘访宗亲到普州。我有军持凭弟子,岳阳溪里汲寒流。

吊贫浪仙唐·杜荀鹤

谪宦自麻衣,衔冤至死时。山根三尺墓,人口数联诗。

仙桂终无分,皇天似有私?

暗松风雨夜,空使老猿悲。

踢陈抟宋·太宗赵光义

曾向前朝号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

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千首宋人绝句》)

倬陈抟

吕洞宾

天网恢恢可是疏,为君箴到华山区。

寒星没后留残月,春雪来时问太虚。

三洞真人归紫府,千年老鹤化苍梧。

自从违却先生后,南北东西少丈夫。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记》)

香云山

明·汤佐

绝胜丛林已编参,此生踪迹半江南。

片帆江浦凝清晓,一锡湖湘桂翠岚。

在处风凄香露冷,归来云护液泉甘。

敲门月下红尘净,照澈禅心印碧潭。

注:汤佐,号白山,明弘治三年(1490)安岳进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兼福建清吏司主簿。系汤绍恩之父。香云山,在今安岳县清流乡翰林村八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