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共和国没有开闸
23790400000035

第35章 迎着第四次洪峰挺进(2)

师参谋长王维带着师前进指挥所按湖北军区的指令,驻进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前指一班人还没顾得上弄点吃的,刚准备开个碰头会,又接到省军区参谋长林有秀少将亲自下达的一道紧急命令:前方潜江市东荆河告急,你师不要在武汉停留,立即向潜江机动。这时,最先抵汉的第一梯队刚刚在临时驻地武汉第二炮兵学院开始一天两夜来的第一顿饭,第二梯队正在市郊流芳车站下车,第三梯队刚刚驶进武汉市区。

战争电影中常常有这样的镜头:开进中的军队忽然奉命后队改作前队、前队改作后队。现在炮师前指就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第三梯队改作第一梯队,不要进站,即从市郊拐上公路:第二梯队也即从车站出发跟进;第一梯队则改作第三梯队在后跟进。

于是三支庞大的车队顷刻间从三个不同的地点,风风火火地穿过还在熟睡的武汉市区,滚滚地朝汉沙高速公路汇集。这是炮师奔赴荆江途中的又一次整体的“快速反应”。

滚滚铁流,在8日凌晨的汉沙高速公路上奔驰。三支各由100多辆军车组成的车队,辆辆车都大开车灯,像三条奔腾的耀眼的巨龙,辉映着头上的星空和公路两边的旷野,景象十分壮观。

师长王福广和参谋长王维行进在第二梯队的车队里。他们在中军压阵是为了前后照应。部队已经两个晚上没有睡觉了,有的还空着肚子,现在凌晨又是最容易打瞌睡的时候,可千万不能出事啊!

真是说担心担心的事就发生了:他们的三菱吉普座车忽然像一个失去了平衡的醉汉,踉踉跄跄地左右乱窜了几下,险些撞到前面卡车的屁股上。

哎呀!我刚才打瞌睡了!司机不好意思地说。

两位师首长并没有责怪司机,他们自己也快要打瞌睡了。参谋长只是旋开一瓶纯净水,一股脑儿地淋在了司机头上。司机说这下清醒了,车也像醒了酒似的重新稳稳当当地行驶起来。

忽然,师长的手机响了。这时部队随行的车载通讯还没来得及开通,只有师长和三个团长手里各带了一部手机,师团暂时靠这几部手机保持联系。电话是湖北省军区司令员贾富坤少将亲自打来的:第四次洪峰已到沙市,荆江分洪区可能8日分洪,炮师不要在潜江停留,直接开向荆江分洪区。

师长急了,现在第二梯队都已过了仙桃市,第一梯队怕是快到潜江市了。进入潜江要从高速公路出口处下路,如果100多辆车溜下了高速公路,再调头可就麻烦了。于是他赶忙拨打先头团团长的手机,不知何故怎么也拨不通。幸亏离开武汉时省军区告知了一个潜江武装部部长的电话,他紧接着拨打这个号码。

谢天谢地,潜江电话通了!

喂!我是炮师师长。王福广急切地呼喊着说。我师已接到最新命令直接去荆江分洪区,请你赶快上路拦住我的先头部队,不让他们下了高速公路。请你赶快上路!

潜江武装部长接了电话就驱车往高速公路上奔,他还不知炮师先头部队离潜江只有20公里了。当部长赶到高速公路潜江出口处时,已望得见滚滚而来的车队灯光,赶忙摆开了一个拦截的架势。

滚滚的车队转眼来到跟前。打头的车灯照见公路当中停着一辆军用小车,小车旁边站着一位军人,并像交警一样伸手摆着停车的手势。

吱的一声,打头的车戛然而止。一时间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地跟着刹车,吱吱的声音从车队头接力似的一直朝车队尾滚过去,一条奔腾的巨龙一下子偃旗息鼓了。

一车车的战士都探头向公路上张望。这时只见师长座车风风火火地从后面赶上来。

星光灯影中,师长在车队前面下了车,和那位拦车的军官互敬了军礼,接着又朝车队挥了挥手,只停歇了片刻的车队,又隆隆地滚动起来,还是直赴分洪区。

当第一梯队的车队从高速公路的沙市出口进入沙市郊区时,已是8日上午八九点钟。

师部决定就在郊区临时集结部队待命,估计后续部队全部在郊区公路上集结完毕将会是中午时分。现在摆在师首长们面前一个火烧眉毛的难事是:快给战士们准备午饭。

要部队自己在城市公路边埋锅造饭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师部几位参谋找到了附近一个最大的“江津酒家”求援:三个小时内定购3000份盒饭。说这个酒家是个最大的酒家,只是说在郊区这条街上是个最大的酒家,其实只有一二十个员工,显然3个小时拿出3000份盒饭是不可能的。但一位姓江的小姐——这个酒家的女老板,望了望已整齐摆在店前公路边的长长的车队,略略思索片刻,然后毫不含糊地说:行!

于是,师部的参谋们目睹着这位江小姐,俨然一位部队指挥官立即向全体员工发号施令,全店上下也来了一次“快速反应”:一部分人清理所有的蒸气锅,准备淘米蒸饭;一部分人搬出所有的存菜,开始切洗;另一部分人则开出店里的三部车赶往市区,再去采购猪肉、蔬菜之类和一次性饭盒等等……

就这样,不出3个小时,当300多辆军车全部集结完毕之时,江小姐亲自押着餐车,奇迹般地将一份份盒饭送到3000双期盼着的手上。当笔者一年多后在遥远的炮师大本营采访时,几位师首长谈起这位不知名的江小姐,还充满着感激之情。

穿越美丽的无人区

炮师全师在公路边吃饭之时,刚刚成立的湖北省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派人向师部下达了具体任务:进驻荆江分洪区埠河、雷洲、藕池3个安全区,防守荆右干堤一线108公里的分洪区围堤,并承担开闸分洪后人畜的搜索救援。在一个路边店门前的太阳下,师长团长们借了人家几条长板凳,展开一张荆江分洪区军用地图,开了一个简短的战地会。会议决定师部和二十七团驻埠河,二十六团驻雷洲,二十五团驻藕池。

午饭后这个庞大的车队开始在沙市码头渡江。渡江的序列按二十五团、二十六团、二十七团为先后。尽管码头全力以赴,但当300多辆车全部被送过浊浪滚滚的大江时,已是下午4时。

二十五、二十六团过江后,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前进,二十七团即在埠河安营扎寨。

师部则被安排在一个小院子里,这是公安县国家税务局埠河分局。当师首长们的座车刚开进院子,师长王福广的手机又响了,这又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命令:石首调关告急,调炮师一个团火速增援。

师长马上打开地图寻找调关,原来调关离藕池较近,二十五团正在向藕池开进途中。师长决定这个任务就交给二十五团,马上拨打二十五团团长的手机,但没信号,原来是师长的手机没电了。

师长急了。师团间的车载通讯仍然还没开通,只有借用这个税务分局的电话了。

但分局电话锁在办公室里,办公室的人都上了堤。参谋人员找来一位家属说:我们要翻窗进去打个紧急电话,请你作个见证,损坏了窗户我们赔。这位中年妇女很通情达理,连说解放军来帮我们防汛,就是把办公室门砸了都不要紧。

大嫂这个话刚说完,就听哐啷一声,原来是作训科长一拳砸碎了窗玻璃,翻窗进去打开了办公室门。

喂!二十五团吗?电话终于通了。我是王福广。你们现在到了哪里?……那好。

上级通报:石首调关告急。我命令你团暂不进藕池,加快速度,直接赶赴调关!

当师长打完电话,忽然发现作训科长手上在滴血,原来是被玻璃划伤了。

这时的二十五团,正在朝着藕池滚滚开进。从埠河到藕池,正好是从北到南穿越整个荆江分洪区,其中一段路程还要穿越麻豪口镇这段分洪区腹地。8日这天是分洪区大转移后最空旷和静寂的一天,因为人们都以为这一天要开闸分洪。该团在这一天穿越分洪区,全体官兵就有机会从头到尾目睹了大转移后的分洪区的情景。这的确是官兵们有生以来从未有见过的情景啊!好几十公里的公路沿线,是看不尽的美丽富饶的村庄和田园,但却很少能看到一个人影。这真是一个无人区、一个美丽富饶的无人区!

一路上900多名官兵的脑袋,一直是争先恐后地伸出车篷外,眼也不眨地望着这美丽的无人区。不过车队赶路要紧,不可能停下车来到路边的村庄里去看看。只有打前站的一辆吉普车,有幸停车进村庄看了个究竟。

这是团政治处的一位主任和师政治部派下来的一位干事。他们的吉普车因是单车独骑,在前面不时把大队拉下很远。在一段公路边,这大约是到了分洪区腹地吧,他们瞄见一排农舍家家户户门窗洞开,却又不见一个人影,就把车停在公路旁一边等大队,一边好奇地走进了两户人家。

一户人家堂屋里迎面扑入眼帘的一个场面,真叫他们惊诧不已:堂屋正中竟还摆着一桌饭菜!仔细一看,这桌饭菜分明是刚动筷子就丢下的。一条煎鱼还完整无损,没有筷子戳动过的痕迹。一盘肉丝炒青椒,还是堆得像个尖顶,不过已散发着一股馊味。

墩在桌上的4个啤酒瓶,还只开了一瓶。从这桌丰盛的酒菜看,这户人家或许是因为田里忙累了加餐,或许是因为来了什么客人,刚端碗就接到转移令丢下碗筷出走的。

隔壁另一户人家的情景,更叫他们惊诧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堂屋里一台黑白电视机竟还没有关掉!不过电视屏幕上已没有图像,只有几道粗黑的斜纹伴着机内扬声器的嗡嗡声,在激烈地上下抖动,这给死寂的村庄增添了一种恐怖感。政治处主任赶忙走上几步关掉了电视机,屋里的气氛才松弛下来。

由于估计大队快跟上来了,他们不敢多呆,又上了吉普往前赶。仅这两户人家的匆匆一瞥,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永远难以忘怀的印象:这就是舍小家保大家而紧急撤离后的分洪区啊!

吉普车到达藕池安全区,找到藕池镇政府时,已是黄昏时分了。可是,当他们与镇政府联系好了部队的宿营地后,却久久不见大部队跟上来。他们感到奇怪,就打电话询问,原来是大队又临时接到突击任务,直接向石首调关机动去了。他们马上又返身调过车头去追赶大队,本来是打前站的一忽儿又倒过来变成了掉队者。

二十五团是在即将进入藕池安全区时接到师长从埠河打来电话的,团长马上在车上展开军用地图找到调关,用比例尺一量估计调关距藕池还有四五十公里。此时的部队已经疲惫不堪了,但面对紧急军令不敢有半点怠慢,团长即刻号令全队马不停蹄,绕过藕池继续向前。

就这样,二十五团在开进途中一共三易其令,于8日深夜到达石首调关。在调关完成临时突击任务后,于9日返回藕池驻地,从此开始了与分洪区的一段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