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是反动统治者为了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故意从作品中寻摘字句,罗织罪名而构成的冤狱。这样的文字狱从汉朝即有,一直到明清,具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到了清朝时期,文字狱最为严重残酷。清朝是满族贵族掌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防范、控制极严。尤其是清朝前中期,只要是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是统治者疑神疑鬼,认为文字中有触犯当时政权和妨碍自己的内容,必兴文字狱,动辄株连数百人乃至数千人。清朝最早的文字狱要算是庄延鑨明史案,当时直接和间接牵连数百人,影响恶劣。
纪晓岚真的是铁齿铜牙吗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着名学者,他学识渊博,担任过《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本人着有《阅微草堂笔记》。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当中,他的形象更是被塑造成一位反应灵敏、正义机智的学者,在朝廷之上与和珅针锋相对,无所畏惧。
其实,真实的纪晓岚可完全不像电视剧中的那么锋芒毕露,也没有那么十足的正义感,甚至曾经做过一些并不符合法制的事。在他45岁的时候,他的亲家两淮盐政卢见因有营私贪污行为即将被抄家,纪晓岚得知后急忙暗中命人通风报信,民间还流传着纪晓岚为传递“严查”之意,便将一把盐和几根茶叶装在信封里,命人送给亲家的故事。由于他给犯人通风报信,被查出后,发配到新疆呆了两年多。看来,真实的纪晓岚远远没有电视剧中的形象那么完美。
从新疆回来的纪晓岚,对人生似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上。这时的纪晓岚,哪里来的工夫同和珅等人进行周旋呢?这是一方面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即还没有任何可靠证据可以证明纪晓岚与和珅之间有直接的正面冲突。倒是史书中记述的与和珅有直接冲突的首席大学士阿贵却从来没有出现在戏说的电视剧中,据说他们当时矛盾很深,从不讲话,就连办公场所也不在一起。
事实上,纪晓岚不仅不是那种仗义执言的官员,反而在为人处事上十分圆滑谨慎。纪晓岚在朝廷之上没有主持公正的勇气,而且也没有那种政治地位。正如乾隆皇帝曾经对他的评价那样,他更像是个伶人,是“无用的腐儒”。他的官职虽然一直在缓慢提升,但死前才当上协办大学士。
总的说来,真实的纪晓岚在仕途上是谨小慎微的,他始终战战兢兢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尤其是在新疆发配归来以后。这似乎与电视剧中的角色相差甚远。而且他的学识也不像电视剧中描述的那样高到可以在知识界呼风唤雨的地步,其实还有许多地位高于他的大学者。这么看来,电视剧中的“铁齿铜牙”四字也许真的有些夸张了。
知识链接
纪晓岚曾着有《阅微草堂笔记》,传世至今。《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包含有《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阅微草堂笔记》的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是对于人事异闻、边地景物、诗词文章、名物典故等也有涉猎,内容相当广泛。该书是纪晓岚十年心血的结晶,又是纪晓岚晚年心灵世界的反映,也从某一个侧面显现出清代中期纷繁复杂的时代文化风貌。书中有不少故事章节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朽和黑暗,道学家的虚伪和卑鄙,也有不少篇章揭示了处于社会下层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及悲惨境遇。也许,相比《四库全书》的官方风格,《阅微草堂笔记》才更能体现纪晓岚个人的创见。
《四库全书》收录了多少书目
清代最浩大的文化工程是编纂《四库全书》。
乾隆中期,物阜国强,清政府有财力完成这一文化使命。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二月,清廷下令各省搜集历代及当代着述,并批准设立四库全书馆,参加编纂工作的共有500多人。
《四库全书》书成后,共有缮写正本七部,分别藏于北京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文津阁、奉天陪都文溯阁、杭州西湖文澜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
在这七阁全书中,文源、文宗、文汇三阁曾先后毁于战火,它的底本也在英法联军等两次战祸中焚毁散失。文渊阁本现在台湾。目前大陆珍藏三部:文津阁本(藏北京)、文溯阁本(藏甘肃)、文澜阁本(藏浙江)。
今天,关于《四库全书》收书的数目,史籍记载不一,留下了种种不同说法:
清代着名书目专家平步青在《霞外捃屑》中记载着“四库共存书3460种,计75854卷”,这是目录数。据其经、史、子、集四部按目统计,其存书应为3470种,75896卷,共36000册,这是实收数。令人奇怪的是,实收数与目录不符。
最近胡宜柔撰文对七部《四库全书》的实收数作了考证:七阁收书,除文汇阁不详,文源阁无确数外,其余五阁收书数均不止36000册。
于是疑问又一次出现了:《四库全书》依底本抄成七部,分藏七处,那么,为什么七地的收书数会不一致呢?
原来,清政府为了维护他们的异族统治,从清初开始便大兴文字狱,凡是内容对朝廷不利的书籍,轻则销毁,重则兴师问罪、株连九族。乾隆年间,销毁图书“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部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
从历史记载中,《四库全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总纂而成,抄书花费了6年时间。在抄写过程中以及抄成书后,又屡屡发生抽书、补书等情况,加之各地在收书时由于疏忽,七阁收书当时就不一致。200多年来,由于战乱、保管等原因,各地收书就更不一致了,这就不足为怪了。
而通过仔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除了各地实收数不一致外,它的收目数与实收数也有差异,而不同版本的书目所载书的数目彼此也各不相同。
《四库全书》当年成书时,其底本收书多少?七阁初藏时,各收书多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书目多少?这些问题在经过多年探讨后,留给世人的仍是一个谜。
知识链接
编纂《四库全书》的功过评论:《四库全书》的编纂,无论在古籍整理方法,还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等方面﹐都给后来的学术界以巨大的影响。但是,《四库全书》毕竟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为名,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产物,乾隆借纂修《四库全书》之机向全国征集图书,贯彻“寓禁于征”的政策,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分别采取全毁、抽毁和删改的办法,销毁和篡改了大批文献。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着作之外,一般科技着作是不收录的;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于批评儒家思想的文献及戏曲和通俗小说如宋元杂剧、话本小说、明代传奇等。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损失。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
“扬州八怪”最初其实不光是八个人,而是泛指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等商业发达地区的一批具有独特书画风格的艺术家们,他们当中有名气的大概有十余名,直到李玉棻在《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将“八怪”定为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的具体人员才真正确定下来。
“扬州八怪”中的书画家们都生活在社会的中层,他们各自都有过一些坎坷的经历和不平的往事,对于官场的腐败和富商的强取豪夺更是有深刻的了解,对社会的丑恶面进行刻画和抨击自然在所难免,会不会是这样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让人们觉得他们为人怪异呢?要知道,在当时这样的不满情绪虽然不多见,但也并不少见。况且他们这样一批接受封建教育的艺术创作者,其实无法摆脱对地主富商的依附,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做出妥协。因此,在表达感情上,他们不会太过明显,也就不可能出现太怪异的表现了。
倒是这几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与同时期的其他人相比有诸多差别。中国古代的绘画自唐宋时期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到了明清则出现了不同的派别,其中便有一派形成了以金农、郑夔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风。当时其他的画派都在临摹效仿古人,坚持古法创作;唯有“扬州八怪”虽然仍尊重传统,但更注重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创作中也更加强调个性。
以这样的宗旨创作出来的画作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不禁让人们感到惊奇。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不少人将这种抒发真实情感、纵情挥洒的作品称作评价为“怪”。如此说来,“扬州八怪”不是怪在人品,而是怪在画风。
这样奔放自如、不受拘束的画法在后来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继承,甚至孕育和影响了齐白石、徐悲鸿这样的艺术大师。
知识链接
郑夔可谓是“扬州八怪”之首,说起郑夔大家并不熟悉,但如果说他的另外一个名字——郑板桥,则是家喻户晓了。郑板桥最擅长画竹,他的代表作便是一幅《竹石图》,在这幅图中,竹子尖瘦挺拔,节节向上,直冲云霄;墨色也浓淡有致,凸显出竹子的高贵质感。相传这幅图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郑板桥画竹,相比苏轼的“胸有成竹”理论,他认为更应该“胸中无竹”,直接取法自然。也许正是这样的宗旨,让他的画作显得十分真实生动,通灵潇洒。
《水浒传》为何刚好108位好汉
说到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大家都不陌生,对书中那108位英雄好汉的事迹更是如数家珍。书中曾有一处情节提到,宋江降服了张清、皇甫端之后清点自己的大小干将,发现恰好108人,心中不禁暗喜。这时天书从天而降,上面将108位好汉分别与36颗天罡星和72颗地煞星相对应,并为他们排定了座次。从此,108位好汉汇集一堂,共创伟业。
虽然这段描述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作者为什么在众多数字中选择108这个数字,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36是六六相乘之和,在古代人们十分崇尚六这个数字,认为它是吉利的象征。《周易》每卦有六爻,家庭中有六亲都是常用的说法,而六六的乘积也成为吉利的代表,在古代的各种说法中。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避暑山庄有三十六景、武术套路有三十六招式。
72则与中国古代的历法有关,是与农业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72起源于五行思想,一年的360天被分为72候,一候为5天。于是,72演化成五行历法中的一个重要数字。例如孔子有贤人72位、孙悟空的72变,都来源于这种五行思想。
108刚好是36与72相加之和,这种算法则带有明显的传统道教色彩。在道教的说法中,北斗丛星中有36颗天罡星。每颗天罡星各有一个神,合称“三十六天罡”;北斗丛星中还有72颗地煞星,每颗地煞星上也有一个神,合称“七十二地煞”。《水浒传》书中将各位好汉与各个星煞一一对应,想必也是出于称赞他们神通广大的原因。
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由历史改编的小说,其中反映的社会思想和语言风格都带有浓厚的时代和民间色彩,从中能够发现中国封建文化深深的烙印。书中提到的水泊梁山108位英雄好汉,正是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核心数字观念。
知识链接
说到数字,中国人的确有一种不可忽略的数字情结。除了我们提到的古代的36、72、108等吉利的数字,人们对8、10等数字也情有独钟,并且影响到如今的社会生活。例如评奖时我们多选择“十大”、“十佳”等方式,连奥运会的开幕时间也选在了2008年8月8日以求吉利。虽然如今大家已经不再迷信于数字,但通过选取吉祥数字以求平安的愿望仍然存在。
王国维自沉昆明湖究竟为何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不仅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还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第一人。可惜的是,王国维先生却在自己50岁正是学术鼎盛的时候,选择在颐和园的昆明湖投湖自尽。一代学人充满智慧的一生便只能在污泥浊水中逝去。人们在扼腕叹息之时,也不禁揣测起先生投湖的原因。
王国维死后,溥仪曾发布了一道“诏书”,正是这道诏书令人们将王国维之死同清朝的覆亡联系起来。溥仪在位之时,王国维曾欣喜地奉诏出任“南书房行走”一职;民国建立以后,在外表上王国维也依旧坚持保留着那一根长辫;王国维临死前更是向溥仪上呈过一份“遗章”,如此多的证据,令王国维“为清朝殉国”之说铁证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