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23774800000013

第13章 个体心理常识(1)

手表效应

所谓“手表效应”是来自于这样一个故事:

森林里,有一群猴子快乐地生活着。它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它们都在山间觅食或玩耍,日子虽然平淡但也幸福。

有一天,猴子A捡到了一块手表,并且很快弄明白了手表的用途。它利用这块手表准确地告诉其他猴子时间,因此,它成了整个猴群关注的焦点。渐渐地,所有的猴子都习惯了向猴子A请教准确的时间,而猴子A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后来它被推选为猴子们的头领。

猴子A认为自己能变得如此成功完全要归功于手表。于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就,猴子A开始积极地寻找更多的手表。工夫不负有心人,它果然又得到了2块手表。

起初,猴子A高兴极了,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摆弄那3块手表。然而,猴子A渐渐发现每块手表的时间快慢是不同的。渐渐地,猴子A也不知道该以哪块手表上显示的时间为准,当其他的猴子来询问时间时,它也总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最后,由于没有了正确的时间做指引,整个猴群的作息变得一塌糊涂,自然,猴子A也就没有了威信,大家也不再服从于它的领导了。

想要知道时间,一块手表就足够了,更多的手表并不能给我们一个更准确的时间,反而有可能让我们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由英国心理学家P.萨盖提出的著名的“手表定律”。

同样,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只需要一块值得信赖的手表,并以它为标准行事就可以了。一味地添加更多的手表,只会让自己无所适从。要干什么,就跟着自己设定的“手表”走,贪婪地添加附加的“手表”,不仅不会有所帮助,而且会给自己增加压力,让自己迷失方向。

在生活中,“手表”的设定需要对外界给我们的庞杂信息进行加工,而那绝不会像做一道算术题的思维加工那样简单。对于“手表”的设定,与其说是大脑思维的分析过程,不如说是头脑和心灵并重的综合考虑过程。除了具备一定的分析力和决策力,我们还要学会用“心”。

1.卸下心理包袱,果断抉择。人在做决策时,都会面临一种心理压力。因为,在我们决定的时候,也同时意味着自己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这就使决策带有风险。这种决策风险的压力几乎折磨过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一个决策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轨迹”,然而,如果我们因为抉择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那么自己的人生轨迹就势必会与它的最佳航线偏离。

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得森认为:适度的压力有利于人发挥出最佳水平;过度的心理压力则会使人思维混乱、思路不清晰。在这种情形下,做出正确决定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

抉择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因此,与其拖延、优柔寡断,还不如丢掉包袱,争取做一个最佳选择。

2.不贪多。一个小孩把手伸进装了很多栗子的瓶中,他想一次就拿很多,因此他抓了一大把。然而,当他想要把手从瓶子里抽出的时候,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一部分栗子,又不能抽出手来,无奈之下只好痛哭流涕。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像那个小孩一样,因为贪多,因为什么好的都想要,而迟迟不能做出决策。其实,即使是好的东西也并非多多益善,太多反而有压倒自己的危险。我们只需要选出最好的那一个就够了,而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尼采曾说过:“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如果每个人都只选择最合适的,那么成功会相对简单很多。

麦当劳品牌的创始人是雷?克罗克,现在他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了,他以非凡的经营才能,把麦当劳兄弟的小餐馆变成了世界快餐第一品牌,自己也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

据说,当年从麦当劳兄弟手里买下特许经营权的除了克罗克之外,还有一个荷兰人。克罗克和那个荷兰人有很大的不同。当时,许多人都说克罗克似乎相对愚蠢一点,因为克罗克只开麦当劳店,而加工牛肉、养牛的钱都任由别人赚了;而荷兰人则似乎相对聪明,他不仅开麦当劳店,而且他还投资开办了牛肉加工厂、养牛农场等,使“肥水不留外人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克罗克的麦当劳遍布了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而那个聪明的荷兰人却销声匿迹了。

只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东西的人,往往表现得更专注,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做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使遇到诱惑、遭受挫折,也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贪多、什么都想要,就不可能集中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也很难产生什么效果,做什么事情往往都只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缺乏专注的精神,即使立下凌云壮志,也绝不会有所收获,因为“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3.信任自己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实际上是“模糊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模糊心理”实际上是人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人生经历的一种心理沉积,也许我们并不能明确地说出原因,但是心理的潜意识已经做出了最符合个体心理需求的决定。因此,“第一印象“其实并不盲目,是具有一定科学根据的,是我们可以信任的东西。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的命运有85%是上帝决定的,另外15%取决于自己的努力。”是啊,任何事情的成功因素都包括两个方面,可控的和不可控的,花费再多精力和时间在那不可控的85%上,也是毫无意义的。与其如此,还不如把自己的所有精力和时间都专注在自己可以认识并把握好的15%上。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进取心理

马丁·路德·金的一篇《I have a dream》感动过无数人。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都因为马丁?路德?金的那种从没停息过的锐意进取的心,而对他充满了崇敬和尊重。

拿破仑?希尔曾说过:“进取心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自动自发地提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等到被吩咐以后。”

胡巴特则认为:“这个世界愿对一件事情赠与大奖,包括金钱与荣誉,那就是‘进取心’。”

心理学家认为:进取心是指个体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更新的目标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如果没有进取心,他就不会拥有成功;如果所有的人都没有进取心,那么社会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不会向前发展。进取心是我们完成超越、战胜挫折、追求成功的强大助力。

一个拥有进取心的人,必定渴望有所建树,会努力争取更大更好的发展,会不断为自己设定更高的人生目标。他们勇于迎接挑战,要求自己表现出色。进取心理是一种综合性心理,包含了很多积极的心理。

首先,进取心强的人有强烈的好胜心。他们不甘落后,勇于向未知领域挑战,以成功的事实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其次,进取心强的人主动性、自发性也很强。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些促使他们不断地接受新事物,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

再则,进取心强的人对自我实现和发展的欲望更加强烈而没有极限。他们总是根据组织总的目标,制定个人的发展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在一个目标完成以后,马上又投入到对另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的追求过程中。

根据进取心的强弱程度,进取心可以分为若干等级。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进取心的等级越高,那么他能获得的成就也就越大。具体地说,进取心分成以下4个等级:

A-1级:甘于平凡安逸的生活,没有强烈的好胜心,对事业无所追求;对新事物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明确的个人目标。

A0级:好胜心、求知欲、好奇心都比较强,对事业有一定的追求,敢于向未知领域挑战;能够主动学习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新知识,个人目标比较明确,也能朝着目标奋斗。

A1级:主动从多种渠道吸收信息;能够迅速提高业务素质,并成为骨干;不仅好胜,而且有必胜的信心;能够虚心求教,主动从各种渠道学习、吸收各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追求自身各种素质的提高。

A2级:有完美主义倾向。事业上,处处喜欢争强好胜,制定高目标,并为之奋斗;具有旺盛的精神,做任何事都有激情、有热情;谦虚、主动、积极、好学;勇于接受挑战,要求自我超越;不仅要求自己学习新事物的相关知识,而且要求自己学以致用。

那些成功的人一般都具有A2级的进取心,并且能够长久保持。也就是说,成就的大小不仅与进取心的强弱有关,还与进取心存在的时间长度有关。

进取心每个人都有过,而想要在人的一生中都经常保持,这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了。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得好:“一切幸运,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其关键在于你能够用顽强的、持久的进取心去对待它。”

顽强的、持久的进取心理是取得成就的前提,同时也是成为英才和伟人的基本条件。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刚学戏的时候,发现自己有一个很不利的条件——眼皮下垂,迎风流泪,眼珠转动不灵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唱旦角的,眼睛不能传神,那怎么成呢?

于是,亲戚朋友都为他担忧,他也开始为此发愁了,总想着用什么办法改善这种不足。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看飞翔的鸽子可以使眼珠变得灵活,于是,他开始每天早晨起床后就放鸽子高飞,盯着它们一直飞到天上,然后,在一群鸽子里,他还要仔细辨认哪只是别人的,哪只是自家的。

最后,他不仅改善了自己的不足,还练就了舞台上那一双神光四射、精气内含的秀目。

永远不满足已有的成就,总是以更大的热情去争取更大的成功,一个不断地给自己加压、不断地给自己创造成功机会的人,其人生的发动机才不会熄火,生命之舟才会驶向越来越美好的情境。

齐白石原本是个木匠,他靠自学成了著名画家,并荣获世界和平奖金。然而,对于眼前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从没有满足过,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他不断地从历代名画家那里吸取长处,以丰富自己的作品内涵。

他60岁以后的画跟60岁以前的画明显不同,而到了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发生了改变,甚至到了80岁以后,他的画风比起80岁以前也有很大的变化。

据说,齐白石一生中,其画风至少发生了5次变化。即使是在他已经80岁高龄以后,他还是不满足于当前的作品,依然每日挥毫泼墨,练习不止。

正因为齐白石先生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之后还不满足,依然想着改进自己的技艺,因此,他晚年的作品要比早期的作品成熟很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流派与风格。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因发现“J”粒子而获得了197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但是,他并没有停留在对“J”粒子的发现中,而是继续发奋攻关。1979年,他又发现了“胶子”,这也是一项重大成果。

这就是持续的、顽强的进取心带给人们的力量,为人们赢得的辉煌。

我们每个人今天的成绩都是无数个昨天积累在一起的结果;同样,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又决定了我们明天的命运。因此,我们应该每天都怀着进取心投入到生活工作之中。

聚焦于今天我们能做的事情,将它们做到最好;每天付出一点,进步一点;无论是在事业还是工作中都永葆进取心,主动积极,自动自发,不断地去充实和完善自我,那么世界就会回赠我们以成功。

绝境定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通过各种研究证实:人在没有受逼迫和激励的情况下,最多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30%;当受到某种逼迫和激励时,其能力的发挥率可以提高到80%~90%。因此,许多成功人士即使身处顺境之中也主动切断自己的退路,以这种方式来激励自己,刺激自己去成功。

为了训练小狮子的自强自立,母狮子会故意把它丢在一个陌生的、除了自己以外无可依赖的环境中,让它在困境中挣扎求生,进而成为森林之王。老鹰为了让孩子学会坚强,会故意把幼鹰推下深谷,让它丢开对脚的依赖,学会飞翔。而人在“破釜沉舟”的情况下往往能够有一番突破性的作为。

身处绝境或没有退路时,人最容易产生强大的心理爆发力,进而激发自己的潜能,取得非凡的成就。绝境使人常怀必胜的决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能唤醒心中沉睡的巨人为我们托起一个崭新的明天。

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

一位母亲趁幼小的孩子午睡之机,提着篮子到市场去买菜。不一会儿孩子醒了哭着找妈妈,妈妈不在。

于是,孩子爬到窗口上,这时刚好看到妈妈提着菜篮子向他走来,孩子高兴得从敞开的窗口张开双手朝妈妈扑去。刹那间,孩子身子失去重心一头向楼下栽去!母亲见状丢下篮子像离弦之箭似的冲了过去接住了孩子。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事后有物理学家、运动学家们研究,世界短跑冠军的速度也没有这位母亲跑去接住孩子的速度快。问起这位母亲是什么原因,这位母亲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这就是人陷入绝境时所激发出来的力量。面对绝境,人往往能够激发出创造奇迹的力量。只是生活中我们并不容易陷入绝境,而我们又舍不得主动将自己置于绝境之中,因此,才会有这么多碌碌无为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如果选择安逸、舒适、平稳的生活,那也就等同于选择了碌碌无为;如果选择成就自己的卓越人生,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主动将自己带到人生的悬崖,利用这一片危崖让自己飞翔。

有个小孩子,见到一只蝙蝠在地上不停地挣扎着想飞起来,而且似乎它也没受什么伤,但奇怪的是,它始终飞不起来。孩子觉得纳闷极了,于是他跑去问爸爸:“蝙蝠那么灵巧的动物,为什么落到地上之后,虽然没有受伤却飞不起来了呢?

父亲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带着孩子来到一个山洞里,把那些倒悬在洞顶和洞壁的蝙蝠指给孩子看。

见孩子仍然不解的样子,父亲解释道:“你看所有的蝙蝠都是倒挂在空中的,它们从来不在地上休息。为了避免坠落而被摔死的命运,蝙蝠总是尽全力地扑打着翅膀,努力使自己飞翔,这才有了蝙蝠的灵巧……它们给了自己一片危崖,主动把自己置身到绝境中去。”

“可是,为什么地上那只蝙蝠飞不起来了呢?”孩子仍然不解地问着。

父亲接着解释道:“那只蝙蝠掉在了地上,失去了自己的那片危崖,再也没有了悬挂在洞壁时那种生死攸关的感受。生命没有受到威胁,蝙蝠也就不可能再尽全力地去飞了。没有尽全力,自然它就再也飞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