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阵法
23756800000008

第8章 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一)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

前代八阵虽然也有防御队形,但主要的还是进攻队形,而宋的“本朝八阵”,从实质上看,完全变成了四面防御队形。也就是说,各阵的主力仍然未脱离单纯防御的模式,但其前代军队的进攻精神无一继承。这种情形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与北宋采取单纯防御的保守军事思想有关。

(二)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影响

阵对于中国战争的影响,要分三大阶段,即大量骑兵投入实战以前为一段,骑兵对步兵为一段,步骑混合为一段。

骑兵大量出现以前,也就是秦汉之前,从有记载的周到秦灭六国的这一段历史。这一时期骑兵虽然已用于侦察、传递消息,但是还没有投入实战,中原各国的主战兵力依然是车兵和步兵。而当时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时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作为标准,如此庞大而昂贵的战车部队自然要步兵的掩护(单纯的战车在弩兵、长戈、长戟兵面前很容易被消灭,原因就在于战车的冲击力有限),于是便出现了步车阵。

真正的阵,或者说春秋至秦的阵,并不像影视剧中表现的那么复杂,而是很简单的,大致分进攻和防守两种:《孙膑兵法》中将阵完整系统地分为十种阵形,即:“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火阵、水阵。”

此外,还有林林总总的“阵”。比如射击时用“云阵”,包围敌军要用 “赢渭”阵,奇袭用“阖燧”阵,总的加起来不会少于20种阵。

说到列阵,首先要治兵。要使士兵有闻鼓出击、闻金退兵的概念。具体到列阵时的排列,直击还是迂回,由伍长之类的下级军官看中军旗决定。一伍的成员本身就是一个小的战斗集体,大致分(按步兵计)殳、戈、戟、矛、弩五兵,以长兵器和远射兵器为主(短兵缺乏也与当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不精,难以造出适合短兵相接的长剑有关),后又去殳加入大盾。这其中弩兵站第一排 (近战时撤至最后),持盾兵站第二排(两军对射时到第一排),其下是戈、戟、矛三件长兵器。戈在最前,以横扫为主,主要对付对方的战车和战马;戟可扫可刺,属于多功能兵种;矛以刺为主,主要作战对象是对方的作战人员,各伍之间成纵列向前推进(伍为阵形之中最小的作战单位,四伍为一两,五两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皆为春秋以前兵制)。阵中严格禁止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出现(再直接一点就是说,不允许逞匹夫之勇),这大概也是秦以前单骑突阵的情况不多的原因(单独一辆战车,突击训练有素,配合精熟,基本以长戟、长矛为主要兵器的重阵,跟送死没什么区别)。秦以前由于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各国的常备军数量庞大且有效(即便是临时征召的士兵也有很高的战斗技能和很强的纪律意识,因为他们时常要被征召),也从客观上保证了阵对他们能进行有效的约束,也保证了将领们能有效地排出最适合战场形势和双方兵力对比的阵势,这一点很重要,也是这时的军队和以后的中国战争时大量的乌合之众的区别。秦灭六国,天下一统,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天下重又大乱,涌现出两股有影响力的义军。一是西楚霸王项羽(名籍),二是汉王刘邦(字季)。应该说这时的步兵阵在中国几乎已发展到一个高潮,随着三十几万秦军主力被项羽在巨鹿击败,早期的楚汉争霸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兵团,有组织地将阵用于战争。这样比刘邦更强悍的项羽占尽了优势,一度将刘邦打得狼奔豕突,溃不成军。只是在韩信出现之后,汉军才凭借其出色的用兵、有效的战阵终于击败不可一世、只凭勇力的西楚霸王。

楚汉争霸从总体来说,只是乌合之众的较量,有效使用阵的情况很少。汉帝国建立后,随着北方匈奴的屡屡入侵,汉军的步兵又几乎没有用处(战不能胜,胜不能追,败不能逃),只好凭借强大的国力组建庞大的骑兵集群,而骑兵又不大可能像步兵一样进退有序地列阵,同时也将步兵的阵近乎完全放弃,只有弩兵的战术——雁行阵还保留着。

骑兵的战术大部分时间里就是正面突击、长途奔袭、战略合围、断敌后路等等,即使是擅长骑兵战术的匈奴人也只有这些。但这时的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琢磨出了一种新战术——车悬,也就是突击战术的加强版,不像突击那样一窝蜂似的蜂拥而上,更注重各骑之间的间隔,因为车悬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阵,所以后世兵家大都不认为有此阵,如《曹操兵法》、《将苑》(诸葛亮)、《百战奇略》(作者不详,成书于宋代)都对此阵抱不置可否的态度,可能此阵还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是随着中国骑兵的衰弱,后人无法亲身感受其威力罢了。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给后人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对东亚文化圈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