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哲出生后,一有时间我就陪他玩,记录他成长的一点一滴,记录他充满童真的言语与有趣的经历。与他在一起的日子,我也有日子在发光的感觉,自己仿佛重获新生,又重温了一次童年……实际上,陪伴孩子,受益最大的是大人。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我们只有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调整,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共享童年的美好。在童年的田园里,我们注定是匆匆过客,但这不妨碍从此刻开始,放慢脚步,用心灵和智慧陪伴孩子,做孩子童年的守护者。
成长只能一路向前,不能停住也不能重来。于是,我们要愈发珍惜当下的日子。……每每放下手里的工作,与哲哲在一起,我的心里总是想着,这个小小的孩子需要我,我也需要他。
父母们应该弄清楚高质量家庭时光的含义……是和孩子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与孩子有深层次的交流,如跟孩子做游戏,跟他谈学校和生活中发生的好玩的事,谈他喜欢的朋友、老师等,而不是仅仅坐在他们身边……人和孩子在一起,心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孩子的成长路上,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陪伴是一种成长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态度。现实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太多的孩子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其中比例最大的群体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父母们到繁华的大都市里打拼、赚钱,而孩子却留守乡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还有一部分双职工家庭,没有老人帮忙看管,工作又太忙,只好把孩子“全托”,每周甚至半个月才能见一次孩子。还有的是家长对陪伴孩子有天然的排斥或畏惧心理,习惯于推卸责任。在与哲哲一起上幼儿园的同学中,三年时间里,有三个男孩的父亲我从来没见到过,都是妈妈接送。问为什么,孩子妈妈告诉我说:“孩子爸爸是个宅男,不爱带孩子,下班了就在家待着。”
如果把爱比作一种营养,那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爱也离不开父爱,缺少任何一种,都会造成孩子人格方面的问题。遗憾的是,优秀的男人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往往是缺位的。取而代之的是,妈妈们用过于温柔的方式管教孩子,导致了孩子尤其是男孩在性格上不够粗粝豪放,在体质上缺少阳刚之气,在意志上缺少坚忍不拔的韧劲。
一次打车,跟司机聊天。谈到孩子的话题时,司机说,自己有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刚满两周岁。“师傅,那你有时间陪孩子吗?”“陪孩子?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情,我只管给家赚钱就行了。”“那你平时不管孩子啊?”“不管,有孩子他妈照顾,我很放心。”“你有时间也不陪孩子玩?”“他们不用我陪。”说完,嘿嘿一笑。
相对来说,由父亲带大的孩子,其词汇量和动手能力往往更强,也更加具有亲和力。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来自父亲的关爱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全与信任,有安全感信任感的孩子身心和谐而健康。而男孩对男性的认识,就是从父亲开始的。从父亲身上,男孩学会了如何举手投足,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关爱女性。每个父亲都会从儿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每个儿子长大以后也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父亲。
孩子对父母都是充满依恋的。根据心理学上的定义,所谓依恋关系,就是“把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联系起来的穿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型等四种类型。最理想的依恋关系就是安全型依恋关系,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都比较高。
对于吃喝拉撒等护理方面的事情,我们可以请人代劳。但如果父母希望跟孩子之间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就只能靠自己多跟孩子互动、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等,多陪伴孩子。这些工作是永远无法外包给别人来完成的。
哲哲出生后,一有时间我就陪他玩,记录他成长的一点一滴,记录他充满童真的言语与有趣的经历。与他在一起的日子,我也有日子在发光的感觉,自己仿佛重获新生,又重温了一次童年,做小时候喜欢做的游戏,玩小时候没玩过的玩具,读小时候没有读过的书。实际上,陪伴孩子,受益最大的是父亲。在庸常的每一天,因为陪伴,日子变得更加有滋有味,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头顶的天空似乎也格外的蓝。
多年后,与孩子一起经历的往事将会一幕幕涌上心头,注定成为我人生最美的记忆。
父母不能做“甩手掌柜”
父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拥有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儿童有较高的学业成就、社会技能和较少的问题行为。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风生水起的中国,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一居之所而奔波,为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奔波。尤其在城市,越来越多的父母一方面很难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另一方面似乎很难静下心来,耐心地听孩子讲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情。
陪伴孩子是一种教育原则,内在里大有讲究。就像有人所说的,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我们只有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调整,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共享童年的美好。在童年的田园里,我们注定是匆匆过客,但这不妨碍从此刻开始,放慢脚步,用心灵和智慧陪伴孩子,做孩子童年的守护者。
1.敏感期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我的同事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孩子不到两岁时,因为夫妻二人工作都比较忙,就把孩子安排上了全托,每周五接一次,有时候太忙就半个月再去接。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是,等到孩子上了初中后,渐渐感觉孩子和自己不亲,总感觉有一条看不见的感情裂隙横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孩子不太听话,动辄吵架,难以管教,沉迷网络,这时他们才后悔当初没有与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这不是个例。有科学研究指出,孩子从出生到3岁之前,是与他人建立依赖、信任和感情的敏感期。此时与之相伴时间最长的人,会天然地赢得孩子的亲近与依赖,而这种感情会长时间地延续下去,成为相互作用的“有力武器”。这有点像家禽中的鸭子。小鸭子刚出生时,它往往把第一眼看到的小动物认为是自己的妈妈。
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观念不同,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将养育孩子的责任交由祖辈、保姆或托管机构来承担,抚养、陪伴孩子的责任被父母移交给了第三方。研究发现,隔代抚养和保姆照看存在诸多弊端,老人和保姆通常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分限制,过于溺爱,容易造成儿童独立性、自信心、社会能力等发展滞后。此外,许多父母宁可花高昂的学费把孩子送到一些早教机构,也不愿意花时间与孩子交流。结果,不知不觉中,孩子变成了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
相对来说,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童年更快乐。在父母的帮助和引导下,孩子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快提高动手做事的能力。在父母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具有更高的情商、更好的交际能力、更强的是非观念,也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而这些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无疑极为重要。可以想见,如果有父母始终在身边,查尔斯·狄更斯笔下的奥利弗和电影《雨果》里以巴黎火车站为家的雨果,都将有别样的童年和命运。
孩子只有一个童年。面对逝去就不再回来的宝贵时光,工作忙碌不能成为忽略孩子的理由。我建议家长们心里一定要有亲子时间的概念,每天抽出哪怕一个小时也好,和孩子一起互动。这需要家长们妥善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真正分清孰轻孰重,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毕竟与孩子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同时,父母也要妥善处理隔代教养问题,如果确实需要他人代为看护孩子,则要尽量参与育儿过程,以增进亲子情感。要知道,亲子情感是家庭教育发挥效力的前提,也是基础。
2.陪伴孩子,父母双方都不能缺位
我始终觉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教观,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陪伴孩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母亲或父亲某一方的责任,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