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最好的员工:优秀员工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
23694200000015

第15章 好员工掌握规律(1)

一个处处让人看不顺眼的人,是没有什么长处可言的。即使有,他最多也只不过是被归到了“有才无德”的类别中,被管理者加以控制使用。总之一句话,那些无法改变自己缺点的人,注定了做不成一个好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圈无缘。

过犹不及的赞美

把事情做好并非没有用,但只有把人做好了才真正有价值。

事情是人的衍生物,自古都是因人成事,从来没有因事成人。

人格需要肯定,员工需要赞美。

现在我们明白了,这就是规律了。

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孔子曾说过“过犹不及”——过分和不及是一样的,没什么本质区别。赞美管理有效果是不假,但任何流派的管理学专家都不会反对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先不要说老板天天忙得四脚朝天,根本腾不出时间来挨个地赞美员工,就算是老板有这个时间,也未必有这个心情。

再替老板想一想,你以一个员工的身份跑到我的公司里来了,不好好做事不说,拿着我的钱还要让我拼命地赞美你,连歇会儿喘口气都不让——你这算哪门子员工?就是劫匪也没你这么不讲道理的!

先不要说老板,再没有比父母更关心孩子的成长的了,可是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父母照样是要狠狠地修理孩子一番的。父母又何尝不知道赞美的功效更有价值?但有件事父母却远比心理学家更清楚:必要的情况下,严厉的惩罚更有利于矫正孩子不健全的人格。

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依据外界的因素刺激而建立起来的,这正如观念的形成。幼小的孩子不知道火焰的厉害,把手伸过去抚摸一下熊熊的烈焰,于是他就在哭声中迅速地掌握了一个真理:

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

痛苦就意味着成长。

人格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的,最早的人格形成于十四岁左右,糟糕的是,这个时候的人远未完整地理解这个世界,所以这个人格虽然重要得很,但其偏差性却大有疑问。

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叛逆,这个词就是指一个人在早期的人格形成之初的第一次社会性矫正过程。但这个过程却又是十分惨烈的,大多数矫正成功的孩子心理上都会受到些伤害;至于矫正失败的,那就更是面临着终生都无法修复的创痛。

一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就会迫不及待地要把一切推倒重来,重建规则,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愿望重新构建这个世界——具体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这时候的孩子就会左看父亲不顺眼,右看母亲不爽快,男孩子会不屑于父亲的人生成就,女孩子则会动辄指责母亲的衣着打扮。没有应变准备的成年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无所适从,被屁事不懂的小孩子摆弄得团团乱转。

可等父母回过味来,那可就不客气了。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失其地利——他还不懂得怎么赚钱!一旦父母拿这个问题当做矫正孩子人格的工具的话,那么孩子的人格就又会迅速地萎缩,这就更让父母束手无策了。

等孩子把父母修理得没脾气了,就快毕业进入社会了。除了一个特例——几年前有媒体报道,有位还读小学的小朋友,就由他的父母安排,替他在政府机关里弄了个指标,然后开始拿工资,等到这孩子上了初中,他已经是某家实权单位的副处长了。照这速度发展下去,估计等到孩子上了高中,就要领导全国人民奔小康了。可是有个破记者多管闲事,硬是通过报纸把这个孩子的副处长给撤了,估计这一次的人格否定得让这个有前程的孩子郁闷上几天——但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运气的,你只能从这个社会的最基层做起,公司里的员工、机关里的职员,或者是其他行业的基层员工,都是这么一个起步。

从此每一个人开始了他们第二次正式的人格矫正,具体的表现也就是他们要想办法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但对一些缺乏准备的人来说,这却是人生磨难的开始,他们中的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完成这个过程,最终只能沦为社会上的失败者。

所有的失败者都犯了同一个毛病,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明白这个人生怎么就这么麻烦。

这些人在公司里始终是满腹怨气,尤其是看着老板不顺眼。关于这个不顺眼他们有着自己的解读,普遍的模式是认为老板不是东西,就算老板是东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对抗情绪是如此的激烈,让他们把工作与自己的利益对立了起来。一句话,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在替老板工作,不是在替自己挣钱糊口,更没有想到这份工作对于他人生的重大意义。

他们在对抗权威!

这就是他们的人格力量!

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心里就会特别迷乱,如果让他们自己来总结,他们会说他们最大的缺点是把握不住自己,动辄失态张狂,目空一切,稍有点风吹草动又内心酸苦,备感失落。

这个时候的他们也最容易遭受到信任怀疑,就是说他们真心实意地想与别人合作,但别人却总是不拿他们当成回事,无论他们怎么努力表现,却总是进入不了利益分配圈。

还有更气人的呢,他们总是被人欺骗,老板开始答应的条件总是不兑现,而且这事已经不止一次两次的了,家里还等米下锅呢,可是无论自己怎么拼命地干,却总是拿不到老板答应的钱。

不仅仅是钱的事,就连事先谈好的项目,搞着搞着就没了眉目,不知从什么地方跑来个鸟人陪着老板嘀嘀咕咕,公司里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事了——感觉自己好像被老板玩弄过后抛弃的怨妇。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但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哭。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失败者也总结自己的得失,但他们的总结总是拘泥于具体的事件之上,并把人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分析,结果越是分析越是糊涂,最后只能长叹一声,随他去吧!

他们始终没弄明白这个问题,事情并不重要,人才重要。

把事情做好并非没有用,但只有把人做好了才真正有价值。

事情是人的衍生物,自古都是因人成事,从来没有因事成人。

你看有人碰到了好运气,一下子替老板捞了个盆满钵满,因而彻底地改变了老板对他的印象和他自己的命运。但你只看到了你想看到的,还有那些始终在你视线之外的东西,你没有注意到。

所有的运气,仍然是因人成事,因为他是一个别人愿意把好机会送给他的人,所以他才会得到好机会,碰到好运气。

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那么,这种好机会和好运气你就永远也碰不到。

现在你马上就要成为一名注定会碰到好运气的人了,只剩下一个问题需要你弄清楚,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已经弄清楚了前面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你都能够弄清楚,从此你就会成为一个不犯错或是少犯错的人,一个让所有的老板看起来都非常舒服的人,一个从此备受运气青睐的人。

好员工获得好机会

先做人,就是要做一个让所有的人——包括老板在内——看起来顺眼的人。

只有让别人顺眼,才能让自己成功。

为什么你总是碰不到好机会?

因为老板不愿意把这样的好事情让给你。

为什么老板不愿意把这些好事让给你呢?

因为老板不放心你。

为什么老板不放心你呢?

因为老板认为你这人品行有问题。

为什么老板会认为你品行有问题呢?

因为老板看你不顺眼。

为什么老板看你不顺眼呢?

因为你做的工作达不到老板的要求。

不对,有些人工作做得比你还要差,差上不知多少倍,可老板为什么偏偏就赏识他,把好项目交给他负责呢?

因为老板放心他。

为什么老板单单会放心他?

因为老板认为他品行好。

为什么老板认为他品行好?

因为老板看他顺眼。

……

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了,总有些道貌岸然的人生导师告诉我们,先做人,后做事,可我们到底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他却打死也不说了。

但现在我们知道了。

先做人,就是要做一个让所有的人——包括老板在内——看起来顺眼的人。

只有让别人顺眼,才能让自己成功。

有件事或许我们不清楚,现在的企业架构,是一百年前的美国人小阿尔法·弗雷德搞出来的,这个分权之妙旨在于内部系统相互制约的公司。框架一经推出,就迅速被地克隆到了全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还专门跑去替小阿尔法·弗雷德写了一部书,这本书倒没多少人看——现在都忙着赚钱了,谁还顾得上看书啊——但小阿尔法·弗雷德搞出来的这个怪异发明却被地球上百分之百的公司照抄照搬过来了。

所有的公司都在照抄照搬,如果哪家公司不抄,连全球各地的政府管理部门都会认为那家公司不对头。

好像公司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是这个样子的,难道还能叫公司吗?

大家都只顾有样学样,狂搬猛抄了,也就腾不出手看看书,这就导致了许多人搞不懂公司是用来干什么的。

好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公司是用来赚钱的,难道不是吗?

除非你坐在老总的位子上,否则你不会知道这件事:

公司实际上是用来花钱的!

没有搞错吧?

真的没有骗你,你只要看一看世界上每天有多少家公司破产倒闭,你心里就有数了。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成立的新公司,有超过百分之九十在当年倒闭。存活时间超过一百年的组织,几乎全都是慈善机构和大学,只有这些东西才是真正赚钱的。有钱人都把自己的钱给他们送去。谁见过有钱人排成长队向企业、公司捐款的?

再者说了,如果企业或者公司真的能够赚钱的话,老板舍得把它关掉吗?

表面上看起来,商业市场似乎是一个以企业与公司为主角的竞技场,但这只是表象,竞争实质上是资源与资本的竞争,企业只是资本的表现形式,是资产所有者的投资,是为了资本的运营不得不搭建的一个大型资源平台。

这就好比你为了娶上一个漂亮媳妇,花钱添置了一件气派的衣服,于是你的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自信心也增加了,到了美女面前也有面子了,也敢信口胡吹了,最终你成功地抱得美人归,将你心仪的姑娘娶回家,可娶老婆的是你,不是你花钱购置的那件衣服!如果你认为这种说法没有道理的话,那就请你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放在你的洞房新床上,然后你到门外蹲着去。

企业不过是资本的衣服,是资本穿在身上哄骗市场这个傻丫头上钩的工具。

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所以企业的员工管理部门被称之为“人力资源部”,以示与资本相区分。

既然企业只是资本的衣服,那么衣服日常的干洗费用,不高于这件衣服价钱的十分之二,就是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了。花两千块钱买件衣服,再花五千块钱来保养,那是傻瓜才会干的事情。

这个意思就是说:企业的成本控制高于一切。

既然要控制企业的成本,首先就要从管理架构上将部门蓄意增加营运成本的可能消灭,于是各部门需要相互钳制。

什么叫钳制?就是要大家相互之间如同一大堆螃蟹一样相互纠缠在一起,你揪住我,我扯住你,谁也别想出头。

别想出头是什么意思?就是指任何员工也别想随心所欲地借助企业资源来拓展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想这样做的话,马上就会遭受到来自于其他部门的激烈对抗。比如说,前沿阵地搞营销的兄弟们想轰炸一番夺取市场规模,财务部门就会拿应收账款和你唱反调;而行政部门则会搞出一大堆精确到了分秒的表格让你填写,以便通过这些表格确定你具体在什么位置、正在干什么,等你把这些表格填完了,也到了下班时间了,回去洗洗睡吧,还市场呢,别琢磨这事了。

员工被遭到钳制的,不仅是能力的发挥,还有晋升的机会。

所有的员工均匀地分布于几个不同管理层级的平台之上,而公司整体的架构呈金字塔形,越往上面的路就越窄,如果上面已经挤满了人,你再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为自己创造机会。

这个小阿尔法·弗雷德,偏偏搞出这么一个玩意儿。

企业让这个家伙这么一搞,即使是再行为不端的员工,进了这台机器也被碾成标准化的部件了,想干坏事也找不到机会,所以大家的“品德”嘛,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分出个三六九等来的。

总之大家都是差不多。

但还是有机会。

始终都有机会。

相当部分能够入围的员工,若论资历、能力、业绩,相互之间都差不了多少,剩下的,就是你的做人分数了。

谁做人最成功,谁的加分就高,机会就大,赢局也更高。

任何时候,好机会只会被做人最成功的好员工获得,这在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有例外。

而且永远也不会有例外。

你有一张藏宝图

世上最赚钱的生意是做人,不是做事。

做人是发财,做事是吃饭。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一旦再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从此挣脱开终生奔波劳碌的宿命,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人,就连老板见了你都恨不能把公司里的钱都塞你手里,你要是不拿,老板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这事已经是屡见不鲜了。美国的大富豪洛克菲勒,也曾混到连饭都没得吃、不得不去游泳池做兼职救生员的地步。美国人都胖,估计当他每次跳入水中将重达数百磅的溺水胖子们捞出来的时候,都会受到强烈的心灵刺激。这种刺激的后果是让洛克菲勒一咬牙:这么多的胖子,我得捞到什么时候?干脆,我不捞人了,我改行专门做人得了。

改行专门做人的结果,是许多老板哭着喊着要把钱送给洛克菲勒——信任他,所以希望他来托管。做人做到这份上,再不大发横财,那未免也太对不起趴在游泳池里刺激洛克菲勒的胖子们了。

瞧瞧,原来这世上最赚钱的生意是做人,不是做事。

做人是发财,做事是吃饭。

做事只不过是吃饭而已,而且事情做了你还未必能够吃到饭,等你做完了事那边早就收拾碗筷了,你赶过去洗碗刷锅正是时候。

这种感觉,许多人并不陌生。

不陌生就说明了这些人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就去刷锅洗碗吧。

那些总是抢不到饭吃,只能洗碗刷锅的员工们,你们现在须要重新看一看自己。

看一看别人对你的评价吧。

老板对你的看法如何?

同事对你的观感如何?

你在社交场合是不是大受欢迎引人注目?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肯定是宇宙第一伟人,属于那种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人,你是那么深受公众爱戴,以至于大家都不敢让你吃饭了,就怕你患上肥胖症啊。

任何时候请你记住这样一个现实:

你对你自己的感觉肯定错不了,可别人对你的感觉肯定好不了。

哪怕是再伟大的人物,也少不了有人骂;至于小人物挨骂,那就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世界是主观的。

但是,中学的哲学课本告诉我们说,世界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没来之前这颗地球就稀里哗啦地在太阳系里转着,你来了之后它照样转动着,你走后它还是依旧转下去,你试着叫它停下来歇会儿喝杯茶,然后再慢慢地转,除非地球听了你的话,否则,你就无法否认世界是客观的这个最基本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