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教子课
23656600000028

第28章 四W法则:who,where,what和when(1)

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蝴蝶效应与四W法则

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天气系统的极大变化。

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它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四W法则:who,where,what和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这样的结论是不是让人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一些极小点事情可能对整个的事情都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在任何事情上都应做到防微杜渐。

我们在教育领域可以借鉴蝴蝶效应”,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应该注意每一个细节。甚至一个很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在美国,很多家庭都在“家规”中规定以下几条:

出门时,去何地方,应向家人打招乎,回家也一样。

晚上不回家吃饭应事先打电话告诉父母或家人。

出远门时,到达目的地应打电话或发短信报平安。

出外的人,每星期应该向家里打一次电话,或email报平安。

晚上不回家,应事先告知爸妈。让家人知道你的联络方式。

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动向显得尤其重要。每位家长在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和谁在一起(who),地点在哪(where),在做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间回家(when)。有些孩子不希望家长了解这些,因为他希望有自己的秘密,有些孩子希望家长知道这些,也因为他们想通过这些来让家长重视自己。但无论怎样,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家长才能对孩子放心,同时,让孩子主动告诉你关于他的一些信息,也说明了你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较高,并表示孩子很尊重你。

有些家长看起来对孩子操心很多,可真正需要的时候,却不了解孩子的这些W,这就是一个不称职的家长。只有上面的各条法则都做得差不多了,孩子才肯对家长说真话,家长也才能了解到这些W。

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重视

莱尔的学校发成绩单。他回家后兴奋地走到妈妈跟前,将成绩单递给她,笑着说道:“妈妈,这是我的考试成绩。”

妈妈转过头去,看了看上面的成绩,有两个B,四五个C和数个D,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只是非常平淡地说:“哦,我已经知道了,你把成绩单放在桌子上吧,等爸爸回来给他看。”说完就回头继续做她的事。

莱尔很不开心,一声不响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当天晚上吃饭时他没有理妈妈,妈妈感到很奇怪,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这样,莱尔持续两个星期没有和妈妈说话了,就连做作业也开小差。这下妈妈可着急了。有一天妈妈终于忍不住问莱尔:莱尔,在这两个星期里,你为什么一直不理妈妈啊,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莱尔看了看妈妈,低声说:你不关心我的成绩,我努力了你也不知道,我努力不也是白费吗?反正你又不在意我的成绩!”

妈妈听完这句话震惊了,心想,“我怎么会不在意他的成绩呢?”细问才知道,原来莱尔很介意妈妈看成绩单时冷淡的反应,因为他最近一直在努力,这次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开心了,原以为妈妈会称赞他一番,谁知妈妈没有什么反应,最让他不可理解的是妈妈还在继续做她的事。四W法则:who,where,what和听完儿子的话,妈妈明白了:我觉得这次的成绩并不特别好,我应该有什么反应呢?”

不管孩子表现如何,父母不理不睬的对待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失去生活的兴趣。父母要重视孩子,适时地赞扬他们几句,就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信心与快乐。

孩子最在意不被重视

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尤其是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他们可以忍受父母的批评,只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但是孩子们最不希望被自己的父母忽视。

小杰克家有兄弟姐妹四人。姐姐是独女,哥哥是长子,弟弟最小。杰克觉得他们都很受父母的重视,只有他排行老二,是次子,听起来很像是次要的儿子,不被父母重视。

有时父母开玩笑说他是捡来的,他也半信半疑。走在路上哪位年长的妇女多看他一眼,他就会马上浮想联翻,她是否是我的妈妈?

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注,使得杰克形成一种被忽略感,觉得自己没有存在的意义。为了得到重视,杰克想尽了一切办法,但这些方法并不奏效,最后他使出了绝招。

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天气非常寒冷,他来到院子里,解开棉衣,站在寒风里,让刺骨的寒风吹着自己,第二天他果然发烧了,体温已经超过38度,父母的关注立刻来到了身边。无论工作再怎么忙,生活条件再怎么艰苦,也给他下了一碗鸡蛋挂面,拿出几块苏打饼干,母亲坐在床边,摸着他的额头,嘘寒问暖。为了这种被关爱被重视的感觉,即使发再高的烧,他也认了。

孩子很在意父母是否重视自己,不重视甚至比批评带给孩子的伤害更深。

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位教授曾经针对“奖惩在学习上的效果”做过一项心理实验。他们通过随机取样,挑选了一些学生进行测验。首先他们将这些学生分成三组,进行考试。然后,给予A组学生奖励,并夸赞他们做的很棒,而给予B组学生给予惩罚,批评他们没有考好;至于C组学生,则施行既不惩罚,也不奖励。三天后,再进行同样的考试。实验结果显示,第二次考试的成绩最好的是受到奖励的A组,其次是受到惩罚的B组,而没有受到任何奖惩的C组考得最糟。

这个实验虽然不能完全断定奖励的效果优于惩罚,但至少可以证明奖惩对孩子的影响,比“不闻不问”要大得多。

父母应该懂得去发现孩子的4W,而且予以嘉奖和重视,要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被重视其实具有很大的效用。

有些家长舍得花钱送孩子去昂贵的寄宿制学校,除了出于对学业方面的考虑,还觉得管理严格的寄宿制学校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但家长也应该思考一下,把孩子完全寄宿出去,是否是因为省事而把责任推脱给学校呢?有了可靠的学校来管教孩子,是否家长就不用操心这四W法则:who,where,what和些W了?其实,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即便孩子去了寄宿学校,老师帮忙管理,家长仍然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依然要随时了解这些W。

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网络时代,对网络的依赖性已经越来越大。作为家长同样要关注网络世界的这些W。孩子可以结交网友,但是不能瞒着家长,尤其不能隐瞒父母与网友见面。家长不要武断禁止孩子以不同方式结交朋友,而要试图了解这些朋友。而且,家长自己也要做出榜样,无论是由于工作还是其他事情都要及时通报家里人这些W,这样做也会让孩子感到,告诉家人这些W是义不容辞的。

尊重孩子的朋友

初中生诗珊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大方、活泼,和班上的同学相处融洽。

诗珊生日的时候,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带着生日礼物来给她祝贺。大家七手八脚,洗菜做饭,一起闲聊,场面好不热闹。

诗珊的父母却很不高兴,可当着诗珊同学们的面又不好意思发火。午饭后,等同学们一离开诗珊家,妈妈就把诗珊叫来训话:“你现在已是初中生了,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与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

诗珊中午就看到了妈妈阴沉的脸色,而现在妈妈居然讽刺她的朋友是“不三不四”的人,诗珊非常生气,大声说道:“什么‘不三不四’,他们都是我的同学,难道你以前就不到同学家玩吗?再说同学之间多来往能够培养社交能力……”

不等诗珊把话说完,妈妈已厉声打断她:“我不是不要你的同学来玩,你是女生,为什么要和男同学交往?来了一窝蜂,太吵了!一个小孩字培养什么社交能力?”诗珊听罢,气得哭了起来。

作为父母,干涉孩子交友是不对的,孩子也要有他的朋友圈。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朋友,因为尊重孩子的朋友,也就是尊重了自己的孩子。

关注孩子的活动

画面一:

“爸爸,学校明天要举行运动会,我报名参加了短跑。你能去看我比赛吗?”儿子满心期待。

“爸爸没时间,再说你们学生的运动会哪有家长当啦啦队的!只要你努力就可以了!”爸爸翻看着报纸,口吻不容商量。

“可是,爸爸,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体育比赛!”儿子在做最后的努力。

“你以后会有很多第一次,爸爸不能每次都参加,知道吗?”

儿子无言以对,心情沮丧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画面二:

“爸爸,明天我们学校要参加市足球联赛,我踢前锋,可不可以去学校四W法则:who,where,what和为我加油?”儿子满有把握地问。

“去,当然去,我儿子踢前锋我更应该去”爸爸的神情似乎比儿子还高兴,好像参加比赛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儿子。

“呵呵!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去,我哪场比赛能把你拉下?”儿子调侃道。

“臭小子,知道笑话你爸爸了!”爸爸已经习惯了参加儿子的每场比赛,也习惯了儿子无伤大雅的玩笑。

对比阴郁的画面一与阳光的画面二,相信对于爱子至深的父母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困难的选择。父母在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和除家庭之外的社会活动,他们需要你的参与对他们所费心投入的活动以赞赏和肯定。

住在美国加州的一位父亲杰佛瑞选择给孩子做教练来陪伴4个孩子(从3岁~15岁)。“如果你答应当孩子球队的教练,你就必须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他已经当棒球教练8年了,从小联盟一直到青少年棒球队。

如果你不能当教练,不如加入啦啦队吧。麦克是一位律师,他说他希望在小麦克成长过程中陪着他,可是麦克却对运动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