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发自内心找回长久的快乐,若你初始垂钓幸得一条大鱼、小鱼,会令你兴奋得手舞足蹈,这种乐趣会在你脑海中经久不忘,每当提起总要津津乐道、眉飞色舞。
四是空气清新健脑宜智。钓鱼是一种离开空气混浊的城市而回归大自然的野外活动,垂钓之处水浪翻花、草木葱茏、散发出氧气……吸入这清新的空气,有益大脑健康,增强记忆力。
五是风、花、蝶、鸟令人耳聪目明。河道池塘水库垂钓,视野开阔,即可看到那身边的流水,天空翔鸟、左右山景、水中印影、野花丛蝶飞等美景,又可聆听那哗哗水声、呼呼风声、婉转鸟声、沥沥雨声等,此皆可调节视听,使人耳聪目明。
垂钓还能沐浴阳光。日光的紫外线可使得心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活力。
钓鱼有益健康、增添乐趣,何乐而不为?
钓鱼是一项高雅、充满乐趣、有益健康的活动。其好处可用“怡心、健身、求知、美食、祛病”十个字加以概括:
(1)怡心
一个人的心境和情绪如何对身体健康很重要。钓鱼活动可以怡乐心境,排除精神方面的个中不良情绪,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2)健身
钓鱼在诸多文体活动中,是最能怡乐心境,乐而忘忧的一种活动。当你来到大自然中,在阳光明媚、空气新鲜、环境清幽的江河、湖泊、溪流岸边垂钓处时,马上会有安详静怡的感觉,当你悄声静气地等待鱼儿上钩时,一切杂念都会抛弃脑后,工作的劳累、世事的烦恼、焦躁的情绪都随之自然地消失,紧张的神经系统得到良好的协调和改善。当你从水中钓出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时,你的心情是何等的兴奋、欢乐,那种乐趣可以说除自己以外,别人无法领略的。成年累月为工作劳累的人,时或抽暇去作一次垂钓,能得到极好的身心休息,获得轻松愉悦的精神补益。离退休的老人,如果寂寞、苦闷产生急躁不安的情绪,收拾渔具去钓鱼,定然能心旷神怡转闷为乐,转恼为欢。
(3)求知
钓鱼可以学到知识。钓鱼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钓鱼也是一门学问,不单是有了鱼具,挂上鱼饵,就能钓上鱼来。要想能够不钓则已,钓则有所收获,甚至多多收获,那就必须学习钓鱼的知识,掌握钓鱼的技艺,这才能从中真正得到乐趣。钓鱼的实践性很强,你要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如怎样挂饵,怎样安坠子,调整浮漂,怎样准备饵料,怎样撒窝等,经过几次垂钓实践,就可以悟出些垂钓的经验知识来。就是说,钓鱼的知识,可以从实践中来,边实践边总结。
(4)美食
有人说,“钓鱼之益不在鱼”。我们领会其意是:钓鱼的主要益处不是能吃到鱼,而是从钓鱼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大乐趣,得到陶冶情操,增强体质的大好益处。但也应当指出,钓鱼的确能使人得到美食,这本身就是一大乐趣。如果对能够获得美食避而不谈,那也是片面的。鱼毕竟是垂钓的物质对象,钓鱼所能获得的种种益处,都是从鱼而来,撇开了鱼而谈益处,岂不成了无源之水。钓者都有这种体验,吃到经过自己劳动而钓来的鱼,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5)祛病
钓鱼活动对一些慢性疾病确有防治作用。不少“老病号”由于经常外出钓鱼,竟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病效果。
钓鱼是一项很好的活动,不但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大乐趣,而且还能得到陶冶情操、增强体质的益处。给自己些时间,拿起鱼竿到大自然去,会让你得到无穷的快乐,并且找到健康。
6.棋道,养生之道
健康法则:弈棋能让你体会到“逍遥得极、高道自乐”的情趣。
养生之道并非一时一日、脱离生活之事,而恰恰贯穿融会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弈棋,就很好地体现了古人追求“逍遥得极、高道自乐”的情味。
致虚极、守静笃,这是道家经典《老子》中的论点,传统养生学也以“形神兼养,首重养神,养神以清静内敛、淡然无虑为本,养形以少私寡欲、去奢去泰为本”为特色。以清静恬淡养神,其实质是一种自我心理状态的调节,面对现实世界中种种生死、穷达、宠辱、得失的矛盾,都取淡泊平静的心态,只因其与生命的自然状态最为接近,因而对人们心理、生理的调养有莫大益处。
养生之道并非一时一日、脱离生活之事,而恰恰贯穿融会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弈棋,就很好地体现了古人追求“逍遥得极、高道自乐”的情味。弈棋本是在方寸之盘上展开征战攻伐、你死我活的搏击,纵横十九道棋盘分明是兵家腾挪的战场,但即便弈棋本身充满了极强的对抗性,人们依然将之置于一极清静、优雅的环境中进行,没有丝毫剑拔弩张之气。棋盘上杀机四伏,弈棋者却并不为之所囿,平淡超然得仿佛置身局外,胜败如风过寒潭不留形迹。一局棋罢,素指清凉,再精妙高超的棋艺须得拥有这份淡泊的心境才是真正的高雅品味。
或许古人就是刻意在这充满胜负对抗的游戏中,培养锤炼自己清静平和的心境。通过许多次“一着错成千遍悔,收奁犹喜是空盘”的经历,让人体会眼前的胜败荣辱,到最终亦只是一场游戏,从而豁然放开名利得失计较,以从容、安详的心态面对人生。这种潇洒从容、陶然忘忧的弈棋风格,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心态才是中国传统围棋的特色与追求,如此弈棋才算深得围棋三味,才真正有益身心。
其实,弈棋其意义都已超出了内容本身,而在于通过这种日常的情趣爱好来达到一种平静、恬淡的人生境界,以求得清气长存、益寿延年。
7.绘画,调情趣,悦身心
健康法则:绘画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需要。
绘画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情感的一种需要。绘画作为一种艺术,有着调情趣、悦身心、丰富生活的精神寄托作用。
绘画文化体验是建立在一种品格、情操基础上的,是一种生活经历的感触和文化相结合的体现。绘画,可以滋养处事不惊的内心世界,陶冶艺术魅力,焕发人的精神。
歌德曾说:“人为烦恼而沉默时,神便赐予他表达的力量,那就是绘画。”因此,在国外一些人把绘画疗法称为技艺疗法,它类似音乐疗法和读书疗法,可以使人消除心理紧张,解除人为的一系列心理机能障碍。
1915年9月,丘吉尔正当不惑之年,却被免去了海军大臣的职务,心情十分沮丧。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迷恋上了绘画,并因此而振作。从此,绘画犹如“伴侣”,陪着他走完了一生。在这以后的1921年,丘吉尔的母亲去世,3岁的女儿也不幸夭折;1929—1939年丘吉尔离任首相职务;1945年,他又在大选中落选。一次次地打击,一次次地受伤害,都是绘画抚平了他心灵的创伤。丘吉尔说:“如果不是绘画,我几乎活不下去,我无法承受这些打击。”
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审美观念的一种体现,绘画就是人们最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每一个人都可以像艺术家一样去表现自己的情感,无论他的性格是开朗活泼还是孤僻忧郁,完全都可以运用绘画,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象征性或具体地展现在图画当中,作为一种陈述、回顾与整理。
国内外不少研究已表明,绘画对于调整人的状态、释放人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妒忌、紧张、忧郁、疯狂、散漫、疲惫、自卑等,确实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有时人们在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时,语言往往显得苍白无力,用绘画完全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思想。而且,这种表达具有隐蔽性,没有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的顾忌。
由于绘画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活动。因此,人们就能够用绘画来改善和调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19世纪末期,一些心理学家就是利用绘画来治疗精神病患者,正是这一实验产生了弗洛伊德、荣格等这样的心理学大师,并且影响了20世纪以来人类的意识形态。其中,表现主义大师蒙克就是经受了绘画治疗之后,才成就了他那伟大的表现主义艺术的。还有,法国艺术大师杜布菲特,他曾是一位葡萄酒商,在他40岁左右时发现了疯人的涂鸦,于是转而投身于绘画艺术,终于成为一代大师,其影响曾超过毕加索。
把绘画作为一种治疗活动,即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绘画看做是一种艺术,更是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的。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而不是病态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体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色彩、形体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致,从而消除心理与身体的病态。在这里,绘画对于人来说,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活动,而是一种有一定意义的科学的组合,绘画就是人与人、自身与自身之间交往的一种工具。
同样,欣赏绘画作品也会使人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促进身心健康,战胜疾病。
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宋代词人秦观在汝南为官时,曾患有慢性胃肠炎,经久未愈。一日,友人高符仲来访,拿出一幅唐代诗人王维所绘的《辋川图》对他说:“若常观此画,病一定能治好。”秦观命人将此画放于卧室枕上,时常欣赏。每当看到这幅图画时,他就仿佛进入画中的美境,犹如亲身游历其间,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经过几日的“画中游”,胃肠不适的症状一扫而光,病逐渐痊愈。
所以,当你情绪低落时,精神亢奋时,心情紧张时,心烦意乱时,无所事事时也不妨去绘画或者去欣赏绘画。这不仅仅是学会了一门艺术,而且找到了自身情感的一种表达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