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易经养生全书
23601600000025

第25章 求医不如求己(2)

皮肤痒,从中医来看,是外界邪气郁结在皮肤表层之下,发散不出去的原因。生姜虽辛辣,但涂上它后,能将紧张的变肤变得松弛,从而使里面的邪气透过皮肤的毛孔发散出来,邪气发散后,皮肤就不会痒了。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这种生姜外涂法只适用于皮肤小范围的瘙痒,如皮肤瘙痒的范围成片状,或更大时,这种方法就不适合了,最好去医院皮肤科做相关的检查,查明原因,对症用药。

皮肤易瘙痒的人还要注意做好日常生活保健,瘙痒发生时,不可过度搔抓,以防抓破皮肤继发感染。可用含薄荷、冰片的止痒药膏来止痒,不能用含激素的外用药。清洁时,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不能用过热的水洗烫;内衣内裤最好选棉制的,并且要足够的宽松、透气,不能太过于贴身;天气寒冷时,要多穿衣服,晚上睡觉时要盖好被褥;多喝水,将体内的毒素排出;烟、酒、浓茶、咖啡、鱼、虾、蟹、牛肉等刺激性食物都应少吃,而新鲜蔬菜、水果则可以放心地食用,这样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排除体内毒素,从而起到预防或是缓解皮肤瘙痒带来的不适反应。

患了湿疹,杏仁、何首乌给你奇迹

湿疹这种病,不分年龄、部位与季节,发病时奇痒无比,难以忍受。湿疹在中医里,又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此病因积聚在身体内部而无法排出的热毒引起。所以,治湿疹最好的办法就是排出内层毒素。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两种效果不错的治疗方法。

先来说说曲池穴。此穴是大肠经经气最强盛的穴,能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因此,可选它来泻火气。

而甜杏仁性味甘平,无毒,可以润肠通便。湿疹患者可以取适合甜杏仁,捣碎,敷于两手的曲池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坚持每天一次,就能将体内热火泻去,自然可以缓解湿疹病症。

另外一个治疗湿疹的方法就是足三里加何首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之一,是一个可以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此穴能增强免疫力、抗病能力,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特别是湿疹患者,可以用此穴来疏散体内的火气。而中药中的何首乌具有补肝益肾的功能,可以治疗毒疮。方法很简单:取适量何首乌,捣碎,敷于两侧足三里穴上,再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每天5分钟,自然可以起到祛火除湿的效果。

除此之外,湿疹患者还应避免喝酒、喝咖啡、吃辛辣刺激又油腻的食物,尽量吃得清淡一点,多补充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可以清热利湿的食物,另外,也要少吃榴莲、芒果、桂圆、荔枝等热性水果,以免“火上加油”,加重病情。

2.给胃肠道保驾护航

胃者,“水谷之海”,五脏之本;肠道,人体第二大脑,又被称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然而,一直以来,肠胃不适或肠胃疾病却渐渐成为人们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所以,为了远离、减轻疾病之苦,就要为身体的胃肠道保好驾护好航。

把脉胃的小脾气,外治祛根送健康

胃痛,很多人都经历过,一旦发作,疼痛难忍,无法入眠。如果人们对此总是习以为常,就会变成经常性的疼痛,以至打针、挂吊瓶都没用。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吃饭不规律,工作、生活压力大,心情紧张,忧思过度……所有这些都会给我们的肠胃带来负担,一旦超负荷运转,怎么会不出故障呢?

这里就教大家几招来摆脱胃痛带来的不适反应,不过对于急性和慢性两种胃痛,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中医认为,甘草是治疗急慢性胃痛效果最好的药物。其味甘、性平,气和性缓,可升可降,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药性的功效,治疗脾胃虚弱、食少倦怠、心悸气短等症的效果相当不错。因此,只要急性胃痛发作时,取适量的甘草捣碎,外敷在右侧梁丘穴处,然后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10分钟左右,就会见效。之所以要敷在梁丘穴,是因为此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可以根除急性胃痛引起的胃痉挛、腹泻等症。所以,如果胃痛突然发作,就赶紧在足阳明胃经上的郄穴梁丘上外敷补益胃气的甘草来治疗。此外,用手使劲按揉梁丘,几分钟后,也能缓解胃痛。坚持每天不时地按揉梁丘,胃痛就能去根。

常被慢性胃痛缠身的人,常会感到胃烧灼、疼得厉害。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甘草贴神阙(在人体腹中部,脐中央,也就是肚脐)。

取一小截甘草捣碎,填在肚脐内,再用纱布和胶布固定,晚上贴,早上取下,就能祛除胃痛,长期坚持,也能根治。

最后,还要提醒读者,胃就像一个孩子,每天对她笑眯眯,她自然会健健康康。所以说,遇到不顺心的事,万不可死钻牛角尖。而且肠胃又是那么娇嫩,胡吃海喝的时候,一定要想想它是否能接受这样的折磨。

白参配极泉——上天赐予的“健胃消食片”

亲朋好友聚会,很多人都会不知不觉中吃多了,不是胃胀腹胀,就是胃鼓胀的不消化。对于这种胃胀腹胀、不消化的现象,又该如何是好呢?这里为大家说说白参片配极泉穴的健胃消食之道。

白参能补脾益肺,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无力、呕吐泄泻者。极泉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之上,它除了能治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肺心病等症外,还是一个促进消化的大穴。腹胀、胃胀、不消化时,可以取少量的白参捣碎,外敷在极泉穴上,这样就能促进体液循环,增强消化能力,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胃胀。

其实,只要活学活用上天赐予我们的宝物,就会看到神奇的功效。一旦胃胀,可以用手按极泉穴,这样可以起到打通心经、祛除心火的作用,心火退了,腹胀就会消失。可能有朋友会想,腹胀是胃的问题,和心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因为,食物是通过胃火进行消化的,如果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有足量的胃火来消化,就不会腹胀,食物也能被顺利消化。如果食物进入胃后,胃里的火不足,不能将食物消化,这时胃就会调用心火来帮忙,心火不但帮不了忙,还会引起腹胀。

为了更好地消除胃胀,管住嘴还是尤为关键的。尽量少吃高纤维食物,如土豆、面食、豆类以及圆白菜、花菜、洋葱等,因其易在肠胃里制造气体,导致腹胀。吃东西时,也要养成细嚼慢咽、专心吃饭的习惯。

家有神物,解食物之毒

说起平时常吃的毛豆、菜豆、四季豆、蚕豆,第一印象是什么?

营养价值丰富,亲民的百姓食物。没错,不过这里要说的却是一个需要每个人都关心的饮食安全问题。在这些健康食物的背后,如果一旦食之有误,就会因其所含的有毒物质而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的发生。无论是吃哪种豆类中毒,如果严重的话都要及时去医院;若不严重,仅有些恶心和轻微呕吐、腹泻,就在家中使用外治方法自行解决,没必要去医院受洗胃之苦。

甘草妙用,我们在前文已经见识了。在这里,我们主要用的是它的解毒功效。《本草纲目》中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想想看,甘草能解千毒,那解区区豆类之毒,当然就更不在话下了。

要想使甘草这位神物的功效发挥到极致,还得配上一个奇穴,这就是神阙穴的功劳。神阙穴是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与五脏六腑直接相通,任何药效的药物,只要用于此穴位,功效都能直达脏腑,立马见效。用法很简单,中毒后,取甘草适量,捣碎,填入神阙穴中,用胶布固定好,12小时后即可见效,一般仅用一次,毒就被赶走了。

对于不习惯在神阙穴上外敷药,或是有皮肤过敏症的人,也可以喝甘草水,而加入绿豆或黑豆一起煮,效果会更理想。因为绿豆和黑豆的解毒功效都很好,对于各种轻微中毒都有效。所以,建议朋友们最好在家里准备一些绿豆和黑豆。

十滴水滴肚脐,肠胃毛病一扫而光

在炎热夏季,最能勾起人们食欲的往往是清爽冰凉的瓜果、露天烧烤、各色冰镇酒水,也许你的胃肠暂时对偶尔的胡吃海喝还经受得住,不过久而久之,肠胃负担就会加重,到那时,呕吐、腹泻这些问题就会缠身,让人苦不堪言。

有的人出现腹泻后,往往会随便吃些止泻药了事。其实,对于这种热天过食寒凉之物而导致的肠胃问题,仅吃止泻药是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的。要知道,夏天阳气外散,在体内(特别是胃里)就会形成一股寒气,如果我们进食大量冷饮,就等于是加重这股寒气,这时人体就会启动自身的保护功能,在体内形成一种燥火来攻这股寒气,当寒气被驱逐后就会趁机窜到人体经络里。而胃经是上行的,于是,我们就会出现腹泻、呕吐的困扰,有的人还会在额头上长满痘痘。

这里建议大家,如果症状特别严重,一定要去医院。如果不是特别严重,不妨用“十滴水”滴肚脐这种方法。

十滴水具有健胃和祛风的作用,是治疗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的最佳药物。它的主要成分是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和酒精,既能祛寒,又能祛火。夏天吃了寒凉之物,引起腹部不适时,只要去药店买瓶“十滴水”,在肚脐上滴上几滴,用一次不适感就会减轻,连用两天症状就完全消失了。十滴水不仅能对付暑天之火,还能对付食物之寒,可谓是寒热两邪通吃,专治夏季肠胃出现的不适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脾胃虚寒体质者更易腹泻,平时更要少吃西瓜、梨、猕猴桃、柚子这些凉性水果,夏天要想降暑,不妨遵循“以热除热”的科学养生法,多喝些热粥,不仅能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还能刺激毛细血管舒张,降低体温。

艾灸内关,何惧肠胃敏感

每次一到旅游景点,你就会感到腹部不适,特别想上厕所吗?

在气温骤降而受凉时,你会感到腹痛,有时还有轻度的腹泻吗?

在公司里,要和老板谈话时,你总是坐立不安,有强烈的排便感吗?

如果你有上面的现象,并多次去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明显的问题,那么,你可能患上了一种称为“肠易激综合征”的肠胃敏感症。

这是如今一种最为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女性多于男性,此症已成为继感冒之后的第二大常见病。

应对这种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艾灸左侧的内关穴。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此穴可以治疗胃痛和腹泻,特别擅长治疗与情绪有关的肠胃功能敏感症。

这种方法无论是对肠胃敏感症状较轻的人,还是对肠胃敏感较重,以致腹泻、呕吐不止的人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其实,内关这个穴位不仅可以调适肠胃不适带来的诸多烦恼,当你情绪低落、正在气头上时,也可按一下这个穴位,只要坚持就会看到效果。

肚子饿得咕咕叫,扑灭胃火是关键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刚刚吃过没多久,肚子就会饿得咕咕直叫,这是胃火过盛引起的一种反应。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可以消化食物。正常情况下,胃会在下一餐前刚好消化完上一顿吃的食物,但胃火过盛时,它就会提前完成定额。胃中空空时,自然就易饿了。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试试刺激内庭和天枢两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善除热邪。所以这里祛胃热建议选内庭穴,它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一条缝上,具有祛湿祛火作用。每天上午7~9点是胃经最旺时,可以在这时按揉两侧的内庭各5分钟,要产生强烈的酸胀或胀疼感,应该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按。这样更有助于消除胃部过盛的火气,胃火一除,饥饿的感觉当然也就没了。

如果因胃火过旺,而引起排便困难、脸上长痘痘等现象,可以在按内庭穴时,配合按天枢穴。此穴是胃经的穴位,同时又是大肠经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脏腑之气在胸腹的聚集地,相当于大肠经气在小腹驻扎的营地,所以天枢穴不仅调胃经经气,还能调整大肠功能,促进排便,消除胃火。天枢穴距离肚脐两个大拇指的宽度,肚脐左右各一个。要用大拇指指腹按压,力度稍微大点,按在穴位上轻轻旋转。

饮食方面,调节胃火应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多进食莲子、芡实、淮山药等食物来帮助清胃火,也易多补充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同时,萝卜汁、绿豆粥这类可以健脾开胃的膳食也值得尝试。但是,有些食物一定要节制,像太过热气的食物少吃,甜腻的食物少吃。

胃口不好的人,一定要先补胃气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都会使我们的胃气受到伤害,按摩冲阳穴可以让你胃口大开。冲阳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每天按揉冲阳穴3~5分钟,以有微痛感为宜,两侧都要按,很快你的胃口就能得到改善,厌食问题也就解决了。

此外,也可以用穴位外敷法。取得艮土之气较多的黄芪或党参,其中任选一种即可,将其切成小片,敷在两侧的冲阳穴上,然后再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每天晚上临睡前贴上,早起揭下,不久,你的食欲就会猛增,吃嘛嘛香了。

补足胃气的同时,也可以用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填入肚脐这种方法。肚脐与胃肠直接相通,没有胃口时,就取些能补胃气的药,捣碎后贴在肚脐上,很快胃气就会得到补充。外贴比口服的效果快得多。当然,如果在使用外贴方法的同时,能够吃些狗肉效果会更好。

狗肉性温,暖胃、补胃的效果非常好。

要想胃口大开,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多吃猪肚。猪肚就是猪的胃,我们常说吃什么补什么。猪肚得艮土之气,因此吃猪肚正好能直接补人体的艮土,效果特别好。除了猪肚外,也可吃牛肚、羊肚,只是比猪肚的功效差一些。

远离便秘困扰,指间自由灵气

你有便秘的经历吗?那种感受真是苦不堪言。如果这种问题一天不解决,还会引发好多病症,如痤疮、黄褐斑、痛经。中医认为,人体任何一条经络的气血不正常,都有可能导致便秘。大肠是人体废物的一个排出通道,而人体的各个脏腑都有相应的经络直接通向大肠。

所以,用经络按摩来治疗便秘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下面就针对不同便秘说说具体的治疗方法。

经常性便秘便秘期间按足三里,每次2~3分钟,或在此穴外敷当归效果会更好。每天晚上临睡前,取适量当归捣碎,外敷于足三里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晨起揭下即可,仅用两次就能见效。

偶尔便秘按揉支沟和大肠俞,每天早晚按揉支沟穴5分钟,再敲打大肠俞5分钟,对治疗便秘很有效。支沟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能宣通腹部的气机,清理肠道;大肠俞能促进胃肠蠕动。这两个穴位治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都有效。

治老年人便秘老年人经常会便秘,因为年老体虚,气血虚弱。

这个时候可以按摩大肠俞,然后再配合着当归外敷,效果很好,方法同上。此外,口服五仁丸也可以。如果便秘同时伴有身困体乏、无力等感觉,可以吃点补中益气丸。

除了这些便秘外,有的还会附加一些其他特征症状,穴位按摩时,须对症选穴。例如:

伴有面红身热、小便量少而黄者,可以按摩手三里、太冲各30次。

伴有胸腹满闷、嗳气频频、大便干燥者,可按揉章门、膻中各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