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革命——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中层领导
23597000000038

第38章 .向企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5)

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中层领导,在中层的德才素质、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红河卷烟厂为了实现“创名牌,争一流,走向世界”的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了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即:一手抓以“五项工程”(管理、人才、名牌、技改、原料工程)为核心的硬件建设;一手抓以强化内部竞争机制,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为核心的软件建设。在抓软件建设中,首先突出抓中层领导素质的提高,要求中层要“三有”,即有德性、有个性、有工作创新能力。为了增强中层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红河卷烟厂不断深化管理者制度改革,打破中层与工人的界限,打破管理者终身制,对中层实行动态管理,强化中层竞争机制。竞争机制的建立,使中层领导充满了活力,促进了红河卷烟厂中层领导总体素质的较快提高。

竞争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强化,使企业的人“活”了起来,从而带动企业“活”了起来,这就是红河卷烟厂取得成功,不断走向辉煌的奥秘之一。

凡是竞争激烈的地方,经常发生不正当竞争,如:不再对同事工作给予支持,背后互相攻击、互相拆台;封锁消息、技术、资料;在任何事情上都成为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和你们”;采取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的方法竞争等等,这些竞争势必破坏团队精神。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全体员工的团结、目标一致,而不正当的竞争足以毫不含糊地毁掉一个组织。

为了避免不正当竞争的弊端,首先要进行团队精神塑造,让大家明白竞争的目标是团队的发展,“内耗”不是竞争的目标;其次是创造一个附有奖励的共同目标,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达到;第三是对竞争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革,剔除能产生彼此对抗、直接影响对方利益的竞争项目;第四是创造或找出一个共同的威胁或“敌人”,如另一家同行业的公司,以此淡化、转移员工间的对抗情绪;最后是直接摊牌,立即召见相关人员把问题讲明白,批评彼此暗算、不合作的行为,指出从现在开始,只有合作才能受到奖励,或者批评不正当竞争者,表扬正当竞争者。

不可否认,竞争确有负面的影响,尤其在员工素质较差时,可能会出现一种无序的恶性竞争或不良竞争,影响企业的发展。但竞争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利大于弊,领导者还是大胆地鼓励竞争吧!只有平庸的人才害怕竞争。

做最好的执行者

中层领导在完成企业布置任务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敷衍应付,做是做了,但和企业要求的差很多,也就是打了折扣;第二种,企业要求的,会做到;没要求的,不会多做;第三种,不仅企业要求的会做到,没有要求的,只要是有利于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都会主动去做,让结果远远超过企业的期望。

中层们要想成为最好的执行者,就要用第三种标准去要求自己。不是去被动应付,而是能够主动负责。

再比如,当我们要去买一样东西时,如果是自己花钱买,就会非常用心地精打细算,不辞辛苦地货比三家,最后买的东西质量要好,价格还要便宜。但如果是给公司买东西,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方便和省事,至于质量是不是最好,价格是不是最便宜,都无所谓,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但一个最好的中层执行者,不会把自己的事和企业的事分得那么清楚,会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如果 哪一个中层领导一旦有了这样主动执行的心态,他就会时时考虑:自己怎么才能做得更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能?怎么样才能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张美丽是着名企业泰和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件事情让她印象特别深刻:当时,她刚刚担任公司的建筑材料采购经理。因为公司 承建的一个高档生活小区所用的材料都要从境外进口,为了不耽误工地的施工,只要新产品一推出,她总第一时间订货。但事实上,因为需要办理各种相关进口手续。这样一来,货是定了,但因为相关的手续没有办齐,产品没法发货,只能积压在境外的仓库里,但有关物流、关税等费用在订货时必须付清,所以,公司不少钱都压在里面,而没有产生任何效益。为此,张美丽的上司把她叫过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并且毫不留情地质问她:如果你用的是自己的钱,你会这么早就订货吗?会让产品积压在境外而产生不了任何效益吗?

张美丽一听,不禁羞愧地低下了头,低声说:如果是自己的钱,一定会慎重!从那以后,她改变了以往的订货方式,直到办好一切手续后,再下订单。这件事情对张美丽的影响很大,从那以后,不管做任何事情,她总会想起上司的话,如果这是你自己的事,你会怎么去做?这也让她对每一件事情不敢有任何马虎,总是想好了再去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态,让她越来越受到重用,最终成为泰和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

在企业中,很多中层领导就像机器人一样,执行中很死板,被动的遵守常规。其实,最好的中层往往能够主动打破条条框框,并把创新力落实到执行中,主动为企业作出贡献。

大唐基业集团总裁尹建川,在担任普通员工的一段经历,就给我们很大启示:

尹建川大学毕业后分到了石油钻井技术研究所,在技术装备室工作。工作两年后,地矿部有一个斥资几十亿元的大型设备改造项目,就是为了提升钻井勘探的技术水平而要把所有的钻机整个改造一遍。

当时部里把这个课题交给了比尹建川所在装备室的级别和规模更高一级的装备研究所,为此还专门召开了钻机改造方案的评审会,尹建川当时抱着学习的心态参加了评审会。有几位年龄比较大的高工在会上介绍方案,尹建川听得非常仔细。但听着听着,他觉得方案有问题。一是方案中有很多理论依据、设计计算跟大学的专业教科书和他所看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不符;二是实施方案缺乏可操作性,设备改造方案与现场情况有很多不符之处。

尹建川在大学期间,专业课程学得非常深入,每门都是优,实习期间,有把整个井架、钻台、动力系统等摸得一清二楚,写了厚厚的实习报告,工作两年,他特别关注专业动态,写过几篇专业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正因为有对专业的深度把握,让尹建川快速察觉到了方案的不足。于是,他把认为不妥的地方逐条记下来,共列出了20几条。等几位高工讲完方案让大家提意见的时候,尹建川鼓起勇气一下讲了十几条。讲的时候一气呵成,但讲完之后,他又开始忐忑不安起来,毕竟在座的都是专家、司长、总工,自己不知深浅地提建议,会不会让别人感觉到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太不知天高地厚?

当天晚上,上司就把他叫进了办公室。当时他忐忑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事,上司却这样告诉他,听了他的意见之后,大家都很重视,为此特意开了个会进行讨论,认为他的提的很多建议很重要,数据也很翔实,说明现在方案不成熟,存在漏洞,需要调整。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设备改造项目的任务分一半给他们科室,由他牵头,形成竞争,并正式通知他加入设备领导改造五人小组。就这样,刚刚毕业两年的尹建川获得了这个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机会,他不负重托,带领课题小组顺利完成了任务,并获得了部里的科技进步二等奖。从此不断承揽科研课题,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科研室副主任,成为所里的科研主力。这也为他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尹建川的做法正是最好执行力的典范。他超出别人的想法表现在下面两点:第一,面对众多专家的方案有漏洞,也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二,虽然项目和自己无关,还是主动想到创新的方案。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知道,人们往往把创新看得很神秘,认为这是专业人士甚至是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能干的事情。其实,创新与我们一点也不遥远。谁都可以创新,而且就在日常的工作中,就有创新的机会。抓住这样的机会,不仅能好好创新,而且能改善自己的工作,让自己的执行,更有力量,更加到位。

中层领导要想把执行做到最好,仅仅是听话照做,或者过去是怎么做的现在还怎么做,一成不变地照搬是不够的,有时候还需要将创新力和执行力结缘,主动去优化设想、改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