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革命——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中层领导
23597000000003

第3章 .优秀中层的职业素质(2)

不久,这家公司到底还是破产了。莫利业了,只好在家里等待机会。几个月后的一天,他突然接到被他拒绝提供企业机密的公司总裁的电话,说想见他一面。莫利不知这位总裁找他到底干什么。他带着疑惑来到这家大公司,出乎意料的是,公司的总裁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拿出一张非常正规的大红聘书,请莫利做技术部经理。莫利喃喃地问:“你为什么这样相信我?”总裁笑着说:“原来的部门经理退休了,他向我说起了那件事并特别推荐你。小伙子,你的技术水平是出了名的,你的正直更让我佩服,你是值得我信任的人!”莫利这才明白过来。后来,他凭着自己的技术、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诚信,成为比利孚公司最好的职业经理人。

在我们的企业中,像莫利这样有技术的中层领导也许很多,但像他这样既有优秀能力又忠诚守密,却并非每一位中层都能做得到。也正因为这样,莫利才能在职业陷入困境时,迎来难得的机遇,并凭借着优良的技术和诚信,登上了最好职业经理人的宝座。任何一位中层领导都应该明白,自己和企业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对企业做出有损企业利益的事情,损失最大的只能是自己。当然,只有忠诚,只会让你成为一位普通的中层领导,很难有更大的发展。因为在任何一个老板心中,诚信和能力都是并驾齐驱的,一样都不能少。

对于一位中层领导来说,诚信和能力两者缺一不可。百利机械是中国最大的炊事工具生产企业。能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成绩,是因为百利机械培养了一批既诚信又有能力的中层干部。有一次,百利机械接了一批订单,产品出来后,准备发往英国。但在最后检查的时候,负责这批货的中层领导小张发现其中有一台机械存在一些小问题。当时,集装箱已经在码头等着了。如果再重新做,就无法及时出货,也就导致这批货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运到,那么公司的损失将会很大;如果出货,又是一批有瑕疵、不完整的货,那么给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损失,更是信誉上的损失。该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小张急得像铁皮屋上的老猫。其实,在很多公司,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大都会由老板来解决。可是,在百利机械却不一样,老板会很“大方”地将权力下放给下属,很多事情都会让下属自己想办法解决,老板只要拥有知情权就行了。而且,当时百利机械其他中高层管理者全都在外地。她给老板发了一条短信,对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说明。老板让她你自己定。小张冷静下来,突然想到仓库里还有一台这样的机械。既然现在最着急的是发往英国的货,最好的办法只能是从那批货中,先拿出一台放到发往英国的那批货中。就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被解决了,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中层领导也显现出来了。

诚信可以使公司安定、平稳;但能力可以为公司挑起重担。某公司老板在做中层领导时,就最好地体现了诚信、能力的品质。由于能力突出,他被另一家竞争对手看上,要出百万年薪把他挖走。在巨大的诱惑和对公司的诚信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诚信,还有能力。他刚刚负责销售的时候,就碰到了一个难题:前任销售经理遗留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欠款未追回。他首先想到的却是公司的利益,果断地揽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经过四十多天的奔波,终于追回了欠款,使公司免受了一场损失。

他为了推行自己的新政策,多次到经销商的店里,和自己的下属一起帮助经销商进行销售,直到将她的第一张订单卖掉,让经销商感受到他的诚意、热忱的服务和踏实的做法。终于,赢得了越来越多经销商的信赖,不仅给公司带来了非常好的销售业绩,也使他在经销商圈子里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通过许多类似的事情,他的诚信和能力都被老板看在眼里。这样的人才,有什么理由不提拔呢?就这样,他最终成为公司的总经理。

显而易见,这位中层领导的成就,不仅源于他的诚信,更源于他的能力。有的中层领导对企业很诚信,但工作能力一般,这样的中层会获得信任,但却始终难以被委以重任。企业只会为你的使用价值买单,哪怕你的能力再强。如果不能为企业所用,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谈获得信任呢?不论是百利机械的小张,还是那位讲诚信的销售经理,都可称得上是优秀的中层领导。

气魄多大,舞台就多大

中层领导在企业靠什么立足?是能力是学历还是勤勉?的确,这些都与中层在企业生存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却并不是根本因素。什么才是决定中层在企业长久立足的根本因素呢?我们发现,虽然各个企业的中层在性格、喜好、行事方法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具有大气魄。只要大胆而稳健,远见而坚韧,才能在复杂的企业中傲立潮头,只有大气魄才能有大作为。

索尼的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因中风而退出了公司经营决策与管理事务。导致这种悲凉无奈收场的原因,是他留给索尼的一笔荒唐透顶的并购案。1989年9月25日,索尼宣布斥资48亿美元,对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及关联公司进行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股价为每股12美元,而索尼的出价却是每股27美元,很多很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都认为盛田昭夫肯定是疯了,并断定他的一意孤行必将把索尼带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确实,以后的事实也验证了专家们的预言,到1994年9月30日,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累计亏损31亿美元,创下了日本公司公布的亏损之最,索尼公司危在旦夕。

但是,当时光进入21世纪后,人们渐渐发现,盛田昭夫巨大“失误”的并购,竟然是他留给索尼最有价值的一笔遗产。当很多人抱着损益表在斤斤计较眼前经济利益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够理解盛田昭夫的良苦用心?他以企业家特有的眼光洞见了21世纪索尼赖以存活的根基——视听娱乐,并灵敏地觉察到了好莱坞的知识产权对索尼发展的巨大战略意义。

盛田昭夫以他战略家的超前眼光和企业家的过人气魄,为未来索尼构建了以家庭视听娱乐为中心的从内容、渠道、网络到终端的产业链条和商业体系,回答了50年之后索尼靠什么吃饭、凭什么竞争的问题。

气魄就是中层领导的胆略和果断力,就是一针见血地切中问题的要害,相信自己,力排众议,做出大胆和及时的决定,就是在不确定的复杂局面中敢于冒险并承担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聊斋志异》里有个故事:着名中医叶天士在为自己的母亲治病时,因为一味药拍不了板,他知道,这味药如果加对了会治好母亲的病,用错了(母亲的)病会恶化,甚至有死亡的危险。这时,他犹豫不决地转而询问另外一位中医,那位中医坚决地认为应该加。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加药时,他毫不避讳地说:“因为治好了叶天士母亲的病,我可以借此名扬天下;万一治不好,反正是别人的妈,不是自己的妈。”有一位中层对这个故事深有感触,他说:“中层是什么?就是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妈来下药治病,而且有能力下对药把母亲的病治好的人。”由此可见,中层领导的魄力、胆略和勇气是何等的珍贵。

16岁那年,王均瑶离开家乡温州,到长沙市一带经营五金和印刷业务。1989年春节前夕,因为忙于业务,他忘记提前买回家的火车票,结果都到小年夜了仍然坐不上火车,他和其他几个同样被困在长沙的老乡只好以高于票价两倍的价格包了一辆大巴回家。

大巴车又慢又颠,王均瑶随口感叹了一句:“这破车真慢!”这时,旁边的一位老乡挖苦说:“飞机快,你包飞机回家好了。”从那时起,王均瑶梦想的种子在心中蠢蠢欲动了。春节刚过,王均瑶真的跑起了承包飞机的业务。要知道,当时不要说包飞机,就是坐飞机也不是谁都能行的,连买机票都需要单位的级别证明。一个小小的打工仔,凭什么包飞机?面对冷嘲热讽,王均瑶丝毫没有放弃,经过长达八九个月的走访、市场调查和跟有关部门沟通,在遭受无数次的拒绝和白眼之后,他终于盖了100多个图章,完成了包机的各项准备工作。

1991年7月28日,一架“安24”型民航客机从长沙起飞并平稳降落于温州机场,王均瑶开创了中国民航史私人包机的先河,承包了长沙-温州的航线,并在当年实现赢利20万元。同时,25岁的王均瑶也赢得了“胆大包天”的个人品牌。之后,他一鼓作气包下全国400多个航班,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私人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从此,王均瑶相继进入奶制品业、百货业等,经过10年的发展,均瑶集团总资产已达到35亿元。可惜的是,38岁的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而英年早逝。

气魄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中层领导必须要有容人、容事的肚量。心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事业强。

战国时期,楚庄王打仗大获全胜后大宴群臣,有人趁风吹灭蜡烛之际拉住了楚庄王爱妃许姬的衣袖,许姬在黑暗中扯掉对方的缨带,并要求楚庄王立即点亮蜡烛,严惩那个人。但是楚庄王却不动声色,反而要求所有臣工都要解开缨带,摘下帽子,开怀痛饮,最后尽欢而散。后来,在楚庄王讨伐郑国时,将军唐狡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楚庄王下令重赏,唐狡却说不敢受赏。楚庄王问为什么,唐狡说,那次宴会上正是他拉了许姬的衣袖,大王却不究死罪,他已经感恩不尽,所以舍命相报。正是楚庄王过人的心胸,才得到唐狡赴汤蹈火、死而后已的回报。可见,领导者容人之过、谅人之短的心胸何其重要。

有人形象地说,你能容一个班的人,就只能当班长,能容一个团的人,只能当团长;能容亿万人的人,才能成为中层领导。

如果中层领导打破这一瓶颈,最好的武器就是——气魄。当我们拥有了大气魄时,就会超越层层阻碍,主动挑起大梁,承担起压力和责任,甚至是额外的压力和责任。容事则要求中层领导要能拿得起、放得下,不要斤斤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要放眼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不要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郁郁寡欢,要放眼自己的大理想、大事业;不要因为别人的误解、冤枉或反对而烦恼愤懑,要执着自己的大战略、大目标;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和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放眼自己的大前途、大未来。这一切,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发展空间。因此,所有的中层领导都应牢记:具有大气魄才有大发展。

居功不自傲

历史上,由于居功自傲、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的将领不在少数。

邓艾以奇兵灭西蜀后,不觉有些自大起来,司马昭对他本来就有防范之心,现在看他逐渐目空一切,怕久而久之事有所变,于是发诏书调他回京当太尉,明升暗降,削夺了他的兵权。

可以说,邓艾虽有杀伐征战的谋略,却少了点自知的智慧,他既不清楚自己处境的危险,也不明白自己何以招来麻烦。他只想到自己对魏国承担的使命尚未完成,还有东吴尚待去剿灭,因而上书司马昭说:“我军新灭西蜀,以此胜势进攻东吴,东吴人人震恐,所到之处必如秋风扫落叶。为了休养兵力,一举灭吴,我想领几万兵马做好准备。”

司马昭看其上书心更存疑,他命人前去对邓艾说:“临事应该上报,不该独断专行封赐蜀主刘禅。”邓艾争辩说:“我奉命出征,一切都听从朝廷指挥。我封赐刘禅,是因此举可以感化东吴,为灭吴做准备。如果等朝廷命令来,往返路远,迁延时日,于国家的安定不利。《春秋》中说,士大夫出使边地,只要可以安社稷、利国家,凡事皆可自己做主。邓艾虽说不上比古人,却还不至于干出有损国家的事。”

邓艾强硬不驯的言辞更加使司马昭疑惧之心大增,而那些嫉妒邓艾之功的人纷纷上书诬蔑邓艾心存叛逆之意。司马昭最后决定除掉邓艾,他派遣人马监禁押送邓艾前往京师,在路途中将其杀害。

聪明的邓艾招人疑惧而遭杀身之祸,就是由于其居功自傲的性情。邓艾一片苦心,却由于自己不善内省、不明真相,糊里糊涂地被杀死,的确让人痛惜。那么,历史给予我们的思考与启迪又是什么呢?是否远离权力之争就没危险了呢?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在在企业群体中,居功自傲也并非是一件好事。因为,中层领导无法排除自己会不会正处在一个妒贤嫉能的人际圈子里,如果是这样,“居功”已属不妙,更何况“自傲”呢?

我们难以保证企业老板都是“贤达开明之主”,本来,中层的“功”对企业以及对他本人是极为有利的,但对企业老板来说,他同样会心存嫉妒或感到不舒服,他会由此而疑惧你心存二意,“万一哪天你投向竞争对手那边该怎么办?”而“自傲”更加刺激了这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换个角度来看,自傲对自己确实无益,除了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外,还会使自己丧失许多理性的东西。在企业中可以看到,凡是居功自傲的人,一般都难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包括他人或自己过去失败的教训),总是看到成功的经验和荣耀,对他人意见或建议易持抵触态度,很难像过去一样,站在相应对等的位置上进行资讯交流与沟通,从而导致上下关系紧张。

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位居功不傲的人物,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宰相范蠡。越国和吴国同处江南,连年交战,积怨甚深,先是越国杀死了吴王阖闾,后来阖闾之子夫差又将越王勾践俘虏。越国大臣范蠡和文种通过买通吴王亲信,向吴国割地赔款,进献珍宝,这才保全了勾践的性命。勾践在吴国当俘虏期间,忍辱负重,表现得志向全无,使吴王夫差放松了警惕,还让勾践回到越国。

范蠡随勾践回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使越国恢复了元气。另一方面,向吴王夫差进献西施等美女,荒废吴国国政,使吴国逐渐衰败。后来越国趁吴王夫差出兵与中原诸国争霸之际,攻打吴国,终于把吴国打败。夫差走投无路,自杀身亡,越王勾践总算大仇得报。

这时,功勋卓着的宰相范蠡不仅没有居功邀赏,反而激流勇退,从此隐姓埋名,弃政经商,成为历史上着名的“商圣”陶朱公。史载陶朱公与夫人西施三次聚财万贯,又三次散财接济贫民。而另一位功绩同样显赫的大臣文种,却因为不听范蠡的劝告,继续留在勾践身边,被勾践找了个借口杀了,没得善终。

“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夸耀的中层,必然会招致老板或他人的反感。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如果你过分外露自己的才能,只会招致别人的嫉妒,导致自己的失败。

居功为何不能自傲?仔细想来,有以下几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