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和领导相处
23594000000024

第24章 .领导面前要谨言慎行(3)

人生活在社会上,凡事要有“心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做人可谓精明,依仗贾母宠爱和自家背景,上欺下压,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令众人生厌,郁郁而死。可见,做人不能不精明,但也不能精明过头。宋代宰相韩琪,以品行端庄着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因为有胆量被人称许过,可是,他处理的事情都得到众人的好评,结果得到了大家的敬重。

聪明的人会装糊涂,在明白的情况下依然会做得很好。因为他们深知,在聪明人面前装糊涂,会避免尴尬。在愚蠢人面前装糊涂会得到认可。在领导面前装糊涂会避免打压,再同事面前装糊涂可以避免受到排挤,在下级面前装糊涂可以得到信任和了解下级的想法,唯一一点必须记住:在需要你发挥聪明的时候要像火箭一样点火上窜。如果一个人真的是很聪明,但也不能把自己的聪明全部都写在脸上,需要的时候做到揣着聪明装糊涂才是真正的聪明。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长外地在这个社会上很好地生活下去。只有会装糊涂,也肯装糊涂的人,才是真正最精明,最厉害的。

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

在职场中,总有一些人喜欢炫耀,把自己的家底悉数掏给领导看。尽管其中不乏有才和财之人,但是他们一旦和人竞争起来,却往往处于劣势。这是因为领导已经知晓了他们有几斤几两,可以提前做好应付准备,而领导却养精蓄锐,锋芒不露,一旦动起真格,这些人就能像一柄利剑,直刺对手要害。所以,聪明的人往往隐藏自己的锋芒,让领导探不出深浅。那些锋芒毕露的人,会让领导觉得你华而不实或者故意做作,甚至还担心浅水养不住你这条大鱼。所以,如果你是十分出色的人才,在求职时,大可不必去掩饰个人的一些小毛病,有意无意地卖点“傻”,学会隐藏自己的光芒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才使人觉得亲近,更容易让领导接受,更是让自己生存下去的重要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时期的杨修,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可是他却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而用还是一个“短命鬼”,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不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在曹操面前太锋芒毕露了。

一次,曹操带着杨修出门,看到一碑背上刻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当时曹操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问杨修知不知道上面写得是什么意思,杨修说:“知道。”曹操说:“你别说,让我猜猜看吧。”又走了三十里,曹操说他知道了,并说好两个人分别把答案写出来,结果两人同时写出“绝、妙、好、辞”四个字。曹操感叹说:“我的才华不如你,想了三十里才悟出答案。”人们都被杨修的聪明和睿智折服了。但想到杨修之死,人们又会对他做事的感觉大打折扣。做事聪明的人,并不是说做人就会聪明。

曹操命令手下为他修建一座花园,落成后要亲自去察看,手下问他是否满意,他“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们都不理解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有杨修聪明过人,领会到了曹操的意图:“‘门’内添一‘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他的属下动手把园门缩小了。曹操再次来看非常高兴,便问是谁知道他的意图,左右回答说是杨修。曹操的疑心病很重,对准确领会自己意图的杨修表示赞赏,可是他内心生忌,所以,杨修并未得到曹操的重用提拔。

还有另外一次,这件事更让曹操恼杨修。一天,有人款待曹操一杯酪,曹操吃了一点,便在上面写一“合”字让大家看,人们都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轮到杨修,杨修便吃了一口,说:“主公让我们每人吃一口,这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虽然曹操当时没怎么样,但他对杨修的戒心日益加重,而且还产生了除掉杨修的想法。

后来,在一次战斗中,曹操被蜀军围困于斜谷,进退两难,便“有感于怀”。以“鸡肋”为口令。杨修知道了曹操的心思,就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将军夏侯敦见状大吃一惊,问杨修为什么要擅自做主行动?他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不料杨修这次聪明“绝顶”,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借口,把杨修杀了。

看看杨修失败的过程,直接原因在于他不懂得掩饰自己。有聪明头脑的人凡事喜欢动脑筋,善于表现自己,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就是喜欢在领导面前动脑筋,在别人面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锋芒太露而不知收敛,才高震主而不懂掩饰,才引火烧身“误了卿卿性命”的。真正聪明的人,无论是对于自己的优点还是缺点,都不能发挥到“极至”,人们常说盛极则衰,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适当地掩饰自己的才华才是最佳选择。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刘备这样的明君手下,诸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一方面谨言慎行,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天子”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是韬晦之计,收敛锋芒是诸葛亮的大聪明。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所以说,你的光芒才艳也要懂得隐藏,这样才会得到他人的重用。

王伟应聘到公司任职时,部门经理对他有戒心,因为王伟各方面明显比他强,部门经理是自学成才的“土八路”,王伟是海外归来的“洋博士”。王伟刚到公司上班,部门经理就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弟,我随时准备交班”,眉宇间透露出一丝悲凉。可王伟知道自己的身份,部门经理是领导,他是经理的助理,他们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而且王伟也没有想“抢班夺权”的歹念。

于是王伟在大智若愚上做点文章,以消除领导对他的戒心,因为如果王伟稍有张扬,他的才气就会喷涌勃发的,立刻会反衬出领导捉襟见肘的尴尬。在业务会上,王伟对自己的真知灼见、远见卓识有意打下埋伏,留下思维的空间给经理作总结。平常王伟尽量表现“俗”一点,收起他的锋芒,经常向经理请示汇报,不擅自做主,特别是一些决策性的工作,王伟都等经理表态。有一次,经理出差不在家,有一笔生意其实王伟看得很准,肯定能赚大钱的,他还是向远在千里之外的经理请示,说自己吃不准,请经理定夺,把“功劳”让给经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经理对王伟消除了戒心,他把好多重大的决策权都主动下放给王伟,使王伟能纵横驰骋地发挥自己的才华,没有后顾之忧。

我们应清楚,尽管隐藏锋芒很痛苦,领导提拔你可能要费点力,可消灭你却是举手之劳,因此要懂得先保护自己,收敛锐气,待时机成熟再锋芒毕露,一鸣惊人,减少中途夭折的危险。

应大志在美国取得人力资源管理“海归”学位,应聘到一家民办技术学院担任讲师。这家学院除招收高中毕业生外,也针对社会大众开班授课,算是学校另一笔财源。

这项招生业务由学院的董事长主管,下设总经理,负责召集学校内比较有业务行销经验的教职员参与招生工作。应大志因赴美留学之前搞过行销工作,在业界颇有名声,所以便被任命为副总经理,实际负责招生业务。

业务开展之初,董事长为鼓舞士气,口头宣布了一项奖励办法,表示如达到业绩目标,将提出营业额5%作为全体奖金。另外,他还私下答应发给应大志一笔红利。结果,在以应大志为首的团队努力下,第一年便创下惊人业绩,业绩高达120%。董事长非常高兴,按约定发下5%的全体奖金。但是原答应应大志的额外红利却严重缩水,给不到1/3。对于董事长的言而无信,应大志心中有气,但也明白这是大多数领导的作风,多说无益。因此,表面上未露出不悦之色。

董事长却装作对此毫不在意,而且还经常到应大志办公室走动,夸赞应大志出手不凡,独当一面不成问题。有次,董事长告诉应大志,说他觉得总经理老何能力不强,如果应大志有意接任,他可以找个理由把老何给撤了。应大志心想:董事长答应给红利的事都缩水了,现在又示意我可以接总经理的位子,这其中必有文章,恐怕是在试探我有无野心吧?再者,纵使董事长真心要他来干总经理,自己羽翼未丰,难保其他同事不眼红,也难保哪天不被拉下马来。毕竟,有老何在,就多了一个避雷针;自己虽居老二,只要二人相安无事,还不是跟干老大一样。

心念一转,应大志除感谢董事长对他的厚爱外,特别强调现任总经理颇孚人望,具统合、协调能力,是现有团队最理想的领袖人物。而自己尚待学习之事仍多,肯定不能胜任,还是让他先把分内事做好再说吧。董事长听罢,大为赞扬应大志的谦虚,嘱咐好好干,将来一定不亏待他。有关总经理换人一事,也就不再提了。

在这个案例中,应大志一战成名,领导先是克扣红利,继又诱之以总经理一职。这里面有领导的小气习性,也有领导的试探之心。应大志对领导的小气能隐忍不发,对领导的试探能有所洞察,进而做出聪明的举措,实在难能可贵。不追索应得的红利,表示他不居功;不得意忘形觊觎总经理的位置,更是一种明智。通过这两关,领导自然对他有了很好的评价。

一言不慎便会祸从口出

与领导相处是非常有学问的,在你表现卓越的同时切忌无视领导的存在。在工作中要踏实肯干,不要做办公室的小人,以最佳的方式获得在职场中的好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