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老板应对危机36计
2357400000025

第25章 未雨绸缪,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海蜇懂得迅速躲避风暴

风暴对人类来说,可以说是海洋中的一大灾害;可对于海蜇来说,遭遇风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对于风暴的来临海蜇毫不惧怕。每次风暴到来之前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它们就会一只只收缩起来,离开海面平静地向海底游去,所以它们每次都能安然无恙地躲过大风暴的袭击。是什么原因使海蜇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呢?

原来,在每次风暴来临的同时,空气和海浪都会摩擦而形成一种次声波(频率为每秒8~13次),这种次声波的速度要比风暴的速度更快,往往在暴风来临数小时,甚至十几小时之前就已经传到。这种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而海蜇却可以觉察到。因为海蜇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海蜇的听石时,听石就刺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海蜇就知道风暴即将到来,它便本能地收缩身体向海底游去。

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有时是灾难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人身和财产损失。当然,事故有可能是自然灾害引起,也有可能是人为原因造成。总之,对于安全事故,最好的办法就是事先做好预警和防范措施。

近年来,在安全生产方面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且往往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伤亡的重特大事故。国务院相关部门多次派出事故调查和处理小组,但同样的重大责任事故还是屡屡发生,这与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防范预警机制不健全有直接的关系。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仅200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58起,共计死亡1739人,创下当时的历史最高纪录。

矿难不仅使一些矿工因此失去了生命,遇难者的亲属更是痛不欲生。当然最后,企业的相关责任人会被惩处或判刑,甚至有关的企业或煤矿也会被关闭。显而易见,企业的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毁灭性的。因此,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对安全生产掉以轻心。

让我们再来看看发生在某地的一起井喷事故。

某气矿一矿井于2003年12月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90多人。更加严重的是,该气矿发生井喷后,由于失控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传播,导致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几万人不得不撤离该“恐怖地带”。

不得不承认,这起事故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井喷”气体中含有有毒物质。但是,偶然事件之中一定有必然的因素。这起出乎人们意料的突发性事故,显然还与相关企业缺乏先进、可靠的事故预警机制不无关系。

总体而言,造成类似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的因素,一种是物的因素。对于人的因素,也就是说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发生,企业应当加强监管,规范操作;对于物的因素,也就是说事物本身存在安全隐患,或者这种危险非人力所能控制,那么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当预先做好事故的防范和预警机制。

以上述的“井喷”事故为例,业内有关专家指出,通过井控可以预防井喷。也就是说,通过对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加以观察、监控,预测各种安全指标,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事故,并提出处理对策,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或者在事故发生前,提醒或指导人们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也是可能的。

总之,企业的安全事故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事故给人们造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企业来讲,建立一套有效的事故预警机制也许是避免造成损失的最好办法。

提升职工安全技能是建立事故预警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上,齐鲁石化氯碱厂强化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他们按照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规定要求,每年都编写修订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组织职工学习,并成立安全预案编制修订领导小组和工作组,进行专项预案的修订及反事故演练,保证出现突发事件时有预案可执行。同时,厂里加大预案演练的频次和深度,注重演练的实战性,以锻炼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由于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该厂于2006年11月24日被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授予“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证书,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这个证书的企业之一。

中国有句古话叫“未雨绸缪”,意思是说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这句话用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再恰当不过了,在事故没有发生之前,建立起相应的防范机制是避免事故、减少损失的最好方式。

动物通过自救化解危机

科学研究证实,许多动物出于本能,也会利用一些植物的药用功能来为自己治病。美国人类学家通过观察研究发现,非洲的黑猴,巴西雨林中的猕猴,以及许多地区的鸟类、爬行动物都会利用一种或多种植物做自疗药物。

马达加斯加的狐猴受伤后,立即用牙齿磨碎一种叫“满地爬”的藤本植物的茎叶,并敷盖在患处。如果伤口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其他狐猴还会帮忙敷药。

猫狗在胃部不适时,常食用一些刺激性植物,促使胃部痉挛,将误食的有毒物质吐出体外。老虎受伤后也会寻找到一种药草,吃到嘴里,再咀嚼成草末贴在伤口上。

狗獾被敌人咬伤后得了皮肤病,就会到含有硫黄的温泉里去“治疗”;而一旦得了关节炎,它就将身子贴近黑压压的蚁群,让蚁群在它身上乱咬,而这种蚁群会分泌蚁酸,在咬它的过程中也为它注射了蚁酸,从而达到治疗关节炎的目的。

上述动物在自救方面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本领,而鸟类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家秘籍。北美有一种文鸟,在幼鸟出生后,它们的父母往往会将一种野薄荷的茎叶铺在巢中。生物学家研究发现,这种野薄荷散发的香味能杀死一些对小鸟有害的微生物。

据说,鸟类专家曾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密林中,亲眼目睹一只在“作战”中腿骨折断的公雉,跛着腿蹦跳到小河边,啄起柔软的白色黏泥敷在伤处;然后又蹦跳到草丛中,衔起一根柔软结实的草,将黏泥牢牢缠绕住。黏泥干燥后就能很好地固定断肢,这跟人类用石膏和纱布固定断肢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这些动物在生病或受到伤害时的自救方法,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对于企业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和事故,在事故发生后,企业一定要积极地制定相关的处理机制,才能避免危害的进一步扩大。

美国强生公司被列入全美50家最大的企业名单中,同时也被列入全世界阵容最为强大的药品制造商名单中。从1886年成立至今,强生已在全球57个国家建立了230多家分公司,产品畅销于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综合性、分布范围最广的卫生保健产品的制造商和相关服务提供商。

“泰诺”是强生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头痛的止痛胶囊,它作为强生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年销售额达4.5亿美元。

1982年,有报道称部分患者服用泰诺胶囊后中毒死亡。强生公司为此总共回收3100万瓶药品,损失1亿美元。后来调查发现是一位精神病人在药品中投入剧毒成分氰化物导致了这一事件,这是典型的由意外事故导致的急性危机。

危机发生在1982年9月,美国芝加哥地区发生有人因服用泰诺药片而中毒死亡的严重事故,一开始死亡人数只有3人,后来却传说全美各地死亡人数高达250人,影响迅速扩散到全美各地,调查显示有94%的消费者知道了泰诺中毒事件。

事件发生后,强生公司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立即抽调大批人马上对所有药片进行检验。经过公司各部门的联合调查,在全部800万片药剂的检验中,发现有毒的药片只有一批,总计不超过75片,并且全部在芝加哥地区,不会对全美其他地区有丝毫影响,最终的死亡人数也确定为7人。但强生公司仍然按照公司最高危机处理原则,即“在遇到危机时,公司应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利益”,不惜花费巨资在最短时间内向各大药店收回了所有的这种药,并花费50万美元向有关的医生、医院和经销商发出警报。这一决策受到舆论的广泛赞扬,《华尔街周刊》评论说:“强生公司为了不使任何人再遇危险,宁可自己承担巨大的损失。”

危机发生后,强生公司不是采用躲避的方式面对,而是主动采取措施应对,从正面直接沟通,与媒体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公布检查结果。

正是由于强生公司在“泰诺”事件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危机公关措施,从而赢得了公众和舆论的支持与理解。在一年时间内,泰诺止痛药又重整旗鼓,占据了市场的领先地位,再次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综观此次“泰诺”事件,强生公司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并没有玩什么公关伎俩,而是用诚恳主动的态度来配合媒体、政府和公众,表现出了一个大公司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由于其出色的危机管理,强生公司获得了美国公关协会授予的最高奖——“银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