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回族穆斯林常用语手册
2356600000009

第9章

库法是古代伊拉克的一座文化名城,因《古兰经》均由库法城的学者抄写,其书体吸收了阿拉伯半岛上流行的几种古代书体的精髓,从而形成了自己厚重、庄严的风格,由此而得名。库法体的形式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约有o多种,被广泛运用于清真寺的门窗、墙饰、拱顶以及各种大型伊斯兰建筑、书报杂志、广告招牌等。

库夫热阿拉伯语5(Kufr)的音译,又译做“库夫勒”,意为“昧恩”,引申为“否认造物主”,违背教律的念头和行为。一般又称为“犯库夫热”。犯库夫热主要表现为:①在信仰上,奉其他事物为主宰,如崇拜偶像,信巫术,算命,占卜等。②在语言上,否定教义、教法,有不信真主、先知和经典等言语。③在行为上,杀人行凶、盗窃、吸毒、奸淫、饮酒、赌博、轻视五功等。

简称为“诚信的库夫热、言论的库夫热、行为的库夫热”。

库热西阿拉伯语"(Kursiy)的音译,意为“王位”、“宝座”,也有人释为七层天以外的更高一层天。又特指《古兰经》第二章第255节。

宽窄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回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宽与窄来形容金钱和财富的多与少。回族谚语:家宽不如屋窄。即家大了,财富多了,往往不一定是好事,暗喻家庭的和睦才是最为重要的。回族谚语:(散包帖)宽了人喜欢,窄了主喜欢。即散包帖只是一种培养慈悯心和善行的途径,散多散少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定,不能为散包帖而散包帖。真主看重的是举意而不是形式。

空鸡回族生活习俗。即在宰鸡的前三天,将鸡拴起,不给吃食,只给喝水,以使肚肠干净,叫“空鸡”。

空羊回族生活习俗。即在宰羊之前三天之内,不给吃食,只给喝水,以使肚肠干净,叫“空羊”。

馄摸回族传统面食。将发酵好的面加适量碱和干面粉,揉成面团,抖成张,撒上香豆草粉或姜黄粉,再卷起来,压出各种花纹,抹上香油,置于专制的馄锅(铜制或铁制)内,再放人草木灰里或炭火中慢火恒温烧烤而成。其特点是外脆里软,香甜可口,保存时间长。

拉比尔·阿黑尔阿拉伯语yy

(Rabia`1Akhir)的音译,即伊斯兰教历4月。

拉比尔·奥沃勒阿拉伯语w

(Rabi`alAwwal)的音译,即伊斯兰教历3月。

拉哲卜阿拉伯语,(Raab)的音译,即伊斯兰教历7月。

拉赫曼阿拉伯语u?(Rahman)的音译,回族穆斯林常说做“若哈玛尼”(见110页)。

莱麦丹阿拉伯语。,(Ramadan)的音译,意为“斋月”,在伊斯兰教历的9月。回族穆斯林通常又将这个月称为“莱麦丹月”。参见“封斋”(第41页)。

莱苏里阿拉伯语r(Rasul)的音译,意为“使者”,一般译做“钦差”。如:穆罕默德圣人是真主的莱苏里。

兰泽提阿拉伯语i习(Ladhdhah)的音译,意为“享受”、“愉快”。回族谚语:凡是新鲜的,都有兰泽提。

捞油香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炸油香。薰鑫Tg,回族逢年过节或过包帖,都要炸油香,请阿旬、摹戮巍赢熬爵巍散给周围亲朋好友等,量较大,需用大锅旺火,故称炸油香为“捞油香”。

老“老”念四声,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

即“曾经”的意思,又常说做“老子”。如:你又把事情搞砸了,我老子给你提醒过,你就是不往心上去。

老古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格底目”(见46页)教派的称呼。

老教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格底目”(见46页)教派的称呼。

老人家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回族穆斯林群众常把传播伊斯兰教的导师和学者称为老人家。如:《天方典礼》是刘智老人家着的。后来引申为对一般有教门操守的上了年纪的穆斯林的尊称,如在路上碰到了一位回族老人,一般都这样问:“你老人家最近好着哩吗?”

劳叨波斯语。尸(lowde)的音译,意为“调皮”、“滑稽的”、“诙谐的”、“幽默的”。如:这小家伙劳叨得很,把我养得花全都掐断了。

了经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古兰经》念到第93章时,再逐章加念“泰克比尔”(见131页)赞词,念至终章。这一念法,叫“了经”。“了经”的仪式多用于纪念亡人或为活人祈求平安。

7夜见“念夜”(见99页)。

类比阿拉伯语,甲(Gym音“给亚斯”)的意译,是伊斯兰教立法的四大原则之一。即从已知的和一般的事物、事理中推导出未知的判断或结论的一种方法。以此解决《古兰经》、圣训中所没有涵盖的那些领域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类比得出新的判断,以供穆斯林社会统一认识,严格遵守。

里巴阿拉伯语,c)的音译,意为“暴利”、“重利”,为伊斯兰教法用语。伊斯兰教禁止一切不劳而获的收人,包括利息。但不反对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获取利润、分红等。

离仪阿拉伯语(Mata`,音“麦塔尔”)的意译,伊斯兰教婚姻法专用语。原意为离婚后女方得到的东西。夫妻如果离异,男方必须支付女方一定的经济补偿,以保障其以后的生活。如果是丈夫主动休妻,须将全部聘礼交予妻子,以示补偿关怀;而妻子主动提出离异或双方协议离婚,则妻子通常应放弃或归还全部或部分聘礼(视为取消离仪)。

礼拜阿拉伯语C七(Salah音“索拉特,’)的意译。伊斯兰教五功之一,亦即拜功。波斯语称为“乃玛孜”。伊斯兰教规定,凡身体健康,智力健全,男年满12周岁,女年满9周岁,必须履行礼拜。礼拜每日五次,叫五时拜,星期五的午时拜叫主麻拜(聚礼),两个节日的礼拜叫会礼。

礼拜又分为四类,即主命拜、圣行拜、当然拜、副功拜。回族谚语:买卖为现世挣钱,礼拜为来世造福。

礼拜帽回族男性头饰。亦称“回回帽”,即一种无檐圆顶小白帽,早先礼拜时所戴,戴这种帽子干净整洁且符合教规的要求不露发。而无檐则便于礼拜时叩头,故有此称谓。后来成为回族日常生活中常戴的帽子。礼拜帽除白色外还有黑色、蓝色、灰色等,形状除圆顶外因教派不同还有尖顶六角帽等。

礼拜寺见“清真寺,’(第107页)。

礼拜毯回族宗教用品。也叫“拜毯”,为穆斯林礼拜时的铺垫。亦称“礼拜垫”、“拜垫”、“拜毡子”。一般家庭用长约15米,宽约06米;清真寺大殿内的拜毯长约610米,宽约06米。拜毯的质地一般为羊毛、棉等,图案多为清真寺圆顶或几何图形。

礼乘见“三乘”(第112页)。

礼行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礼物。如:明天我们走亲戚,要买上点礼行。

利合耶阿拉伯语苏列(Lhyah)的音译,即“络腮胡子”。

连五本回族穆斯林经堂教育课本:,即初级语法课本。

硷衣即“穿布,’(第20页)。

两世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今世和后世。

回族追求两世的幸福和吉庆,常说“两世吉庆”。

回族谚语:好逸恶劳,两世亏本。

六大使者伊斯兰教信奉的真主的最着名的六位使者。他们在315位使者中是最尊贵的并各自享有特殊使命的使者。其中,阿丹是真主的密友;努海是真主的预言者;易卜拉欣是真主的至交,穆萨是真主的代言人;尔萨是真主的灵气;穆罕默德是真主的钦差。

六大信仰指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它们是:①信真主。②信天使。伊斯兰教认为天使是真主用光创造的一种妙体,纯洁无邪,无性别,长有翅膀。天使数目很多,他们分别负责记录每个人的行为。③信经典。主要指《古兰经》,以相信《古兰经》为基本内容。④信圣人。

⑤信前定。⑥信后世。

六角帽回族伊斯兰教哲赫忍耶教派的头饰。据传,哲赫忍耶教派创始人马明心从也门学习回国,专门传授戴这种帽子。这种帽子如同阿拉伯礼拜殿的屋顶,在帽顶四周攒起6个等边三角形,象征“六大信仰”,下部用一长条围成,象征“万教归一”,顶端有一个用丝绸或布条缝制成的顶子,象征“真主独一”。俗称“六牙儿帽”或“六角帽”、“六板帽”。一般不随便戴,只有在礼拜、过尔麦里、送埋体等宗教场合戴。帽子有绿、白、黑三种颜色,绿色专用于教主、阿旬;一般教民老年人多戴白色;成年人多戴黑色。除哲赫忍耶教派外,戛德忍耶、西道堂等教派的穆斯林有时也戴六角帽。

零干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P、彻馨L`:

底、利索。如:这个事早解决早零干。

鲁合阿拉伯语r(x,)的音译,也译为“卢合”、“卢罕”,意为“灵魂”、“精神”。伊斯兰教认为鲁合是真主创造并赋予人的,它有感觉、理智和意志,它附着于肉体,人便有了生命,离开肉体,人便人睡或死亡,它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回族谚语:人虽无常,鲁合升空。

鲁格布阿拉伯语,_,aJ(Iugb)的音译,意为“别称”、“绰号”,多译做“道号”(见25页)。

鲁格曼阿拉伯语(Lugman)的音译,即《古兰经》中记载的伊斯兰教古代贤哲。鲁格曼也是回族穆斯林男性常用经名之一。

鲁速里阿拉伯语山(Rusul)的音译,意为“使者”,回族穆斯林用以指穆罕默德之前的历代使者。鲁速里是“莱苏里”(见77页)的复数形式。如:归信鲁速里是六大信仰之一。

鲁特阿拉伯语甲(mot)的音译,即《古兰经》中记载的古代先知之一。又译做“鲁脱”。

是一位曾接受真主引导的“超越世人”的使者。

鲁特也是回族穆斯林男性常用经名之一。

鲁托福阿拉伯语J习(Lutaf)的音译,意为“仁慈”、“恩惠”。如:这座希望小学的修建全凭真主的鲁托福和全坊高目的相助。

乱子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乱”音念四声,即闯祸、麻烦事。如:你真不给人省心,又给我惹下乱子了。

落怜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可怜、失意、窝囊、落魄等。如:那男人自从媳妇无常后,日子过得落怜得很。

M麻回族日常生活用语。特指眼花。如:我的眼睛一到晚上就麻了。

麻达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麻烦。回族谚语:早雨不下,一天的麻达。

麻希瓦阿拉伯语syl(Masiwa)的音译,意为“除了·…之外”,后引申为“麻烦”、“麻烦事”。如:这个人麻希瓦大得很。

麻扎波斯语,h1(Malta)的音译,又译做“麦扎”,意为“坟墓”。如:开斋了,到大爹的麻扎上去走个坟。

马朱者阿拉伯语U(Mau)的音译,《古兰经》中提到的古代野蛮民族,常把他们与末日相联系,他们的出世是末日的前兆之一。

回族穆斯林们常说:这些邪恶之事都是马朱者的行为,是坏世界的现象。

玛沙安拉阿拉伯语,{L1,(Masha

alah)的音译,意为“真主的造化多么伟大啊!”

引申为“好极了”,是回族穆斯林对某事或某物所表达的惊讶、赞叹的用语。

埋体阿拉伯语‘:(Mayyrt)的音译,意为“遗体”、“亡人”。引申为“尸体”。

麦地那阿拉伯语‘x11(MadYnah)的音译(注:回民受方言影响,“麦”常念做音),是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地,位于沙特阿拉伯西北部,距今麦加城415公里。622年9月穆罕默德率穆斯林由麦加迁徙至此,在这里制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制度,以此为基点,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早期,麦地那曾是伊斯兰国家的首府和宗教、政治、文化中心,故被世界穆斯林誉为“和平之城”、“胜利之城”。穆罕默德圣人及圣女法图麦,第一、第二任哈里发的陵墓也都在这里。

麦嘎姆阿拉伯语。1(Magam)的音译,意为“关口”。如:一个人成长中的几个大的麦嘎姆,我们都要把握好。

麦格苏德阿拉伯语。(Magsud)的音译,意为“目的”。如:我今天来的麦格苏德是为了给你们两家道喜。

麦亥尔阿拉伯语"(Mater)的音译,又译做“麦哈热”,意为“聘礼”、“嫁妆”、“彩礼”,即新郎按婚前的约定赠予新娘的礼品。

麦加阿拉伯语‘J匀(Makkah)的音译,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地、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和朝觑的中心。旧译“天方”,位于沙特阿拉伯西部,占地26平方公里。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大军收复麦加后清除了克尔白圣殿内外的多神教偶像,只保留了神圣的黑石,成为穆斯林朝觑的中心,非穆斯林不得进人麦加,从而确立了麦加的神圣地位。

1904年9月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麦加有着名的麦加禁寺(寺内有克尔白天房、黑色陨石、渗渗泉)、阿拉法特山、米那山谷等,是每年全世界穆斯林朝觑活动中所游历的圣地。

麦克热阿拉伯语户(Makar)的音译,意为“智谋”、“诡计”。如:张老板的麦克热大得很。

麦克图布阿拉伯语二‘声(Maktubat)的音译,又译作“麦克图巴特”,意为“书信集”。

是回族经堂教育的课本之一。

麦克鲁海阿拉伯语,户(Makruh)的音译,意为“可憎恶的”、“令人讨厌的”,即伊斯兰教法认为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如,不按规定礼拜、赞念,仪表不雅,言语粗俗等等,都是麦克鲁海。

麦拉伊凯阿拉伯语;反川a(Malakah)的音译,意为“天使”、“天仙”(见136页)。

麦里哭里冒提阿拉伯语一尸It:1)

(Malkulmawt)的音译,意为“掌管死亡的天使”。

穆斯林认为,人在亡故之时,麦里哭里冒提便会先来拿命,故回族穆斯林群众又常将其称做“拿命天仙”。

麦里奥尼阿拉伯语。尸(Mal`awn)的音译,意为“坏家伙”、“鬼东西”。如:这人是个麦里奥尼,不务正业,经常偷盗抢劫。

麦尔那阿拉伯语(Ma`na)的音译,意为“意义”、“词义”。如:这句话的麦尔那是什么呢?

麦尔飞热提阿拉伯语(Maghfirah)的音译,意为“饶恕”。伊斯兰教苏非派用语,指苏非派认知修炼的高级阶段。

麦尔热发提阿拉伯语。(Ma`rafah)的音译,意为“认识”,伊斯兰教苏非派用语,指苏愈%非派修炼认知的高级阶段。

麦热台白阿拉伯语“(Martab)的音译,意为“安排”、“品级”等,一般用以指品德高尚、有教养的人。如:今天我们请来了有麦热台白的阿旬为我们讲瓦尔兹。

麦撒伊俩阿拉伯语山"(Masai1)的音译,意为“问题”、“难题”,伊斯兰教法用语。是“麦塞里”的复数形式。如: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个麦撒伊俩。

麦塞里阿拉伯语日;,(Masslat)的音译,有两个含义:①宗教上的,如:吸毒在麦塞里上是被明文禁止的。②宗教观点,如:我与你的:摆麦塞里不同。

锻一M德羚工乙见攫罄麦斯吉德阿拉伯语(Masid)的音译,即“清真寺”。

麦斯海袜阿拉伯语~(Khuf)的意译。

原意为“揩抹”,回族用以特指一种半高腰皮袜,用薄而软的牛、羊皮制成,洁净光亮。伊斯兰教法规定,可在洗小净时用抹此袜代替洗脚。故老年回族穆斯林在冬天小净时穿此袜者较多。

麦扎子阿拉伯语(maaz)的音译,意为“虚伪”、“诡计”。如:那小伙子不诚实,麦扎子太大。

麦知努尼阿拉伯语。(Manun)的音译,意为“疯子”。如:别装疯卖傻当麦知努尼,老老实实做正常人。

麦兹海布阿拉伯语一(Madhhab)的音译,意为“派别”、“学派”,伊斯兰教共有四大麦兹海布,即:①艾布·哈尼法;②沙菲尔;③马立克;④罕百里。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多属艾布·哈尼法的麦兹海布。

满拉波斯语丸(Mol的的音译,意为:①通晓宗教知识的人。②学者,宗教学教师。③伊斯兰教传教士、毛拉。④法官。现在西北回族穆斯林通常把在清真寺学习宗教知识的学员称做满拉。

满俩阿拉伯语失(Male)的音译,原意为“盛满”,为回族穆斯林经堂教育之阿拉伯语语法课本。

曼杜布阿拉伯语(Mandub)的音译,意为“嘉许的”,指教法提倡和劝导人们去做的可嘉的行为。

曼苏赫阿拉伯语(Mansukh)的音译,意为“被停止的”、“被禁止的”,指《古兰经》

中被停止的经文,回族穆斯林又叫做“停经”,它与“纳西赫”(见%页)相联系。如:这节经文是曼苏赫,只可念,不可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