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回族穆斯林常用语手册
2356600000013

第13章

四大经典即《古兰经》、《引支勒》、《则通尔》、《讨拉提》,它们被回族穆斯林称为伊斯兰教的“四大经典”。《古兰经》降示后,其他3部经典废止。

四大天使伊斯兰教所信仰的9000多天使中最着名的4位,他们受真主派遣,执行真主的各种任务。他们是:哲布伊莱,专为真主向先知传达启示,颁降经文,因其在众天使中品位最高,故有“天使长”之称;米卡伊勒,负责观察宇宙,掌管人间衣食给养;阿兹拉伊勒,掌管死亡,负责索取人的性命,故回族穆斯林又称为“取命天使”、“拿命天仙,’;伊斯拉菲勒,专门负责调遣葬侣风雨雷电,并在末日来临时负责吹响报警的号角,故回族穆斯林称作“司号天使”、“报警天仙”。

寺师夫亦叫“侍师夫”,即清真寺水房(沐浴室)内烧水、清扫寺院卫生、为住寺人员做饭的勤杂工。一般住在清真寺里,由清真寺给付一定的报酬。另外,寺师夫还负责收缴每星期五主麻日教民们散给清真寺的“主麻包帖”。

苏布哈南拉阿拉伯语山、。‘口(Subhanallah)的音译,意为“赞美真主”,是穆斯林每番礼拜后必须念33遍的赞词之一。凡遇惊恐之事也必须念。

苏非派阿拉伯语‘(Sufiyyah)的音译,一般认为其意源自阿拉伯语"y(Suf)一词,意为“羊毛”,因该派信众身着粗羊毛织衣,以示信仰的虔诚和生活的简朴,故名。苏非派是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派别,于7世纪末8世纪初产生于伍麦叶王朝统治时期的库法和巴士拉等地。

经过长期的发展,该教派以《古兰经》和圣训的有关经文为依据,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的宗教哲学思想。其宗教功修主张肉体上要节食、禁欲,精神上要长期进行内心沉思冥想的修炼,以达到无我、忘我的境界,与真主合一。苏非派神秘主义思想在文学、诗歌、哲学着作及广大穆斯林宗教社会生活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西北地区的四大门宦:虎夫耶、哲赫忍耶、戛德忍耶、库布忍耶,基本上都属于苏非派。

苏赖即“索尔’,(见128页)。

苏莱提见“索莱提,’(第127页)。

送埋体回族丧葬习俗。即发丧。为亡人举行“站者那则”殡礼之后,跟随送葬的阿旬和人群到坟地,跪在坟旁,在下葬的整个过程中为亡人祈祷,直到掩埋结束。

所得格阿拉伯语‘sab(Sadagah)的音译,又译作“索德格”,意为“舍散”。回族穆斯林把以真主的名义捐献给清真寺或贫穷者的财物,统称为“所得格”。如:我们清真寺把所得格散向了受灾的地方。回族谚语:所得格遮挡败俩(灾祸),增延寿数。

索发尔阿拉伯语(Safar)的音译,即伊斯兰教历2月的名称。

索哈白阿拉伯语(S为ab)的音译,意为“朋友”、“伙伴”、“同事”,特指先知穆罕默德的亲密助手艾布·伯克尔、欧麦尔、欧斯曼、阿里四位哈里发,也称“四大索哈白”。另外,对其他跟随穆罕默德圣人的圣门弟子有时也称为索哈白。

索莱提阿拉伯语(Sarah)的音译,又译做“苏莱提”,意为“形象”、“容貌”。回族穆斯林用此语特指因常作礼拜而面容秀丽。如:王乡老的索莱提太好了。

索俩即“索俩提,’。

索俩提阿拉伯语儿(Salah)的音译,意为“礼拜”。回族穆斯林常简称作“索俩”,一般把召唤礼拜也简称为“索俩”,把唤拜叫作“念索俩”或“喊索俩”。如:清真寺已经念索俩了,我们快到寺上去礼拜。

索里黑乃阿拉伯语u:a1(SaLhin)的音译,意为“清廉者们”、“虔诚者们”。是回族穆斯林对有较好宗教操守者的称谓。如:各位阿林,各位索里黑乃,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开学仪式。

索俩哇提阿拉伯语“、卢(Salawat)的音译,意为“赞颂”。其含义有两个:①赞圣的赞词选段。回族穆斯林在过尔麦里赞圣时一般都念索俩哇提,②穆斯林相互间问好时的祝福和动作,见“拿手”(第95卿。

索勒即“索尔”。

索姆阿拉伯语广,0(Sawm)的音译,即“斋戒”、“封斋”(见41页)。

索尔阿拉伯语i(Sarah)的音译,又译为“索勒”、“苏赖”,意为“章”,指《古兰经》的章。

回族穆斯林一般把请阿旬到家中念经,纪念亡人或祈求平安,叫作“念索尔”。回族谚语:学会索尔十段,家中念经不求别人念。

索热夫阿拉伯语妈arf)的音译,意为“变字学”,是回族经堂教育语法变字学课本的名称。如:索热夫不是经,吃喝拉撒都用功。

绥法提阿拉伯语e(Stfah)的音译,意为“品质”、“品行”,如:那个人的绥法提不好。

绥拉提阿拉伯语J,1(Sarah)的音译,又译做“绥拉特”,原意为“道路”后特指“天桥”。

回族穆斯林在说此语时,往往与汉语的桥连用,称“绥拉提桥”。回族穆斯林描绘该桥架在火狱之上、直通天园,它细如头发快如钢刀。从桥上通过,要受到有关伊玛尼(信仰)、完成功课情况、孝敬父母情况的考问。升人天园者将由桥上通过,堕人火狱者必在桥上失足。回族谚语:

细似头发黑似夜,绥拉提桥长三千年。

损型回族日常用语。指因行为不端、品行不正而导致形象不好,相貌狠祟。与“德性”同义。如·看他那个损型,能干出什么好事来?塔阿提阿拉伯语is比(Ta`ah)的音译,意为“1顷从”(见124页)。

塔阿目阿拉伯语。(Ta`am)的音译,意为“食品”,一般指油香等。如:今天是我父亲的月份,这点塔阿目散到寺上。

塔哈勒阿拉伯语yib(Tahira)的音译,意为“清洁的”,指参加礼拜者必须具备的净身条件,如大净、小净、土净等。如:塔哈勒是伊玛尼。

塔布阿拉伯语二(Tabut)的音译,又译做“塔布提”、“塔卜”,意为“匣子”、“尸箱”。回族穆斯林在日常口语中常与匣子连用,如:“塔布匣子”,专指抬亡人尸体的木制活底匣子或四周有拉环的绿色帆布担架。一般给亡人捉水、穿上“卡凡”布之后,便将遗体放人匣内或绿色帆布内,送至坟地。回族提倡薄葬、速葬,亡人奔土如奔金,送埋体途中塔布不可落地。遗体安放到坟穴后,匣子仍存寺内。

塔里布阿拉伯语(T`ahb)的音译,意为“学生”、“求知者”。如:我们寺里有20位塔里布。

台阿拉见“特尔俩,(第134页)。

台格瓦阿拉伯语户(Tagwa)的音译,意为“虔诚”、“敬畏真主”。为回族穆斯林伦理道德用语,也是评论一个虔信者的准则,如:马老师虽然年轻,但在教门上台格瓦。

台拉维哈阿拉伯语:y(Taraw)的音译,原意为“休息”,后引申为礼拜名,即每逢斋月穆斯林每晚都要比平常多礼二十拜,并在拜中礼两拜即休息念赞词,所以称此拜为“礼台拉维哈”,一般回族穆斯林又称为“间歇拜”。如:

今年斋月,我要天天坚持上寺礼台拉维哈。

台特物尔阿拉伯语卉(Tatwa`)的音译,意为“志愿”,与拜功相连使用,称“副功拜”,即除主命、圣行之外的拜功,其所施舍的包帖叫台特物尔包帖。如:我举意礼开斋节的四拜台特物尔拜。

台叶蒙阿拉伯语(Tayammam)的音译,意为“土净”,即穆斯林如身处没水之地不能以水净身,或身体有病,不能使用水,可以干净之土或石代替清水净身。经堂语也称做“打台叶蒙”。

太思米阿拉伯语(Tasmryah)的音译,又译做“泰斯米叶”,意为“诵真主之名”。穆斯林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般都要恭颂此句:音译为“比斯敏俩希热赫玛尼热黑米”(Bistro一lahr一al一晒manyal一Rah3mr),意为“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在日常生活中,常将此句简化为“比斯敏俩”(见14页)。

泰福西热阿拉伯语:(TafsYr)的音译,意为“注释”、“经注”。特指对《古兰经》的注释。

如:讲解《古兰经》要借助泰福西热。

泰格利德阿拉伯语(Taglid)的音译,意为“仿效”、“遵守”、“传统”。教法用语,即因袭传统。如:他作为穆斯林只是泰格利德。

泰克比尔阿拉伯语(TakbYr)的音译,意为“真主至大”。穆斯林常说“念泰克比尔”,指一日五次诵念的赞主词:“安拉乎艾克拜尔”(真主至大)。

泰克底尔阿拉伯语y_(Tagcr)的音译,意为“前定”,如:这是真主的泰克底尔。

泰斯比哈阿拉伯语(Tasbih)的音译,原意为“赞颂”,回族穆斯林借用此词有两个含义:①指念珠(俗语称豆豆子)。如·把泰斯比哈豆豆子放到拜毡子底下,②赞颂词。如:大家一起念泰斯比哈。

泰斯米叶见“太思米,’(第131页)。

探埋体回族丧葬习俗。人去世后,将着了水的埋体用白布遮盖,头北脚南面西摆放,然后通知亲朋好友前来告别,告别时,揭开白布最后探望一下逝者遗容。这一仪式又叫“探面”或“善面”。

探泉穆斯林朝觑礼仪之一。穆斯林们把在麦加完成朝勤功课之后,到“渗渗泉”饮泉水称为“探泉”。

烫面油香回族传统食品。一般多用于亡人忌日,不准备大办,只是用开水烫面烙些油香散到清真寺,以表示对亡人的纪念和哀悼。

掏麻雀回族民间贸易中传统的议价方式。

皮毛、牲畜及大件物品交易时,双方伸出右手在袖筒里通过捏指头来谈价,或将衣物搭在两人手上,靠手摸价。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易,简单保密,防止别人钻空子或起哄。其表达方式为:

伸出拇指表示1,同时伸出无名指与小指表示2;同时伸出小指、无名指、中指表示3,同时伸出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表示4,同时伸出五指表示5,同时伸出小指与拇指表示6;拇指、食指与中指捏在一起表示7;同时伸出拇指与食指表示8;食指伸出并勾回表示9;伸出一个拳头表示l0010以上的数字则需伸出两次,如先伸出拇指和食指,再伸出一个拳头,表示80,等等。

讨白阿拉伯语种Y(Tawbah)的音译,意为“悔过”、“忏悔”。是穆斯林向真主悔罪的方式。讨白分为四种形式·①普通讨白,指通常向真主随时随地所作的讨白。②特殊讨白,即做了教法认定的大罪,痛改前非而作的讨白。③伊斯兰教历8月即一年一度斋月前的白拉提月的讨白,在这个月,回族苏非派穆斯林每家每人都必须念一次讨白,并且举行尔麦里仪式。④临终前的讨白,即穆斯林归主前所作的最后悔罪仪式。作讨白后要立即止恶扬善,再不重犯,否则讨白无效。回族谚语:犯罪允许作讨白,痛改前非不重复。

讨吃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有两个含义:①指小气、吝音,如·那人讨吃得很,连一毛钱的包帖都不愿散。②泛指乞丐(但回族乞丐一般被叫做“要包帖的”),如·门外来了个讨吃。

讨菲格阿拉伯语wY(Tawfiq)的音译,意为“成功”,一般指因真主的襄助而获得的成功。

如:我的讨菲格是真主慈悯的。

讨合德阿拉伯语r(TawhYd)的音译,意为“信主独一”。是每个穆斯林信仰的基础。

如:穆斯林男女结婚,念尼卡哈时,阿旬都要讲述有关讨合德的知识。

讨拉提阿拉伯语一y(Tawrat)的音译,伊斯兰教所承认的经典之一,即真主降示给穆萨圣人的经典。也是伊斯兰教的“四大经典”之一。参见“四大经典”(第125页)。

讨土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即教民向教主讨拱北的坟土以沾吉。

特尔俩阿拉伯语岁‘(Ta`ala)的音译,又译做“台阿拉”,意为“至高无上”、“崇高”。常用在真主一词后,形容真主,即“崇高的真主”。回族穆斯林还习惯将“特尔俩”一词与“真主”连用称呼真主,如:真主特尔俩在《古兰经》中告诫我们要止恶扬善。

誊抄体阿拉伯文书法体之一,又被称为小楷体。该书体公正,结字较小,字母连接紧密,点、线笔画粗细匀称。一般多用于誊抄稿件,故名。因早期《古兰经》、圣训都是用这种书体抄写的,所以这种书体又成为广大穆斯林向往的上品,运用十分广泛。

蹄磺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指牲畜蹄爪发炎或人的脚气病。

提念回族穆斯林经堂语。①穆斯林临终前,由阿旬或家属提醒,让其念诵清真言、作证词或安拉美名归真。以免因病痛等原因胡言乱语,惹主恼怒。②提醒自己要经常念诵清真言、作证词或《古兰经》有关启示,牢记主恩走正道。

③给亡人过尔麦里(包贴),也叫提念亡人。

体认回族宗教哲学术语。指人通过对自身身体构造、生理机制和自然现象生灭变化及其原因的参悟思考而达到的“认识真主”的过程。马注在《清真指南·体认篇》中说:“人惟认得自己,则触境逢源,头头了悟。”

甜饭即八宝饭,见“抓饭,’(第171页)。

天房阿拉伯语(alKa`bah)的意译,即“克尔白”。是世界穆斯林朝觑的中心和每日五次礼拜的朝向,原意为“四方体建筑”,穆斯林在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中经常使用,如:你朝天房了没有?又如:我举意礼两拜主麻(聚礼)拜,朝向天房。参见“克尔白”(第74页)。

天课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泽卡提,’(见163页)。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又称做“课功”。回族谚语:礼拜是功课,天课是义务。

天命即“主命”(见170页)。

天命拜见“主命拜,’(第170页)。

天使阿拉伯语。反渗一(Malakah音“麦拉伊凯”)的意译,回族穆斯林群众又称为“天仙”,信仰天使是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之一。伊斯兰教认为,在宇宙中,有受真主派遣以完成真主的使命的许多天使。他们是真主用“光”创造的妙体,没有男女老幼之分,不食不饮,不为凡人所见,而听命于真主,执行着不同的任务。他们或扶持九重,或驾御天体循环,或支配风雨雷电,或巡游人间降福降祸,或掌握大地生物消长,或监视记录人类的一切行为,以待末日来临时进行审判。如:思想堕落之际,天使为之流泪。

天堂阿拉伯语y(Jannah)的意译,又称“天园”、“乐园”。与“火狱”相对。信仰天堂是伊斯兰教信仰的组成部分。天堂是伊斯兰教后世下临诸河的乐园。天堂一词在《古兰经》中提到140余次。天堂共有8座,它是伊斯兰教虔信者履行善功复生后的永久归宿。回族谚语:

天堂为善人所造,地狱为恶人而开。

天仙即“天使”。

天园即“天堂”。如·善功的利润是天园。

调养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培养”、“养育”之意。回族穆斯林常说:真主是调养普世的主。

汤瓶回族生活用品。俗称“汤瓶壶”,是回族穆斯林日常洗手洗脸及沐浴的器具,形似茶壶。回族穆斯林讲究洗漱用水要流走,认为用过的水再重复使用不干净,故喜欢用汤瓶作为洗浴的器具,这样,所用之水一次性流过,每次流出的水都是净水。古代汤瓶多为木制品,后来为铜、铁、铝,现在多为塑料制品。由于汤瓶在回族穆斯林群众的生活中使用广泛,后来便成为“清真”的标志,回族穆斯林饮食摊店前经常可见挂着绘有汤瓶图案的招牌,以示清真。

回族谚语:回回本是口中口,一把汤瓶不离手。

偷人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勾引别人家的女人或男人。

停经即阿拉伯语“纳西赫,’(见%页)的意译。

头口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牲口,回族所谓“头口”主要是指能干农活的大家畜,如驴、马、骡等。

头重的回族哀悼亡人用语。特指父母去世。如你头重的父亲口唤了,你要节哀呵。

土净即“台叶蒙”(见131页)。

托靠主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全靠主的允许”之意。如甲问:“你今年能朝觑吗?”乙答:

“托靠主。”参见“因沙安拉”(第159页)。

脱俩格阿拉伯语夕,(Talaq)的音译,意为“离婚”。如·夫妻自愿组成了家庭,就不应把脱俩格当儿戏。

脱热盖提阿拉伯语。产(Targah)的音译,又译做“托勒盖”,原意为“道路”,后引申为回族伊斯兰教苏非神秘主义修炼的第二个过程,常被翻译为“道乘,’(见“三乘”,第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