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细节决定孩子未来
23531200000013

第13章 会说话早成才,别让孩子忽略语言表达的细节(2)

开玩笑要掌握度,不然的话,玩笑往往带来不好的结局。类似这样的细节问题应该告诉孩子,让孩子既懂得开玩笑,又知道适可而止。

有件事一直让刘铭记忆深刻,都是因为一次玩笑惹的祸。

刘铭和同桌王晗有时爱互相开开玩笑,取乐开心一下。

有一次在上课时,刘铭想和王晗开个玩笑就偷偷地将王晗的电子手表藏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粗心的他还未察觉,刘铭按捺不住了,假装问他:“王晗,现在几点了?”

王晗一听,便准备看表,但一看抽屉,发现手表不见了。这儿翻翻没有,那儿寻寻没有,王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

刘铭害怕露馅了,假装若无其事的样子,心中却暗自发笑,想:哈哈,我的计谋得逞了。王晗找了好一会儿,只好试探性地问刘铭:“是你拿了吧?”“不是,不信你搜!”刘铭不假思索地说。

其实话刚出口,刘铭就后悔了,因为电子表的确在他身上。只见王晗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我的电子手表不见了,被人偷去了……”

刘铭的玩笑开过了头,最后被老师查出来了,班里的同学都认为他是“小偷”,这给他的个人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刘铭上课开这种玩笑,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习,还影响同桌,是非常不应该的。

父母要让孩子适时地换位思考,多去体谅别人的感受。这样,孩子才知道什么样的玩笑不能开,什么样的地方不适合开玩笑,跟什么样的人不能开玩笑,什么时候不应开玩笑。只有当孩子认识到这些,他才能真正把握好开玩笑这一细节。

让孩子多听少说

与人交流,既要说,更要听,这才是交往之道。然而,生活中有一些孩子比较自我,喜欢自己说个不停,当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们不认真倾听,而且还喜欢打断别人,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人厌烦。戴尔·卡耐基说过:“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

武强是个活泼开朗,能说会道,表现欲强烈的孩子。在课堂上,他总是积极回答问题,老师都夸他聪明。但是后来大家发现,如果老师没有叫他发言,他就垂头丧气,甚至小声地发牢骚。而当其他的同学发言正确的时候,他便露出不屑的神情,当其他同学回答错误的时候,他便洋洋得意,还嘲笑别人。丝毫没有虚心倾听的心态。为此,老师曾批评过他,但是一段时间后,他又忘记了倾听。

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他处处发号施令,在做游戏的时候,他总是抢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别的同学发表意见的时候他不愿意听,还不时打断别人的话,自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虽然他的成绩不错,口才也很棒,但是他的人际关系并不怎么好。

有一位哲人说过:“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了我们一张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这就是告诉我们“多听少说”是多么重要。父母要把倾听的重要性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耐心倾听别人的话,是赢得别人好感,获得别人尊重和欢迎的重要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的人,其人际关系就越融洽。因为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如果你的孩子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让我倾听你讲话的人”。有人甚至说:“学会了如何倾听,你甚至能从谈吐笨拙的人那里得到收益。”

显然这是有道理的,在交谈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处于说的位置。要使交谈顺畅,必须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样就能及时把握对方的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而且能让别人感到被尊重的感觉,加深彼此感情,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那么,父母怎样让孩子意识到“听”比“说”更重要呢?怎样让孩子在说话的时候注重倾听细节呢?

第一,与孩子说话时,要注视孩子的眼睛。

听人说话的时候注视对方的眼睛,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当孩子说话时,父母如果是一个合格的听众,会给孩子正确的示范。不少父母习惯于一边低头忙手头上的事情,一边对孩子说:“宝贝,你说吧,我听着呢!”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当孩子有话要讲时,父母专注倾听的表情,会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即他所表达的想法很有趣,很有价值,值得别人倾听,同时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样孩子会讲得更加自信,也更容易学会关注别人的讲话。

第二,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要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

不少父母在与孩子谈话时,往往不是很注意,经常打断孩子的话,以自己的理解表达孩子的意思。如果长期这样,孩子讲话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孩子也就不容易养成倾听的习惯了。

第三,通过游戏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

倾听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交际能力。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训练,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训练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可以是活动,只要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就可以。

比如,爸爸讲一个故事,让孩子认真仔细听完,然后再让孩子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听,这种游戏比较有趣味性,孩子往往会比较喜欢。

第四,教孩子学会提问。

如果孩子掌握了恰当的提问方式,就可以通过提问不断激发别人谈话的欲望。

当孩子与陌生同学说话时,他们往往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的,但是怎样提问却是有讲究的。比如,有的孩子会问:“你是从外地转学来的吧?”“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你有几个兄弟姐妹?”“你现在住在哪里呢?”类似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提问,往往会让对方感到压抑。同时,这类问题往往几个字就可以回答。

如果让孩子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与对方交谈,那样就可以使沟通流畅起来。比如“你是从什么地方转学过来的?”“你们那里是什么样子?有没有好玩的地方?”这样,对方才可能滔滔不绝地谈起来。

第五,教给孩子倾听的礼仪。

看似简单的倾听,是需要讲究礼仪的,有的孩子不懂得礼仪细节,就容易做出使人不快的行为。告诉孩子:

(1)面带微笑,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不要显得不耐烦,要让对方知道你已经被他吸引。

(2)倾听时不要挑对方的毛病,更不要与对方争论。当你发现对方出错时,不要当即指出来,不要说“我可不这样想”、“我认为不该这样”,等等。

(3)倾听过程中要简要地回应对方,但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

(4)如果对对方的谈话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转换话题。

总之,“多听少说”是交谈过程中的重要细节,要让孩子注重这一细节,还应让孩子学会做好这一细节。

让孩子懂得不能揭人伤疤、揭人短

有的孩子不注意说话细节,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触痛了别人的伤疤,就会使气氛骤变,甚至影响彼此的友谊。

李坤个头挺高大,是班里足球队的门将。有一次聚会的时候,大家在一起谈论足球,“快嘴”王强说着说着,就谈到李坤的伤心事: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足球赛上,李坤曾经自摆乌龙,那一次,李坤所在的球队惨败。

这件事一出口,参加聚会的男女同学都大笑起来,这让李坤非常生气。虽然李坤没有表现出愤怒,但是从那以后,李坤就很少与王强来往。王强为此失去了一个朋友。

有道是:“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每个人都有不光彩的记忆,不希望别人提起自己的伤心事,如果你的孩子不注意说话细节,因为一时疏忽,捅到别人的伤痛,会伤害别人的。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要让孩子懂得说话不能揭人伤疤这一细节。

语言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而揭短、揭人伤疤的话更会使别人难以忘记。有些孩子只顾一时口舌之快,有意无意地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殊不知,有时一句侮辱性的语言可能在别人内心留下永久的伤痛。

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他感激不尽。有一天,母熊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款待樵夫,以示感激。可是樵夫吃完晚餐后,却对母熊说:“你款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骚臭味。”母熊虽然怏怏不乐,但却对樵夫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吧。”樵夫照它的话做了。

几年之后,樵夫又遇到母熊,问:“你头上的伤好了没有?”母熊非常生气地说:“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但是你那次侮辱我的话,在我内心留下了永远的痛,为什么你今天还要提起当初的伤心事呢?”这时樵夫才意识到自己的错。

的确,揭人短会让别人伤心难过,如果之后还重提旧事,触及别人的伤疤,会让人更难过。父母有必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人能彻底忘掉别人对自己的侮辱,即使那个人曾经有恩于你,即使你们是好朋友,所有这一切,都无法弥补你在语言上对他人造成的伤害。由此可见,如果不注意说话细节,对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影响巨大。

身为父母,想让孩子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注意说话的细节,就应该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给孩子做榜样。不少父母经常在众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把孩子曾经犯的错误拿出来说,殊不知,这样做是很愚蠢的。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事实上,正如洛克所言,孩子如果经常被父母当众揭短,甚至被揭开心灵上的“伤疤”,那么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会产生以丑为美的变态心理。同时,孩子也学会了用父母的那种方式与人交谈,冷不丁或者习惯性地揭露别人的缺点和伤疤,这样孩子就无法与别人和谐相处。

教孩子委婉地拒绝别人

或许你有这种体会:有时候明明应该说“不”的事情,因为怕别人下不了台,或者怕别人心里不舒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结果给自己惹来麻烦。同样,在人际交往中,有的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经常给自己带来不快。身为父母,有必要教会孩子拒绝他人的技巧。

田亮不想把玩具汽车给王辉玩,抱着小汽车逃避王辉的追赶,结果谁都玩不了小汽车。田亮的妈妈看到这一情景,就把田亮叫到跟前,告诉他应该怎样拒绝别人。

田亮不以为然地说:“拒绝别人不用学,我知道,不就是不答应吗?”妈妈认真地说:“孩子,你那样拒绝别人会伤害别人的,那样也是没有礼貌的。”经过妈妈的一番教导,田亮懂得了拒绝别人要委婉。

第二天,田亮在玩小汽车,王辉又来纠缠他,要求他把玩具小汽车给他玩。田亮没有逃,而是对王辉说:“来,咱们先比比个儿吧。我比你高好多,你太小了,还玩不了这么大的车,等你长大了,我再教你玩,好吗?”王辉很爽快地答应了。

如果遇到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孩子,田亮有时会说:“我的车没有充足电,我先玩一会,等明天充足了电再给你玩好吗?”他用这种商量的口吻和伙伴对话,巧妙地守住了自己心爱的东西,锻炼了口才和应变能力,又避免了不愉快。

看似简单的拒绝,其实蕴藏着许多细节。很多孩子认为拒绝就是说“不”,却不知拒绝应该含蓄委婉,拒绝应该用商量的口吻,拒绝应该考虑别人的感受。如果父母不告诉孩子这些细节,孩子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伤害别人的感情。

小时候,林风的爸爸妈妈告诉他:“别人借你的东西,要尽量借给他,不要轻易拒绝别人。”这句看似很有道理的话,却给林风造成了误解。林风有时候宁愿委屈自己,也要答应别人的请求。这让父母很不理解,他们不希望孩子变得逆来顺受,于是教育道:“以后别人让你帮忙,你不想帮的话就直接说‘不’,不要委屈自己了。”林风很听话,他按照父母教的做,但总是得罪人,他的人际关系变得很糟糕。

拒绝别人有时候只是一两句话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注意说话的细节,就很容易得罪别人。因此,让孩子学会注重说话的细节,学会委婉地拒绝别人,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学会了委婉地拒绝别人,既可以保证自己的利益,同时也可以让别人理解自己。相反,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别人“请求”的影响和左右。

当你教孩子学会拒绝别人时,孩子可能会这样问:拒绝朋友的请求,他们不跟我玩怎么办?他们说我小气怎么办?他们欺负我怎么办?如果孩子这样想,父母就更应该教孩子有技巧地拒绝别人。

那么该教孩子怎么做呢?一般情况下,父母可以教孩子用这样几种委婉的方式拒绝他人。

第一,请人转告。

让孩子巧妙地利用第三者来转达自己当面难以拒绝的事情。这种方式一般用于不好意思拒绝的事情,或者亲口说不合适的情况。比如,你孩子的一位同学邀请他去参加生日宴会,你孩子心情不好,不愿意参加,就可以委托另外一个同学代为转告,并带上你孩子准备的礼物。这样就不会使双方都觉得难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