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坏习惯左右你:排除你走向成功的78个障碍
23530900000003

第3章 每一个成功都是从小事开始——小心,小事是大祸的根源(2)

(七)端坐时间过长,会使人感觉疲劳,这时可变换为侧座。

(八)在社交和会议场合,入座要轻柔和缓,坐姿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乱响,造成紧张气氛,小心不要带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尴尬被动。

总之,坐的姿势除了要保持腿部的美以外,背部也要挺直。不要像驼背一样,弯胸曲背。座位如有两边扶手时,不要把两手都放在两边的扶手上,给人以老气横秋的感觉而应轻松自然、落落大方,方显得彬彬有礼。

除了站相和坐相以外,行走的姿势也是每个人的最基本的行为动作,它的姿势也是行为礼仪中所必不可少的内容,亦需加以注意。每个人行走比站立的时候要多,而且行走一般又是公共场所进行的,所以,要非常重视行走姿势的轻松优美。人的正常行走姿势,应当是身体挺立,两眼直视前方,两腿有节奏地向前迈步,并大致走在一条等宽的直线上。行走时要求步履轻捷,两臂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走路时步态美不美,是由步度和步位决定的。如果步度和步位不合标准,那么全身摆动的姿态就失去了协调的节奏,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步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必须注意到的小事和小节:

(一)要遵守交通规则。步行要走人行道,不要走在自行车道或机动车道上。穿过马路要走人行道,不能随意乱穿马路。

(二)行人之间要相互礼让。青少年应主动给年长者让路,健康人应给老弱病残者让路,一般行人遇到负重的人或孕妇、儿童等行走困难的人,要让他们先行。在“狭路相逢”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能以强凌弱,抢道行走。

(三)走路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和进行问候,不能视而不见。但如在路上碰到久别的亲友,想多交谈一会儿,应靠边站立,不要站在马路当中或人挤的地方,以免妨碍交通,自己也不安全。

(四)走到人群特别拥挤的地方,要有秩序依次通过。撞了别人或踩了别人的脚,要主动向人道歉。如果是别人踩了自己的脚或碰掉了自己所带的东西,则应表现出良好的修养和充分的自制力,千万不要发火,切忌斥责对方或口出怨言,而应该和气地说:“请您慢一点儿,不要太着急。”

(五)走路时目光要自然前视,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男性遇到面容姣美、穿着时髦的女性时,不宜久久注视或掉回头去追视,那样显得缺少教养。

(六)不要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这既不卫生,也不文雅。如果确实因为饥渴需要吃点东西,可以在路边找个适当的地方,等吃完以后再赶路。

(七)走路不要抽烟。一面走路一面抽烟是个很不好的习惯。更不应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抽烟,这不仅损害自己的形象,还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这是每个人都应当特别注意的。

四、着眼小事能带来大成功 ——纠正不能从小事着眼的坏习惯

所谓的“小事情”,因其小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它却造成了大问题,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大烦扰,一些聪明人善于从“小事情”做起,从而使局面得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的改观。

着名的财富专家博多·舍费尔认为,成功的人士都是从小事做起的。有些事对于你来说,可能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别人却敬佩你;但也可能正好相反,你内心充满对未来的希望,但别人对你的美好计划根本漠视无睹。你千万别狂妄地认为你是个“做大事,赚大钱”的人,而不屑去做小事、赚小钱。要知道,连小事也做不好,连小钱也不愿意赚或赚不来的人,别人是不会相信他能做大事、赚大钱的!不论你做什么样的事,赚什么样的钱,都要留心细微的信息,因为它能给你创造成功的机会。

任何机会,归根结底都是信息,收集的信息越多,获取的机会也就越多,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

对商业企业来说,信息是根本,是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

现代社会里,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抓得越快越准,获取的机会就会越大越多。

某市一个大型商店的经理,非常重视市场信息。他在看报纸时,多次看到有关摩托车驾驶者造成交通事故的报道,于是灵机一动,立即组织购进摩托车专用头盔一千顶。过了不到一个月,当地交通部门就宣布无头盔不得驾驶摩托,头盔一下子成了热门货,果然做了一笔好生意。

这位经理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从细微处着手,瞄准机会,变市场机会为自己的机会。

事实上,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有千千万万条,而在这些信息中有价值的少说也有数百条,能够抓住的,至少数十条,每一天都有这么多机会在你的周围像影子一样游荡,难道你真的还没有意识到吗?

日本的东芝电器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销不出去。7万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煞费心思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甚微。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公司领导人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颜色。这一建议引起了公司领导人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青睐,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狂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是一副统一的“非洲佬”了。

这一事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这种小事情,就开发出了一种面貌一新、大大畅销的新产品,竟使整个公司因此而渡过了难关。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何等巨大。

而提出这一设想,既不需要渊博的科学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其他的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呢?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千上万的电器公司,在以往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竟都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呢?看来,这主要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它的颜色就是黑色的。虽然谁也没有做过这样的规定,而它在漫长的时间里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惯例、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就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成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这样的传统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成为一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严重地阻碍和束缚了人们在电扇设计和制造上的创新思考。

很多传统观念和做法,不仅它们的产生有客观基础,它们得以长期存在和广泛流传,也往往有其自身的根据和理由:一般来说,它们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积累,值得后人继承、珍视和借鉴。但也不能不注意和警惕,它们有可能妨碍和约束我们的创新思考。

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接受问题,就像欢迎一个带来更大满足的良机。下次碰到一个大问题的时候,会迅速做出反应。如果有自信,就会感觉很好,因为你又有一个机会来测试自己的创造力。如果觉得不妥,切记,你和其他人一样,都能发挥创造力解决问题。遇到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意的大好机会。

吉迪恩·鲍威尔博土是美国着名的成功学家,他一直鼓舞那些抱负远大、目标明确、勇于探索的年轻人,被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为“影响和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生活命运的人”。鲍威尔博士认为,成功的人必须具备成功的思维方式。下面是他积极推崇的变消极生活态度为积极生活态度、变错误思维方式为正确思维方式的激发创造性思维的6个步骤:

第一步:从此刻起,在谈到任何事情时,都要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包括对你的工作,你的健康状况,你的前途。培养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这或许会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你可能已经习惯于悲观地谈论事物。你必须抑制住自己,改变这种消极悲观的习惯,当然这需要毅力。

第二步:在谈到任何事物时都充满信心,充满希望——这就要求你有远大的理想。人虽然不能脱离“现实”,但也不能完全被“现实”所拖困。人更多地应该生活在理想之中。这样,我们在谈论“现实”时,才不至于是悲观主义的“现实”,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多数人在谈他们是“现实主义者”时,往往只是说他们持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

第三步:就像你每天给身体增加营养一样,你必须不断地给你的精神补充“食粮”——使自己心理健康,源源不断地产生有益于身心的思想。因此,从现在起,你必须变消极的心态为积极的心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第四步:不断强化你的理想、信念——不要让那些消极的思想在你的头脑中出现。当然,要摒弃错误的思维方式,需要付出艰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五步:列出你的朋友的名单——看其中哪一些是有积极的思想态度的,增加和他们的交往,汲取他们的创新思想。当然,不要舍弃那些持消极思想的朋友,而是要用你所获得的新思想、新观点去同化他们,不可再和他们去谈论那些消极、悲观的思想。

第六步:力避争论——当别人表达出某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时,要用积极、乐观的思想去影响他。

你也许梦想着一种没有问题的生活,然而,那种生活却不值得活下去。如果有一台万能的机器为你处理一切,你所有的问题就都没有了,但是这个替代方案并不会给你带来快乐的人生。下次你再梦想没有问题的人生时,请记住这个比喻。

从小事中激发你的灵感吧,养成这种习惯,挖掘你的创新精神努力奋斗吧,成功的列车会载你起程的。

五、小事化了心底宽——丢掉对小事过于计较的坏习惯

生活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那些较为重大的事件(如丧偶、离婚、退休、更换工作、搬家、人际矛盾、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等),因为这类事件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却常忽视“小麻烦”对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少仔细地考虑该怎么正确对待这种小事情。

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烦扰的琐事很多,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火烧身”。

首先,有些人不能正确看待这类小事情。事实上,某一件事会给我们造成心理压力,与个人对这件事的评价有很大关系。

例如,天气不好,已安排好旅游的人为此感到扫兴,上班的人则觉得这很平常。因此,人们对事情的看法是产生心理压力的一个因素。

其次,这和人们对待事件的方式有关。有的人遇到事情是积极面对现实,尽力克服困难,对于超出自身能力的事能客观对待,不求超出现实的结局,所以即使面对麻烦,也能平和处之。

反之,如果该努力的却退缩,该回避的却硬顶,会使问题越积越多,压力也越变越大,最终形成影响身心健康的不良后果。

那么,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处理才不产生心理问题呢?

其一,要学会合理评估日常生活中的麻烦事。首先,应该想一想发生的事情是好的、不相干的还是会产生压力的。然后,考虑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并用想好的方法去应对。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对所用的方法可做适当调整。通过对问题进行合理坪估,当事人可获得良好的情绪及平衡的心态。

其二,选择正确的方法处理事情也是减少心理压力的重要办法。有些事情需要直接去面对,并努力去克服困难。有些事则应采取暂时回避的办法,避而不想,避而不做,暂时做些退让,具有暂时缓冲的效果。同时,还要尽力去发现可以求助的途径,充实自己抵御困扰的能力。

最后,要学会调整想法:有的人讲究完美主义,凡事求全责备,以为大难当头,不可收拾,实际上是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理智地再思考一下,改变一个角度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