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决人生难题心理咨询手册
23526700000022

第22章 缓解压力心理咨询(1)

□如何找到解开难题的“钥匙”

如何找到解开难题的“钥匙”呢?下面这个故事极富有启发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答案:用心去听,用心去看。

不久前吉姆的朋友斯宾塞打电话给吉姆,他打过来时,正是吉姆在纽约一家饭店房间里为了领取艾美奖要怎么穿晚礼服而伤脑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设想盲人穿这种礼服可能遭遇的不便。晚礼服真是一种设计繁琐的服饰。

当吉姆正尝试着穿上晚礼服时,斯宾塞为了一个问题而打电话打过来。他听说有一种观测仪器,可以有助于查出儿童受虐后的状况,并借以起诉施虐者的恶行。他打算将这种仪器装置到不同的地方。并通过一群大学专业人士的合作,对录制后的影像进行诊断,但他不晓得该如何将这些影像传输至大学里去。

许多受虐小孩都还在学步阶段———三岁或四岁———所以将仪器录下的影像送给医学专家去诊断会比强迫这些受虐小孩到医学中心里花上一天,或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回接受诊察和治疗要好得多。而且以这种方式可以更快取得受虐证据,避免儿童在受虐后伤口被清理干净或被处理好而错失搜证的机会。适时的行动对受虐者而言是必须的。越早完成诊断并取得受虐的医学证明,则施虐者可以越早被发现及逮捕。时机通常是很重要的,因为即使施虐者与被虐的儿童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受虐儿童必须住院治疗或施虐者认为会惹上麻烦,他们往往会迅速逃离现场。

吉姆相信以仪器录制病患的受虐状况并将录影结果送至大学医学中心这件事,对于受虐儿童的帮助会有多么的大。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发展、研究的课题。

吉姆当时的第一个反应是:“我所知道的惟一方法就是利用在我们头顶上的人造卫星”。

当他嘴巴一讲完这些字,他就像个“专家”似的思考这个问题。人造卫星!?那每小时将会花上数千美元的使用费。斯宾塞根本不可能取得卫星时间,更何况是全天候的时间,这个主意并不可行。

所以吉姆告诉斯宾塞:“让我想一想,明天再告诉你,我不知道我们能做什么,不过它应当不是个问题。”

斯宾塞对吉姆说:“你知不知道你曾说过几次‘我不知道,但它应当不是问题’?”吉姆在此之前并没有停下来去思考过他说的这句话,但现在回想起来,他的确常会做这样的声明。非常高兴他能以这种态度看待人生的每件事,并且有一颗勇于接受挑战的心。

相信任何问题都可在某个时机、由某个人、用某种方式予以解决。

对解答保持乐观的态度并不代表你对问题视而不见,它代表的是你有信心,每个问题都可在某个时间、由某个人、用某种方式给予解答。

当吉姆说我并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完成或解决的,并不是说他不相信它可以被完成或解决,而是在当时他不知道真正的解答,但是他可以预期答案终究会被找到的。

与斯宾塞讲完电话后,吉姆穿好了礼服,同时下楼到举行艾美奖颁奖典礼的厅堂去。

当吉姆坐下来时感觉到有一位男士坐在他的左手边。

他对吉姆说他也是来领奖的。

他说:“我研究出一种借由电话线传输影像画面的方法,并已经申请到专利。”

吉姆听了之后倒吸了一口气。

你可以叫它是一个偶然、一次意外或一种机缘,随你怎么去称呼它,当它们到来时,你就必须承认就是会有这些冥冥中注定的时刻。

吉姆说:“你的意思是说,举一例子,我可以使用一种机器去观察并录制一个在芝加哥的受虐小孩,并且借由电话线把影像从横跨半个美国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的一所大学里,而且花费并不比长途电话来得多?”

他说:“我想你可以办得到。”

他立刻与坐在同桌的同事们聚在一起,开始讨论起各种方案,这个可不可行,那个又可不可能。整个颁奖典礼过程中,这些人用随身携带的计算机试着估算如何达到传输的功能。当第一个奖项颁完后,那个人靠过身来对我说:“吉姆,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件事了,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吉姆几乎等不及明天一大早告诉斯宾塞这件事。

当你在追寻某个目标碰到问题时,会出现什么样的解答,不过,你必须以“我现在还不知道答案,不过我迟早会得到答案”的态度去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而且要保持你的心灵处在开放的状态,用心去听,用心去看。对于你周围的人要保有敏锐的观察,必须广纳别人的建议,这就是解决难题的钥匙”———用心去听,用心去看。那么答案终将自我显现。

□如何主动“拥抱”机会

有人坐等机会,希望好运气从天而降。成功者积极准备,一旦机会降临,便能牢牢地把握。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见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这位老农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树,但就在这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这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中的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我正等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如果你失业,不要希望差事会自动上门,不要期待政府、工会打电话请你去上班,或期待把你解聘的公司会请你吃回头草,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有位年轻人,想发财想得发疯。一天,他听说附近深山里有位白发老人,若有缘与他相见,则有求必应,肯定不会空手而归。

于是,那年轻人便连夜收拾行李,赶上山去。

他在那儿苦等了5天,终于见到了那个传说中的老人,他向老者求赐给他财富。

老人便告诉他说:“每天清晨,太阳未东升时,你到海边的沙滩上寻找一粒‘心愿石’。其他石头是冷的,而那颗‘心愿石’却与众不同,握在手里,你会感到很温暖而且会发光。

一旦你寻到那颗‘心愿石’后,你所祈愿的东西就可以实现了!”

于是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海滩上捡拾石头,发觉不温暖又不发光的,他便丢下海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那青年在沙滩上寻找了大半年,却始终也没找到温暖发光的“心愿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在沙滩开始捡石头。当他发觉他所捡的不是“心愿石”,他便丢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

突然,“哇……”青年人大哭起来,因为他突然意识到:

刚才他习惯性地扔出去的那块石头是“温暖”的———当机会到来时,如果你麻木不仁就会和它失之交臂。

一位老教授退休后,拜访偏远山区的学校,将他的教学之道与当地老师分享。由于老教授的爱心及和蔼可亲,使得他到处受到老师及学生的欢迎。

有次当他结束在山区某学校的拜访行程,而欲赶赴他处时,许多学生依依不舍,老教授也不免为之所动。当下答应学生,下次再来时,只要有谁能将自己的课桌椅收拾整洁,老教授将送给该名学生一份神秘礼物。

在老教授离去后,每到星期三早上,所有学生一定将自己的桌面收拾干净,因为星期三是每个月教授例行前来拜访的日子,只是不确定教授会在哪一个星期三来到。

其中有一个学生想法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一心想得到教授的礼物留作纪念,生怕教授会临时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突然带着神秘礼物来到,于是他每天都将自己的桌椅收拾整齐。

但往往上午收拾妥善的桌面,到了下午又是一片凌乱,这个学生又担心教授会在下午来到,于是在下午又收拾了一次。

想想又觉不安,如果教授在一个小时后出现在教室,仍会看到他的桌面凌乱不堪,使决定每个小时收拾一次。

到最后,他想到,若是教授随时会到来,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面不整洁,终于小学生想清楚了,他必须时刻保持自己桌面的整洁,随时欢迎教授的光临。

老教授虽然尚未带着神秘礼物出现,但这个小学生已经得到了另一份奇特的礼物。

被动的等待或守株待兔,根本是浪费时间、错失良机的举动,而这亦无异于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本可知的外力来决定。

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足以令他成功的机会。

而事实上,机会无所不在,重要的在于,当机会出现时,你是否已准备好了。

如故事中小学生给我们的启示,自己准备妥善,得以迎接机会的到来,是可以循序渐进而学习的。

在过去的岁月中,或许我们一直在等待成功的机会,而耗去了过多的时光,却等不到机会的出现,从今天起,在等候的同时,我们可以开始做好准备,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以便机会出现时,你可以紧紧抓住,不让它溜走。

人们往往将一个人的成功归功于他的运气,其实人生充满机会,只是成功者能识别它,牢牢地把握它。

我们相信人生中充满机会,但我们往往不懂得把握。我们归功于运气的成就,有许多其实与运气完全无关,应归功于当机立断、敢作敢为,见人之未见,坚持不懈。

成功不仅仅靠着努力得来,事实上另外还有两项重要因素:第一是了解成功的规则,第二是掌握机会。

□如何做事半功倍的事

有些人努力工作,辛勤不倦地追求梦想,却无法顺利达成目标,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成功的游戏原则,反而被命运捉弄而与成功越离越远。

人生有一定的法则,每份工作和生涯的规划也有遵循的规则。不管我们把法则称为技巧、定律、程序或原则,他们最终都是由人生法则变化而来的。

追求成功的法则之一:做事半功倍的事。尝试从一次的努力中得到更多的效果。

如果你想要寄信给某个人,或许你可以在信封、信纸上印上自己的姓名、住址,以相同的格式,写信寄给许多朋友。

如果你当众演讲,可把演讲的内容录下来。以后每当有人要求重述演讲内容时,你可以请他们直接购买卡带。

吉姆·史都瓦介绍他的一次经历:成立“叙述电视网”没有多久,公关公司通知他必须亲自感谢加入播映他们节目的联映机构,并出席促销、推广活动做个人的公开露面。公关公司预先筹备了一场聚会,由他进行演讲,然后邀请当地的频道商和系统业者作为他们的贵宾。

这种方式同时有两个作用。它同时让他见到不只一位的频道及系统业者的经营者,并可以让许多人知道“叙述电视网”

节目播放的消息。

让视力正常的人收看节目的传统方法,就是插播10秒钟的广告,通告“明天晚上7点钟,请收看这个节目”,但盲人很少固定看电视,所以插播广告的方式对他们并不适合,他必须找一种方式,使许多人知道“叙述电视网”已经开播的消息,并且能够预先介绍部分节目的内容,公开演讲是倍增效果的好方法。

他在“叙述电视网”得到一个经验,一场访问不论是通过100家播映或通过1000家播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一样的。

他不知道你的梦想或目标是什么,但你可以运用技巧来倍增努力后的结果。这是成功的基本原理,好好想想看!

□如何掌握办事“二分法”:计划+习惯

多花些时间将工作的内容具体化,才能够掌握整体的重点,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工作,同时才能给人一种安全感。怎样办事才能又快又好?

1.制定你的办事计划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给两个大臣同样大小的土地,命令他们尽快建设一座城市。由于这两人从没有过这样的经验,所以都不知如何下手。其中的大臣A,虽然因为毫无经验而感到焦虑,可他先在土地的中央盖了一间房屋,然后在房屋的前面造路、引水,总算是开工了。而大臣B当然也感到焦虑,不过心中却一直盘算着,不知不觉又过了一段日子。A的工程虽然进行着,但是,由于耽心不能在期限之内完成,因此感到十分恐慌;而B虽然开工落后于A,但是他很有信心地开始动工。事实上,B的心中一直在做着工程进行的具体行动计划。

在这样的竞争里,也许大臣B可能会胜利,但是我们所要讨论的不是胜负,而是心理状态。假设结果不分胜负,但A的心中一直感到焦虑;而B虽然起步较晚,却能够安心地有条不紊地工作。两者的心理状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是由于B在进行这项工作之前,花了较多的时间具体地制订了行动方案,因此能预知整个工程的进度。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恰好可用来比喻美国人在开发大面积土地时的工作态度。惯于思考的美国人,对于任何事情的可行性均会加以评估,并把工作的内容具体化。经过具体化之后的工作,即使在进行中发生误差,或者必须更改,也能够很容易地找出处理的方法,所以他们工作起来是很放心的。类似的体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遇见,而这种安全感比安排好的程序更能影响其后的工作效率。

2.改变不良的习惯

每天规规矩矩地上班、干活,可是却一点活力也没有,对生活感到空虚,这种体会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时候应该怎么办?虽然“该做的都做了”,但总觉得不满意,此时如果把事情抛开不管,或是一味地蛮干下去,反而会增加倦怠感。

这时,不如不去做“该做的事”,或者“该做的不去做”

而去做“不该做的”,这种相反的做法反而有效果。生活的倦怠感多半是由于对同一步调的生活态度产生厌烦、疲劳,缺乏新鲜感而引起的。所以要消除这种倦怠感,就必须打破原来的生活习惯。比如说“12点就寝,每天工作8小时,周日休息”,将这种规律性的日程表,大胆地打破,这是值得一试的方法。最近有一种新的上班方式极受重视,就是弹性工作制,不坐班,一天之内可以做两天的工作,第二天就可以休息。像这种不同的工作方式,或是吃过晚饭马上睡觉,到了三更半夜再爬起来干,尝试在不同的时间内做不同的体验,这样就会让你发现新的生活和新的自我。

当然,也有的人是因为身体或精神状况起了变化,而使得早晨型的人到了下午才进入状况,问题是要掌握自己的最佳时间带,并在这段时间内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工作,那么就算再棘手的工作,也不会觉得很辛苦。所以,遇到棘手的工作而愁眉不展的人,应打破以往固定式的时间表,若能照我们推荐的方法去做,在你得意的时间带内做棘手的事,任何事均能顺利进行。

□如何找到“第一位”

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这样,对许多人来说,这句话不幸而言中,他们完全不知道怎样把人生的任务和责任按重要性依次排列。他们以为工作本身就是成绩,但这其实是大谬不然。

办事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达到良好结果。

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之间,你首先去办哪一个?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很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