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确实,孩子自私、小气等不良性格的形成,与父母的日常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经常和父母待在一起,每天耳濡目染,必然要受到父母行为举止的影响。因此,想要让孩子不自私、小气,父母应当在生活中为孩子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体现出团结分享、互相关心、爱护他人等意识。特别是要孝敬长辈,让孩子切实地看到父母是如何正确地做人处世的。长此以往,这种品质和行为就会再现于孩子身上,成功地帮助孩子改掉自私自利的行为。
3.躲在妈妈后面——害羞的小公主
玲玲是个红着小脸不敢抬头的小丫头。在幼儿园上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只有玲玲一言不发。老师叫她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她总是非常不情愿地、慢吞吞地站起来,满脸通红,说话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当老师让她再回答一遍的时候,玲玲就开始掉“金豆豆”了。
每次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玲玲的小脸总是涨得红红的,一个劲儿地往妈妈身后躲,要不就低着头玩手指头不说话。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如果让她唱歌、跳舞和讲故事,她更是紧张得半天开不了口。偶尔与小区的小朋友们一起玩,她也永远是听别的小朋友安排,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玲玲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平时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较少。面对玲玲表现出来的种种害羞、怕面对陌生人的行为,他们非常着急,迫切希望能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怕长期这样下去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不利。
害羞是人非常常见的心理状态,所以很多人说,它是人类性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人在害羞时,主要有以下典型的表现:目光四处游移、脸红、耸肩、坐立不安。
多数人都认为,害羞时的感受是痛苦的,是不想再次经历却又无法回避的,同时又是难以解释的。当绝大多数人都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时,如果你一味地总是害羞,那似乎就成了异类。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孩子群体中,大约有1/5都有害羞心理,且成年后也不能完全摆脱。如果在成长期内没有改变害羞的心理,那么孩子将来就会有可能变成一个很害羞和多愁善感的成年人。
既然害羞是这样的不可避免,那害羞是怎样产生的,它对孩子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般来说,孩子害羞的个性通常都是天生的。虽然害羞的孩子看起来很不善于与人交往,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确实如此。实际上,这些害羞的孩子对其他人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内心的敏感和忧虑感占了上风,掩盖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
医学领域的专家通过调查分析得知,这些害羞的孩子其实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他们常热衷于花时间思考和分析人们为什么做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他们还拥有非常奇妙的想象世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非常知名的演艺界人士,他们在童年时代也曾经和自己的羞怯个性抗争过。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能克服童年时代的羞怯,那他们在成年之后大多都会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
虽然害羞广泛存在于社会群体中,但相对于成人复杂的害羞心理而言,孩子的害羞其实只是对陌生的客人或环境所产生的回应。
尽管对于年纪不大的孩子来说,害羞不能算是什么大问题,但倘若孩子过分害羞,就会妨碍他们正常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如果孩子的害羞心理一直得不到改善,那么久而久之,他还会表现出内向、沉默、胆小、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等性格特征。所以,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跨过害羞这道影响人际交往的障碍。
要想改变孩子的害羞心理,父母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接受孩子,鼓励孩子
虽然想要改变孩子的害羞性格难度很大,但这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能的。改变孩子害羞心理的关键是父母的态度,父母应以一种包容、鼓励的心态来对待害羞的孩子。
在实施具体方法时,父母要承认孩子害羞的事实,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或操之过急。有的家长对孩子害羞、胆怯心理过分关注,严厉要求孩子,这样反而会导致孩子更加畏缩不前。家长爱孩子,就要接受孩子的各种特征,要知道,害羞不是心理异常,只是缺乏社交技巧而已。
因此,父母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孩子自己去做,当孩子取得了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渐渐树立孩子的自信。孩子有了充足的自信心,才会勇气十足地走出害羞的阴影。
2.关心孩子,激发孩子
孩子害羞的另一个外在表现,就是害怕参加社会交往活动。这主要是由于家庭因素或自身性格缺陷而导致的缺乏安全感,使得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当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时,父母应多关心孩子。当孩子情绪不安时,要拥抱一下孩子,让他感到安全和温暖。当孩子遭受挫折时,要先安慰他,与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生活环境。
当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时,他的害羞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强迫孩子一下子表现得落落大方,而应小心帮助孩子应对,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逐步适应与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打交道。
日常生活中,不要对孩子的期望值超出正常范围,也不要经常对孩子指指点点,更不能经常用“胆小鬼”、“废物”等字眼骂孩子,或者经常讽刺、挑剔孩子,这样会使他更加胆小懦弱。父母应该时时刻刻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关注他所取得的进步,并针对这些经常给予孩子以鼓励和赞美,使孩子逐步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和对他人的信任。
3.认识孩子,引导孩子
由于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尽相同,所以孩子害羞的原因不是完全一样的。这就要求父母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寻找到孩子害羞的真正原因,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
通常,要想改变孩子的害羞心理,可以让他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使其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受到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性格。同时,父母平时可以多听一听孩子讲自己担忧和关心的事情,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有用的信息,引导孩子解释和认识事物,帮助孩子从容应对即将面临的新生活。
4.不可过分保护自己的孩子
正在幼年的孩子,一般都喜欢跑跑跳跳,所以受点小伤在所难免,父母不用太在意,更不应因此阻止孩子玩耍。倘若因此而严厉训斥孩子,那么他就会受到打击,不愿再表现和释放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从而形成害羞心理,并进一步加深这种心理。
所以,父母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爱动的天性。如果担心孩子的安全,父母在旁守护即可。但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否则会令孩子觉得自己很脆弱,那孩子害羞的性格就更加难以改变。
5.让孩子当“小司令”
孩子害羞,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敢也不愿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也就是所谓的“不出挑”,不管做什么事,他都躲在别人的后面。
由于孩子的一再害羞,他就会失去在众人面前表现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少了,孩子就会更加害羞——这是一个很打击孩子自信心的恶性循环。所以,当父母一旦知道孩子有了表现机会时,一定要鼓励他“冲上去”!
当然,语言上的鼓励也许不能完全发挥效用,这个时候,你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激励他。例如,你不妨找几个年龄比自己孩子小的小孩,让他们一起玩。孩子虽然害羞,但因为比其他孩子年龄大,游戏中他自然就会处于主动的位置。不管是玩什么游戏,出什么主意,他都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中的“小司令”。如果孩子能够领导这样一个“小团队”,那么久而久之,他的害羞心理自然会烟消云散。
6.欣赏你的孩子
尽管想让孩子不再害羞是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但是父母切不可因为艰难,就对孩子百般训斥。你要明白,害羞的孩子一般都很内秀,因此要鼓励他们多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优点。
最重要的是,害羞的孩子对世界有着独特而细腻的感受,这是其他人所做不到的。所以,你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培养,这样也能找到让他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
4.“我为什么这么丑”——小孩子也会自卑
刚刚上幼儿园的童童,却没有同龄人的活泼和天真。她总是对着镜子发呆,还时不时地问妈妈:“妈妈,我头上的伤疤是不是很明显啊?很多阿姨见了小丽都夸她漂亮,可是从来没有人夸过我长得漂亮。”“妈妈,你看这样子会不会把疤盖住啊?”“妈妈,我真的怕别人嘲笑我的疤。”童童小时候有一次不小心磕在石头上,因此前额右边有一道小小的凹痕,不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每次听童童抱怨,妈妈总是半开玩笑地说:“是啊!妈妈也嫌你不好看,妈妈一直想把你和小丽换一换呢。”说这些话的时候,妈妈并没有在意。
后来有一次,六一儿童节演出,童童的积极性很高,妈妈也给童童穿了漂亮的花裙子。可是童童在舞台上的表现出乎所有人意料,她频频犯错,好几次都定在那里不动。演出结束后,妈妈问童童:“童童你怎么了?今天的演出好像不是很好啊。”童童说:“我总感觉下面的小朋友在议论我额头上的伤疤,我怕他们取笑我。”
很长一段时间,童童都是闷闷不乐,沉默少语。这个只有3岁的小孩子,脸上总是挂着忧伤,每天都陷入深深的自卑当中。
与害羞一样,拥有自卑心理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同样,自卑在人的心理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调查研究,心理学家发现,其实经常自卑并非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自卑心理的存在。但是,自卑心理却不是天生的。从主观上说,自卑心理是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而逐渐形成的;从客观上来讲,自卑心理是因为个体存在某些缺陷或曾有过不愉快的失败体验而造成的。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聪明伶俐,经常被人夸奖和宠爱,长大后他就容易形成一种自信的性格。而由于某些原因,那些整日生活在斥责和鄙视环境中的孩子,长大后就可能形成一种自卑的性格。
在不少孩子身上,都有自卑的表现,只是或轻或重而已。一般来说,自卑是孩子过分低估自己的才能而产生的消极心理,而这种过分低估有相当部分是来源于父母对孩子施加的精神压力。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孩子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表现出自我否定、消极颓废的情感反应。
通常,若孩子出现了自卑心理,但又不加以控制,那么长此以往就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1.回避竞争、竞赛
一般情况下,自卑的孩子十分害怕竞争或竞赛,但是他们在内心却又十分渴望能够获得成功。他们也希望能在文化考试、体育比赛、艺术表演等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赢得大家的认同和欣赏。但是,由于自卑,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往往缺乏必要的信心,因此在活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为自己断言,认定自己不可能获得成功。
所以,大多数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总是回避参与任何的竞赛。
2.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自卑的孩子与自信的孩子相比,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自信的孩子往往能够十分愉快地与人进行交谈,而且善于交谈,但自卑的孩子却恰恰相反。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一次统计,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自卑儿童都存在语言表达能力差、表述不连贯、表达缺乏情感,或是词汇贫乏,甚至口吃等情况。
3.不喜欢结交朋友
正常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和同龄人交往,而且对于友谊也十分注重。但是,具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却往往对于结交朋友这件事没有太多热情,表现得十分冷淡,甚至十分厌恶,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这种孩子通常只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他们不喜欢和其他人一起进行交流。
4.多疑
当孩子存在自卑心理时,他们往往会对周围的很多人和事过于敏感,经常表现出强烈的怀疑心理。他们会非常在意家长、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于自己的评价,对于别人给予的批评。即便是他真的有错,他也会很难接受,甚至还会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是不是讨厌自己。
5.不敢在公开场合做事
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害怕在陌生人面前及集体活动中说话,甚至平时也轻声细语,不敢大声说话。他们在公开场合遇到任何事情,第一反应都是往后缩,而不是往前冲,表现得拘束和谨小慎微。例如,当教师让这种幼儿带头做游戏时,他们就会面露难色,有的马上说“我不会”、“我不行”之类的话,个别的还会哭起来。
这些表现,对孩子的未来成长都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所以,要想孩子将来健健康康,就要在幼年时对其自卑心理进行合理规避。
如果一个孩子总被自卑心理所笼罩,那么他的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将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总之,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会过成功的喜悦,或从未得到过他人的赞赏,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压抑,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自卑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孩子战胜自卑心理的关键。
通常,父母可选择以下方法对孩子进行帮助:
1.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父母应当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不要一切都苛求完美。否则孩子就会总认为自己不能将事情做好,从而形成自卑心理。应当告诉他,只要努力做到扬长避短,这就已经是成功了。
2.利用语言暗示、鼓励孩子
自卑的孩子会非常在意别人的话,因此,父母可利用语言暗示、鼓励孩子。积极的语言能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
当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几遍“我很聪明”、“我一定能学好数学”之类的话,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3.让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
当孩子因别人过低的评价而沮丧时,父母应当告诉孩子,有时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可能确实是褒贬不一的、不客观的,但需要个人正确地对待。
父母可以这么对孩子说:“孩子,你看牛顿、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人们称为‘笨’孩子,可是他们后来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并且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你不要太关心其他小朋友说什么,只要你自己好好干,我们都相信你是最好的。”
4.预演胜利,让孩子不惧挑战
自卑的孩子在做事之前,总会先联想到失败的情况,所以当他要挑战某件事情时,父母可以要求他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