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23495800000009

第9章 积极主动,开拓进取(2)

在一个周末,他在睡觉前突然听到西部印刷公司正在招聘工人。星期一凌晨五点,他第一个来到西部印刷公司的门口。七点钟时员工们陆陆续续前来上班,他找到了工头,请求给他一份工作。那个工头很欣赏他那份朴实和勤恳,但无法安排这个来自乡下的、没有任何经验的毛头小伙子任何一个合适的工作,他们只需要排印铅字的熟练工人。但那个工头还是说:“还是让他试试吧,也许他能让我们都吓一跳。”老板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情,当即把工头臭骂了一顿,并且对工头说,等贺拉斯第一天的活干完之后就让他滚蛋。然而当第一天工作结束以后,贺拉斯却提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他干的工作比任何一个老工人都多,出错率却最少。

十年之后,贺拉斯·格里利创办的《纽约人报》成为全美国最好的周报。稍后创办的《小木屋》发行数量达到了9万份,创造了当时报纸发行量的奇迹。下一步,他又创办《纽约论坛报》,仅仅六周之后,他的订户达到了1100户。贺拉斯·格里利的创业之路从此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眼高手低是很多年轻人爱犯的错误。他们不屑于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孰不知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从一个平凡的工作做起的,他们的成就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并不是像别人想象的那样,是幸运之神的宠儿。

世界汽车业巨子、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公司应聘,当前面的人面试完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然而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去他发现进门的地上有一团废纸,便弯腰捡起来,顺手扔进了废纸篓,然后来到董事长面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没有向他提出任何问题,当即宣布他已被录用,福特就这样进了公司,不久便名扬天下,使美国的汽车产业一度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其实,许多的大富人恰恰是做小生意的,只不过他做的不只是一个小生意,而是许多个小生意的总和。曾经的中国首富——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居然就是做猪饲料起家的!世界最大的百货零售商是沃尔玛,世界最大的快餐店是麦当劳,他们每天的销售额数以亿计,但他们都是通过一个猪头猪脑和一个汉堡鸡腿的积累,通过我们一元两元的消费才堆积成巍峨的财富大厦。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很平实的语言却包含有很深刻的哲学道理。大家都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可就是很难把每件小事都做好做实做对,究其根源,还是素养、品质上的不足。所以,对于每个职场人士,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坏毛病,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每一个所谓的“大事业”就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每一个“大事业”也都是从小事做起的。

也许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小,也许我们取得的成绩也很小,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为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而欢呼,有一天你会发现,小事会慢慢的变成大事,小小的进步也会变成一次飞跃。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功,就千万别看不起身边的小事,就一定要摆正心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态度

调整你的心态,鼓起生活的信心,改变眼下的处境,至少,不要退到你已经见识过的比现在还糟糕的境地。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穷人与妻子,六个孩子,还有女儿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间小木屋里,局促的居住条件让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他说,我们全家这么多人只有一间小木屋,整天争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溃了,我的家简直是地狱,再这样下去,我就要死了。智者说,你按我说的去做,情况会变得好一些。穷人听了这话,当然是喜不自胜。智者听说穷人家还有一头奶牛、一只山羊和一群鸡,便说,我有让你解除困境的办法了,你回家去,把这些家畜带到屋里,与人一起生活。穷人一听大为震惊,但他是事先答应要按智者说的去做的,只好依计而行。

过了一天,穷人满脸痛苦地找到智者说,智者,你给我出的什么主意?事情比以前更糟,现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狱,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得帮帮我。智者平静地说,好吧,你回去把那些鸡赶出房间就好了。过了一天,穷人又来了,他仍然痛不欲生,他哭诉说,那只山羊撕碎了我房间里的一切东西,它让我的生活如同噩梦。智者温和地说,回去把山羊牵出屋就好了。过了几天,穷人又来了,他还是那样痛苦,他说,那头奶牛把屋子搞成了牛棚,请你想想,人怎么可以与牲畜同处一室呢。“完全正确,”智者说,“赶快回家,把牛牵出屋去!”

过了半天,穷人找到智者,他是一路跑着来的,满脸红光,兴奋难抑,他拉住智者的手说:“谢谢你,智者,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给了我。现在所有的动物都出去了,屋子显得那么安静,那么宽敞,那么干净,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开心啊!”

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都受着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有位老太太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就看到她的丈夫双眼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账单,老太太发现比原来谈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得我觉得自己的处境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谢意,因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她的丈夫的推崇,使得这位太太淌下了眼泪。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

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成功是因为态度,幸福与快乐也取决于个人的态度。一个人只要改变内在的心态,就可以改变外在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这是我们这代人最伟大的发现。态度决定着人生的成败: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无论你身处困境或顺境,消极被动的心态都会使你慢慢丧失活力与创造力,因此只有战胜消极被动的心态才能让自己走向成功。

一个小姐拿着一份招聘报向她的新朋友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她的第一任老板是个严厉的中年人,那时她刚毕业,对公司的业务一点也不熟悉,老板却塞给她一大堆工作,拼命地找她碴,看她不顺眼,千方百计地想在试用期满之前让她走人。第二任老板是“海龟”,作风开明,有亲和力,她在那里工作很顺利,可慢慢地不知为什么,这个老板也开始变得爱找碴,最后竟为了一个小小的失误炒了她鱿鱼!第三任老板……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目睹她近几年频频被裁的经历,就可以看出原因在于她消极被动的工作习惯。第一份工作时她没有经验,工作做得漏洞百出,但真正让老板生气的不是她的失误,而是她的工作态度:交代一样做一样,从不主动去学习,能躲过去的就不做,遇到困难就放弃……做第二份工作时,老板最初很看好她,因为交给她的任务完成得都不错。可一段时间后,她开始盲目满足,工作对她来说成了“混”饭吃的工具,她根本就不想再付出努力,老板一气之下“开”了她。以后的经历也大致如此,她就这样带着消极的工作习惯,一份接一份地换工作,看来她很难取得什么成就了。

这个女孩认为自己倒霉,但却没有找到令她“倒霉”的真正原因,没有哪个老板会喜欢工作消极被动的员工,她真正该做的是克服坏习惯,立志进取。一个人一旦养成了消极被动的工作习惯,就会变得不思进取,目光狭窄,最后走向好逸恶劳、一事无成的深渊。所以,无论你面对的是怎样的环境,都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劲头。

有两个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一个被分配到某所山村小学当老师,另一个却幸运地分到了城市小学任教。被分配到山村小学的张华抱怨自己的命不好,山村里信息闭塞,文化生活单调,吃的用的差,同事水平低,他的雄心壮志被磨得一点都不剩。他开始把课余时间消磨在麻将桌上,上课之前懒得备课,整天琢磨着怎么能调进城。一次教育局局长突然来听课,没有任何准备的他被开除了。他难过地想:“如果当初我分在城里,那我一定会努力的,说不定现在已经是教学骨干了!”被分到城里的李强也下岗了,因为自从到了城里后,他与领导同事相处得不错,工作轻松、工资丰厚,他觉得就这样过一辈子挺不错。他不再钻研教学方法,不再认真备课,很多孩子都把他叫做“催眠大师”。一段时间后,学校引进竞争机制,李强被淘汰了。他想:如果当初我被分到农村,那就一定会努力学习,争取早日进城,而现在我却变成了被温水煮熟的青蛙!

看出这两人的问题了吗?是他们自己把消极被动的种子种在了心中,环境如何并不能成为他们消极被动的借口。一个人一旦养成了消极的习惯,那么处于顺境便盲目满足、放弃努力,遇到成功便自我满足、停滞不前;处于困境便轻易退缩、灰头土脸,遇到困难便轻言放弃、怨天尤人,这就是消极的种子最容易破土发芽的环境。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具体环境,一旦养成了消极被动的工作态度和习惯,人就很容易不思进取、目光狭窄,慢慢地丧失活力与创造力,忘记了自己当初信誓旦旦的人生信条与职业规划,最终将走向好逸恶劳、一事无成的深渊。工作上的消极、失败与无望,必然会对人的其他方面产生非常可怕的负面影响,想想看,一个人消极地面对世界,满眼的灰色,为周围的朋友同事所不屑,该是多么的可悲!。

一个环境怎样是好?怎样是坏?标准并不在环境本身,而在于人如何自处:置身其间,不迷失自己,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这样的环境再“坏”也是好环境,反之,再“好”的环境也是坏环境。

环境对人确实有一定的影响,而最关键的还是人自身,顺境或困境都不能成为消极被动的借口。

你必须像优秀职场人士那样,发扬主动率先的精神,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无论面对的工作多么枯燥乏味,“我要做”的主动精神都会让你取得非凡的业绩。

什么是自动自发,自动自发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都可以出色地完成工作。这就是优秀职场人士之所以优秀、绩效之所以高的最根本原因。

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进入职场后,首先面临的就是竞争,赢得竞争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实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知识还是技术的发展都是日新月异。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很快就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面临淘汰,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在工作中继续学习,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也需要加快自己的脚步,不断地充电学习,不断地自我更新。活到老,学到老。停止学习就意味着倒退,如果我们不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仅限于满足于现状,那么就会随着别人的进步而被远远落下,大了说生活会失去任何意义,更为现实一点就是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不可避免地出现就业危机。所以,人生没有回头路,除了继续前进、不断学习,我们别无他法。

有人觉得人的一生似乎很漫长,但如果今日复明下去,就会发现明日何其多!我们的青春并没有多余的可用来挥霍,因此必须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来学习。学习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我们咿呀学语算起,我们的学习生涯就开始了。我们因学习而成长,也因学习而成熟,更靠学习而成功和完善。如果你天资过人,你其实更需要不断的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了自己的天分,因为在付出同等努力的情况下,你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

在一生中,尽管我们的职业生涯要分成多个阶段,但这不意味着职业生涯中的学习是阶段性的任务,学了一些东西就够了。要知道我们每次所学的不过是沧海一粟,未来还会有很多很深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我们应该具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把学习当成是一辈子的事。纵观中外历史,没有人是仅靠先天的聪慧而成功的,后天的学习和努力才能成就辉煌人生的关键。

在取得了一定成就时我们更应该加强学习,千万不能被自己的成就所迷惑。也许有人会说:“我现在已经功成名就了,我还需要学习吗?”回答是:“需要。”你的功成名就只能说明你曾经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如果你想维持这种成功或者是更上一层楼,你就需要学习。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这么一段名言:“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年轻时的牛顿是如此的谦虚好学,所以取得了超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