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23495800000006

第6章 坚韧不屈,苦尽甘来(2)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他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有州长的批示:“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体现这些特点。”

他还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又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

这个人尝试了十一次可只成功了两次。这个在九次失败的基础上赢得两次成功的人便是亚伯拉罕·林肯,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终于在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作为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士,当你发觉自己根本没有优势可言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永不服输的心。要坚信只要成功一次我们就能大功告成。而在这次成功前的每一次失败,都只能算是我们为了这次成功应该付出的代价而已。

绝不轻易放弃

在失败重重打击一个人时,最简单、最合逻辑的方法就是放手不干,去寻找新的出路,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但成功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始终不轻易放弃,就算在绝境中,也会穿过重重乌云,看到太阳,看见希望,依靠自身的努力走向成功。

美国淘金热时,达哈比的叔叔也在西部买到一块矿地。辛苦了几周后,他发现了闪闪发光的金矿,但他需要用机器把金矿弄到地面上来。他很镇静地把矿坑掩埋起来,除掉自己的脚印,然后火速赶回玛里兰州威廉斯堡的老家,把找到金矿的消息告诉他的亲戚和几位邻居,大家凑了一笔钱,买来了所需的机器托人代送,叔叔和达哈比也动身回到矿区工作。

第一车的金矿挖出来,送到一家冶金工厂,结果证明他们已经挖到了科罗拉州最富的一个矿源。只要挖出几车金矿就可以偿还所有的买地欠下的债务,然后就可以大赚特赚。

叔叔和达哈比高高兴兴地下坑工作,带着无限的希望出坑来。但在这时候,发生了他们料想不到的事,金矿的矿脉竟然不见了。他们已走到彩虹的末端,黄金没有了。他们继续挖下去,焦急地想要挖出矿脉来,但是完全没有收获。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叔侄俩都放弃了。然而根据一位工程师的计算,只要从达比和他叔叔停止挖掘的地点再往前挖90公分就能找到金矿。

果然,就在工程师所说的那个地方找到了金矿。请工程师的人是一位售货员,他把从矿坑中挖出来的金矿出卖,获得了几百万美元。他能发财主要因为他懂得寻找专家协助,而不轻易放弃。这个事过了很久之后,达哈比先生从失败中获得了成功,赚进了超过他损失的金钱的数倍,这是他在从事推销人寿保险以后取得的。

达哈比记得他曾经在距离金矿1公尺远的地方停下,而损失了一大笔财富,所以现在他吸取了这个教训。他对自己说:“我在距离金矿1公尺远的地方停下来,如今,在我向人们推销人寿保险的时候,我绝不因为对方说‘不’就停下来。”

达哈比后来成为少数每年推销出100万美元以上的人寿保险推销员中的一员,他锲而不舍的坚忍精神应归功于他在挖矿时轻易放弃的教训。所以,每个渴望成功的人士要想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达哈比这种锲而不舍的坚忍精神,只要坚持下去,自己就一定可以成功。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发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

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通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点亮1200个小时。电灯的发明,曾使煤气股票3天内猛跌百分之十二。

继爱迪生之后,1909年,美国柯进而奇发明了用钨丝代替炭丝,使电灯效率猛增。从此,电灯跃上新台阶,日光灯、碘钨灯等形形色色的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舞台。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成功之前,一定会遭遇到很多挫折,甚至遭遇某种程度的失败。缺乏坚韧力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大多数人常见的共同弱点,很多人看到不幸或失败迹象就心灰意冷、抛弃目标投降。众多的成功者并不是依赖机会或好运气,而是得力于他们决不轻易放弃的精神,抱定决心,坚持到底,直到实现他们的目标,好多事业上成功的人士都是在失败的打击以后获得成功的。失败是个骗子,狡猾又奸诈,它最喜欢在一个人接近成功之际,给出点磨难。所以,要想在社会上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就必须做到面对任何困难时决不轻易放弃。

坚持到底就是收获

坚持到底就是收获。人们都会信任一个坚韧不拔、意志坚定的人。不管他做什么事情,就算还没有做到一半,人们就知道他最终一定会胜利的。因为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一定会坚持到最后,直到采摘胜利的果实为止。人们知道他是一个把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作为自己上升阶梯的人,他是一个从不惧怕失败的人,他是一个从不惧怕批评的人,他是一个永远坚持目标,永不偏航,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狂风暴雨都镇定自若的人。

威廉·菲利浦出生于1651年,他的兄弟加起来有二十一个,兄弟姊妹共计二十六人,很显然,家里穷得要命。

威廉富于冒险而且胆识过人,一心想成为航海家并去漫游全世界。于是他拜师学习造船技术,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他完全掌握了这门技术,他回到了波士顿开始造船,用以从事木材交易。

有一天,有人告诉他,半个多世纪以前有一只满载金银珠宝的船在波特德拉·普拉塔这个地方遇难沉没,威廉当即决心打捞这艘船捞出那些珍宝。

但威廉太穷了,无力从事这一项大事业,他驾船来到了英国,期望获得强有力的帮助,查理二世把安基尼玫瑰花号船交给他全权使用。

菲利浦立即率船出发,去寻找那只西班牙沉船和珍宝。沉船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对于这件事而今已只剩下一些传闻,别无其他线索。菲利浦到此一筹莫展,但他一点也不气馁,对前途充满信心。

这对所有的船员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他和船员们一起用网沿海岸捕捉、搜寻,一连几周过去,他们打捞上来不少海藻、圆卵石和许多碎石片,这真是令人失望。这种毫无意义的捕捞使海员们大为不满,他们低声抱怨菲利浦让他们干这种无聊的事情。

终于大伙儿的怨恨白热化了,人们已开始了公开反抗。有一天,有一个人冲向后甲板,嚷嚷着要放弃这种航行,不要白白浪费大家的精力。菲利浦可不是那种轻易被吓倒的人,面对大伙儿起哄、吼叫,他一点也不慌乱。他立即把带头的抓了起来,把其他人赶回了工作岗位。

为了要对船进行维修,必须将船在附近的一个小岛上抛锚,为了减轻船的负荷,船上的大部分货物也得卸下来。船员们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一个新的阴谋正在酝酿。岸上的船员们准备把这只船扣留下来,把菲利浦扔到大海里去。然后在南海一带作海盗式巡游,随时袭击西班牙人。

为了实行这个计划,必须确保船上木工的合作,理所当然,木工被告知参与这件事情。有位木工是一个忠实的人,他立即把这件事报告了船长。菲利浦觉得事态严重,他当即与这位木工商量哪些人是忠实可靠的,随即把这些可靠的人集合起来,把船上的枪支弹药运下来,控制海岸线,并立即命令船停下来。当叛乱者出现后,菲利浦警告他们,如果他们胆敢接近储藏室,他就要开枪了。叛乱的士兵不敢过来!在枪杆子的掩护下,储藏室又搬回到了船上。

叛乱的士兵害怕被抛弃在这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们纷纷放下武器,请求回到各自的岗位上。菲利浦准许了他们的请求,于是大家都回到船上。

为了防止意外,菲利浦采取了严密的警卫措施。菲利浦抓住一切机会把一些叛乱分子送上岸,把其他可靠的人安置在他们的岗位上,确保万无一失。

但在进一步积极从事搜索工作以前,他认为必须把船开回英国加以修理。这一趟航行看似平淡,实则惊心动魄。菲利浦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越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他愈坚强,他认为真正的希望往往隐藏于坚强的意志中。无疑地,他这种顽强的意志和志在必得的信心感染了大家。

有一天,一位海员从船边清澈的海水向底下看,他发现在海底岩石的缝隙中长着一种奇怪的海底植物。他叫了一位印度潜水高手下水取一些上来看看。这位印度潜水员扑通一声潜入了海底,他取上来一些水生植物,并报告说在这儿的海底下有枪支。大伙儿起初对这一消息表示怀疑,但进一步的调查证实了这位潜水员的判断。这一发现非同小可,人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打捞工作立刻开始,海底探测仪与潜水员配合进行捕捞。短短几天时间,打捞上来的珠宝价值三十万英镑,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菲利浦带着这批珍宝起航回国。他一到达英国,就有人向国王建议依法没收他的船只和所获珠宝财物,借口就是菲利浦在向国王恳请许可时并没有提供有关这一行动的准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