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邻。两国一向有敌意,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两边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国的亭卒懒惰,不锄不浇,瓜秧又瘦又弱,目不忍睹。
人比人,气死人。看着对面梁国的瓜地,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风高,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断。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非常气愤,报告给县令宋就,说:“我们要以牙还牙,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
宋就说:“楚亭的人这种行为当然不对。别人做得不对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跟着学,那样太小气了。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天开始,每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也长得好。而且,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后觉得有理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仔细观察,发现每晚梁亭的人都悄悄过来替他们浇水。楚国的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楚王深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给梁王以示歉意。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邻邦。生活中,人们如果愿意吃些小亏,那么以后也必会有大便宜可得。
就拿工作相处这个我们常常遇到的事来说,人与人之间没了成见,彼此和睦的时候,鸡毛蒜皮,大家可以付之一笑。而一旦有了成见之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简直会风声鹤峡、草木皆兵。对方关门重了,打电话的声音大了,往往都是惹你生气的根源,因为你会把这些事统统看作是故意的。
同事相处,小小的误会在所难免,但千万别凭一时意气,吵开了头。争吵一旦开始,以后就处处都是吵架的资料,结果就会闹得鸡犬不宁,成为上的一大威胁。遇事忍一口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忍耐一时并不难,而且以后的好处是无穷的。
“吃小亏占大便宜”初听起来似乎有些不道德、可如果同事之间互相谦让,都舍得吃点小亏,维持了和睦的工作氛围,又何乐而不为呢?在工作中,也应该学会吃点亏。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刚毕业就进入出版社做编辑,他的文笔很好,但更可贵的是他的工作态度。
那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套丛书的编辑,每个人都很忙,但老板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编辑部的人也被派到发行部、业务部帮忙,但整个编辑部只有那个年轻人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两次就抗议了。
他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嘛!”事实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便宜可占,因为他要帮忙包书、送书,像个苦力一样!他真是个可随意指挥的员工,后来又去业务部,参与直销的工作。此外,连取稿、跑印刷厂、邮寄……只要开口要求,他都乐意帮忙!“反正吃亏就是占便宜嘛!”他这么说。
两年过后,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做得还不错。原来他是在吃亏的时候,把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发行、直销等工作都摸熟了。他真的是占了便宜啊!现在,他仍然抱着这样的态度做事。对作者,他用吃亏来换取作者的信任;对员工,他用吃亏来换取他们的积极性;对印刷厂,他用吃亏来换取品质……由此看来,他这下真的占到了便宜!
吃亏就是占便宜!尤其是年轻人更应该记住这一点,这是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做事能力,扩大人际关系网络的最好办法。
一个人只要愿意吃点小亏,敢于吃小亏,不去事事讨便宜,日后必有大“便宜”可得,也必成“正果”。相反,要想“占大便宜”,则必须能够吃小亏,敢于吃小亏,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规律。那种习惯于处处占便宜的人,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反而会吃大亏。
放下架子求朋友
生活中,人难免会遇到困境,碰上自己解决不了的事,这时硬撑着对你来说是毫无益处的。如果你有可以帮助你的老朋友,就应该放下架子去求助,你的境遇很可能就因此而改变。
韩冬所在的纺织厂改组了,他人到中年却下了岗,这可把他愁坏了,儿子明年就要考大学,只靠妻子那点工资怎么供得起儿子呢?何况他现在已经不年轻,再找工作也不容易了。看着丈夫消沉的样子,妻子倒给他想出了个主意:“哎,我问你,你不是说你有个姓李的‘发小’在建筑公司当老板吗?你找找他,怎么还不混个工作!”韩冬却有点犹豫:“唉,人家现在是大老板了,出人坐奔驰,哪还能认识我,再说我们十来年没联系了,有事找上门去谁帮你呀!”但妻子却觉得这事可行,韩冬只好拎点礼品去求李某了。一进门,韩冬就觉得很尴尬,李某倒还算客气,让自己的小儿子出来叫叔叔。看着李某十来岁的儿子,韩冬感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20多年过去了,咱们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天天在胡同口堆沙子,想起来就像是昨天的事情!“李某也叹了口气,跟着点点头,然后他诚恳地看韩冬说:“冬子,咱们虽然很多年没见了,可小时候的情分却忘不了,我知道你不会无缘无故上门的,有什么事你就说吧,能帮上忙我绝无二话。”韩冬把自己的难处说了一下。李某点点头,“这样吧,你先回去等信,我尽快给你回话!”第二天,韩冬就接到了李某的电话,“冬子,过来吧,给你安排了个办公室的工作,先凑合干着,月薪2300元!”
韩冬和老朋友有了很大距离,也很多年没见了,但看着往日的情分,老朋友还是帮他办了事。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的朋友富贵发达了,有意或无意地疏远了你,而这时你却偏偏迫于无奈要求他帮忙办事。很多人觉得张不开嘴,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求这样的朋友要比求陌生人容易得多,至少你们有过交情。那么,怎样跟发达了的老朋友打交道呢,下面介绍几种技巧。
1.选好见面礼
既然有老交情,带点礼物上门是非常自然的,也是情感的体现。礼物不在多少,它有把这多年没有交往的空缺一下子填补之功效。
当然,礼物不同这见面时的说法也不同,若是老朋友的嗜好之物就说是“特意带给老兄(老弟)的,我知道你最喜欢这东西”;若是土特产就说是“带给嫂子(弟妹)和孩子尝尝的”;若是钱那就得说是“给孩子买衣服或买书”之类。走进了门便有了开口求老朋友办事的机会了。
2.以情感人聊过去
因为回忆过去,就唤起了对方沉睡多年的交情,这交情才是对方肯为你办事的基础。当然,回忆过去闲聊往事也有个妥当不妥当的问题。当年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后,先后有两个少时旧友来找他求官做,一个说了直话,引起了他出身的尴尬被杀了头,而另一个说话委婉、隐讳的朋友被朱元璋委以高官。
与朋友及家人闲聊过去,如果是当着他的孩子和老婆,也要尽量少去提及对方的尴尬事,这样可能会伤害对方在家庭中的权威,引起对你的反感,而达不到办事目的。
3.以言相激扭转败局
长时间没有来往突然登门,对方便心知肚明你有事要求于他。他若不愿帮忙,一进门就显得非常冷淡。当你把事提出的时候,他会表现出含含糊糊的拒绝态度。这时,你就得把“死马当成活马医了”。“以言相激”不失为一种扭转对方态度、继续深人的好方法。
比如,你可以说:我知道你能帮我,我才来找你的,否则,我也不能大老远的跑到你这里来。“我想你有能力帮我,再说这事也不是什么违背原则的事。”当然,以言相激也要掌握分寸,若是对方真的无能力办此事,我们也不能太苛求人家,让人家为难,不能说出绝情绝义的话来伤害对方。只有你了解了对方确实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时,才可以以言相激,逼他去办。如果他真的帮你去办事,不管办成没办成,事后你都应该说个道谢的话,这样会显得你有情有义。
4.诱之以利谈合作
如果把事办成的难度大,或者对方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即使帮你办成,也会留下一个天大的人情。这样,你不妨以合作的态度去找他,对他诱之以利。如果你把实情道出,说这是自己的事,事成之后给他多少多少好处,对方可能会碍于旧交之面不好接受。所以,你可以撒一个小谎,说这事是别人托你办的,事后可以怎么怎么样,这样,对方就会很坦然地接受,你也可以显得不卑不亢,事后也避免留下还不完的人情债。
一些“得道”的朋友似乎看起来高不可攀,然而他们也是你宝贵的人际资源,所以,必要时还是要提醒自己,放下架子,厚起脸皮,多同这类朋友拉拉关系,也许就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你的事就被顺利办妥了。
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
在客观环境于己不利时,要有挺的精神,挺不住,就只能做老二,难做老大;挺得住,
就会由老二的位置,升到老大的位置。
刘邦和项羽在称雄争霸、建功立业时,其实就是在“挺”上见出高下,决出雌雄的。这是一种“忍”功的较量。谁能够“挺住”,谁就得天下,称雄于世;谁若刚愎自用,小肚鸡肠,谁就失去天下,一败涂地。宋代着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评论楚汉之争时就曾说:汉高祖刘邦所以能胜,楚霸王项羽所以失败,关键在于能忍不能忍。项羽不能忍,白白浪费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刘邦能忍,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刘邦可以成大业是他懂得忍下人之言,忍个人享乐,忍一时失败,忍个人意气;而项羽气大,什么都难忍难容,不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大业未成身先死,可悲可叹!
楚汉战争之前,高阳人郦食其拜见刘邦,献计献策,一进门看见刘邦坐在床边洗脚,便不高兴地说:“假如你要消灭无道暴君,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刘邦听了斥责后,不但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赶快起身,整装致歉,请郦食其坐上座,虚心求教,并按郦食其的意见去攻打陈留,将秦积聚的粮食弄到手。刘邦围困宛城时,被困在城里的陈恢溜出来见刘邦,告诉他围城与攻城都不如对城内的官吏劝降封官,这样就可以化敌为友、放心西进,先入咸阳为王。刘邦采纳了他的意见,使宛城不攻自破。
与刘邦容忍的态度相反,项羽则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个有识之士建议项羽在关中建都以成霸业,项羽不听,那人出来发牢骚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结果项羽知道了,大怒,立即将那人杀掉。楚军进攻咸阳时到了新安,只因投降的秦军有些议论,项羽就起杀心,一夜之间把20多万秦兵全部活埋,从此残暴名闻天下。他怨恨田荣,因此不封他,而立齐相田都为王,致使田荣反叛。他甚至连身边最忠实的范增也怀疑不用,结果错过了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后气走范增,成了孤家寡人。
刘邦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刘邦在沛县乡里做亭长时,好酒好色。当刘邦军进了咸阳,将士们纷纷争着抢着去找皇宫的仓库,往自己的腰包里揣金银财宝时,刘邦自己也曾被阿房宫的富丽堂皇和美貌如天仙的宫女弄得眼花缭乱,有些迈不动步了。但在部下樊哙“沛公要打天下还是要当富翁”的提醒下,立时醒悟,忍住了贪图享乐的念头,吩咐将士封了仓库和宫殿,带着将士仍旧回到灞上的军营里,并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无犯,这就使他赢得了民心,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而项羽一进咸阳,就杀了秦王子婴,烧了阿房宫,收取了秦宫的金银财宝,虏取宫娥美女,据为己有,并带回关东,相比之下,他怎能不失人心呢?
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当项羽听说刘邦已先入关后怒火冲天,决心要将刘邦的兵力消灭。当时项羽40万兵马驻扎在鸿门,刘邦10万兵马驻扎在灞上,双方只相隔40里,兵力悬殊,刘邦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能做到“得时则行,失时则蟠”。先是请张良陪同去见项羽的叔叔项伯,再三表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并与之结成儿女亲家,请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然后,第二天一清早,又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拿着礼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低声下气地赔礼道歉,化解了项羽的怒气,缓和了与项羽的关系。表面上看,刘邦忍气吞声,项羽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刘邦以小忍换来自己和军队的安全,赢得了发展和壮大力量的时间。甚至是当自己胸部受了重伤时,刘邦也能忍着伤痛在楚军阵前故意弓着腰,摸摸脚,骂道:“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以麻痹敌人,回到自己大营后又着伤痛巡视军营,来稳定军心。他对不利条件的隐忍,对暂时失败的坚忍,反映了他对敌斗争的谋略,也体现了他巨大的心理承受力,这是成就大业者必备的一种心理素质。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甩掉七情六欲,离不开柴米油盐,即使遁入空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还要“出家人以宽大为怀,善哉!善哉!”不离口,所以,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大小远近,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从而实现理想宏愿,成就大事,创建大业。
莫逞一时口舌之快
在人际交往当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争吵原是出于某一件鸡毛蒜皮的事,但由于一方逞一时口舌之快,说了带情绪的话,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而另一方也不愿意做省油的灯,受羞后也勃然大怒,反唇相讥,从而导致双方你来我往,把口水仗打得如火如荼,甚至大打出手,小事变成了大事,酿成祸端。
“烦死了,烦死了!”一大早就听刘宁不停地抱怨,一位同事皱皱眉头,不高兴地嘀咕着:“本来心情好好的,被你一吵也烦了。”
刘宁现在是公司的行政助理,平时事务繁杂是有些烦,可谁叫她是公司的管家呢,事无巨细,不找她找谁?
其实,刘宁性格开朗外向,工作起来认真负责。虽说牢骚满腹,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曾怠慢。设备维护、办公用品购买、交通讯费、买机票、订客房……刘宁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再加上为人热情,中午懒得下楼吃饭的人还请她帮忙叫外卖。
刚交完电话费,财务部的小李来领胶水,刘宁不高兴地说:“昨天不是刚来过吗?怎么就你事情多,今儿这个明儿那个的?”抽屉开得劈里啪啦,翻出一个胶棒,往桌子上一扔,“以后东西一起领!”小李有些尴尬,又不好说什么,忙赔笑脸:“你看你,每次找人家报销都叫亲爱的,一有点事求你,脸马上就长了。”
大家正笑着呢,销售部的王娜风风火火地冲进来,原来复印机卡纸了。刘宁脸上立刻晴转多云,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烦死了!和你说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单。”单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刘宁边往外走边嘟囔:“综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么事情都找我!”对桌的小张气坏了:“这叫什么话啊?我招你惹你了?”
态度虽然不好,可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真是离不开刘宁。虽然有时候被她抢白得下不来台,也没有人说什么。怎么说呢?她不是应该做的都尽心尽力做好了吗?可是那些“讨厌”、烦死了”、“不是说过了吗”……实在是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同办公室的人,刘宁一叫,他们头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么叫情绪污染吗?”这是大家的一致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