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23495800000022

第22章 把握机遇,转变命运(2)

人生中,风险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乐于迎战风险的人,才有战胜风险、夺取成功的希望。贪恋蜷缩在温室中、保护伞下,并非明智的选择。妄想处于一个没有风险的世界,只能是海外奇谈。俗语说:“冒险越大,荣耀越多。”

现在,不妨检查一下自己,问问你自己一直以来为成功做了哪些准备。

你是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并全心全意地在为之奋斗?你是否愿意不仅仅辛苦地培好土,播下种,还要精心地去呵护娇嫩的幼苗和刚长出的新穗?你是否愿意多走一里路,多花费精力去捕捉可能出现在前方的机会?你是否愿意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如果必要,你是否愿意只身一人继续前行?你是否已经训练出一双识别能力很强的眼睛,当机会一出现就能立刻认出它?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本身就意味着上帝赋予了你奋斗进取的特权,你要利用这个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去追求成功,那么这个机会所能给予你的东西要远远大于它本身。懒惰的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而勤劳的人永远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努力着。有头脑的人能够从琐碎的小事中寻找出机会,而粗心大意的人却轻易地让机会从眼前飞走了。希望职场中的每一个人不要做一个守株待兔的蠢人,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为自己创造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竞赛中获胜。

为人呆板,做事消极,所以才会被困,这是很多职场人士的共同缺点。他们不会主动地去抓住的机会,只是老实地坐在那里等待,即使是机会来了,他也会说算了。抱着积极的心态不断地努力,就可以取得你要寻找的成功。现在你可以从积极的心态出发,向前迈出你的第一步。这时你也可能受到消极心态的影响,当你距离到达你的目的地只不过一步之遥时,你却停下来了,那么财富也就与你擦身而过。

敢于决断,主动出击

机会是需要发现和掌握的,这不仅需要锐利的眼光,而且需要付诸行动。要想转变命运就要做到面对机遇时主动出击,敢于决断,患得患失是成功的大敌,往往在你的犹豫之际,好运就从你身边溜走了。

小张经营一家玩具商店,有段时间生意一直不景气,有时候一天连摊位费也挣不出来,小张东奔西走寻找商机,希望能摆脱困境。

有一天,他同朋友一起吃饭时,把自己面临的困难说了出来。没想到朋友张口就说:“你不是卖玩具嘛,这很好办,再过一个月不就是猴年了吗?你现在就开始进一批猴玩具,品种要全,我保你一定能挣钱,你真是当局者迷啊!”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小张当即决定大量购进猴玩具。

在猴年到来之前,小张根据朋友的建议,进了一大批具有传统特色的生肖猴、陶瓷猴、金猴、“封侯拜相”、“马上封侯”以及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身着吊带装的“辣妹”猴、脚踏滑板的“酷哥”猴等玩具。另外,还进了一些和《西游记》美猴王相关的电动遥控玩具、卡通拼板等,小张的玩具店里可以说是千猴迎春,琳琅满目。

由于小张店里的“猴”品种全,人们置身其中,真可以说是目不暇接,几乎每个人都要挑选一两件带走,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一天就能卖出上百件猴玩具,以前生意上的不景气一扫而光。

在卖猴玩具时,小张发现一款纯银镀金的“美猴王”工艺品特别受欢迎,而他商店里这款玩具眼看要卖完。于是,小张立即给制造商打电话,连夜开车到厂家进了一大批。这款玩具在春节后仍然是抢手货,小张就此狠赚了一笔。

小张的成功,就是根据人们的文化心理,适时调整营销策略,主动出击使自己摆脱了困境。所以,要想抓住机会,就需要自己主动去争取。机会不会从天而降,需要自己去创造。那个守株待兔的人获得的只是一只兔子。只有积极的行动,才能获得成百上千只兔子。

1934年,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的困境之中,旅馆业开始衰退。已有8家旅馆的希尔顿处处节约,日夜奔波忙碌,但仍然亏本,经济十分困难。有一次,他想出门坐车,但无钱付车费。为难之际,一位年轻的侍者走来把一包东西塞到他手里说:“只是些饭钱而已,希尔顿先生。”说完,一溜烟似的跑了。

正是在这些好心人的帮助和激励下,希尔顿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继续扩大经营他的旅馆业。一天,他在杂志上见到一幅照片,这是纽约一幢豪华的旅馆亚斯陀利亚。他被这个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王后”吸引住了,他悄悄地把照片撕下来装进了口袋。

1939年春天,希尔顿又买下好几家旅馆,并破土兴建了几家新旅馆,但他对亚斯陀利亚仍然念念不忘。只要拥有它就标志着拥有了整个旅馆业,真的可称为“旅馆业大王”了。

1943年春天,希尔顿来到纽约,开始接触亚斯陀利亚。他眼疾手快,先买下了罗斯福旅馆做铺路石。10月,他又以740万美元买下了雅致精巧的朴来莎旅馆。

从1944年到1947年,希尔顿先后收回了史蒂文森旅馆,买下了芝加哥的巴尔莫大厦和华盛顿的五月花旅馆,他在一步一步向目标接近。

坐落在纽约市派克大道上的亚斯陀利亚旅馆是世界名人朝见的圣地,是上层贵族的高级寓所,是纽约的高级社交中心,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它有“双亲在上”:一个是亚斯陀利亚旅馆公司,另一个是纽约不动产公司。若要买下它,不但要掌握股权,还要得到不动产公司的默许。

而倾慕亚斯陀利亚的不止一家,希尔顿碰上了强硬的竞争对手。但他认为时机已到,不能再等。在董事会仍没有对购买亚斯陀利亚表态时,他决定用自己的钱先买下来。他请教了华尔街一位行家。在交易所的帮助下,他买下亚斯陀利亚公司的25万股,每股12美元。几经周折,希尔顿最后以700万美元获得了亚斯陀利亚的控股权,只剩下300万美元现款还没缴清。

董事会见希尔顿已经下了决心,便同意希尔顿公司参加承购集团,好几家大公司也答应为希尔顿提供资金。

1947年10月12日,希尔顿终于买下了亚斯陀利亚。希尔顿从看上亚斯陀利亚这位“王后”到最后得到它,整整用了18年的时间。他终于登上了美国旅馆业的王座,成为真正的“旅馆业大王”了。

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任何时候,每一个企业和想有所成就的职场人士都不能满足于现状,否则,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个企业都必须时刻以增长为目标才能生存,要达到这个目标,公司员工必须与公司制定的长期规划保持步调一致,而真正能做到一致的,只有那些主动进取的员工。

要想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品质,这种积极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时一事,你还必须把它变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只有时时处处表现出你的主动性,才能获得机会的眷顾,并最终成就卓越。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

机遇的降临,也许令很多人不可思议,以致使很多人认为它是命运的意志。但是,只要我们就每个人的一生作一番思考,就会发现,任何机遇的到来,都有其前因后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机遇是从勤奋工作中得来的,它钟情于才能、勤奋和生活中的有心人。

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都需要有其主、客观条件。相对来说,主观条件更为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便是主观条件。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泛而博深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现代思维方式,就看不到机遇,只好任凭它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相传鲁班被茅草划破手指,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锯;牛顿见苹果落地,触发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伦琴在实验时,从手骨图像中,发现了X射线;耐克鞋受人喜爱的原因,一部分归功于采用了“华夫糕式”鞋底,使鞋子变得轻巧美观。这项革新是鲍夫曼设计的,他说:“那天我看见妻子的蛋奶烘饼烤模,想到鞋底也可以做成华夫糕模样。”……这些人平时都既有知识的积累,又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否则,也会像李比希错过发现新元素溴一样,抱憾终生。

从客观条件讲,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如自由的科研氛围,平等的择业、工作机会,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程度等。例如,改革开放后,中国才涌现出了大批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改革家,而在“十年动乱”中,他们就没有这样的机遇。又如,只有计算机高度发展和普及的现代社会,才使得大批优秀软件开发商大有用武之地。

头脑灵活,才不会坐失良机。即使是碰上好运气,但如果你思想没有准备,头脑不敏锐,或者粗心大意,结果都会使机遇丧失,错过利用机遇而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弗莱明以前,就有其他科学家见过青霉素菌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现象;在伦琴以前,已经有物理学家注意到X射线的存在;琴纳家乡的不少人都知道感染过牛痘的人,能免生天花,特别是那些挤奶工,但是,由于他们不以为然,而坐失良机。

许多人都认为,能否获得机会,主要是看运气的好坏。固然,运气的基本要素是偶然性,但它对于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说,所有的人“交好运”的可能性一样多,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关键在于有的人把握了有的人没有把握。如果说好运和机会有什么偏爱的话,那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它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如果你为获得机会作了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好运也就自然而来,犹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台湾有一本叫做《如何经营自己》的书,对机遇作了如此的分析: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差不多都相信人生的成败全靠机遇。即使那些不十分相信机遇的人,也总是把“机遇不济”的话挂在嘴上,而同时又把有成就的人解释为“机遇好”。其实,只有专注于本身工作的人,内心充满理想的人,才会遇到真正的机遇。如果终日怨天尤人,以混工作的方式等待什么,机遇只能离他们越来越远。

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之中有必然”,不论是以前的富豪洛克菲勒、巴菲特、哈默,还是今天的数字英雄比尔·盖茨、戴尔、杨致远等,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其成功也确实有偶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他们在一样的勤劳之外,还都有“时刻准备着”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的敏锐眼光和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敏锐的眼光和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小则是致富成功之道,大则是人类进步之魂!

机遇往往只青睐勤奋和爱动脑的人,从来就没有不付出心血和汗水就轻而易举获得成功的。山田多喜二的创业历程,就比较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贴补家用,年仅12岁的山田多喜二就放弃了学业,开始做点买卖挣钱了。他为此一直感到自卑,羞于见人。但是父亲的一番话却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启发,父亲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要想在生意场上成功的话,不一定非得受很好的教育,雇用优秀的人才,也能弥补自己没有受过教育的不足。”父亲的话让他足足享用了一生,为此,小山田确定了自己创业的信心:“即使失败了,我扔下原来的工作,改行支一个摆卖牛奶的小摊也能吸引顾客。”

有了足够的信心,山田多喜二的大脑又飞快地转了起来。他注意到,当时,神户市里通了电车,他认为有了电车之后,自行车的需求必将减少,而电器事业将来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因此,他决定离开干了多年的自行车车铺,到大阪电器公司去工作。这一想法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

山田多喜二爱动脑筋,这个习惯不因环境和人事的改变而改变。在电器公司,他勤奋好学,不但工作成绩显着,而且利用业余时间发奋学习,力图全面掌握电器知识。他往往不顾白天工作辛劳,在晚上下班后,徒步走很远的路程去关东工商学校夜间部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过多久,他就成了全公司的业务尖子。

伟大的发明往往始于偶然。山田多喜二有一次为一位穿高跟皮鞋的年轻太太修理破裂的高跟皮鞋,皮鞋的前半部分已经断裂,照常理,大多数的人都不会再穿这样的皮鞋了,可这位太太非要山田多喜二给她修好不可。无奈之下,他只好试着用一块薄金属片把断裂的两部分连接了起来。就在此时,他的脑中突然电光石火般地产生了一个念头:“用一块薄金属片代替镙丝钉,把电线放进灯头内,和薄金属片接触,即可生效。”

山田多喜二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发明,而且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因为他在担任技术师的时候,就发现人们使用的电灯灯头制造不够完善,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电灯灯头里面要用两只镙丝钉,再用锡焊牢,他认为是多余和浪费。如果采用他的发明,就可省去镙丝钉,直接减少了一道焊接手续。兴奋不已的山田多喜二于当年就为他的发明,向日本标准局申请了专利。

从这件事中,山田多喜二意识到认真利用机遇既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必备要素。对于志在独自创业的他来说仅仅会发明几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要学会如何去抓住、利用稍纵即逝的机遇,只有两者兼具才有可能成功。

山田多喜二的成功,就是在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中,不失时机地抓住了三次机遇,实现了事业的腾飞,这也是他最值得自豪并引以为荣的。三次机遇就是山田多喜二创业史上的三座里程碑,前两次机遇是他第三次机遇的基础。在这两次机遇中,山田分别通过发明多功能洗衣机而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和通过自我改革创立了一种团队经营的理念,为他的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展提供了机会,这就是他的第三次机遇。

山田多喜二懂得善待机遇的最佳方式就是充分利用机遇,从不让到手的机会白白溜掉。为此,他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阴晴冷暖、风吹草动。山田多喜二对工作制度完善、设备改进、自动分程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尤其重视,他积极介绍、倡导并建立了山田公司的综合研究系统——中央研究所和机构制造所,不断设计出引领时尚新潮流的前沿产品,使山田公司在国际竞争中长盛不衰,也奠定了山田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成功的因素是复杂的,如果你有从一无所有的困境中奋起的勇气,那么就应该充满自信,面对创业的不确定性和人生的失败,毫不畏惧。因为,害怕失败没有任何用处,依靠勇气和信念,下决心去干,自然会有无穷的精神力量。但是,如果不借助智慧的双翅,不善于在波诡云谲的社会里敏锐地捕捉改变自己一生的机会,而仅仅具有勇气和信念,仍然不可能展翅飞翔。

面对机遇要善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