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的报告是好的,你也是破坏了单位的正常运行程序,这会使顶头上司头疼。即使你成功了,他们也会心存芥蒂,认为你对他们也可能采取同样的行为。所以,在单位中,千万不要打越级报告。
刘信在京城某大报社担任副刊编辑。他毕业于大众传播系,理论基础扎实,才思敏锐。工作期间,由他编辑发表的不少作品被国内多种文摘类报刊转载。他自己还勤奋创作,先后在京城各大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而且,在他的努力下,文艺部开展了不少群众性的工作,均取得成功。由于刘信越来越受到同事的尊重,影响渐大。部门主任慢慢地感到了他对自己的威胁,开始排挤刘信,对他的合理化建议也不予采纳。久而久之,刘信和部门主任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俩人中间出现了一条不可逾越的沟壑。
刘信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在事业上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由于和部门主任关系“不妙”,他的一些想法无法付诸实施。于是,他决定直接找总编提建议,他把自己的计划、设想告诉了总编,希望总编采纳。
出乎刘信的预料,他所有的计划、设想不仅得不到总编的支持,还引起了部门主任强烈的反感。从总编的角度看,在刘信与部门主任之间,他不能不考虑中层干部的威信、情绪等因素,不能不维护管理阶层;再者,越级报告,事实上破坏了正常的管理模式,使总编忧虑。
越级报告失败以后,刘信的处境可想而知,和部门主任的关系更加恶化,致使他的工作处于极端被动的状态。无奈,他只能离开了这家大报社。
通常情况下,公司的组织机构是逐级上报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有直属上司、顶头上司。在工作中,越级报告意味着要越过直属上司,直接与顶头上司说明你的看法或争取权益。
你把一个自鸣得意的企划秘密地送到顶头上司的桌上,然后以为最高决策层会对你的才华另眼相看。但是你会发现,这么做将导致两种结果产生:
一是顶头上司把你的报告送回部门经理那里,令其按常规程序办;
二是顶头上司将你的报告按下不动,好像没有这一回事一般,另行启用你所在的部门呈上第二份计划。
这两种结果都使你遭受了三重打击,第一重打击是,权衡再三,顶头上司对你的急切心态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如果在挫伤部门经理的积极性和挫伤你的积极性之间选一个,他只能选后者;第二重打击是,部门经理十有八九会对你从此更加反感,还处处提防你;第三重打击是,通过这件事,同事们都将你视为急功近利之徒,这是否得不偿失?
相信自己单枪匹马的能量,是办公室新人自负的体现,其实,在熟悉整个公司的流程,学会考虑各方的利益之前,一个人的奇思妙想常常是“空中楼阁”,是经不起推敲的。
在工作中,你若是想打越级报告,需要先检视一下自己的动机,是为公司利益着想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确认了这一点,你才能选择正确的做法。
所以,在工作中你有什么好建议需要报告时,一定要逐级上报。最好先与直属上司进行沟通,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也能令直属上司、顶头上司看到你的才华,将对你刮目相看,晋升对你来说自然也就不再遥远了。
再小的事也值得我们用心去做
每个员工的内心都有对成功的渴望,都具备创造成功的热情。在他们刚刚从事工作时,肯定也是对工作充满憧憬,意气风发,干劲十足的。但是,曾经的活力呢?曾经的热情呢?曾经的自信和梦想后来都到哪去了呢?
1924年11月,在美国霍桑工厂,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他们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在七个阶段的试验中,主持人不断改变照明、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环境等因素,希望能发现这些因素和生产率的关系。但是很遗憾,不管外在因素怎么改变,试验组的生产效率一直在上升。
实际上,当这六个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个工作组时,她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得力的,是值得关注的。另一方面,这种特殊的位置使得六个女工之间团结得特别紧密,谁都不愿意因为自己而让这个集体受到拖累,她们之间甚至形成了某种默契。正是这种个人微妙的心理和团结奋进的精神,促使着她们的效率不断提升,产量上升再上升!
可见,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和热情。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强烈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可以治疗抑郁、自卑、紧张等各种可能在工作中出现的心理疾病。
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受到关注或暗示,因对工作和自己所在的团队有高度的认同,人们会干劲十足,热情百倍,虽困难而不惧,虽疲累而不烦,最终做出优异的成绩,获得丰厚的回报。遗憾的是,有更多的情况却与之相反。员工的情绪不是高涨而是日益低落,他们的干劲和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消失殆尽。他们对工作缺乏冲动,对工作不热心和投入,失败、紧张、沮丧,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甚至害怕工作。
据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员工在工作中没有热情,情绪低落,怨天尤人,怕苦怕难,得过且过。
不要说你对工作没有兴趣,你的工作没有成就感,或者你厌倦现在的工作。如果愿意去找,总有千百个理由在等着我们,为我们开脱和逃避。但是,这样的理由又有什么用呢?它只能让你更加懈怠,最终一事无成,并让你认为,这样的结果是理所当然的。要知道,一段时间内,工作和环境可能是我们无从选择和回避的;但对工作的态度,有没有工作的热情,却全在于我们自己。如果你不愿意,没有任何外力可以激发或者削弱你的热情。
在国外着名销售公司中,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不要解雇他们,点燃他们。”可以想象,这种点燃工作的热情熊熊燃烧所释放出的光明和热量,不但能让自己得以升华;也必将照亮四周,并将光和热传递给周围所有的人。
不要与同事争功
同事,顾名思义,就是一起做事的人。人之所以成为同事,就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事,假如事情有完成得不好,那叫事故;事情完成得好,就成为了事业。可见,同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对大部分现代人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是一个好同事,比一个好同事更好的礼物是一群好同事。
毫不夸张地说,遇到一个好同事比娶个好太太或嫁个好老公更重要。很多成就事业的人婚姻并不美满,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有好同事。刘备可以没有孙夫人,但没有诸葛亮,想三分天下有其一无异于白日做梦;约克在曼联威风得不行,因为他身后有贝克汉姆、吉格斯的强大火力支持,还是这个约克,一回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家队就碌碌无为,没别的,就是因为孤掌难鸣。当天才遇到天才,互相切磋砥砺,就会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即使是庸才遇到庸才,只要互相取长补短,同样能如虎添翼,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得力的同事就像撑杆,让你跃过不可能的高度,就像3D加速卡,让你事业的画面更加生动流畅。
因此,同事的帮助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良好的同事关系是事业不可缺少的根据地。经营不好根据地,向外发展纯粹是奢谈。很难想象一个在同事中间孤立无援的人,能够把工作做得出色,得人心者得天下,得同事者得事业。
而当自己所在部门取得了成绩,公司论功行赏之际,也不要过分为自己评功争好,要低调、礼让,更不要因此而与上司、同事发生争执或其他不愉快的事。
有一次,吴某应聘到某医药公司做企划。他虽初来乍到,但因策划经验丰富,很受总经理赏识,所以薪水定得较高,这让策划部主管李某心有不甘。工作中,李某总是有意刁难吴某,并将本该自己做的工作丢给他。因此,吴某案头的工作总是部门里最多的。对吴某做好的策划案,李某稍做修改后便交到总经理那里,并单署自己的名字。
由吴某代做的好几个策划,都受到了总经理的好评。看着李某得意的样子,不少以前妒忌吴某薪水过高的同事,也开始为他打抱不平了:“你也太老实了,他明摆着是在抢你的功劳。”吴某只是笑笑:“也许他是在考验我呢?这也是一种锻炼嘛。”几个月下来,吴某的低调作风反为他赢得了好人缘。
不久,李某正在斟酌吴某的策划案,总经理到策划部视察工作,李某便说:“他做的策划有些地方不行,我帮他看看。”总经理翻看了一下,说:“我觉得很不错,要不你交一份更好的给我?”说完一脸严肃地走开了。
随后,吴某就取代李某升任了策划部主管,总经理告诉他:“你的策划风格我很了解。我早就看出李某的不少策划案是你原创的,但你低调处世的态度,我很欣赏。”
因此,在职场上,尤其需要以宽容、礼让为核心的3C精神。所谓3C,指的是“以礼相待,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在职场上、办公室中,这三者缺一不可。同事之间,如果能够做到礼貌与关爱,真诚地关心以及尊重他人,相应地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谅解。
3C原则做起来其实很简单。第一是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和分享。多跟别人分享自己的看法、建议,多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你就能获得众人接纳和支持,从而顺利推展工作。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第一,你要能给予,才能考虑索取。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对同事的抱怨,大骂同事如何不够朋友,如何在关键时刻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为同事做了什么?你有没有在他需要时伸出温暖的手?你有没有故意或者无意中伤害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