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是一种活法
23490300000014

第14章 宽心的活法(3)

明朝开国大将军徐达,儿时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长大后又一起打仗。有勇有谋,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人,却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律己甚严。徐达处处跟士兵同甘共苦。遇到军粮不济,士兵填不饱肚子,他主动少饮少食,把口粮节省下来分给他们;大军还没扎好营寨的时候,他从不提前进帐休息,一定会等到大家都安顿好了,他才放下心来;士卒伤残有病,他亲自过问,端药治疗;如遇上兵士牺牲,他会更加重视,筹集棺木葬之。所以,明军将士对他无不既感激又尊敬。

在生活方面,他也无声色酒财之好。史书记载说:“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曾经赐给他一块好地皮,但正好处于农民的水路必经之地。家臣看到有这个好处,于是用这块地皮谋取私利,向农民征收“过路费”。徐达知道后,马上将此地上缴官府。

朱元璋用严刑重刑,杀了包括功臣在内的十多万人,可是徐达却得善终。他病逝于南京之后,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他为中山王,并将他的画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大明第一功臣”。能逃过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屠刀,不得不说,这跟徐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之道是分不开的。

宽容不会失去什么,相反会真正得到;得到的不只是一个人,更会得到人的心。要做到宽容,领导者首先要有宽广的心胸,善于求同存异,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要总是对一些细枝末节斤斤计较,更不要对一些陈年旧账念念不忘。因为领导人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属下在意的对象。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因其管理方法先进,被商界奉为神明。他就极善于运用糊涂哲学。后腾清一原是三洋公司的副董事长,慕名而来,投奔到松下的公司,担任厂长。他本想大有作为,不料,由于他的失误,一场大火将工厂烧成一片废墟。后腾清一十分惶恐,因为不仅厂长的职务保不住,还很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他知道平时松下是不会姑息部下的过错的,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会发火。但这一次让后腾清一感到欣慰的是松下连问也没问,只在他的报告后批示了四个字:“好好干吧。”

松下幸之助的做法看似不可理解,这样大的事故竟然不闻不问。其实这正是松下的精明之举。后腾清一的错误已经铸下,再深究也不能挽回公司的经济损失。另外,在犯小错误时,大多数人并不介意,所以需要严加管教;而犯了大错误,任何人都知道自省,还用你上司去批评吗?松下的做法深深地打动了下属的心。这次火灾发生后,没有受到惩罚,后腾自然会心存愧疚,对松下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的工作来回报松下的宽容。松下用自己的宽容,换得了后腾清一的拥戴。

宽以待人的上司看似糊涂、软弱,实则为自身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糊涂上司的精明之处,便在于此。以宽容对待狭隘,以礼貌谦恭对待冷嘲热讽。不将心思牵于一事一物,不将一丝哀怨气恼挂在心头,这是作为一位领导者理应具备的容人雅量,然而在生活中,有一种人往往是责人则明、责己则昏,责人则严、责己则宽;对社会上不良现象,可以评议指责,但不能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因为批评指责是针对别人的,人们往往不顾事实,不讲分寸,甚至捕风捉影,信口开河。这种批评指责不仅影响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助长言行不一、清谈空议、惹是生非的不良风气。

生活中,对人严、对己宽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而问题的实质也是对人对己要求的标准不同。看别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优点多;批评别人往往苛刻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看别人的现实表现而纠缠过去的恩怨是非;批评自己的时候则轻描淡写,强调客观,覆短护私。出现这种情况,也和“怠”与“忌”不无关系,自己不求进步,不思进取,又害怕别人进步,怕别人获得成就和名声。

一个人要想活出内心深处的快乐,应该去掉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改变这种不健康的风气,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检查自己思想上、工作上的缺点;同时以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鼓励,支持别人从善、向上的积极性。

6.克制自己的坏脾气

曾听过一句名言:“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强大。”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良好积极的情绪能够成为事业、学习和生活的内驱力,而不良消极的情绪则会对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产生破坏作用。因而,不断把自身情绪提升到有益于个人进步,是十分必要的。

世界上很少有人天生就有好脾气,但也没有哪个人天生脾气就十分糟糕,即使经过一定的教养也不能加以改善。马修·亨利说:“我曾经听说,有一对大虾的脾气都很急躁,但它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却相安无事,过得舒适而安逸,因为它们制定了一条共同遵守的原则——一个发怒时另一个就保持冷静和宽容。”苏格拉底一旦发现自己将要发火时,他就会降低声音来控制怒气。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处于情绪激动的情况下,那么一定要紧闭嘴巴,以免变得更加愤怒。造成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从前,在一个水池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他和来这里喝水的两只大雁成了好朋友。有一年,天旱了,池水干涸了,乌龟没办法,只好决定搬家,它想跟大雁一起去南方生活。但它不会飞,于是两只大雁用一枝树枝,叫乌龟咬着中间,大雁各执一端吩咐乌龟不要说话,就动身高飞。他们飞过翠绿的田野,飞过蔚蓝的湖泊。地上的孩子们看见,觉得这个组合很有趣,拍手笑起来:“你们看呀,那只乌龟很滑稽啊。”乌龟本来得意洋洋的,听到嘲笑后大怒,就想开口责骂他们。口一张开,就跌下来,碰着石头死了。

大雁叹气说:“这就是坏脾气的下场!”

实际上,情绪一旦变坏,一个人就在心理上被解除了武装。大多数公众人物的主要缺陷就是感情的爆发或者情绪波动,他们行事匆忙而草率,在压力大的时候他们往往无所适从。他急不可待地跳上路过的第一匹马,一点都没有注意到正有一只蜜蜂叮在它身上。这匹马四处乱踢、心烦气躁。当然,这个人肯定会从马背上摔下来,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当他看到大家蜂拥而至,对他赞不绝口时,他马上开始变得心浮气躁、盛气凌人,而不是心平气和、实事求是。他不懂得,现在大家把他捧到天上,一旦他们认为自己受骗上当,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他狠狠地摔在地上,从此他就可能一蹶不振。

亚伯拉罕·林肯刚成年的时候,是一个性急易怒、一触即发的人。但后来,他学会了宽容,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具有说服力又有耐心的人。他曾经对陆军上校福尼说:“我从黑鹰战役开始养成了控制脾气的好习惯,并且一直保持下来,这给了我很大的益处。”

出言不逊的言辞从未给任何一个人带来过一丁点儿好处,那只是虚弱的标志。没有人会因为它而变得更富有、更愉悦或更聪明。它从不会使人受到他人的欢迎;它令教养良好的人反感,使善良的人感到厌恶。

着名作家莎士比亚曾经描写了无数失控的情绪造成的精神毁灭的例子。他笔下的约翰王,因其对权力的欲望逐渐泯灭了高尚的品质,结果沉沦到几近失控的地步,像一头野兽。李尔王则是失控的情绪的牺牲品。在麦克白先生那里,野心超越了荣誉,甚至促使他走上谋杀犯罪的道路,而谋杀后的恐惧、懊悔与自责又立即带来了可怕的报应。奥赛罗是被自己嫉妒的怒火慢慢毁灭的。许多其他人物的遭遇更说明了这样的教训,那些不能宽容的人一定会遭到他们朋友的冷落。

许多名人写下了无数文字来劝诫人们要学会宽容。詹姆士·博尔顿说:“少许草率的词语就会点燃一个人、一家邻居或一个民族的怒火,而且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常常发生。许多的诉讼和战争都是因为言语不和而引起的。”乔治·艾略特则说:“如果人们能忍着那些他们认为无用的话不说,那么他们无数的麻烦都可以避免。”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希望看到这样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接受过很好的训练,有着非凡的意志力,应意志力的要求,他的身体乐意尽其所能去做任何事情。他应头脑冷静,逻辑清晰,他身体所有的力量就如同机车一样,根据其精神的命令准备随时接受任何工作。”世界上没有人天生有那种不需要任何注意和控制的好脾气,但也没有哪个人天生脾气就十分糟糕。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处于情绪激动的情况下,那么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以免变得更加愤怒从而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