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23488300000044

第44章 境界——看重·看淡·看开(2)

美国石油大王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最有钱的人。用他的话说,这源自于他从小就想赚钱而且始终在全心全意地追逐他的目标。在他的朋友们的印象中,除了生意上的好消息,没有任何事情能令洛克菲勒展颜欢笑。当他做成一笔生意,赚到一大笔钱时,他会高兴得把帽子摔到地上,痛痛快快地当场舞上一曲。可他一旦失败的话,他就会随之病倒。

病倒并没有影响洛克菲勒赚钱。可惜就在洛克菲勒的事业达到顶峰,傲世的财富像岩浆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保险库中时,一波强似一波的敌意和唾骂向他袭来,有人把他的塑胶像吊在树上发泄怒火,还有人写信威胁要取他的性命。

洛克菲勒立即雇来了大批保镖,然后以讽刺的口吻回敬那些反对他的人:“你尽管踢我、骂我,但我还是会按照我自己的方式行事。”但他的身体根本不争气,确切地说,他非常在意那些信件,他开始失眠、忧虑,身体每况愈下,心情也越来越糟。他只好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竭尽全力,却始终找不出导致他失眠、消化不良、脱发、全身疼痛和精神崩溃的病因。

不过这个高明的医生最终还是为洛克菲勒开出了药方,并且成功地挽救了洛克菲勒的生命。医生说,你只有两个选择,生命,或者财富。你必须在退休和死亡之间作出抉择。

他选择了退休,之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内容包括避免烦恼、放松心情、多做户外运动、注意节食等等。此外,他还鼓励洛克菲勒和人交朋友,他认为洛克菲勒没有任何一个朋友,他所谓的朋友,其实都是以金钱关系维系的伙伴。于是洛克菲勒尝试着和邻居一起聊天、打牌、唱歌,同时他开始反思,开始为别人着想,开始考虑捐钱。后来,他相继捐建了一些教堂和学校,帮政府消灭了十二指肠虫,资助科研事业,正是在他的金钱的资助下,科学家发明了盘尼西林以及其他多种新药。他甚至达到了博爱的程度,他从未来过我们中国,但著名的协和医院就是他捐建的。

总之,洛克菲勒前半生为了赚钱做了很多恶事,至少他的竞争者们这样认为;后半生他一共捐助了约5亿5千万美元,做了无数善事,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挽救了自己即将结束的生命,并把它延长到了让大多数地球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长度——98岁!

求财,还是求福?洛克菲勒是少数处理好了这种关系的人。在金钱和幸福之间,你将如何求得平衡呢?

要钱,还是要命

我追求的是——首先要把“必须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责任和义务从我的辞典里删去。这几年我就是一个不断删除的过程。目前来说,还没有删完……我现在更关心的是做我自己的人体实验。一个人健康是怎么来的,思维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响。我就想做一个实验:当我停止思维的时候,可能我就不得病了,也不衰老了,可能也不死,就会活得很长,活到150岁。

——张朝阳(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曾在某人的博客上看到过一段经典文字:“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经历了先是穷得不行,后来是累得不行,现在是烦得不行。改革开放治了我们的穷病,当下中医保健的流行是治疗我们30年来拼命工作累出的身病,而文化复兴是治疗我们不管挣多少钱都越来越烦躁不安、患得患失的心病。”

诚哉斯言!人类有一个最大的敌人,那就是欲望。很多人生活得那么痛苦,缺乏幸福感,并不仅仅是因为缺钱,而是被各种无休止的欲望所折磨。由于控制不住欲望,于是顺理成章地在欲望的鼓惑下,义无返顾地投身于物欲横流中。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得到的同时,就必然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失去些什么,比如健康和生命。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份触目惊心的名单吧:

2002年7月31日,56岁的青岛啤酒老总彭作义,在丝毫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游泳时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2004年3月4日,52岁的大中电器总经理胡凯,因突发心脏病逝世;

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在很疲劳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健身房,结果在健身过程中心跳骤停,突然辞世,时年54岁;

2004年11月7日,以“胆大包天”著称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劳累过度,患肠癌医治无效,英年早逝,年仅38岁;

2006年1月21日,上海中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民,因患急性脑血栓,抢救无效撒手人寰,年仅37岁……

如果说上述人等都是被欲望支配显然有些不妥。无可否认,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需要为成功付出相应的努力。实际上也正是靠着“拼命三郎”式的精神和工作方式,他们才能够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财富路上一马当先。然而,做“拼命三郎”的代价未免太过沉重。他们的成功,几乎都伴随着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直至崩溃、垮掉。

据说,IBM前总裁汤姆·华生,很早就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但他拒绝入院。为了说服他,医生特意带他到墓地“洗脑”,看着林立的墓碑,华生豁然超脱,第二天便递上了辞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难道我们一定要等到医生提醒时才能醒悟、才肯超脱吗?诚然,“天道必定酬勤”,勤奋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但是,成功同样离不开健康的身体。而且,如果健康不再,成就再大又能怎样?永远不要忘了,健康是1,抹掉这个1,成功、金钱、快乐等等这一切都会归零。只有健康才是最大的生命意义,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看重自己的健康。任何事情,都要以不影响身体健康为前提。

没有任何财富,能胜过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任何快乐,能超过内心的喜悦。巴菲特说过:“习惯的链条在重到断裂之前,总是轻到难以察觉!”这是投资的原则,人生的原则,也是健康的原则。世上有赚不完的钱,但人生苦短。很多人并非不懂这些,只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拼搏,习惯了把明天后天大后天的工作提前提前再提前,但他们的身体远不像他们的意志那么坚韧。很多时候,他们是在苦撑,直到撑不住的那一天。

人们往往用日理万机、夜以继日来形容那些身居高位、事业有成者的生活状态。事实上,做领导的、做富翁的,真的比我们这些普通人更辛苦吗?或者说,他们应该这样辛苦吗?其实,不论是领导也好,普通人也罢,勤奋都是必须的,但勤奋不是像机器那样没日没夜地转个不停。更何况,机器还有个大修的时候,人也必须做到劳逸结合。该拼一把的时候,必须拼一把;该休息的时候,也必须休息。

在国内企业界,王石可谓风云人物。但他的风光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他把万科打造成了业界领头羊,而在于他那潇洒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在位时,他每年都会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登山、漂流、滑雪、跳伞等。如今,刚满六十的他就选择了禅让权位,只身去了美国游学。有人曾经就此事发出过疑问:从现在开始的万科,还会是原来的那个万科吗?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王石永远都是原来的那个王石。

搜狐掌门人张朝阳的做法也很值得效仿。张朝阳曾经说过:“我的奋斗就是要把奋斗变成不奋斗。我现在跟几年前完全不一样。几年前,我每天很早到了办公室,随时找我都能找到,几点、下一步干什么,一切都安排好。现在我把主动权收回了,只有我去找谁开会,我要不去找你,你是没有权力找我开会的。甚至你发一个短信,我都有权力不回。我拒绝跟任何人吃饭。以前有很多广告商要见,现在广告商我都不见。见广告商可能会帮助这个季度的销售,但是我对这个季度和下个季度的销售不关心,我关心的是公司长久的竞争力。我在外面喝咖啡,有时候碰到一些人,他们要跟我谈跟搜狐合作的事情,我从来不谈——这是我下班时间,你跟搜狐合作,应该去找相应的部门……这样一来,我可以不被干扰地来关注我认为这段时间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我努力做到每天在我专注工作的这几个小时里,能够达到绝对100%的关注。这样的话,我能想到以前想不到的事情,这样才有创造性——公司需要这么一个人提供创造性。我现在有一批管理者帮我运营公司,不需要我来运营。就像一个轮船,我没事拎着榔头在里头走来走去,走到哪里敲两下,保证机器正常运转……我追求的是——首先要把“必须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责任和义务从我的辞典里删去。这几年我就是一个不断删除的过程。目前来说,还没有删完……我现在更关心的是做我自己的人体实验。一个人健康是怎么来的,思维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响。我就想做一个实验:当我停止思维的时候,可能我就不得病了,也不衰老了,可能也不死,就会活得很长,活到150岁。

总之,健康是一切的载体,没有了健康也就没有了一切。我们要学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创造健康,让我们的健康和财富相匹配,才不失我们追求财富的初衷,才不枉人间走一遭。否则,财富越多,遗憾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