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要学的科目比小学自然增多了不少,这也是对中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的一种考验。因为,科目的不同,它所要求的学习方法也有所区别。有的科目需要平时点滴积累、潜移默化;有的科目则要求深入理解、全面把握……因此,同学们必须因科制宜,根据不同科目的特点来针对性地学习。
语文
语言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我们可以把语文的学习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基础知识,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名句背诵等,这些相关的题目主要是考察我们的记忆力,要想拿分必须多看多记,而且记得要准确、牢固。所以,准备一个这类的积累本并经常翻阅背诵,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阅读理解,如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这类题目则是在考察我们对文字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要想提高解决这类题的能力,还是要以练习大量的习题为基础,做得多了,我们会发现这些题目和答案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我们更要注意在练习时勤于思考,掌握这种规律性。而且平时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尤其是哲理性的散文,对我们提高语文能力甚至是提高生活品位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是语言运用,如语言类型题、作文等。这是考察我们的功底了,因为语文是一个长效学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提高的,它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和长期养成的文学素养。所以说博览群书十分重要,善于积累十分重要,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勤于思考十分重要,锤炼语言十分重要。当然,这类题也有一定的技巧性,老师在课堂上都会传授,毋庸赘述。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地积累。因此,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去学习,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你会发现,自己的语文成绩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提高。平时要有意识地注意语文知识的积累,比如我们在读报纸、看杂志、看某些文章的时候,都可以有意识地把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词语,或者有意思的人物事迹记录下来,可以用笔作文字记录,也可以把它们记在脑子里。如果我们能够常常留心,随时积累,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知识必须积累,语文尤其如此。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有的人之所以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就是因为语言积累丰富。
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阅历,才是考场上游刃有余的不二法门。社会有多大,语文课堂就有多大,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要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和改正不良的语言习惯,比如汉字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古典诗词及名言警句的积累,即使考查力度较小,靠“突击”也不会奏效。部分省市考查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多为久负盛名的古代故事,如果课外积累到位,即使读不懂原文,也会知其梗概。而且几乎所有省市的中考对汉字书写的要求都与分数挂钩,平时应加强练习。
第一个积累的途径是看书读报。只要你肯钻进书的海洋游历一番,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曾经结结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了。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阅读量增加了,语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第二个积累的途径是熟读背诵。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其规律、含义、韵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个积累的途径是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作中积累语言。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有识之士认为,目前中学生作文水平每况愈下,这并非危言耸听。要扭转这一局面,加大作文的密度是其方法之一。
快速阅读有技巧
从阅读方式来比较。我们一般可以把阅读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阅读法(俗称为慢读),即按照字、词等少数几个单字为单位逐个阅读,二是快速阅读或称“速读”。它是将被阅读的文字以组或行、块为单位进行大小不一的整体阅读,而“组”或“块”内所包含的往往可能是词组、半行、一行、多行甚至整页内容,它是一种让我们能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的阅读法。
经过科学研究证明:人类进行传统阅读时,主要在使用左脑的功能;而在采用“速读”方式阅读时,则充分调动了左右脑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左右脑的优势共同进行文字信息的形象辨识、意义记忆和理解,所以“速读”又被称之为“全脑速读”。
1.快速阅读的主要方法
(1)浏览法
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浏览阅读主要是重点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因素。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题目和书名。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的主要论点、主要论题或是主要内容等。通过研究题目,可以对文章或书籍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二是目录、序言、提要、索引等,这些将会帮助读者对文章或书籍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三是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主要是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将这些关键部分浏览完毕后,会对文章或书籍形成总的印象,如果经回忆有不够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处,可再作必要的重点补阅。
(2)扫读法
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地扫描,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扫读法不像传统阅读方法那样逐字逐句地来读,而是将视域尽可能扩大,将几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页文字作为注视单位,在快速扫视中获得对文章或书籍的总体印象、整体理解。这种方法最快可以由数行扫读达到一页一页扫读,逐页扫读的方法又称为面式阅读法。由于摆脱了个别字句上的语意纠缠,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影响理解程度,很多时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阅读更能够把握文章内容的精髓。扫读法阅读的速度非常快,但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必须经常专门训练,比如经常做一些视力扩展训练,在平时阅读时要注意克服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有意识地扩大每次眼停的视野范围。
(3)跳读法
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甚至整页整页地略过。所以,善于运用跳读法阅读,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能够很快抓住关键,把握文章要旨。跳读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可以抓住标题、小标题、黑体字等关键处跳读,这些往往都是文中主要内容、中心题旨所在,可以根据关键词语的提示阅读,有关键词语的地方大都是同阅读者所关心的内容或问题联系最密切的。可以重点在篇章的开头、结尾,文中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跳读,这些常常是议论性文体的主要观点或论据要点的所在。可以沿着情节发展线索跳读,如在记叙文体中情节之外的纯景物、人物的大段静态描写可直接略过。可以根据语法结构的提示跳读,通过结构词语的帮助来把握书中的思路,如“由此看来”、“总之”等就可提示读者很快找到关键性的总结句。
(4)猜读法
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猜读法使读者角度转换为作者,为作者设身处地地考虑作品内容的安排,这就使阅读活动始终处于高度活跃的积极思维状态,有助于锻炼提高读者的认识判断能力、创造能力。随着猜读准确性的提高,读者在阅读中领会把握作品内容的时间就会大为减少,因而猜读的能力对提高快速阅读能力也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猜读法最常见于情节类的作品阅读中,如《老人与海》中在读到桑提亚哥刚遇到鲨鱼之时,读者便可以猜想作者会怎样写他与鲨鱼的较量?最后结局会是如何?其他类型的作品,也可用猜读法阅读。
运用猜读法时需要注意,猜读要以原文的某些材料作依据,不能毫无依据地凭空乱想。猜想之后,要在原文的相关处重点阅读,将猜想与原文的内容进行对照,一致便说明自己较准确地理解了作品,不一致则说明自己的理解或作者对内容的处理有问题。在不断地猜想、比较、总结中,猜读能力会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也会得到很好锻炼。
(5)寻读法
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寻读法是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我们在辞典中查阅某个字词的意义或读音;在报纸上查看当天的重要新闻,在电视报上了解想看的电视节目;在产品说明书中查询某个故障的排除方法,在某本书中通过目录提要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写作中搜集需要引用的有关资料等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到寻读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书页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这种快速筛选识别信息的能力,需要在阅读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
2.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内容理解,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因此,阅读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读者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这对于保证快速阅读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阅读速度的提高,与阅读者的整体识读能力有着很直接的关系。逐字逐句读书的习惯使注视点增多,眼跳次数增多,势必影响阅读的速度。而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地提高。因此,在阅读中注意养成整体识读的习惯,也是提高快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3)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我们所说的快速阅读,当然是在理解、记忆基础上的阅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而单纯追求速度,那这个速度即使再决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提高阅读的速度,一定要处理好速度与理解、记忆之间的关系。快速阅读必须以一定的理解水平、记忆掌握能力为前提。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学好文言文并不难
高考阅读部分一般分为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由于阅读的文章都不是我们曾经见过的,做起来有难度,因此在平时做题时应该多加强训练。
高考所选取的文言文虽来自课外,知识点却均出自课内。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等,知识点零散,但如果善于分类,善于总结,并且活学活用,就一定能够“课内开花课外香”。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总结,把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记忆。当你读到来自课外的一些文段时,就不会感觉陌生。所以说,文言文的学习重点还是在课本。课本必须仔细读,经过多次认真的精读,尽量熟悉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用法,掌握特殊的句法,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被动用法等。
怎样学习文言文才能更有效呢?具体来说,可以按六个主要步骤进行学习。
1.多读
学文言文一定要多读,应该在理解句意和正确断句的基础上多朗读。因为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很重要。很多同学阅读文言文时都有这样的感受,一遍读下来,不仅有很多字不认识,甚至读不懂文章的大义。正是因为如此,不少同学都觉得学习文言文很困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只要你能够多读几遍,自然就能理解其中的内涵了。所以,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抛弃阅读现代文的习惯,那种想要读一遍就了解大义的期望更是容易挫伤你的阅读兴趣。
2.翻译
根据课下注释或课外资料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这样可以利用意义记忆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便于记诵。
3.背诵
背诵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的最佳方式。背诵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内容分为几个组块,比如《过秦论》最后一段共有六句话,可以分为三个组块,只要理解了意思,背下来是很容易。
4.分析
分析就是对课文的大意、思想、人物进行挖掘。在分析的过程中,首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比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嬴为什么要自杀,联系当时士人的追求和立身之本,这个问题才得到合理的解释。其次,要注意古为今用。文言文教学强调加强人文教育,古为今用,同学们要对其中的故事、人物有创新的理解和评价。
5.总结
即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把零散的知识分为八项:通假字、活用词、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虚词用法、双音词古今异义、成语名句、生字生词。做一个表格,对每一课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6.练习
指学完本课后为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出一些题进行测试,练习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方法能帮助你从容阅读那些陌生的文言文,真正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实际上,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它们之间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所以真正需要积累和总结的是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之间的区别。
实词发生变化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相比,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对于这些古今词义的差异,你可以摘录在笔记本上,以方便复习。
2.一词多义
如“发”字,在“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中作“发射”;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中作“出发”;在“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中作“点燃”;在“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中作“打开”;在“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中作“发动”;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中作“抒发”;在“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君后援”(《赤壁之战》)中作“派遣”;在“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中作“征发,征调”;在“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中作“极短的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在“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中作“开放”等。对于这类字、词,在学习时要注意总结,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
3.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