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23475800000030

第30章 工于炒作,广告高悬(4)

工厂有了名气,机器越卖越多,“流水”越做越大,郭东波的资财也日渐增多。为发展企业,郭在工厂南边的谭家胡同买下一块旧房基,拆除翻盖,新建起五蹬高台阶、房顶拉电网的“三合”式大瓦房。同时,在郭天祥厂的西边百多米的地方,兴建起坐北朝南的三间相通的楼房大门面,作为机器产品的卖货门市部,通称“西柜”。楼下三间是12扇玻璃门,进去是四丈长、三丈深的大方厅,迎面正中悬挂天津颜体书家杨佐才写的“郭天祥”三个金字黑漆横匾,两边靠墙有玻璃橱窗,放置零件、成品和定活的样品。厅中摆设轧花机、织布机、切面机、车床、座式保险柜等产品。厅后下面是有天井的仓库,堆放各种成品和待装的半成品及零配件。楼上是三间临街的大客厅,用作招待宾客休息、娱乐消遣、洽谈交易的处所。这处巍峨壮观的大楼成为当时三条石街上门面最大、式样最新的建筑。

“郭天祥”的机器能打开市场,是郭东波本人“亲、勤、严、细”作风的结果。他干活办厂,事事亲自过问,亲自动手。生产上亲手做工件,亲眼验货;经营上亲自接待顾客,当面协商。每天早晨六七点钟进厂,催促学徒落门板,擦柜台,清扫车间。看到车床上有铁刨花、碎沫子,就动手去清理。瞅见铸铁活放置不平稳,就上前搬挪摆好。他眼看、耳听、手动整天不闲。对人、对事、对原料、对产品都是严格要求,不敷衍、不马虎、不迁就、不凑合、不和稀泥。尽管此人文化水平不高,貌似粗人,但心路很细,记忆力也较强,遇事专心研究,主张开厂要有规矩,用人不能看表面,账目核算要清楚,家庭过日子应俭朴。工厂做出来的机器有啥疵点毛病都瞒不过他的眼,工人徒弟品德行为的好坏,他都清楚,买材料卖成品的账目,即便他不翻账本,心中也有数。同行业的行情他也十分了解。

三条石大街上的机器铁工厂,一家挨一家:东口路北的“金聚成”,是早在1897年建立起来的老厂;路南一溜矮平房是郭东波出号的“郭天成”;街中的南面有张惠卿在1910年开设的“春发泰”;北面有两家紧靠相邻各三间门脸的机器厂,一家是李元才干的“德利兴”,一家是孙恩波与人合伙的“三义成”。街西边有一家带“炮楼”(监督工人的房子)的工厂,是王维珍开的“福聚兴”。这些人的厂家也都是比较有名气的大厂,都是郭东波的竞争对手,郭东波为使他的机器在三条石市场站住脚跟,就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他曾说:“耍手艺,做出机器来得好使,没毛病,有人买,才能赚钱。”他制作的轧花机、织布机、切面机、零配件和车床,都是用真材实料;规格尺码按规定,对照标准毫不马虎,并以“日光牌”作为商标注册,列作名牌作为竞争的手段。

工人做活、验活,他往往站在旁边不眨眼地看,有时候就挽起袖子与工人、徒弟站在车床前一起干,拿着千分尺比划量卡,一短一毫也不放过,绝对不允许偷工减料,讲究做出活来平整光滑。刮净无毛刺,安装对口铆上榫。外表涂刷的黑漆采用进口的“水罗宋”(即沥青清漆、黑瓦力斯),锃光瓦亮。轧花机的滚筒、轴棍、转轮和切面机的压滚、条刀保证锋利敏锐耐用。产品制作出来装配成型,他亲自把关检验,从上到下,由外到里,从大架子到小螺丝,仔细过目,差一点就让返工,毫不含糊。

“郭天祥”卖机器的特点,其一是有宽阔明亮的门市部,各种轧花机、织布机、切面机和机器车床,每种有四五台在“西柜”楼下大厅陈列摆设,任客挑选。这是别家狭窄门面小工厂无法与之竞争相比的。其二是当场开机试验,让买主亲眼目睹机器的灵敏度和运转力,卖轧花机,用从地里摘下来的棉桃放在机器里试验表演。卖切面机,放上和好的面团搁在机器的圆滚上压面、轧条,几分钟后流出有宽有细的长面条来。车床也是转动天轴皮带,看车刀飞快刨铁镟活,保证使用顺手、方便、耐用。其三是赠送工具。卖机器随带各种常用工具,以备机器保养和维修应用,并负责教会安装与拆卸。其四是精选原料,细选成品。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让一个姓侯的师兄弟在三条石南北方向的普乐大街上开设祥利公铸铁厂,专门为“郭天祥”的机器配套做翻砂铸铁件。让一个姓杜的出号徒弟在金钟桥北河沿下开一家聚兴机器厂,专门制作和销售日光牌各种机器。这两家都有郭东波的投资,与“郭天祥”合在一起形成原料、制造、销售一条龙系列经营。除天津市门面销售外,还在济南开设了郭天祥机器厂山东分销部。随着声名远播,生意十分兴旺,销售蒸蒸日上,每天二三十台,销货银洋数千元,位列同行业之首。郭东波的名声更加显赫,被同业拥举,当选为天津市机器制造业同业会会长。

9.大力宣传,家喻户晓

在孙子兵法中,强调上兵伐谋、奇正相生、示形造势。商人理解了孙子兵法的这一点,所以不吝花钱做广告。要抢占市场,没有广告是不行的。在很多名牌产品的背后,都少不了立意高远、构思巧妙的广告策划。不少企业界的人士意识到,要拿到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就必须推出名牌。而要实施名牌战略,必须通过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

商人舍得花钱做广告,以使自己的产品比别人的更具“知名度”。每个成功的企业或产品都有在全国赫赫有名的广告词。如七匹狼的“相信自己,相信伙伴”,安踏的“永不止步”……

因为这些产品有良好的广告宣传,因此很快打入并占领了市场,使其一上市就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优秀商人为了宣传产品,还不惜投入巨资,大力宣传。

胡文虎也是最早投入巨资采用广告的侨商。在新加坡,为了使万金油进入千家万户,胡文虎不惜以重金大做广告。一开始,他模仿日本仁丹的宣传手法,印刷了大量万金油宣传广告。不到一个月,新加坡大街小巷到处都可见到万金油的广告张贴。也就是从广告张贴开始,胡文虎发现了广告的巨大商业效用。于是他开始寻找一切机会,以广告形式向公众展示企业和产品。有一次在广州,他看到正举行善款筹集义演,便走上去问最贵的座位多少钱,然后花500元买了一张名誉券,由演出主持及众人前呼后拥引至前排正中入座,众人不知他是哪位大人物,争相围观,记者更进行了专访。第二天羊城各大报都刊出华裔胡文虎用500元买名之事。

尝到甜头的胡文虎深知广告的妙用,因而在探索设计广告形式方面处心积虑、乐此不疲。20世纪20年代,他以企业名义印制日历在社会上进行大派送,“永安堂美女伴虎日历”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日历珍品。时至今日,印日历派送仍然是当代企业常用的宣传手法。此外,胡文虎很早便重视媒体广告,他在报纸上所做的广告更是魅力无穷。当时精神生活匮乏,人人爱听故事,而报纸则是最主要的传媒,也是登载通俗小说的重要园地。认识到报纸传媒的影响力,胡文虎专门请人撰写故事广告在报纸上刊登,用以宣传产品。其中一则“关公刮骨疗毒为什么不会痛”的广告故事,说关公攻打樊城,中箭后服用药散,才让华佗刮骨疗毒,面不改色。手术完后,关公又抹了药油,很快便痊愈。华佗问:“你吃的药散是什么灵丹妙药,伤口上涂的又是什么药,能不能介绍介绍,让我也买一点?”关公说:“我吃的是从永安堂买的虎标头痛粉和止痛药,涂的是鼎鼎有名的虎标万金油。”人们看到这里,往往摇头一笑,心想太会胡扯,只当笑话看,可心里却不自觉地留下了虎标良药的印象。

胡文虎也是最早采用行为广告的侨商。1935年10月,他率华侨代表队回国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全国运动会。为此,他特地花巨款请美国福特汽车厂造了一辆虎头轿车开入上海,这种怪车立即轰动上海滩,成为全运会上的亮点之一,各大报争相报道,使胡文虎一下成了上海妇孺皆知的人物。胡文虎做广告不怕花钱,而且求新求变。他说:“一切标新立异并非是出风头,目的只不过要让更多的人认识虎标良药。”为此他还发动了最早的广告战,在中国商业史上上演了一出激烈的“虎佛大战”。当时,与万金油类似的中成药“佛标二天油”几乎与“虎标万金油”同时转向中国国内市场。佛标二天油一开始就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率先在报纸上大做广告,致使万金油销量骤然下跌,很快就处于下风。眼见各地永安堂分号致电告急,连胡文豹也垂头丧气,坐困愁城,胡文虎说:“商场如战场,强存弱亡,别人永远不会把市场让给你。和他争,和他抢,才能夺回市场。”他立刻展开行动,专门以佛标二天油为对手,只要佛标二天油刊登一版广告,次日他就在同一报纸刊登两版万金油广告。佛标二天油自然也还以颜色,双方斗得天昏地暗,最后胡文虎硬是以广告战把佛标二天油赶出了中国国内市场。另一场广告战则极富政治色彩:抗日战争时期,胡文虎在四川针对日本的仁丹打了场广告战,组织了五个宣传队,一边演戏宣传抗日,号召民众抵制日货,不吃日本仁丹,只吃中国药;一边免费义诊,免费发放虎标药,结果使得日本仁丹在四川没有立足之地。这件事使得日本人对胡文虎恨之入骨,轰炸重庆时曾将永安堂列为轰炸目标。

广告到了胡文虎手中,就成了妙趣无穷的利器,运作巧妙,作用无穷,不但宣传自己企业的产品,有时也用来打击竞争对手。这种成熟的广告观念,不仅在南洋,而且在中国商业史中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胡文虎每年都要花费巨资在报纸上做广告,仅在上海报刊投入的广告费用就高达100多万元。尽管胡文虎舍得做广告,但在结算后,这样巨大的广告开支还是令他瞠目。但为了万金油的宣传,广告开支不仅不能减少,反而要逐年增加。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可如何缩减经费呢?左思右想,最后决定自己办报纸。陈嘉庚创办了《南洋商报》,成为南洋最早的一家商报,同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商报。胡文虎一直密切注意着陈嘉庚的动向,虽然两人经营范围不同,此前也一直没有发生正面竞争,但陈嘉庚的做法启发了胡文虎,使他一下子就想通了:与其花费巨资做广告,不如自己办份报纸,这样不但解决了广告问题,而且还可以刊登别人的广告,赚别人的钱。1927年,胡文虎在新加坡创办了《星州日报》,一开始就将《南洋商报》作为赶超目标。此后数十年中,两份报纸作为新加坡的最大报纸,一直龙强虎盛,难分伯仲,两家的较劲直到1971年被当局接管合并才作罢。由于《星州日报》,当时办得很有声色,不仅使虎标良药的宣传声势迅速扩大,而且作为一种新闻舆论工具,胡文虎也有了发表社会见解的阵地。

直到今天,万金油依然是人们使用得最多的家庭日常必备药物之一,流传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万金油”这个名称也被国人引申为对某些具有多种才能的人的代称。万金油而今已经很普通、很常见了,这正说明它对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新旧世纪之交,印度人仍对来自中国的清凉油求之若渴。

胡文虎通过广告宣传,使“万金油”走进千家万户,赢得万千百姓的信赖,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