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这样写作最高效
23469600000021

第21章 写作技法(1)

1.写作前要审好题

考试作文审题很重要,学生必须对题目吃透吃准。由于很多同学没吃准这一题意,连“符合题意”这一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只能拿个安慰分。这些同学吃亏就吃在了审题上。

例如:在《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麇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材而猎。”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这些都不得要领。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不能把野生动物灭绝,这似乎都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

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如弃学经商等。

由此可见,作文写得是否成功与审题是分不开的。所谓的作文审题,就是要在动手写作之前对作文题目进行仔细全面地思考分析,正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确写作的要求。那么如何审题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紧扣关键词语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题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但有时也有中心词作题眼的,如“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在写作时,我们需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2.把握材料

准确把握话题材料,一要关注整体,不疏漏显性信息和隐含信息。如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它在提供“记忆移植”的材料之后,提出了“注意”,在“注意”中有“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即符合要求”,这是显性要求。它的隐性要求是什么呢?题目中的“有关”暗示我们只能写记忆移植后与移植前的差异。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假设关系复句的偏句,可写的是这个复句的正句。所写正句必须与“记忆移植”发生必然联系。如果没有把握这些隐性信息,写起来就会跑题。二要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主题的关键词句进行反复推敲。三是要求同寻异,辩证分析,抓住材料的“关联点”。这主要是针对提供多则材料的文题。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学会辩证思维,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深入分析。如果提供的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不相同,其内涵上必有共同点,我们在审题时就是要找出这个共同点。

3.重视提示语句

审题立意,不能忽视作文的总体要求。比如扬州市中考作文题“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此”就是上面材料所反映的全部内容,也就是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扣住“生活”和“学问”,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即使试卷要求这么明确,但还是有不少考生,通篇不谈生活,一字不提学问,更没有写到观察和思考,另起炉灶,成了“脱题作文”,应当吸取教训。

4.把握文体要求

许多考生的文字功底很好,材料也选得不错,就是没有按照文体要求去写,结果令人遗憾。一般说来,作文的“文体要求”都比较直露,只要作文时注意即可。现在作文文体要求比较宽泛,文体可以自由选择,但不等于没有要求。如果选择记叙文体裁,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记叙文的规矩去写;如果选择议论文,就要有论点、论据、论证。千万不能说明和记叙不分,抒情和议论搅杂。写诗歌必须要有形象和意境,写戏剧一定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所以我们要在审题时,认真研究作文要求,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才能够写出最能反映自己作文水平的文章来。像“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不要写成诗歌和记叙文”,以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分类,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因此,如果把此题写成散文也就不符要求了。

深处未必非得种菱

清朝有位叫阮元的诗人,曾作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此诗传达出的哲理,与孔圣人的“因材施教”和我们现在的所谓“因地制宜”思想颇有几分的相似。然而,历史的印痕告诉我们:有时,深处未必非得种菱。

坚强的云——异于世俗之徒

独上高楼,忽地望见远处竹林上空飘荡着几朵云,那是晋朝的天空上飘荡的几朵云吗?滚滚红尘,不尽爱恨情怨;芸芸众生,谁又能乘云归去?唯有你们——竹林七贤,与其在世间滚打,不若畅饮山巅,共红日沉浮。

于是,那一段云波倒映着你们沧桑而同样具有花般容颜的脸:感叹天下无英雄而使竖子成名的阮籍的无奈;竹林间卷袖打铁的嵇康的淡薄;把盏而起的刘伶的一段风流……都早已随着那云的轨迹,从那段回忆中一直流淌至今,汩汩,汩汩,不曾断绝……

清冷的云——异于世俗的女子

西湖微波,荷叶飘香,有一朵轻轻洒落在西泠桥畔。“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你看那灼灼其华的背后,是谁吐纳着宋词的凄婉迷茫?苏小小,从此镌刻在这片天空中,短短一生,便是千古传奇。

在那个年代,她不愿做妾,去完成一个女人低下的使命,而是将美丽呈之于街市,藐视奢华的高楼。“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的大好山水”是小小的愿望。然而,情人未归,书生已去,命运没有给她太多的情感回报,而是让她看惯了十九年的花开花落。于是,夜深人静之时,悄然离去,将美丽永远定格在十九岁的天空。

那是朵冷清的云,一朵不祥的云,在西湖千年的风雨中,愈加凝重。

融融月,淡淡风,吹不散历史天空中那一朵朵“与时不同”的云:至尊红颜的武媚娘;不苟同世俗的竹林七贤;不趋流俗的苏小小、锋芒毕露的林黛玉……

坚强的云、冷清的云、曼妙的云……那轴长卷,被岁月染成了古铜色,连同那些动人的诉说,都成为一种洪荒大古之美,而他们没有“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因为突破,因为创新,所以长存。历史证明:有时,深处未必非种菱。

这是一篇很另类的考场作文,作者反弹琵琶,从材料的反面进行作文,可谓大胆而眼光独到。“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本是诗词主张的,也是大家接受的常识,可作者将标题就直接命名为深处未必非种菱,吸引眼球而视角独特。文章以具有象征意义的“云”铺展下去:坚强的云、冷清的云、曼妙的云等等,不管是何种的云,此处的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正因这一象征手法的运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魅力。同时,广征博引,以丰富的事例:至尊红颜的武媚娘、不苟同世俗的竹林七贤、不趋流俗的苏小小、锋芒毕露的林黛玉等,严谨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新颖而别具一格。

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作用。不同的人,所处的职位有高低之别,岗位有显要与平常之分,但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一番成绩。只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有助于发挥自身的作用。

人生如棋。人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会处于不同的位置,我们应根据所处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以“位置与作用”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中国象棋有三十二枚棋子,每一枚都有自己的位置。车、马、炮纵横驰骋,杀伤力强;兵卒相对是弱子,它步步为营,一般情况下,其杀伤力大不如车、马、炮,所以有“弃卒保车”之着。但是,如果运用得当,兵卒同样能发挥出色的所用,甚至能斩将夺帅,决定棋局的胜负。

2.立意很重要

要使文思畅通,关键在于立意。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作文之初,头脑里往往是乱纷纷的,想来想去,总觉得不知从何说起。一旦文意已明,文思也跟着流畅起来,有时甚至是妙思泉涌,不吐不快。立意之于文思,正是这样:立意越精细、越明朗,写起来就越顺畅。

立意,指的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立意、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围绕主题来选择、确定。它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审题而来,即所谓先审题而后立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立意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立意呢?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是根据题目立意。有些题目本身就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时立意应着重考虑选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这些材料怎样安排。有些题目只暗示了写作对象、选材范围和文体类型,这时立意就应自定中心。

二是结合现实,注入时代精神。

三是托物言志。

四是借用成语、格言、谚语、警句、名言、寓言故事或历史故事立意。

审题和立意很难一步到位,草率的态度决不可取;特别是在限时作文中,用于审题和立意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更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因此,立意要满足一些要求,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十个字,这就是:正确、深刻、新颖、真实、集中。

1.立意要正确

确立的中心思想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有积极意义,感情健康。

2.立意要深刻

要对所写的事物作一点分析,立意不是直觉的思维活动,不能单凭个人意愿,也要有一个逻辑思维过程。要挖掘出题目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并且和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揭示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教育意义,立意一定要深刻,才能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给人教育。

3.立意要重在创新

我们文章里所需要的“新”,就是那些既符合时代精神又闪耀着个性色彩的东西:一方面是指我们对周围事物的独特见解和体会,另一方面是要我们发人之所未发。立意上能创新,全在于思维活跃,这就要多读多看多思考。多读多看才能视野广阔,多思考才能辨明事理,有所发现。思维活跃起来了,就不会受制于旧的思维定势,而是敢于创新。还要善于联想和想像,因为联想和想像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能使我们从普通事物上看出它们所包含的新的意义来。

4.立意要真实

要在审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感悟最深主题才最有表现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照搬别人的思想,因袭守旧。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情和意密不可分,写作时要自觉地把情和意联系在一起,文章就会变得更加真实。

5.立意要集中

就是说一篇文章最好只表现一个中心,不要多中心。

没有翅膀的飞翔

“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轮回。”甲虫微笑着对我说:“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斑斓的翅膀,在天空中蹁跹舞动。”阳光安静地淌过我每一寸藏青的肌肤,我听到山风掠过树梢,如同一支深远的骊歌。

“啊,你!”小甲虫尖锐的叫声在我耳边响起,我拖着湿漉漉的双翼,睁开疲惫的眼睛——浅黄的粉翅不幸地覆在地上,我从一只毛毛虫变成一只小飞蛾,我笑了。阳光明媚得有些奢侈,虽然好朋友小甲虫一直期待我成为一只最美丽的蝴蝶,轻盈地在花丛中飞舞,但我无恨亦无悔,如果注定我只是一只小飞蛾,经历了茧里的痛苦与挣扎,我也早已脱了胎,换了骨,虽然我没有斑斓的翅膀,我依然有破茧而出那一瞬的动人,我依然会用并不曼妙的舞姿歌颂这个美丽的世界,请祝福我吧,我是一只可爱的飞蛾。

“每只鹰的尽头都是苍穹”,妈妈的目光中充满期待,“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坚强的翅膀,在天空中铺展你的辉煌”,轻风温柔地吹动我茸黄的毛,我听到燕语呢喃,讲述着一些古老的故事。

“啊,你!”妈妈沉重的叹息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我当然明白,我只是一只平凡的鸡,天空只是一个太过遥远的梦,而妈妈收养我这个孤儿,一心盼望我会是天空最骄傲的一只,对不起,妈妈,我只是一只鸡,所以蓝天不是我的选择,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我会在那里尽情地跑动,如一朵黄色的云掠过碧绿的天际,那里才是承载我快乐的天国,我不会把鹰的期望强锁上眉头,碾碎一个春花秋月的日子,在一片放逐理想的草原,我会和鹰一样快乐,妈妈,请祝福我吧,我是一只幸福的鸡。

“每一只天鹅都是天使的一次微笑”,爸爸慈祥地凝视着我,“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洁白的羽翼,在天空中书写你高贵的美丽。”水珠轻轻地顺着我的羽毛淌下,我似乎听到雨打芭蕉,点滴着一些天荒地老的忧伤。

“啊,你!”爸爸失望的目光黯淡如被浇息的火炬,我天生有残疾,永远不能圆轻盈飞翔的梦想,我没有落泪,我想,有一些飞翔是不要翅膀的,有一些美丽是不需要书写的,我依然洁白如玉,在水间漫步,有我的快乐在流淌,我会微笑着,祝福那些空中的同伴。天使的姿态,不如没有翅膀的飞翔更接近天堂,祝福我吧,我是一只快乐的天鹅。

这是一篇2004高考重庆满分作文。本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极具想像力,富有哲理性。选取飞蛾、鸡、天鹅作为陈述主体,分别面对他人(“朋友”“妈妈”“爸爸”)的期望审视自我,形象地阐明“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生动逼真,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并且结构严谨,文笔不凡,行文流畅,干净利落,显示了考生驾驭语言的功夫。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冯骥才说:“各国博物馆都收藏中国的文物,惟有中国博物馆不收藏外国文物,中国人在博物馆里看来看去全是自己。造成这种现象的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封闭观念:不看别人的,便认为自己最好。”

有人由此联想到:打开的窗口越大,放进来的阳光就越多,进入视野的内容就越丰富,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就越全面。写本题,可以从现实的视角去构思,从个人的进步谈到国家的发展,由小到大表现“视野”狭窄造成的局限,“视野”宽阔带来的丰富。可以从历史的视角去构思:为什么“各国博物馆都收中国的文物”?为什么中国的许多人总“认为自己最好”?应当从封闭与开放的对比中去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但千万别说空话、套话,而要立足国情去作切实地剖析。也可以从文化的视角去构思:为什么有些人只要娱乐不要文化,只要“快餐文化”不要精品阅读?要提高自己的品位,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视野?此外,还有其他的种种“视野”可写。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或体验?请以“视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3.构思先行

所谓“构思”,指的是确定主题和文体之后,确定中心、择取材料、安排结构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即立意谋篇。

考试作文构思的基本过程可分五步走。第一步:选定角度。第二步:确定体裁。第三步:搜索材料。第四步:确定中心。第五步:草拟提纲。话说分五步走,实际上在构思过程往往会同步进行,一气呵成。同一个题目会有许多角度可选择,同一个材料会有许多主旨可表达,考试时,选择什么角度、中心,跟题目要求有关,也跟考生肚里有什么材料有关,考生可根据题目要求迅速选择材料,把与题目有关的材料搜索出来,迅速作出决断,将选用的材料概括写在稿纸上。

考试时,无论写什么文章,注意把握文章脉络线索,安排好文章顺序,择取适当的资料,这是跻身一类卷的必要条件。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