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在数学和科学方面有着很高的天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天分越发明显。上高中的时候,他曾作为学校的代表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领奖。可是谁又相信,十年前,他还是一个被人认为先天不足,放学后需要补课,处在父母格外保护中的孩子呢?
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妈妈会怎么做?是给他一个玩具,还是跟他说别浪费时间了?妈妈不要一看到孩子发呆就一副忍无可忍的样子,至少也应该关心一下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妈妈似乎最见不得孩子呆着没事干。
彼得就格外喜欢沉浸在空想中,特别是什么都不做,自己一个人沉浸在遐想之中。大多数人肯定会认为他不会在想什么重要的事情,而我看到彼得这样,却非常想知道这个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但是我没有干涉彼得。其实,不只是彼得,爱丽丝和南希在做完功课后,我也让她们回到自己的房间做自己的事情。彼得经常发一会儿呆后,就开始捣鼓一些组装品,还掏出笔来,在纸上画着什么。爱丽丝和南希则有时编织一些东西,有时画画玩。
他们有时候就呆呆地坐着。但是,不管孩子们做什么我都不会去干涉。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画画、看书,还是玩玩具,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们也有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除了一些规定的事外,绝对不干涉我们,给我们的时间就彻底由我们自己支配。小时候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这么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明白了父母这么做,对我们有多么大的帮助。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压力,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地展示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有那时,才能体现自己真正的个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时间也越来越紧。但是,越是这时候,我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就越多。因为孩子需要自己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妈妈们总是津津乐道那些学起来废寝忘食的孩子。真的有这样的孩子吗?大概学习好、听话的孩子会这样,但是将所有时间都花费在课本上的孩子,就失去了在自由时间发现自我的机会。
我相信在给孩子的自由时间里,孩子们会选择自己奋斗的方向。自由时间越多,孩子越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彼得小时候总喜欢拆东西。上高中时,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发明奖,这都是因为给了他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如果只是一味地督促彼得学习功课,不要浪费时间,连彼得自己都不会发现自己有那方面的才能。
韩国的妈妈们都有奇怪的强迫症。她们希望孩子不停地学习,从早到晚跟在孩子后面,每一件事都要指指点点。为了能超过同龄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弄得像牛一样,在各个培训学校之间赶来赶去。
妈妈无法忍受孩子有空闲的时候。孩子失去了仰望蓝天、享受阳光的快乐,甚至学习的时候,笔一停都要招来妈妈的批评。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别说树立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才能,处在这种没有喘息之机的生活中,他们早就已经疲惫不堪了。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就不会有发展的机会。
不只如此,总是处在妈妈的监视之下,孩子会变得做事畏首畏尾,对世界有着极端的看法。
孩子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塑造自己。只有给了孩子适当自由的时间,孩子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父母不能剥夺孩子的自由,更不能去强行管制。无论谁都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
如果真的为孩子的人生担心,就要给孩子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给他们一个没有任何人干涉,可以自己思考、享受、塑造自己的世界。
劳动的价值
有一天,从小就身体虚弱的彼得突然对我说:“妈妈,请您同意我从明天开始去送报纸。”
当时彼得在夏威夷最有名的普纳胡高中上学,在那里聚集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单只在学校的功课就已经很繁重了。
但是,彼得为什么忽然想起要去送报纸呢?在这么重要的时期,彼得提出这个要求让我很为难。经不住彼得诚恳的请求,我最后给他提出了要求:“如果你真的喜欢,那你就去做吧,但是,你要坚持到底不能中途退出。”
几天后,彼得真的去送报纸了。送报纸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每天凌晨三点别人还在熟睡的时候,他就要去报纸配送站领报纸,然后骑着自行车将报纸送到各个居民点。送完报纸后再去学校上学。
那时候恰巧孩子的奶奶住在我们家。奶奶很担心孙子,彼得起床后,她也一起起床,一定要为孩子准备好吃的,否则她自己也睡不着觉。而且在孩子不在的时候,她还责备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指责我让一个刚刚十五岁的孩子做这么辛苦的事情。
我是这么回答她的:“妈妈,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彼得以前身体很虚弱,通过送报纸,他现在身体变结实了,精神也很好,这不是什么坏事。”
我虽然对妈妈这么说,其实自己心里也非常担心。爱丽丝和南希也非常担心彼得,每次下大雨或者刮大风,她们都悄悄地跟在彼得后面,看着他离开家门。
在一边学习、一边送报纸的过程中,彼得从没有说过放弃。在彼得送报纸的时期,我没有开车送过他,也没有劝他“别干了”。彼得送报纸一直到中学毕业,足足坚持了三年。
那段时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每次心里实在忍受不下去时,我就安慰自己说:“这将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彼得就像了解我的心思似的,在高中时期,他的成绩没有一点退步,身体却越来越强壮。
送报纸也是一份需要讲信用的工作,彼得在结束这份工作时,被评为“最优秀配送员”。我现在还经常想起彼得像演杂技似的握着车把、踩着脚蹬送报纸的样子。
在这件事情不久后,我的病频繁发作,不得已需要住院。正在我收拾东西时,彼得递给了我一沓钱:“妈妈,用这个钱住最好的病房,不要用别的钱,一定要用这个钱。”
彼得递给我的钱是他三年送报纸挣来的,我对他说:“这是你辛苦挣来的钱,你自己留着用吧。”彼得摇了摇头说:“如果只是想着这是三年送报纸挣来的钱,这钱没有一点意义,妈妈用了的话,我才会高兴。”我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
宽恕敌人
高建群
孩子就要大学毕业,走上社会了。我对孩子说,你应当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情,感谢生活的全部赐予。感谢早晨的第一道阳光,感谢春天的每一朵花开,感谢陌生人的每一个笑脸,感谢前辈对你的每一次提携。你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人会永远处在一种宗教般安详明净的心态中。
你还要学会感谢一切的苦难。生活将这些苦难给了你,而不给别人,正是对你的偏宠呀!它要让你成为一个大人物。你还要学习宽恕敌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你的面前会横着一个敌人。“原谅他们吧,他们自己不知道!”《圣经》里的这句话说得何等好呀!那么原谅吧,或者说宽恕吧,这原因一半是为了对方,一半是为你。
十年前,有一位朋友告我的一部着作名誉侵权。民事诉讼在今天来说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但在那时,这是一件严重的事情。算卦的曾说过,我后半辈子有一难,想不到这难在这时候遇上了。这是真的告状,不是谝闲传,一切都在像模像样地进行。
我先后出了三次庭,是公开审理。最大的一次是在政法学院一千多人的大礼堂里。面对法庭,我感到自己像一只被剥光了皮、挂在架子上的羊一样,听任宰割,藏也没个藏处。“打倒我真的对你就这样重要吗?”我泪流满面,痛苦地喊道。
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我今天把它写出来,是想说明这件事当时对我伤害和打击的程度。
我终于从这次打击中挺了过来。噩梦醒来是早晨。这次重要的经历将我铸成了金刚不坏之身。那一次在央视做现场直播,主持人很诧异我的泰然自若,说我的表现甚至要超过同一期做节目的央视名嘴崔永元。我苦笑着说,我有阅历,是阅历培养了我。还有一次,在网站上舌战网虫,我说,你们有什么尖刻的话、刁钻的问题,统统冲我来吧,我不怕。
事过境迁,那一场官司已是旧事了。我常常怀着感恩的心情,感谢在我身处逆境时,帮助过我的朋友。这是一笔人情债,我将用一生的时间来还。
另外,我还感激当年告我的那位朋友。他在我人到中年时,送了一份大礼给我。
是他成就了我。“敌人有时候比朋友给你的帮助还要大!”这是不知谁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正该我在这里说出。
我们也早就成了朋友。前年在榆林采风,我主动把他介绍给当地领导,说这是一个作家,我的一位朋友。有些人不理解,尤其是那些当年帮助过我的人,对我颇有微词。我对他们说:“大家都活得很累,彼此宽容,彼此包容,这才是境界呀!”
我还说,“这也是为了我呀!为了我的心态安宁,为了自己走向古文化人的那种自我道德完善!”
忘记别人给予你的所有不愉快,记住别人给予你的哪怕一丁点儿好处。这样,你会很快乐,别人也会很快乐。而你的朋友圈子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邻居的礼物
戴妮·雷厄绛心编译
20世纪初,一个日本家庭移居到旧金山并在那里做起了种植玫瑰的产业。他们的邻居是从苏格兰迁移来的,也种植并出售玫瑰。两个家庭都依靠勤劳和诚信获得了成功。他们的玫瑰在旧金山市场上很受欢迎。
在几乎40年的时间里,两个家庭比邻而居,他们的儿子们长大了,并接管了农场。
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轰炸了夏威夷群岛。尽管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都已经是美国人了,但是日本人家庭中的父亲一直没有加入美国国籍,在当时的混乱情况下他被拘禁了。他的邻居告诉他们,如果有必要,他们会照顾朋友的苗圃。这就像每个信奉基督教的家庭能做的那样:爱你所有的邻人就像爱你自己。“你们也会这样做的。”他告诉他的日本朋友。
不久,日本人一家被流放到科罗拉多州格林那达的贫瘠土地上,周围密布着铁蒺藜和全副武装的士兵。
整整一年过去了,第二年、第三年,日本人一家还在拘留地,他们的朋友一直在暖室里工作着。终于有一天,战争结束了。日本人全家告别了拘禁生涯,坐上火车,他们可以回家了。
他们将看到什么呢?日本人在火车站与他们的老朋友相遇了。当他们回到家时,日本人惊呆了,他们的玫瑰苗圃整齐、繁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房间也收拾打扫得像苗圃一样干净和整齐。一张银行存折交到日本人家庭的父亲手中。
在会客厅的桌子上有一枝极为红艳的玫瑰蓓蕾,含苞待放——那是一个邻居给另一个邻居的礼物。
宽恕伤害过自己的人
张守管
去年,我曾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看到了一封信,那封信的复印件保存在这所学校已故的副校长曾工作过的房子里,那是一封让我们中国人难以理解的信。
那位副校长名叫安·柯莱瑞,她是爱荷华大学最有权威的女性之一。很久以前,她的父亲曾远涉重洋到中国传教,她成了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美国人,所以她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她终身未婚,对待中国留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照他们,爱护他们,每年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总是邀请中国学生到她家中做客。
不幸的事情发生在1991年11月1日,那是一起震惊世界的惨案。一位名叫卢刚的中国留学生,在他刚获得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的时候,开枪射杀了这所学校的3位教授、一位和他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这所学校的副校长安·柯莱瑞也倒在了血泊中。
1991年11月4日,爱荷华大学的28000名师生全体停课一天,为安·柯莱瑞举行了葬礼。安·柯莱瑞的好友德沃·保罗神甫在对她的一生回顾追思时说:“假若今天是我们的愤怒和仇恨笼罩的日子,安·柯莱瑞将是第一个责备我们的人。”
这一天,安·柯莱瑞的3位兄弟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们以她的名义捐出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金基金,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
她的兄弟们还在无比悲痛之时,以极大的爱心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这就是我在她的房间里看到的那封信致卢刚的家人:
我们经历了突发的剧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庭、邻居,她遍及各国学术界的同事、学生和亲属。
我们一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不但和姐姐的众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着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
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
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
安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的时候,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
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
诚挚的安·柯莱瑞博士的兄弟们弗兰克/麦克/保罗·柯莱瑞读完这封信,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的心被深深的感激所包围。我希望所有读过这封信的中国同胞能和我一起感受这种情绪,学习这种高尚的情怀。
能给孩子的三样东西
〔美〕芭芭拉·布什
在我遇见乔治·布什之前,我的父亲马文·皮尔斯是我认识的人当中最聪明的人。
我崇拜他。直到现在,当我回想我作为第一夫人在全世界遇见的所有的人时,我想不起还有谁能与他的聪明才智相媲美。他经常开怀大笑,我认为这正是人们那么喜欢他的原因。他的微笑,他的小笑话,给每个人都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他一生中甚至总带一点孩子气。我记得我们一家围坐在餐桌旁,父亲在他那盘土豆泥里掏一个小坑装肉汁,母亲隔着桌子看着他,嗔怪他举止那么不文明并且吃那么多土豆。
但是,我的父亲就是喜欢这种平淡无华的生活,而我就是喜欢他的这种生活态度。
在我年轻的时候,父亲一直在麦考尔公司工作。在我20岁出头的时候,他成了那家公司的总经理,但早在这之前,他就深知努力工作的价值。他当过服务员,年轻时在迈阿密照看过火炉。他总是尊重努力工作的人。父亲有几次出差带我去麦考尔公司设在俄亥俄州的工厂,向我介绍在那家工厂工作的人。我喜欢跟父亲一起出门坐一夜火车。而且,我还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他是如何待人的。他待人总是彬彬有礼。他经常对我说:“你就是你,不要做作,不要摆架子,不要装模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