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扩大案件的社会影响范围,宋鱼水还邀请了一些企业界人士旁听——传达法律信息,更要弘扬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这是这个女法官的过人之处。
旁听者对这个总是轻声细语的女法官清晰的思维和驾驭庭审的能力敬佩得五体投地。宋鱼水依靠法律的威严、说理的充分和准确的判断显示出无比的威力和尊严。
这场官司,赢者堂堂正正,输者明明白白,旁听者清清楚楚。连败诉一方当事人都在宋鱼水丝丝入扣的判决中频频点头。
小小的法槌不是那么轻松地就可以拿起来的,将法律、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统一结合起来才是一个优秀和成熟的法官。宋鱼水正是如此。
基层法院的功能很大意义上不仅仅是保持法律的威严性,更强调亲民和解决矛盾。宋鱼水在这儿练了一手绝活儿:调解。
审理一起技术秘密侵权案,宋鱼水把原告的技术代码输入被告电脑,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的生产设备原理图与原告的一模一样。被告傻了,突然站起来说:“公司完了,那我们全完了!”
侵权铁定,但简单的一判了之可能并非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国外法律界有一句话:最差的调解好于最好的判决。作为法官,宋鱼水不仅认为自己有让侵权者受制裁的权力,也有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产力发展的义务。
宋鱼水开始了苦口婆心的调解。最后,调解成功,被告支付30万元转让费后。可以生产原告所有的产品。
很多人曾经不理解宋鱼水为什么下那么大力气调解,后来明白的人愈发多了:宋鱼水站在更高的高度俯瞰着一个个经她手的案件。她不单单考虑一个案件中法律判决是否公正,是期望经过调解社会付出最小的成本,而社会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她比一般法官更尽力地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宋鱼水眼中的法律,不仅是保护社会,还能对社会前进的车轮起到润滑作用。
宋鱼水喜欢两个字:和谐。因此她愿意用法律让社会更和谐,如同她的名字,鱼和水的和谐关系。
曾有当事人送她锦旗:辨法析理,胜败皆服。法官们都说,这是每个法官都梦想达到的最高境界。
真水无香
宋鱼水出生在山东蓬莱一个距县城约60多公里的小山村。11岁那年,家中突遭大变。父亲和孩子一向依赖的母亲突然腿动不了卧病在床。做家务和照顾弟弟们的重担完全落在宋鱼水身上,她因此甚至一度辍学。
那种陷于生活困境的难受感觉,一直牢牢抓住她,并在她心里生根。许多年后,童年经历的影响非但没有被淡忘,反而升华至一种自觉的职业和人生动力。
与宋鱼水认识的人描述她时用得最多的形容词是“朴实、谦虚”。好友马秀荣干脆说,“她是个典型的中国妇女”。
体尝过生活最真实的苦与痛,宋鱼水觉得自己根本伪饰不了,根本骄傲不起来。
她的外表与人们想像中的法官形象有很大差距。毫不凌厉,温婉和煦,即便是法袍加身的审判庭上,也从不疾言厉色,咄咄逼人。
她说,我自己曾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希望所有的人能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对那些困境中的人,我总是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激起尽百分之二百努力帮助他们的冲动。
此情至真至深,几乎成为本能。某天,面对众多年轻记者,宋鱼水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常常不厌其烦、连续数小时倾听当事人的陈述,乃至包容他们的激烈情绪和语无伦次时,突然一反常态武断地摆手说,“其实,你们不会真的明白我的感受。”那一刻,她看起来无奈而惆怅。
宋鱼水最有名的庭审风格之一,是无论时间多长,当事人的身份和举证能力如何,永远目光直视对方。一位律师说,法官是知识含量很高的职业,很多受过这方面教育的人不由得会产生职业优越感,精英意识很强,过度重视技术性结果,缺乏对当事人的人文关切。
海淀法院院长周继军感慨地说,现在有些大学生、研究生做法官后,庭审时不太关注当事人的反应,“宋鱼水多年如一日,既是职业训练的结果,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与她共事十几年的法官曲育京说,她是把朴素的个人同情心,放大成更高层次的对社会大众的宽容与善待。
这个内心敏感、善良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而驯良,但人们却奇异地被她吸引和打动着。曲育京说,她韧性超强,就像她名字中的“水”——她的力量日积月累,于不知不觉中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我常想,她是个女人,怎么吃得了这些男人都吃不了的苦?”
1989年,宋鱼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海淀法院。法院当时条件不好,只分给她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平房。她在这个简陋的房子里结婚、生子。那是感觉中异常寒冷的4个冬天,没暖气,漏风,爱人在远郊工作,宋鱼水不会烧煤炉,就蜷缩在被子里靠电褥子取暖。因为实在太冷了,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但即便在那种情况下,宋鱼水依然是院里最常加班和最爱读书的人。
和宋鱼水一起经办案子的同事说,她是货真价实的“永动机”,无刻不在运转,不知疲倦。同事李颖和她一起办理《十送红军》的著作权侵权案,当时,仅开庭笔录就达四五十页,还要收集、调阅大量相关资料。李颖看到,宋鱼水不仅逐字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连音乐入门的书籍也每本都不轻易放过。
但在很大程度上,她是精神而不是体能超越常人。她腰不好,没事总习惯性地插着腰,单位里不止一个人说,寻着味儿可以找到宋鱼水,因为她身上总是贴着散发着药味儿的麝香虎骨膏。
这些被人啧啧称叹的“过人之处”,在宋鱼水自己看来却再自然不过。她说,我好像不知道什么是苦。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在深夜两三点钟还忙家务,所以每次加班到很晚我都觉得挺习惯。至于精力,人睡上一觉不就恢复了嘛。
她是个特别知足的人。直到现在还津津乐道小时候吃的玉米饼加小鱼。食堂里一闻到鱼腥味,她就会深呼吸,叹一声“真香”。她对工作岗位十分珍惜,常开导那些有时因待遇而发牢骚的年轻人:我们幸运啊,有暖气,有明亮的办公室,还有免费医疗,而那么多老百姓每天都在为住所和吃穿发愁。
苦难养成了宋鱼水勤奋、努力的进取性格,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的资助,则形成她本分、善良、乐于助人的道德观。
宋鱼水的家乡饱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民风淳朴。尊老爱幼、宽厚多让是老百姓的普遍社会伦理。宋鱼水说,即便是商品大潮席卷的今天,家乡人引以为豪的,也不是谁家挣了大钱,而是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
宋家当年经济条件艰苦,但亲情浓厚。宋鱼水最敬佩的人是母亲,即使现在,这位无私能干的老人还是习惯照顾女儿,仿佛她仍然是没有长大的孩子。
关心别人的需求,克服个人私欲,不索取,是宋鱼水根深蒂固的观念。小时候,弟弟体弱,家里给他煎鸡蛋,可弟弟偏不爱吃。宋鱼水口水直咽,可从未想过要向父母伸手。
宋鱼水是当年班里惟一来自农村的女学生。毕业前,同学们都觉得她最穷,把很多旧东西送给她。以至到现在,她家里还有当年同学送的晾衣架和大水盆。
她说,仅靠自己是无法改变命运的,因此,我回报社会的愿望特别强烈。
宋鱼水现在最大的乐趣仍然是审案子。诸多社会活动之后,她特别希望自己能走在平地上,回到法庭里。“那里才是我真正的位置。”她十分享受走上法庭时的快乐,助人的快乐,了解社会的快乐。伴随着与优秀律师、当事人智慧的交锋,“非常过瘾’非常开心。”
走下法庭的宋鱼水是个极端负责的家庭主妇。她很乐于接受自己是“家庭成员聪明指数排行榜”最后一名的“现实”。在社会上,法官的职业使她“架”得很高,而在家,她还原成慈爱的母亲、贤良的妻子。
这是个平时也为孩子焦虑的母亲:为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学校着急,也为儿子偷偷一口气吃下十几根冰棍会不会闹肚子忐忑。怕孩子玩电子游戏上瘾,这个对案子很有办法的女法官使的招数也不太高明——藏鼠标。
得到了很多“十大”、“杰出”之类的荣誉,宋鱼水照样平静地刷完碗、给儿子洗好苹果才出家门工作。完成了这一切,坐在一大群记者中接受采访,她颇有些自鸣得意:“要不怎么大家都说山东姑娘好呢?我们那儿的女人就是贤惠。”
事业和家庭在她眼中绝不是冲突的。当年攻读在职研究生,学校安排周末学习,而上全托的孩子也只有这时才能与父母团聚。她常常中午跑回家给父子俩做饭,有时为赶时间自己只来得及喝一口汤就得跑。可她不觉得这样有什么累,“学习和工作是自己的选择,并不应该因此而放弃对家人的责任。”
为了不办“人情案”,她和法律界的人除工作外,私下过从很少,关系密切的好朋友大多是丈夫的同学。几对夫妇经历相似,生在农村,考上大学,步入城市,没有亲戚在北京。在纯真的友情中,大家互相关怀和温暖。他们共同的爱好是走进大自然,一起登山。这个花费物质成本不高的业余爱好居然使宋鱼水取得过北京市女法官登山比赛第三名的成绩。
职业和个性都令宋鱼水不喜欢任何极端与过度的溢美之辞。她说,我希望成为普通人的骄傲,让他们从我这里看到希望——只要努力和勤奋,一个出身、资质平常的人也能成功,也会凭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接受采访前,宋鱼水去整理头发。之后会顶着个新发型,紧张地等着女同事们的评判:“会不会影响法官形象?显不显老?”
这句问话非常典型地代表了宋鱼水的风格。前半句考虑法官职业形象,后半句,即使不见到宋鱼水本人,一看问话就知道是一个具有爱美之心的女人。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朱玉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