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头到脚话健康——不生病智慧的120个细节
23428400000022

第22章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1)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夺走国人生命的头号“杀手”。生活方式不正确,饮食结构不合理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增加。人们需要具备相关的医学常识,建立起预防意识,才能远离心血管疾病。

心脏病病人常见哪些症状?

无论哪一种疾病,或早或迟都会出现与之相关的症状。心脏病有一系列常见症状,如呼吸困难、紫绀、心慌、胸痛、咯血、浮肿、晕厥、休克等。

1. 呼吸困难:病人感觉呼吸吃力,吸进的气不够用,气短。心脏病病人的呼吸困难与其心功能直接相关。在体力活动时,心功能越差、活动量越大,呼吸困难越明显。重度心力衰竭时,没有任何体力活动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心脏功能不好,在心脏收缩时无力排出足够的血量,没有充足的氧气所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所特有的症状。夜间平卧睡眠时,因肺淤血、肺水肿造成气体交换受阻,呼吸困难,坐起以后症状减轻。有时发生夜间阵发性咳嗽,但并无痰液,坐起咳嗽后再睡。因平卧时,下肢及内脏的血管回心血量增加,故需高枕或半卧位睡眠,甚至端坐呼吸才能缓解不适。肺淤血、肺水肿是因为急性左心衰竭,心脏收缩期排出血量减少,残留在左心室内的血量增加。心脏舒张期由于原已有多量的残留血,肺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使肺静脉压及肺毛细血管内压力明显增加,由于渗透压的关系,血管内的水分渗到肺泡里或肺泡间,造成肺淤血、肺水肿。肺功能不全在体力活动时也可以产生呼吸困难,但通过了解病史和症状特点,观察体征及进行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及对用药治疗的效果观察很容易鉴别。

2. 紫绀:在心血管病中也较常见。如果血中明显缺氧可发生紫绀。紫绀即皮肤或黏膜(口唇、舌面、甲床等)呈浅蓝色或青紫色。在左右心腔相通的先天性心脏病,因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少,更容易见到紫绀。

3. 心慌或心悸:即病人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跳动并有不适感。有人将感觉到心脏跳得有力称为心悸(正常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心跳)。心慌可由心率太慢、心率太快或心跳节律紊乱引起,见于多种心律失常,还可发生于心跳有力,心排血量增加(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情况。在活动量增加时心跳随之加快,如心功能较差,心跳加快与活动量不成比例也会感到心慌。

4. 胸痛:胸痛是冠心病常见症状。当冠状动脉狭窄,血流量减少时,供氧不足,尤其是在活动量大时,氧的供需不平衡造成的胸痛。特别是易发生于上楼、逆风疾走、骑车、情绪激动时;停止活动、心平气和、休息或含硝酸甘油数分钟胸痛即可缓解。其他心脏病也常有性质不一、程度不同的胸痛。

5. 咯血:是心脏病的重要症状。各种心脏病,只要造成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心力衰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均可有咯血,有的呈粉红色泡沫样痰,有的呈鲜红色,甚至可有大咯血。

6. 浮肿(水肿):是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左心功能不全时,主要为肺水肿;右心功能不全和全心衰竭可引起下肢浮肿,从远端足踝部开始,重者可发展至大腿、会阴、腰骶部;上身可有头面部浮肿,可伴有胸腹水(胸水即胸腔内积水,腹水即腹腔内积水)。

7. 晕厥(昏厥):为心血管病常见症状。晕厥的原因很多,应分清血管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和非血管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可见于各种心动过速、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肌梗塞低血压、心肌病、颈动脉窦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等。

8. 休克:为一组症候群。不管什么原因所致的休克均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内脏缺血、组织灌注量明显下降。心源性休克是休克中最重要的一类。严重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改变、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引起休克。

无论是呼吸困难、心慌、胸痛、浮肿还是晕厥、休克,均非心血管疾病所特有。有些症状具有特点,有的与其他疾病需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精心检查以利于鉴别。

应该清楚的是,心脏病可以有上述种种症状,但有上述的某些症状不等于肯定有心脏病,也不等于肯定有其他明确的疾病。

冠心病病人如何安排性生活?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这里明确指出,无论男女,人到了成年自然有了性欲。对性生活的要求就如同人渴了想喝水,饿了要吃东西一样,这是正常的。就是由于有了食欲人得以生存,有了性欲人得以繁衍。

我国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对节制性生活非常重视,《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说:“若劳房过度则伤肾”,认为性生活过度可使肾气亏虚(这里“肾”的概念不单指西医解剖学中的肾脏,还包括大脑中枢、泌尿系、生殖系)。肾是藏精之所,肾精充沛则身强力壮,耳聪目明,五脏安和,肌肤润泽。东汉名医张仲景写道:“精盛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少病。”并认为脑髓生于肾,所以人是否机智聪明,工作效率高低均与肾的盛衰密切相关,肾在维持生命活动和抗衰延年中起重要作用。《金匮要略》中有“房室毋令竭乏”的劝告,对健康大有益处。有人主张,中壮年即应节欲,老年应戒欲。隋唐的大医学家孙思邈主张:“五十岁者二十一日一泄,六十岁者闭精勿泄”。类似的主张如《寡欲论》认为,中年人应“急远房帏,绝嗜欲”,要惜精如命,认为能保一分精就能延一分寿。这些主张与现代生理学似有出入。民间也流行“一碗饭一滴血,十碗饭一滴精”的说法,似有些偏激。性是天然的、生理的。有人用蟋蟀做实验,当其性冲动时将其头去掉仍能完成性交动作,当然人不能与低等动物相提并论,但性不仅是一种欲望,更是一种能力,应顺其自然,男性约50岁时精子生成功能开始减退,但直至八、九十岁仍有精子生成,60岁以后血中性激素水平开始下降,但促性腺激素水平逐渐增加。据统计,男性40~50岁约40%、70~80岁约70%发生勃起障碍,但如无大量饮酒和吸烟习惯,约80%的60~70岁的男性每周可保持一次性生活。勃起功能障碍除与年龄有关,更多的是与疾病有关,冠心病就是其中之一。冠心病(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心肌硬化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隐匿型、猝死型)是中老年常见心血管病,我国当前处于发病率上升时期,并具有年轻化的趋势。40岁以下,甚至30岁以下的心肌梗塞已不少见。美国的研究人员甚至发现,一些10~20岁的青少年已存在冠状动脉硬化病变,因此病人的性生活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心肌梗塞后3~4年的男性,性生活恢复到梗塞前水平的约为25%,发生勃起功能下降的约有25%,性欲下降的达60%。女性性功能也有下降。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当然阴茎的动脉也不例外。由于阴茎动脉硬化,必然使其血流减少,不足以较长时间地保持阴茎的勃起状态及其应有的硬度,当然会影响其功能,但更多的原因是心理因素所造成,如精神紧张、情绪焦虑不安、自卑、夫妻双方担心不能过性生活、怕病情加重等。也有的是因为一些降压药、利尿药等治疗的影响。

性活动是一个全身的兴奋过程。这一过程中,大脑极度兴奋、肌肉紧张、血管收缩、血压骤然升高、呼吸和心跳加快,甚至发生心律失常。这一过程在性刺激时开始发展,在阴茎插入阴道后加强,性高潮和射精时达到高峰,性交终止时很快恢复。此过程心肌耗氧量大大增加,对冠心病病人来说心脏负担过大,可以引起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名为“性交死”。还有的在性活动过程中,由于脑压急骤升高而发生脑出血。可见性生活对重度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均很不利。那么心肌梗塞后还能不能有性活动呢?回答是肯定的。首先要了解心脏对性活动过程能否承受。美国学者研究指出,一般而言,在性活动过程中,心血管系统耗氧量为4.5~5.5个代谢当量(相当于1分钟内上两层楼梯的消耗量),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的实际耗氧量与此活动正常生理反应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也与健康状况、年龄及心理因素有关,个体差异很大,因人而异。在心肌梗塞后的近几个月(一般指3个月内的演变期)应尽量避免强烈的性生活,或加倍小心,特别是性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时最好不要进行较为勉强的性生活。性功能减退大多数可逐渐恢复,但不能操之过急。至于能否恢复到梗塞前的性交频度,更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如果除梗塞部位以外,其余部分的心肌没有缺血,不再发生心绞痛,无恶性心律失常、体力恢复如常、戒除烟酒、性交过程中无不适感,即可不必过分节欲。专家指出,要让大多数人知道不必过分关注性生活可能带来的危险。对于有心肌梗塞病史的人,其基线危险性为每小时1/10万,性活动加倍危险性也仅为2/10万,性生活的危险性仅发生于性生活之后的2小时之内。性活动的危险度与锻炼频率有关,而与病史关系不大。用运动量相当于6个代谢当量(比1分钟内上两层楼梯的耗氧量略大)作为标准,每周运动次数越多,性生活后再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度越低,适当运动是性生活危险性的保护因素,能耐受5~6个代谢当量而不发生心律失常或心绞痛,性生活的危险性极低,在心功能分级中就有一种以负荷能力作为分级标准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性生活能力,即男性能够不间断,不停歇地完成一次性交的全过程,其心功能就是一级(完全正常)。现代观点认为,适当的、有规律的性生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对中老年人和病人都不例外。那么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忘乎所以呢?当然不是,对以下情况应予注意: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后仍有心绞痛者应适当节欲,性交过程中一旦出现心慌、心律失常、胸闷、胸痛等,应立即中止并含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也可预先服药预防或减少病情加重。如果已经存在心衰,心功能极差或反复发生心衰,最好避免性生活,以免加重心衰或心功能难以恢复。

什么是血压?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当你听到医生说你的高压是多少,低压是多少时,你可能会问什么是高压?什么是低压?

高压医学上称作收缩压,指的是心室收缩时,动脉内血压的最高值。我国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为12~18.6kPa(90~140mmHg),平均为14.6kPa(110mmHg)。老年人收缩压正常时,不超过21.3kPa(160mmHg)。

低压医学上称作舒张压,指的是心室舒张时,动脉内血压的最低值。正常值为8~12kPa(60~90mmHg),平均9.3kPa(70mmHg)。

那么血压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常说心脏在跳动,通常情况下,我们自己感觉不到心脏的跳动,我们可以触摸到脉搏(手心朝上,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仔细感觉脉搏跳动)60~100次/分。这60~100次/分的搏动,就是心脏的跳动。心脏先收缩后舒张,完成一次跳动。心脏收缩时,要把心室里经过人体合成、吸收的有营养的血液推送到全身去。心脏舒张时,要把人体分解、代谢过的无营养的血液再抽吸到心脏里,经过肺、毛细血管、组织液等进行复杂的生理过程变成有营养的血液再推送到全身去,心脏就是这样不停地完成它的光荣使命。心脏收缩时射血和血液流向外周血管所遇的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储器作用在动脉血压形成中也起重要作用,它使收缩压不致升得太高,舒张压不致降得过低。

哪些因素影响动脉血压呢?

1. 每搏输出量:指心脏一次收缩推送血液的量,每搏输出量大,收缩期中大动脉内的血量增多,管壁受到的侧压力变大,动脉血压升高。

2. 心率: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率快,血压升高。

3. 外周阻力:指血液流向外周血管时所遇到的阻力。外周阻力的大小主要决定血管的口径,主要是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血管口径愈小,外周阻力愈大。

4.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具有缓冲血压的作用,使收缩压不致升得过高,舒张压不致降得过低。老年人由于动脉管壁弹性降低,收缩压往往很高,舒张压却不高。这就是老年人高血压时,高压很高,低压不高甚至正常的主要原因。

5.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流经血管里的血量和血管容量相适应,任何一方增大或减小,都会影响血压的高低。

实际在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压的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变化的结果,人体的生理机能把血压调整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某种机能受损,血压就会超出正常范围。当你的血压,在不同时间测三次,都高于正常时,你就被确诊为高血压患者。

冠心病患者饮食治疗原则

冠心病是由于供养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病,那么什么原因使冠状动脉狭窄呢?除了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冠状动脉狭窄以外,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着,继之引起内膜结缔组织增生是造成动脉管腔的狭窄,以致闭塞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脂质沉着是冠心病患者饮食治疗的关键,那么哪些食物容易导致脂质沉着?冠心病患者应以何饮食为佳,是每个冠心病患者关心的话题。下面将冠心病饮食治疗原则简述如下:

1. 应减少饮食热能,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

2. 控制脂肪、限制胆固醇,宜选用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供给充足维生素和矿物质,具体饮食如下:尽量多食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干,其他如绿豆、赤豆、豌豆、毛豆、菜豆等。鱼中河鱼或海鱼,大部分含胆固醇较低,如青鱼、草鱼、鲤鱼、甲鱼、黄花鱼、鲳鱼、带鱼等,鱼油在防治冠心病中有重要价值。牛奶、鸡蛋(主要是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但每天半斤牛奶,一个鸡蛋不影响血液中的胆固醇量,故冠心病患者不必禁牛奶、鸡蛋,可食用脱脂牛奶、酸牛奶、鸡蛋清。应多食用新鲜绿色蔬菜,深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大蒜、大葱、韭菜、芹菜、茄子;多食水果,水果含热能低,维生素C丰富,山楂含丰富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外,还有黄酮类物质,有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和镇静作用。海带、紫菜、黑木耳、核桃仁、芝麻等均有降血脂作用。肉类可食用去掉脂肪的牛肉、羊肉、去皮鸡肉、野禽及猪瘦肉。限制除小虾外的贝类食物及蛋黄。禁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如肥猪肉、肥羊肉、肥鹅、肥鸭。禁食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猪皮、猪蹄、带皮蹄膀、肝、肾、肺、脑、鱼子、蟹黄、全脂牛奶、腊肠,禁食含高热能及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冰淇凌、巧克力、蔗糖、油酥甜点心、蜂蜜、各种水果糖,禁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咖喱、大量酒、浓咖啡等。

冠心病能预测吗?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而冠脉硬化斑的形成与血脂紊乱有密切关系。因此测定血脂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