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因为道德修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而自我保健意识是防患于未然的先决条件,有良好的修养,又重视自我保健的人,自然能做到豁达乐观,处事心平气和,待人谦和热忱,不易动怒,不致产生心理压力。
2. 培养业余爱好,如种花、听音乐、书法、画画等,都能使不良情绪尽快地转移,一个人有了较多的业余爱好后,一旦情绪不安时,可以投身到自己的业余爱好活动中去,当你进入角色时,先前的不快和烦恼便会烟消云散,心理很快就会回复到平衡状态。
3. 保持心情平和,做到喜怒适度,喜乐要适可而止,悲伤则不宜过度,惊恐时要沉着应付,要学会能调控自己的情绪,千万防止情绪过分激动、大起大落而引起心理失衡。
关爱家人,广交朋友,关心爱护家人,自然会得到家人的回报,广交朋友可与朋友同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可与家人谈谈,找朋友叙叙,就可多几个宣泄不良情绪的场合,把忧郁尽量倾吐出来,不致积郁成疾。
4. 胸襟要宽,能容忍体谅,因这世界并不完美,家人朋友都一样有缺点、错误,而对现实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要用意识来控制烦恼,避免为此引起过度的烦恼,大诗人歌德讲得好,“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你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和行为,凡事大度些、豁达些,气就会顺了,情绪就会平静下来了,郑板桥说“吃亏是福”非常辩证。
5. 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你和别人一样有很多长处,受挫折犯错误时,千万别过分自责,因为任何人都会有过失误,任何人都会有彷徨的时候,你的挫折和错误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对挫折、错误的态度,千万别让情绪压垮你,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在挫折、错误面前勇敢地站起来,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子女对老人异常精神活动的判定
老年人除患年轻人所患的各种精神疾病外,还易患老年性痴呆。因此,对老年人精神异常的判定除符合精神失常的判定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判定老年期痴呆和谵妄状态。
一、老年期痴呆的判定
1. 出现明显的记忆减退:出现典型的遗忘症,如做事丢三落四,做饭经常煮干锅,经常找不到自己的东西,老怕别人偷他的东西等。说错自己做事的经过,乱说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等。
2. 经常忘记人名、地名及物品的名称。
3. 外出买东西不注意算账或经常算错账。
4. 经常迷失方向,外出回不了家,走错路认错人。
5. 不会读报,不会下棋,不会打扑克等。
6. 出现大小便失控现象。
7. 可出现头痛、头晕、头麻木及迷糊感。
8. 神经科检查可发现有神经科疾病。
9. 其他:经常称老糊涂了。这可能就是老年期痴呆的表现。
既有痴呆表现,又是在脑血管疾病之后出现的,可能为血管性痴呆;如先有痴呆出现,后又发生脑血管疾病,应考虑为阿氏尔海默茨病混合型。如既有痴呆,也有明显的肢体震颤,为帕金森病性痴呆。应尽早请神经科或精神科医生检查,明确诊断及治疗。
二、谵妄状态的判定
老年期谵妄在80岁以上的老人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老年期谵妄为多因素:既可发生在老年人脸部疾病中,又可发生在许多躯体疾病。另外,还有年老、体弱、劳累、失眠及机体虚弱等多种因素,都可促发老年期谵妄。
表现特点:起病急,在一天左右就发现老人迷糊、不认识人;行为动作紊乱;夜晚加重,白天较轻;大小便找不到厕所,不认亲人;有时出现幻视,看到人影或动物,亦可出现幻听。一般1个月内缓解,意识恢复清晰,最长一般不超过6个月。若6个月不恢复时,应注意是否痴呆状态。
恢复时也较快,先转为发作性,白天清晰,晚间迷糊,其后转为意识安全清晰状态。发现老人出现上述表现状态,应该想到老人出现意识障碍谵妄状态,及时请精神科医生检查明确诊断,因为其他科医生容易误诊。
三、老年期妄想状态
55岁以后,尤其进入老年期,有少数老人多心、怀疑,怀疑老伴有外心,子女对他(她)不好,有坏人偷他的东西,甚至晚间也有坏人进室等。其他精神活动正常,有时出现恐惧紧张或发火、生气着急等。病期较长,无记忆智能损害。这种表现,应想到老人出现偏执状态,及时请医生检查。
四、老年期抑郁状态
近来发现老人情绪偏低,无兴趣,不关心第三代,行为动作减少,甚至唠叨“自己没有为孩子做些事情,一生也没有为国家做些工作,感到有错误、有缺点”。这也不对,那也不好,甚至认为自己有罪等。有的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好、乏力、多睡、精神压抑,感到活着没有意思等。无记忆、智能损害。
出现上述表现,应该想到是老年期抑郁症状,及时诊治预后良好。
老年人注意心理锻炼
人到老年不仅躯体衰老,而且心理衰老,并且心理活动衰老直接影响躯体的衰老。因此,老年人注意心理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从下述几个方面注意:
一、继续工作,发余热、放余光
国外,有些国家到65岁退休,国内也有提出知识分子应该到65岁退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65岁搞技术工作的人,他们不仅技术发展到高峰,而且能力也没有减退,还能为国家创造财富,不希望60岁就早休息、早养起来。这是极大的浪费。不过在工作单位上,要职要让位,应该为年轻人鸣锣开道。这样对家庭、对女子都有好处。对本人精神活动不衰老也有好处。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防劳累。有工作、有休息、有欢乐、有紧张。否则心理活动也老化。
二、进入年轻人群中,向年轻人学习
人到老年,好与老人在一块,这并非是好事,因老人之间互为影响,促进老化。和年轻人在一起,向年轻人学习,这有利于保持你的青春朝气。不应让年轻人把你当老人对待,处处尊敬你,这更易促进你老化。
三、注意照顾第三代,开拓自己的心理活动
第三代大都是18岁以前的儿童、少年。他们又与青壮年不同,他们更活泼、可爱、可亲,看到了他们就会使老人有向他们学习的心理触发。他们心理活动的一切良性刺激,传入老人的大脑,使老人感知、思维更灵敏,情绪更高涨、更稳定,行为动作也随第三代活动。总之,这样更避免了心理的老化。
四、培养开拓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人到老年既要保持年轻时期的兴趣和爱好,又要重新开拓培养自己新的兴趣和爱好。反对老人只会静坐看电视。老年人应学养花、喂鸟、绘画、书法及其他适合老人的各种体育活动。反对老人尽早进敬老院,进敬老院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一方面,国家负担太重,未来近2亿老人都进了敬老院,这时国家也很难发展了;另一方面,影响了老人放余热、发余光的作用。
五、正确认识“生、老、病、死”
规律,正确对待人生,人到老年,不要背上怕死的包袱。因为人“生、老、病、死”是客观的自然规律。树立活着干、死了算的世界观。这样才能痛痛快快地干一生,痛痛快快地活一生,更有利于健康长寿。
六、有病就求医
老年人,不仅易患心理疾病,而且多患躯体疾病。有了病应早求医、遵医嘱治疗。反对求神拜佛、更反对信歪理邪说,这些年的教训应该教育了老年人,法轮功害死了千余名的个体,年轻人致精神病自杀,老年人致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等。所以,有病早求医,大部分病还是能治愈的,因为人的寿命可达160岁。
七、注意饮食调节
人到老年不同年龄段,应制定恰当的饮食谱,保证足够营养,防止微量元素的缺乏,不要跟药物广告走,逐渐戒掉不良嗜好保健康。
中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保健
中年,一般是指35岁到60岁这一处于青年到老年之间的时期,是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他们多是各部门、各行业的主力,任务重,责任大,对事业、成就有较高的期望。中年人又是家庭的顶梁柱,上要奉养长辈,下要教育子女,角色的转换往往遇到困难。事业的成败,职务的升降,情感的困惑,身心的变故等,又无不向中年人提出了人生成长中的新挑战,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心理冲突甚至心理障碍,其中中年知识分子更为突出。
一、中年人的基本心理特征
1. 中年人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中年人在体力、精力、智力和性格等各方面均已趋于平稳,做事沉着、老练。但中年后期有的方面如体力、精力逐渐衰退,对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类的活动,表现出有兴趣并参与其中的力量渐显危机。
2. 中年人具有出成果的特点:中年是工作进展,事业成功的主要阶段。人到中年其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善于联想,善于用脑思考,善于综合与判断推理,有自己独特见解,有成败的经验,有做出最有效选择的能力。
3. 中年人具有紧张性的特点:中年有面临家庭、社会、事业、生活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就家庭看,上有老、下有小,要处理父母、夫妻、子女等诸多关系,要担负繁重的家务与教育子女的工作。就工作看,中年人常常是单位里的工作骨干,能否胜任,能否适应?就社会关系看,原来的同事、同学,现在变成了自己的上级或下属,怎么相处?另外,中年人本身的特点也能引起矛盾。例如正是他的稳定性特点,使得其适应能力下降,包括情绪适应问题,体力适应问题等都会出现。
4. 中年人具有僵化性特点:普通人中年后期,对待事物就形成自己的方法和态度,有固守自己的意见和行为,对新的思想表示闭锁的倾向。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要保持精神上的柔和性,从各种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继续维持精神上的开放性,这的确是一个挑战。
二、中年人潜在的心理障碍
1. 顺应障碍:一个在其他方面健康的中年人,由于严重的人格创伤(如:离婚或子女死亡),或者,是由于环境上的变化(如:飓风来临),表现出情感紊乱。这些障碍的明显特征是:记忆混乱,甚至夜惊。
2. 焦虑症:中年人的焦虑症并不少见,是由焦虑状态和恐怖构成的。焦虑状态反映了关注情态向四处弥散,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恐惧症则更具体些(如:怕当众说话或怕蛇)。
3. 抑郁症:中年人的抑郁症是他对各种丧失(如工作丧失或亲友丧失)做出的一般性反应。如果变成慢性的,就会严重破坏一般机能。如果伴有绝望感,这个人就会考虑自杀。也许自杀观念的形成,是由于对情况的理智的分析(如:已诊断出患有折磨人的或花钱太多的明显绝症)。
4. 分离或萎缩症:中年人的分离和萎缩症的特征是:在面对生活上一般的或特别的挑战时,有效组织自己的能力开始下降。分离障碍——持续的自我意识的紊乱,可能是对意外创伤(如丧偶)自我应付的反应;萎缩是一种更加长期的模式,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状学表现中的严重形式之一。
5. 吸烟与酗酒障碍:中年人出现吸烟与酗酒障碍有种种原因,包括来自同辈人行为标准的压力,或瘾癖的加大。由于从青春期到老年期会出现许多发展上的挑战,所以这样一些行为模式,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来避免矛盾心理和冒险。
6. 妄想症:中年妄想症患者长期不信任别人,而且往往感觉受迫害或者至少感到被误解。在严重情况下产生嫉妒或受迫害的幻觉(不正确的信念系统)。这些信念可能伴有特别或了不起的夸大的幻觉。
7. 性欲倒错和性机能障碍:中年期的性机能失调和性欲倒错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性欲倒错(如物恋)反映了性欲唤醒和释放上的偏差及顺应不良模型;性机能障碍(如早泄)是这样一些模式:性功能不正常会引起严重的内心焦虑或交往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