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哲理篇
23410200000028

第28章 一点即透(2)

常言道:"近来者亦,近墨者黑。"人们历来重视对所处环境的选择,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久而久之,就会有相同的味道。让我们不但是靠近玫瑰的泥土,吸收它的芬芳,更要自我勉励,也能够成为可以带给别人香味的玫瑰。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镜子里的狗

有一只流浪狗,无意间闯进一间四壁都镶着玻璃镜的屋子。突然看到很多狗同时出现,它大吃一惊。

这只狗便龇牙裂嘴,发出阵阵低沉的吼声,而镜子里所有的狗看起来也都十分生气,每只狗的脸上也出现怒吼的面孔。

这只狗一看,简直吓坏了,不知所措,开始绕着屋子跑起来,一直跑到体力透支,倒地死亡。

这好像也在说明我们的人际关系,要是这只狗肯试着对镜子摇几下尾巴,情形就会完全改观,镜子里的狗儿必然会回报它同样友善的举动。

试着对你所处的恶劣环境或人们,更积极主动地表达心中的善意,情形必会有所改善。莫泊桑说:"不知谦恭和睦的人,不但会遭到物质上的损失,而且还将因此失去一切生活上的情趣。"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

当年,柳生拜师学艺时,问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宫本答道:"最少也要十年吧!"

柳生说:"十年大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

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

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

宫本答道:"那你必死无疑,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柳生非常吃惊:"为什么?"

宫本答道:"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你的两只眼睛都只盯着"剑客"这块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

柳生听了,惊出一身冷汗,顿然醒悟,依师傅所言而行,终成一代著名的剑客。

剑道如此,人生亦然。人需要有理想、有目标。但是,如果眼睛里只有目标和理想,就会迷失自我,就会不了解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素质,就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更无法做到扬长避短。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不能"知已",又怎能"百战不殆"?

将心比心

一位母亲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年轻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手。当她道谢的时候,那位妇女对她说:"我的妈妈也和你的年纪差不多,我只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这件小事,会让我们的心温暖许久。

一日,她患病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她扎了两针,也没有把针扎进血管。眼见着针眼处泛起了青包。疼痛之时,她正想抱怨几句,却抬头看到了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她突然想起了她的女儿。

于是她安慰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小护士终于叹了口气,连声说:"阿姨,对不起。我真该感谢您让我扎了三次。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我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她告诉那个护士:"我也有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女儿,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有她的第一位患者,我真希望女儿的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将心比心,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善解人意的俗语。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怀有一份怜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先不用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我们每个中、青年人,也会有许多角色转换,此地你是强者,另一处可能就是弱者,此时你是服务者,彼时就可能是被履务者……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最好先去怎样对待别人。

抓一把沙

一个小男孩嗜糖如命,恰好他又跟一个制作糖果的女人比邻而居。男孩的家很穷,不可能满足他每日吃糖的奢望。于是,他便天天偷偷溜到邻居那里想方设法弄到一点糖吃。他踮着双脚,费劲地将手探进高高的蜜缸里,用手指蘸一点蜜汁送到嘴里,再蘸一点蜜汁送到嘴里……

终于有一天,做糖果的女人忍无可忍了,一气之下,便将这个一贯偷馋的小男孩扔到了蜜缸里。男孩在缸中挣扎,心里却乐开了花。他快活地大声喊着:"老天呀,快让我全身都长出嘴巴吧——我要把这蜜汁全都喝进去呀!"

"要是你跌倒在地,就想办法抓一把沙。"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谆谆教导她爱子的话。跌倒的时刻,天昏了,地暗了,叶残了,花凋了;跌倒的时刻,脆弱的爱也乘机转过了脸,疼痛成了惟一不离不弃的挚友。

但是,跌倒的时刻,你真实地亲近了大地,亲近了泥沙。在你像蜜缸中的男孩那样苦苦挣扎的时候,你能不能像他那样快活地大叫:"老天呀,让我多长出几个手掌吧——我要多抓一些珍贵的沙呀!"

是的,就像那个做糖果的女人一样,命运女神没有义务将一份多余的甘甜馈赠给贪馋的我们。但是,在所有被掀翻在地的人当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像那个小男孩一样,在遭受惩戒的危难时刻还能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机会已然降临!

告诉自己:抓住了沙,跌倒就不再是一个颓丧的动作;抓住了沙,疼痛就不再是一种痛苦的感觉;抓住了沙,就抓住了一种不屈的精神;抓住了沙,就抓住了一种不泯的豪情。

永远不要怀疑,那沙中有无价的金子。

宁静的真谛

国王提出一大笔赏金,看谁画得出最能代表平静祥和的意境。很多画家将自己的作品送到皇宫:有的画了黄昏森林,有的画了宁静的河流,小孩在沙地上玩耍,彩虹高挂天上,沾了几滴露水的玫瑰花瓣。

国王亲自看过每件作品,最后只选出两件。

第一件作品画了一池清幽的湖水,周遭的高山和蓝天倒映在湖面上,天空点缀了几抹白云。仔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湖的左边角落有座小屋,打开了一扇窗户,烟囱有炊烟袅袅升起,表示有人在准备晚餐。

第二幅画也画了几座山,山形阴暗鳞峋,山峰尖锐孤傲。山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闪电从乌云中落下,也降下了冰雹和暴雨。

这幅画和其它作品格格不入,不过如果仔细一看,可以看到险峻的岩石堆中有个小缝,里面有个鸟窝。尽管身旁狂风暴雨,小燕子还是蹲在窝里。

国王将朝臣召唤过来,将首奖颁发给第二幅画的作者,他的解释是:"宁静祥和,并不是要到全无噪音、全无问题、全无辛勤工作的地方才找得到。宁静祥和的感觉,能让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维持心中一片清澄。宁静的真谛就只有这么一个。"

"修炼",这个已经被现代人遗忘的词语,现在却显得弥足珍贵。

看看风雨中的小燕子吧,它没有"修炼"过自己,更没有达到"高手"的境地,然而正是因为认识到自己的弱小,它才能在狂风暴雨来临时及时躲进岩缝中,保护了自己,保持了一份心态的"宁静"。做一只风雨中的小燕子吧,让我们在恶风恶浪中保持一份难得的"宁静"。

心灵瑜伽

1993年,一位美籍印度人、瑜伽练习者蒙克夫·基德扔掉氧气瓶,竟能不带氧气瓶,多次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空气稀薄,常人难以生存),并最终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因此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奥秘何在?在颁发吉尼斯证书的泛者招待会上,他说:"我认为无氧登山运动的最大障碍是欲望和杂念,因为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欲望和杂念,都会使你感到需要更多的氧气。欲念越多,需氧量就越多;欲念越少,需氧量就越少。因此,要想无氧登山,必须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30多年前,印度乌台浦尔邦医科大学曾对瑜伽做过观察。专家把瑜伽功力深厚者埋入地下,给他必要的水,然后用泥土盖住。瑜伽者在地下存活了八天,出来后除了身体虚弱外,生命体征一切正常。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专家在对他进行心电图监测时,发现他的心脏跳动越来越慢,有一段时间还出现直线的态势。但就在专家准备挖土救人时,他的心脏又慢慢恢复了跳动。事后,测验者说他在地下努力排除杂念,把自己看作是树上的一片叶子,在和大自然做着简单的交流。杂念是练瑜伽者的大敌,功力深浅的标志有时候就是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杂念。

一切幸福都绝非没有忧虑和烦恼,而一切逆境也都绝非没有慰藉与希望。

生活,就意味着应该面对生活。即使她是痛苦或者是伤心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怎么样排除杂念,因为生活过程就是人的价值生命实现过程。为了排除这种杂念,我们应该想办法尽力做好。人在生活之中,身心的每一部位、每一侧面都充满了情感和生命固有的活力。

苹果的故事

一场突然而至的沙暴,让一位独自穿行大漠的旅行者迷失了方向,更可怕的是装干粮和水的背包都不见了。翻遍所有的衣袋,他只找到了一个泛青的苹果。

"哦,我还有一个苹果。"他惊喜地喊道。他攥着那个苹果,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大漠里寻找着出路。整整一个昼夜过去了,他仍未走出空旷的大漠。

饥饿、干渴、疲惫却一起涌了上来,望着茫茫无际的沙海,有好几次他都觉得自己快要支撑不住了,可是看一眼手里的苹果,他抿了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又增添了许多力量。

顶着炎炎烈日,他又继续艰难地跋涉着。已经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了,只是每一次他都挣扎着爬起来,踉跄着一点点地往前挪,他心中不停地默念着:"我还有一个苹果,我还有一个苹果……"

三天以后,他终于走出了大漠。那个他始终未曾咬过一口的青苹果,已干巴得不成样子。但他还宝贝似地攥在手中,久久地凝视着。

在敬佩旅行者之余,人们不禁惊讶:"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苹果,竟然有着如此神奇的力量!"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会身陷某些意料之外的困境。这时,不要轻易说自己什么都没了。其实只要心头这个坚定的信念没有熄灭,总会找到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那"一个苹果",握紧它,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

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积累了庞大财富和达到目的的人,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苏东坡的心

年轻的苏东坡虽然才华横溢,但思想陈腐,故屡遭挫败,郁郁不得志。

有一次,他来到一座寺院,找佛印大师与其一起面对面参禅打坐。

坐了很长时间,大师问他:"你在你的对面看到了什么?"

苏东坡坐在那里并没有真正参掸打坐,眯着眼睛,偷偷看了佛印大师一眼。在他眼里的佛印大师长得黑黑的,又矮又胖。

他差点笑了出来,于是对大师说:"在我面前,我仿佛看到狗屎一堆。"又问道:"大师,你在你的面前看到了什么?"

大师没有改变一点声色,沉稳地说道:"在我面前,我仿佛看到如来本体。"

这下可把苏东坡乐坏了,他心想:"我可占到便宜了,我把佛印说成狗屎一堆,而我却像如来本体。"

他高兴地回到家里,把事情的经过跟妹妹苏小妹说了一遍。苏小妹虽然年龄比他小,但却是个胸怀大志的女性。

看到哥哥得意的样子,苏小妹就大声对他说:"哥哥,你还在那里得意,这下你可输惨了。佛家讲的是心境,你心里想到的是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你说佛印是狗屎一堆,其实你就是狗屎一堆,他心里想到你是如来本体,其实他自己就是如来本体。"

听到这里,苏东坡恍然大悟,脸顿时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