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在中国文学史上为近古期第一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为近古期第二段。
也有仅就清代文学自己分段的:自清人入关至雍正末年(公元1644— 1735年)为前期,自乾隆初年至道光十九年(公元1736 — 1839年)为中期,自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至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公元1840 — 1911年)为后期。前期与中期,是中国社会按照其自身规则发展变化的时期,文学方面也是如此;后期(即通常所说的“近代”)则是中国社会受到外来力量强烈冲击而发生剧变的时期,文学同样受到这种历史剧变的深刻影响。
清代,胡适先生对其有一个总的评价:
对文人,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严酷的高压手段。清代文字狱之盛是历史上空前的。康熙时庄廷鑨《明史稿》案、戴名世《南山集》案,雍正时吕留良诗文案,均牵连数百人,死者戮尸,生者凌迟、绞杀,家族亲友沦为奴隶,手段残忍,震骇天下。乾隆朝的文字狱差不多每年都有发生。这是造成清代文学万马齐喑局面的根本原因。
文网严密,使读书人只能选择走考据之路。到了乾隆中期至嘉庆时期,号称“乾嘉之学”的考据学达到鼎盛阶段。儒家经典、诸子学说、历代史籍等各种古老的文献成为学者们严密审视、深入研究的对象,与之相关的音韵、文字、训诂以及历史、地理、典章制度等各类学问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清代考据学在文献整理和古代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斐然。淮安文人当然不能例外,其间出现了考据学(经学)大师阎若璩。
考据学(经学)原本就很容易与考古学相结合,淮安在清代还出现了考古学家罗振玉和刘鹗。刘鹗对甲骨文的研究,是开山之作,将有据可查的中国历史推到了夏朝。当然,他出于对朋友义气所写的《老残游记》,竟也成了官场小说第一篇。罗振玉,则是与王国维齐肩的国学大师。罗振玉与刘鹗、王国维还是儿女亲家,同为国学大师,还是一段史学上的佳话。他们与阎若璩一起,形成了淮安文学史上的清代亮点。
文人中还值得一提的是经学大师丁宴。他的一篇《淮阴说》,历数淮安历史上的成就和英雄,歌颂淮安人文精神,细说淮安地理,实为一篇淮安的史记。
清代淮安的诗歌小说也有很多。如阮葵生的《茶余客话》被称为清代“笔记小说之林”的奇葩。
淮安清代文学的另一个亮点且应当大书特书的是,巾帼不让须眉——淮安才女邱心如写出弹词《笔生花》。才女汪蕖也写出另一部弹词《子虚记》。她们各以120余万字、200万字才情横溢的著作,写出清代女作家的才华。
由于淮安地处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南北要冲,过淮的文人骚客也很多,也在淮安留下了自己的文学痕迹,为淮安文学添了光增了彩,如龚自珍与清宴舫和淮上名妓,如吴伟业的《过淮阴有感》和《临淮老妓行》,如淮安府学教授史震林让农家女贺双卿名留汗青的故事,等等。
§§§第一节 清代淮安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四月二十六日,清兵抵淮,明军撤逃,官民持牛、酒迎三十里犒师,淮安和平交接,改朝换代。
清代,明代淮安府所属的南直隶改为江南行省,与江西同属两江总督。康熙六年七月(公元1667年8月30日),康熙皇帝亲政刚五日,批准了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机构改革奏折,其中分江南行省为江苏、安徽两个行省,原江南行省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淮安府属江苏行省。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江苏行省分设江宁和苏州两个布政使司,淮安府属江宁布政使司,再上一级为两江总督。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九月,淮安府的邳州(连宿迁、睢宁县)、海州(连赣榆、沭阳)升为直隶州,由江南行省管辖。山阳县一部加上盐城县一部,组成阜宁县,但乃属淮安府。此时淮安府管山阳、安东、桃源、盐城、清河、阜宁六县。其中清河县得到了原属于山阳县的清江浦,清河县就让它做了县城。
现淮安行政区内的盱眙县,则属于直属凤阳府泗州。金湖县的辖地原属于扬州府的宝应县和高邮州。
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1904年1月27日),清政府建立江淮行省,将漕运总督改为江淮巡抚,以清江浦为省会。所辖原江宁布政使所属之江宁、淮安、扬州、徐州四府和通州、海门两直隶州。江淮行省上司为两江总督。三个月后,江淮行省就撤销了,将淮扬镇总兵改为江北提督,省级。后来的北洋军阀中,王士珍、雷震春、段祺瑞(后任过国务总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执政”)等都任过此职。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河道总督由山东济宁迁至清江浦(现淮安市区),淮安继续是全国漕运枢纽和运河之都,仍是淮北盐的集散中心、船舶制造中心,也是税收大户。康熙年间,淮安榷关(钞关)征税银十五万零七百二十九两。宿迁关并入后,年征税银达二十余万两。手工业也十分发达。特产有“铸镜”和“镂金铜器”,“且淮安鎏金最佳”。此外,淮安的酿酒业、制鞋业、蚕桑业、制鼓业、钱庄业及餐饮业均十分发达,尤其是淮扬美食已名扬天下。
当时教育也十分发达。《河下志》记载,仅淮安府所在山阳县的河下古镇,明清两代就出进士58名,举人110名,贡生140名。翰林12名。其中状元1名、榜眼2名、探花1名,而且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齐全,其中还有“五世巍科”一门六进士的刘氏家族。兄弟同科进士的李氏兄弟,父子同试傅学鸿辞的张氏父子。从官职来讲,有人任过翰林、侍郎、尚书,也有人做过皇帝的老师,其中有一批是当时社会上很有影响的人物。
淮安还出了医学大师吴鞠通,出了军事家关天培。
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十月,第一次南巡至淮安。之后共六次南巡时驻跸淮安。乾隆皇帝也是如此,由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正月起,先后六次南巡,都驻跸过淮安。
在这样的全国屈指可数的中心城市的氛围中,淮安文学也自然在全国会有位置,会有影响。
§§§第二节 刘鹗的贡献不仅是《老残游记》
从纯正的文学史角度讲,我们讲刘鹗当讲他的《老残游记》,但他的成功不仅在于《老残游记》这第一部谴责小说(鲁迅先生语),更在于他是甲骨文研究的开山鼻祖。如果说,是英国人罗林森对楔形文字的破解让世人知道了古巴比伦,如果说,是法国人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的发现让世人知道了古埃及,那么是刘鹗对甲骨文的贡献揭秘了上古中国。
1835年,英国军官罗林森在伊朗贝希斯顿村悬崖上发现了用埃兰语、巴比伦语和古波斯语三种文字刻成的铭文并带回了欧洲。他用了13年,通过解读距当时最近的古波斯文而破解了巴比伦语,从而发现了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的文明。
1789年5月,拿破仑率五万大军远征埃及,随军带着150余名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第二年7月,法国士兵在尼罗河口附近罗塞达小镇上构筑阵地时发现了三种文字的石碑,其中一种是希腊文,其他是埃及的象形文字。随军语言学者闻讯赶到。两个月后,此碑成了英军的战利品。从此,英法两国专家开始了对碑文的解读。先是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读出了几个希腊人的名字,但这未能起多大作用。20年后,法国语言天才商良博通过希腊文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他让世人知道了埃及金字塔的秘密。
印度,是世界另一个文明古国。她的古文字哈拉本文字迄今未有人读懂,她只能以印章的式样向人们展示古印度的印记。
世界还有一个文明古国就是中国。有幸的是,在清代末年,有两个人发现了甲骨文并研究出了字的含义。他们就是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和其好友刘鹗。甲骨文的研究揭示了商王朝的秘密,展示了中国上古社会的文明。
甲骨文的发现
这里有一段不真不假的故事:公元1899年之前的某日,在现在被称为殷墟的河南安阳市小屯村,农民李成身长疥疮,无药就医,在又疼又痒时就随手拾起当地农民翻地时经常翻出并随手扔掉的“龙骨”,用力捏碎成粉后敷在疮上。疮,竟然好。李成很有头脑,他把这味药告诉了药店的掌柜,说动掌柜后,他开始十里八乡地收购“龙骨”。当时的收购价为一斤六文钱。后来做这个买卖的人多了起来。山东潍县商人范春清就经常从安阳收购“龙骨”再倒卖给京师的一家药店——菜市口处的达仁堂。
1899年,国子监(国家太学)的祭酒(校长)、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得痢疾,有老中医开出“龙骨”这味药。家人取了药来,王懿荣打开看时,发现“龙骨”上竟刻有很多纹道。这位见多识广的金石学家马上有了灵感:这怕是上古的字吧?他马上告诉达仁堂的掌柜,如果药贩来了,让他把龙骨都卖给他。
不久,范春清又贩了一批“龙骨”来。达仁堂掌柜马上把范春清介绍到王懿荣处。范春清十分精明,他隐瞒了“龙骨”的出处,还卖出了“龙骨”的高价,即从每斤六文钱,卖到了每个字二两五钱。
王懿荣是个真正的学问家,对有价值的古董他都是倾家荡产地收买。他收得了大量的“龙骨”——刻有纹道的龟甲或兽骨。
这时他家有个常客,叫刘鹗。他们一同开始研究起“龙骨”上的纹道来。
刘鹗为人
刘鹗,原名孟鹏,字云博。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刘鹗是一个仗义、开明开放的人。现代人都知道《老残游记》是他的大作,鲁迅先生称其为谴责文学。胡适先生称其“是前无古人了”。这些是对他文学成就的肯定。
然而,刘鹗最大的功绩当在甲骨文的研究上。
他是镇江丹徒人。他父亲刘成忠为清咸丰时进士,官至御史和知府。刘鹗15岁时随父至河南,25岁因其父告病辞官,才返归淮安。现在淮安市楚州区和平路地藏寺巷内,有刘鹗书屋。这里是这位博学的杂家生活和著书之处。
刘鹗生于六合,少年时专心攻学问,诗书、河工、算学、金石、医药样样精通,但20岁时到淮安游历并到南京乡试却名落孙山。于是,他又开始做起实业。25岁时其父病,他回淮安,曾在淮安开过一个叫“八达巴菰”的关东烟店,后到扬州挂牌行过医。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刘鹗30岁,又去江宁应试,结果半途就自动放弃了。1887年,他在上海开设石昌书局,开我国石印之先。第二年,黄河在开封和郑州决口。朝廷调著名学者、广东巡抚吴大澂到河南治河。从小在开封看过父亲治河的刘鹗,细读父亲的遗作《河防刍议》后,便到吴巡抚处毛遂自荐。结果治河成功。吴大澂被任命为河道总督。他遂请刘鹗负责测绘出豫、冀、鲁三省黄河河道图。历时十个月,图绘成,刘鹗并写出《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撰《治河七说》。知其才干,山东巡抚张曜调刘鹗到山东,以同知衔提任黄河下游提调,并保升知府衔。他把官衔让给哥哥刘梦熊,自己再去上海搞实业。之后他举家入住北京,因同是金石爱好者,便成了王懿荣的座上客。
王懿荣收购到第一批“龙骨”后,自然会在第一时间找来刘鹗,一同切磋。
刘鹗对甲骨文的贡献
王懿荣为人正真,命运却乖蹇。购到“龙骨”第二年,即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及皇族连夜逃出北京,却任命一介书生、国子监的祭酒王懿荣为京师的团练大臣,去抗击八国联军。书生难敌丘八,书生却会用生命守护气节。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王懿荣没有顾恋他的“龙骨”,与继夫人谢氏和长儿媳张氏一同投井自杀。
王懿荣生前总是倾财购古董,死后没留现金。为生计,其子王翰甫只能变卖家产。是刘鹗站了出来,悉数买下了王懿荣的1500片“龙骨”,加上自己他处所购,共得5000余片“龙骨”。
刘鹗开始了独立的研究。
他用中药白芨熬水来贴宣纸,再用小刷子把“龙骨”上的宣纸刷平,显出细小的字迹来,然后用铜钱大小的墨包印拓下来。
中国的文字是一脉相承的,象形 、会意、形声、假借,“龙骨”上的古老符号被聪慧的刘鹗根据中国文字的原有规律破解了四十余字。他断定,这是商代的文字——“殷人刀笔文字”。
1902年,友人传来消息,称有人在西太后那儿告了刘鹗御状,说他胆大包天竟敢私售太仓粮粟,为洋人办事,现在朝廷正要捉拿他!闻讯,刘鹗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与友人王懿荣的研究成果。在原来的家庭教师、儿女亲家、淮安籍的国学大师罗振玉的全力帮助下,他决定立即刊印出自己的“龙骨”。他将收集到的“龙骨”整理分类,挑出精细者拓印成1058片,分六册印成了中国第一部甲骨文书籍《铁云藏龟》。此书以“抱残守缺斋”的名义,于清光绪癸卯九月,也就是公元1903年10月出版,罗振玉为之作序,中国甲骨学也从此开启。
1902年,他还把甲骨文介绍给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推动了甲骨文研究的国际化。
之后,学者孙诒让写出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作《契文举例》,考证出了150个甲骨文;罗振玉不但花重金弄清楚“龙骨”的出土地是安阳,进而到实地进行了考察,还写出了《殷虚书契考释》,读出甲骨文485个字。1928年到1936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安阳殷墟共进行了15次发掘,仅最后一次就出土一万七千枚甲骨。大批学者也纷纷跟进,唐兰、郭沫若、于省吾等都在甲骨文领域做出了成就——现有甲骨文单字约3500个,约有1700个字被破译,这些古字,确定了商朝的存在时间和社会生活,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五个世纪。
《老残游记》是仗义援手的果实
刘鹗另做过一件事,就是“无心插柳”写出《老残游记》。这是他为了朋友而伸出援手之作。
据庄月江《刘鹗在上海》中介绍,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刘鹗住在上海新马路陈家桥安庆里时开始写作的《老残游记》,该书始刊于1903年8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绣像小说》第九期。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为给友人连梦青提供日用开销。
中国最早殉职的新闻记者叫沈荩(沈虞希),他在1900年与唐才常组织“自立军”。自立军起义失败,沈荩与连梦青、狄楚青三人化名逃到北京,投奔当时正在北京的刘鹗。一连好几个月,待事情渐渐淡了下来,三人才离开刘家,再度投身新闻事业。
几年后,沈记者再次曝光朝廷事项,引得慈禧太后大怒,要求严查泄漏朝中事项者,并逮捕沈记者,将沈记者杖毙于刑部。之后,刑部开始通缉同党。这样连梦青便逃到上海。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绣像小说》需稿,连梦青经人介绍,开始写《邻女语》连载,每千字稿费五元。这点收入,难养老母。刘鹗得知,便想法助他。想到连梦青为人耿介孤高,不会无端收受友人金钱,刘鹗灵机一动,便“草一小说稿”送给他。这份小说原稿,就是大名鼎鼎的《老残游记》,署名“洪都百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