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一位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位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位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位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治国用人大概是古代所有帝王都知晓的道理,但如何成功地运用这个常识,却并非易与之事。最常见的情形是看该人的背景,好一些的是既看人也看背景。但是这个常规在汉武帝时被打破了。武帝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两个“非常”前后相应,强调的是事功和能够完成事功之人,洋溢出不墨守成规不看门第出身和声望的勃勃生气。当时人才更换的频率很快,老臣汲黯抱怨武帝用人如积薪、后来居上,也说明了人才辈出的情形。按照班固的统计,当时出身不高的名臣名将有牧羊人卜式、商贾桑弘羊、奴仆卫青和异族俘虏金日,并称赞“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实际上,任何时代都潜存着各种各样的人才,有的留名青史,有的“胎死腹中”,全视制度和用人者。武帝在选拔人才方面开辟了察举、征召和博士弟子三条途径,确立了唯才是举的原则。他即位之初,广招天下有才能之人,前来自我推荐者有1000多人。他们为了尽可能多地让皇帝了解自己,甚至不惜用夸张的言词打动皇帝。据史书记载,东方朔在自我推荐书上称自己13岁读书,学了3年,具备了学者的知识;15岁学习击剑,19岁学习兵法,可以带兵打仗;而且仪表堂堂,身体强壮,性格勇敢,大公无私。如此自吹自擂的上书,如果是在后代,恐怕他的性命难保。但武帝读后,却十分欣赏这股傲气,将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汉武帝这样的用人方式绝无仅有,甚为难得。
汉武帝晚年由于土地兼并急剧发展,阶级矛盾格外尖锐,加上连年用兵,国家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皇室内部的自相残杀则使得汉王朝雪上加霜。全国到处都是“盗贼”,他们攻打城池,俘杀政府高级官员。各级官吏因为惧怕被皇帝治罪,隐瞒实情,使社会局势愈加恶化。这种情形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秦王朝。武帝晚年的形势既有始皇晚年的情形,如阶级矛盾尖锐,国家经济濒临崩溃;也有秦二世时的状况,如“盗贼”四起,皇室内部自相残杀等。但汉武帝及时调整了统治政策,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止住了汉王朝的滑坡,并为随后的昭、宣中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始皇晚年的危局不比武帝晚年更险恶,始皇有着和武帝一样的驾驭局面的政治能力,始皇在朝廷中的威望甚至超过武帝。但嬴政既缺乏刘彻的清醒和明智,更缺乏刘彻敢于承认错误的大智大勇。秦皇、汉武历来相提并论,两个人在性格和建树方面也有相似之处,但在挽狂澜守天下方面,汉武帝刘彻更高明,也更成熟一些。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黯然失色。
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
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辐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汉武帝宠爱过哪些女人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一向被后人称赞,同样地,他也以后妃最多而著称于世,据说有上千人之多,后代的皇帝即使再好色,也很少有能够比得上他的。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汉武帝毕竟是一代枭雄。他虽然好色,但却并不贪色,也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专注于声色犬马之事。所以,刘彻16岁即位,之后在位50余年,直到70岁才驾崩,成了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中为数不多的长寿者之一。通过研究汉武帝的帝王生活,我们发现,他不但是一位专制的君主,而且他对于女人,对于性的独特认识和处理,也是不同凡响的。那么,汉武帝一生中尽管嫔妃上千,他到底又真的宠爱过几个女人呢?
汉武帝刘彻原本只是一个藩王,被景帝封为胶东王。汉景帝的另一个儿子刘荣,则被立为太子,景帝的姐姐长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许配给太子为妃,借此来亲上加亲,巩固自己的势力。结果遭到了太子母亲的反对。长公主大怒,于是极力向景帝进谗言,说了许多太子的坏话。景帝的耳根子很软,终于听信了姐姐的话,废除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就是以后的汉武帝。刘彻当了太子后,非常感谢自己的姑妈长公主帮自己夺得了太子之位,就遵从长公主的意思,娶了她的女儿陈阿娇为妻。武帝即位后,阿娇也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其实汉武帝少年时和阿娇的感情很好,两个人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甚至有“金屋藏娇”的约定,可惜长大了之后,人的感情就发生了变化。汉武帝即位之前和即位之初,仍需要借助长公主的势力,所以才答应娶阿娇为妻,这样的婚姻,其实只是一场政治交易罢了。阿娇却因此恃宠而骄,在宫中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可惜,她十多年不孕,而自己的嫉妒心又极强,得知汉武帝宠幸卫子夫后,几次寻死觅活,终于惹得汉武帝大怒。这时武帝的地位已经稳固,再也不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废除了阿娇的皇后之位。
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就是卫子夫。卫子夫原本是一名歌女,后来偶然得到汉武帝的宠幸,大为受宠,进入了皇宫。在汉武帝29岁时,卫子夫又适时地为汉武帝生下了皇子刘据,于是在阿娇被废后就被立为皇后,刘据也被立为太子。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专宠,除了自己貌美之外,母以子贵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她的兄弟和子侄卫青和霍去病,皆因此而得宠,成为汉朝显赫一时的名将,在抗击匈奴的战斗中立下了大功。可惜,在巫蛊之祸中,卫子夫和刘据皆受牵连,不幸丧命。
汉武帝一生中真正最喜欢的其实是李夫人。她是李延年的妹妹,当年武帝极宠李延年,于是,李延年就趁机把自己的妹妹也献给汉武帝,汉武帝见到后果然十分欢喜,对这位李夫人宠爱有加,李氏兄妹从此专宠于汉室朝廷。据说,这位李夫人的美倾国倾城。可惜红颜薄命,李夫人在为汉武帝生下皇子后不久就一病不起。在她病重之时,汉武帝多次想去探视她,可是每一次她都以自己久病,容貌不整作为理由,拒绝武帝的探视。这使得汉武帝很不高兴,可是却又无可奈何。然而,李夫人深知自己从贫贱中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就是因为自己的美色,如果汉武帝见到自己现在这副病态容颜,必会十分扫兴,忘了自己往日的千娇百媚与两人之间的百般恩爱,与其那样,倒还不如不让汉武帝见到现在的自己,这样他就会在心中时刻惦念着自己美丽时的容颜,从而也会念及往日的夫妻情分,关照自己的儿子和兄长。
在汉武帝的后妃中,遭遇最惨的要数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了。汉武帝在年纪很大的时候得到了钩弋夫人这位年纪轻轻而又如花似玉的美人,自然十分喜爱。钩弋夫人也一步步攀登到后宫的高位,最后贵为婕妤。老夫得娇妻,本来就十分疼爱,而且汉武帝62岁时,钩弋夫人又为他生下了皇子刘弗陵。刘弗陵聪明伶俐,汉武帝更是非常喜爱,常常夸他长得最像自己。最后,汉武帝下决心要立爱子弗陵为太子,可是又担心钩弋夫人年轻,自己死后她淫乱后宫,控制朝政。于是在自己临终前,就下令赐死了钩弋夫人。可怜这位婕妤,临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得罪了汉武帝,为何平日里百般恩爱、千般宠幸,到头来却落得个如此下场?
其实,汉武帝和其他帝王一样,纵然再喜欢一个女人,也只不过是把她作为发泄自己欲望和传宗接代的工具。一旦自己的愿望被满足,就视女人为祸水,恣意蹂躏摧残,甚至不惜加以杀害。在汉武帝的历任妃子中,也就幸亏李夫人看得明白、死得早,死后让汉武帝如此怀念,否则到头来一样是悲惨的结局。
王莽真的杀死亲生儿子吗
王莽是西汉末著名的外戚,他以外戚的身份专权,掌握汉室大权,并最终篡夺了刘氏的江山,自立国号为“新”,自己当起了皇帝。在他逐渐攀登上权力顶峰的日子里,他杀害了自己的女婿汉平帝,毫不手软,令人发指。那么,他的亲生儿子是怎么死的,是史书上所记载的自杀吗,还是另有原因?
实际上,王莽为了他朝思暮想的皇位,可以说是“大义灭亲”地逼迫自己的亲儿子自杀,这要从他担任大司马时说起。
公元前8年,王莽刚刚38岁,就被升为大司马。他平素一向尽力表现出仁义礼孝、忠君爱国的样子,希望博取皇帝和朝臣们的尊敬与信任。旁人也确实都被他表面上做出来的样子骗住了,认为他是一个正直诚实的君子。然而,信任他的汉成帝去世后,哀帝即位,任用了新外戚傅、丁两族,王莽的大司马之职刚当了一年,就不得不被迫让位给丁氏。王莽于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南阳,积极结交地方上的士大夫,准备东山再起。
但就在此时,他的家人却又出了问题。他的二儿子王获,意外之下杀死了一个奴隶,这种事在当时本来不是什么大事。要知道那个时候,官宦世家都养着很多奴隶和婢女,尽管皇帝有严令,不允许任意杀害奴隶,但是在大家族里死一两个奴隶实在不是什么大事。可是王莽为了博取自己的好名声,却对自己的儿子痛加斥责,而且还命令儿子王获自杀给那个奴隶偿命。王莽这样“大义灭亲”的举动,虽是小题大做,却果然如愿地为自己赢得了极好的声誉,朝野上下对他是一片赞美之声。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汉哀帝只好恢复了王莽的官职。于是,他踏着亲生儿子的鲜血,重新登上了大司马的高位。
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汉平帝即位,平帝的皇后就是王莽的亲生女儿。平帝年幼,王莽从此得以掌握了朝政大权。他还怕有其他人来争夺自己手中的权力,就卑鄙地用计排挤了平帝的母亲卫氏一族,不许平帝的亲生母亲和小皇帝见面,也不让卫氏族人到京城来。他的大儿子王宇很担心汉平帝长大后怨恨王莽造成自己骨肉分离,从而迁怒于王氏一族,甚至要王氏后代遭受灭门之祸,为此而忧心忡忡,可他知道,父亲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听从自己的劝说的。为了避免日后的灾祸,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但他却绝对没有想到,这条“妙计”一出,就搞掉了自己的性命。
为了这件事,王宇找到了自己的老师吴章和妻子的哥哥吕宽商议计策。吴章知道王莽迷信鬼神,就出主意说,把狗血洒在王家的大门上,让他感到害怕,吴章再去借机说天神之意是让王莽迎接汉平帝的母亲卫姬入京,还政于卫氏一族,王宇也认为这个办法行得通,就让吕宽赶快去办理。于是这三个人分头行动,吕宽趁着夜黑人静的时候,把狗血淋在王莽府门上,随后慌慌张张地就跑开了。不料王莽的门吏竟然看见了他,还认出这黑影竟是吕宽,就禀告了王莽。正感觉毛骨悚然的王莽听说此事,连夜审问吕宽,吕宽又供出了王宇。
王莽面对自己的亲儿子王宇,气得眉毛倒竖。他呵斥王宇,问是谁指使的,谁是主谋。王宇战战兢兢地供出了老师吴章。他以为父亲这一次大发雷霆,一定会重重处罚自己的。可他万万也没想到,王莽问完话后,什么也没再说,只是冷冷地跟他说:“你自杀谢罪吧!”说完就走开了。王宇实在想不到父亲竟然如此绝情,失魂落魄地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逼着儿子自杀后,王莽又杀掉了吴章。然后,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又将屠刀伸向了卫氏一族,杀尽了除平帝的亲生母亲以外的所有卫氏亲族,还把王氏一族内与自己不和的亲属,全都扣上通谋卫氏作乱的罪名,杀了个干干净净,朝中大臣也被他借此机会铲除异己,死掉了许多人。
这一次,王莽的“大义灭亲”又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王宇的鲜血让他荣膺了“宰衡”的称号,得到了“九锡”的待遇,荣耀显贵,无可比拟。
王莽踏着两个儿子的鲜血,一步步登上日益升高的台阶,平步青云。公元8年,他成功地篡夺了刘氏的汉室江山,坐上了自己所建立的新朝的龙椅。
然而,因为是靠阴谋夺位,他也时时刻刻提防着别人篡夺他的宝座,王莽共有4个儿子,王宇、王获被他逼死后,另外一个儿子被吓疯了,他只好封仅剩的一个儿子王临为皇太子。王莽连续诛杀了两个儿子,妻子为此而哭瞎了双眼,王莽就让王临来侍奉亲母。王莽的妻子有个侍女叫原碧,曾经与王莽私通,这时王临来到后宫时,也和原碧勾搭在一起。日子久了,王临害怕自己的丑事被父亲知道,就和妻子密谋杀掉王莽篡位。可是在他还没来得及行动前,王莽就发觉了这件事,废掉了王临的皇太子之位,并把他撵出京师。第二年,皇后病危,王临写信给母亲,说皇上对子孙太苛刻,大哥、二哥都是30岁被父亲逼着自杀了,就不知道自己今年也已经30岁了,能否保得住这条性命。正巧这时王莽来探视病危的皇后,见到了这封信,顿时震怒异常。皇后一死,他就拷问原碧,问出了她和王临私通的事。王莽怕家丑外扬,竟把参与审问的官吏一同处决,并勒令王临自杀,王妻也被逼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