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今天
23384500000314

第314章 乔治·史密斯·巴顿

(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

乔治·史密斯·巴顿,美国陆军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1885年11月11日,巴顿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有军事传统的豪门家庭。1909年,巴顿毕业于西点军校,1911年12月进入陆军参谋部任职。1912年夏季参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奥运会,取得五项全能项目的第五名,同年底在陆军参谋部办公室临时任职,一度担任陆军参谋长伦纳德·伍德和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间巴顿在《陆海军杂志》上撰文建议改进骑兵军刀获得采纳,他设计的2万把“巴顿剑”被配发到美国陆军部队,巴顿也因此崭露头角。1913年夏巴顿自费赴法国学习剑术,1916年任潘兴将军的中尉副官,两年后升任上校。

1917年随潘兴将军赴法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巴顿组建了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因此获得“美国第一坦克兵”的美誉。1939年受命组建装甲旅,晋升为准将。1942年任第一装甲军军长、少将军衔,同年8月率4万铁骑渡大西洋登陆北非。1943年巴顿与英国将军蒙哥马利联手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肃清了北非德军,晋升为中将,任第一集团军司令,指挥了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战役。1944年巴顿任第三集团军司令,作为第二梯队参加诺曼底登陆,指挥装甲兵团横扫欧洲,直至奥地利,9个月间歼敌140万,解放大小城镇1.3万座,且相对伤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顿擢升为四星上将,任巴伐利亚洲军事长官,15集团军司令。战争后期,巴顿因殴打士兵遭到媒体抨击(即“打耳光事件”),引起盟军总部的反感。战争结束不久,他又在正式场合出言不慎,被媒体加以利用,他在军中的地位受到了影响。

1945年12月21日,巴顿将军打猎途中遇车祸不治,殁于海德堡。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呈现出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引起世人不同的评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二十世纪的拿破仑”,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军事学者指出:“作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