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今天
23384500000179

第179章 贾科莫·莱奥帕尔迪

(1798年6月29日—1837年6月14日)

贾科莫·莱奥帕尔迪,意大利19世纪著名的浪漫诗人,同但丁和彼特拉克一样是意大利最了不起的诗人和思想家之一。

1798年6月29日,莱奥帕尔迪出生干意大利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6岁开始在父亲的图书馆读书,10岁的时候已不需要家庭教师的辅导,17岁的时候掌握了许多领域的知识,包括希伯来语在内的7种语言和历史、哲学、文学、自然科学以及天文学。长期的阅读使他身体受到很大伤害,患了哮喘、脊柱变形和视力衰退,一生饱受疾病的折磨。

受进步学者乔尔丹尼的影响,莱奥帕尔迪渴望挣脱令人窒息的家庭和环境的羁绊,强烈要求改变被奴役的祖国的现状,反对教会的权势。1818年写成两首颂诗《致意大利》、《但丁纪念碑》。这两首诗激情澎湃,悲壮雄浑,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1819年,莱奥帕尔迪要求离开雷卡纳提,遭到父亲拒绝,眼疾使他几乎失明,陷入了深沉的痛苦之中。这一年,他写下了田园诗《无限》,抒发对宇宙无限与永恒的深思,描绘自己与自然冥合的超然意境。之后写了《敛安杰罗·玛伊》、《为保丽娜的婚礼而作》、《致球赛优胜者》等诗歌,都贯穿着追求民族独立和自由的精神。

1822年,莱奥帕尔迪离开雷卡纳提到罗马。一年后又返回家乡。1825年,他去米兰等地,目睹民族复兴运动遭到挫折后封建复辟的黑暗情景。这一时期虽写有《致席尔维娅》这样歌颂美和青春的田园诗,但多数诗篇充满忧伤、悲观的情调,如《小布鲁图斯》、《萨福的最后之歌》等。

1829年,莱奥帕尔迪的身体健康恶化,再度返回家乡,极度暗淡哀幽的感情流露于他的诗作《回忆》、《暴风雨后的宁静》、《乡村的星期六》之中。他哀叹青春是“枯寂的人生之唯一花朵”,抒发暴风雨后天气晴朗,人人欢欣的情景,但又深感人生的欢乐只是恐惧的间隙。

1830年,诗人永远离开了被他称为“活人的墓穴”的雷卡纳提,前往佛罗伦萨,3年后定居那里。晚期的诗歌反映出他在痛苦中沉思的状况。《金雀花》呼吁面临被自然威胁和吞噬的人们,相亲相爱,团结互助。《鼠蛙交战记续篇》,以寓意的形式抨击奥地利入侵者,批评烧炭党人是言语重于行动的懦夫。《翻案诗》批评正在迅速形成的资本主义关系。

莱奥帕尔迪的诗歌继承文艺复兴抒情诗的传统,语言洗炼朴素,格律自由多变,善于通过饱满的情感、鲜明的形象、生动的写景来抒发细微的心理活动,对意大利近现代诗歌有很火影响。莱奥帕尔迪也是一位散文家。他的《道德小品集》借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来阐发哲学观点,《杂记》是他1817~1832年间信手写下的笔记。